书城军事八路军震惊中外的20大战役
9859900000002

第2章 平型关战役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

1 日军王牌师团进犯平型关

★作战时间1937年9月25日

★作战地区 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地区

★双方作战目的

八路军 为配合第二战区国民党军作战,阻滞日军的攻势。

日军 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已侵占阳原、蔚县、广灵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继续向浑源、灵丘进攻,企图突破平型关、茹越口,协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打开晋北通路。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迅速从日本国内、驻朝鲜的部队和关东军抽调兵力增至平、津地区,战火立刻蔓延到整个华北。为解华北危局,不待改编就绪的八路军115师分两批于8月22日和25日由陕西省三原县出发,经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沿同蒲铁路向晋东北抗日前线挺进。

日军占领北平和天津后,日军华北方面军和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在华北的兵力骤增到37万余人。

1937年8月,日军以北平(今北京)、天津地区为出发地,兵分三路发起进攻。第一路以1个半师团的兵力沿津浦路向南进犯;第二路以1个师团的兵力沿平汉路南犯,进窥河南;第三路以3个师团的兵力沿平绥路东段,同蒲路北段向西进犯。第三路为日军主攻方向,其西进的企图是由晋北打开通路,歼灭国民党第二战区主力,攻占太原,以大迂回的动作,迫使国民党的军队撤退,达到不战而占领华北五省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企图,西进的日军又兵分两路向太原方向推进:一路由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和两个独立混成旅团,沿同蒲铁路南进,经雁门关直取太原;一路由日军第5师团向浑源、灵丘进攻,企图突破平型关与沿同蒲铁路南进之敌会师雁门关。

雁门关、平型关是国民党军长城防线的两道关口,也是日军进攻太原的必经之地。日军一旦攻取两关,即可长驱直入,兵临太原城下,太原唾手可得。由于雁门关地势比平型关更为险要,又有重兵把守,难以从正面夺取,而平型关地处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地方,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日军将其主力第5师团用于平型关方向,企图由平型关一举突破长城防线,取下代县,卡断雁门关后路,从背后攻取雁门关,然后与雁门关正面的日军合兵一处,直扑太原。

进犯平型关的日军,是其陆军中的王牌——第5师团。它编成于明治21年,是日军部队中历史最长的师团之一,曾参加过第一次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立下了赫赫战功。它的指挥官板垣征四郎是有名的中国通,“九一八”事变时他在关东军当参谋,当时的军衔是大佐。“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在东北组织伪满洲国,板垣征四郎作为关东军的代表同溥仪进行了谈判。正是因为他组织傀儡国有功,所以在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就已升任为中将师团长了。

而此时的国民党军,由于执行对日消极抵抗政策,作战又缺乏信心,因此,在日军强大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致使日军频频得手。8月底,西犯日军即占领了南口、张家口,至9月中旬,又攻陷大同、广灵和蔚县,矛头直指太原。

在板垣的带领下,日军第5师团继攻取阳原、蔚县、广灵之后,又气势汹汹地杀往浑源、灵丘,直逼国民党长城防线。9月16日,第5师团第21旅团以其第21联队主力由广灵进占浑源县城。同日,第5师团第9旅团主力由蔚县南下,占领涞源。20日,第21旅团又以2个大队的兵力南下,占领了与平型关近在咫尺的灵丘。对日军来说,攻占平型关已指日可待。平型关顿时陷入十分危急的境地。

平型关,古称“瓶形关”,这个因关前谷地形状如“瓶”而得名的雄关险隘,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是汉武帝刘彻北击匈奴、北宋杨家将抗辽守边之所。它位于山西省灵丘县西乔沟一带,是古长城上的重要隘口。关口北面是恒山山脉,南面是有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这里层峦叠嶂,幽谷深邃,最险要的乔沟段,长约7公里,四周崖高数丈,陡峭如削,一条狭长山路蜿蜒其间,东通冀北,西抵雁门,是晋冀两省的门户。

2 蒋介石被逼准备抗战

七七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重大步骤,是其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卢沟桥的炮声唤起了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抗战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新觉醒,从此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在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便发表了《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及时表明了坚决抗战的严正立场。在中共的号召和推动下,全国各界的群众团体纷纷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即对日宣战。但是,国民党政府企图把这一事件作为地方性的问题予以解决,并要冀察当局与日本进行谈判。后来,由于日军的步步进逼,同时也慑于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巨大压力,蒋介石不得不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准备“应战”,但实际上仍然没有放弃妥协退让的立场。下面是蒋介石庐山谈话的全部内容:

各位先生:

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止,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震惊。此事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诸位关心国难,对此事件,当然是特别关切。兹将关于此事件之几点要义,为诸君坦白说明之:

第一,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本年2月三中全会宣言,于此更有明确的宣示。近两年的对日外交,一秉此旨向前努力;希望把过去各种轨外的乱态,统统收入外交的正轨,去谋正当解决。这种苦心与事实,国内大都可共见。我常觉得,我们要应付国难,首先要认识国家的地位。我们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前年五全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跟着今年2月三中全会对于“最后关头”的解释,充分表现我们对于和平的爱护。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的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或有人以为是偶然突发的。但一月来对方舆论或外交上直接间接的表示,都使我们觉到事变发生的征兆;而且在事变发生前后,还传播着种种新闻,说是什么要扩大“塘沽协定”的范围;要扩大冀东伪组织,要驱逐第29军,要逼迫宋哲元离开。诸如此类的传闻,不胜枚举。可想见这一次事件并不是偶然的。从这次事变的经过,知道人家处心积虑的谋我之极,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眼前如果要求和平无事,只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地出入于我们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临到这极人世悲惨的境地,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我们的东四省失陷,已有了6年之久;继之以“塘沽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到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500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北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第三,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最后关头逼不得已的办法。我们全国国民,必须信任政府已在整个的准备中;因为我们是弱国,又因为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所以,到了逼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端既开之后,则因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候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第四,“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极明显的四点:

1、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

2、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

3、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

4、第29军现在所驻地域,不能受任何约束。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如果对方犹能设身处地,为东方民族作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两国关系达于最后关头,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之立场,应该不至于漠视。

总之,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抗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传达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望的。

3 日军的强大实力

自古以来,弱肉强食,弱者总是被强者欺凌、吞并。至1937年7月上旬,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中日双方总的实力对比是敌强我弱,因此,中国就免不了要遭受强国的欺凌。

毛泽东就曾指出: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中国则“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依然是一个弱国”,其“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

中日两国敌强我弱主要表现在经济力量方面和军事实力方面。

在经济力量方面,日本占有绝对优势。至1937年,日本虽然面临着资本主义世界新的经济危机,但其现代工业总产值仍达60亿美元,而中国现代工业总产值仅为13.6亿美元,两者的比率约为4.4:1。以几种主要工业品为例:钢的总产量,日本为635万吨,中国为55.6万吨;生铁的总产量,日本为239.7万吨,中国为95.9万吨;石油的总产量,日本为39.3万吨,中国为0.02万吨。

在军事实力方面,1937年上半年,日本陆军有常设师团17个,独立混成旅团、骑兵旅团和独立守备队十余个,共40余万人;中国国民党军的陆军有步、骑兵师约190个,步、骑兵旅40余个,共202.9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有3个方面军、南方红军游击队及陕北红军等,计8万余人;中国陆军的总兵力为210万余人。但日军的武器装备较强,以1个野炮师团与中国国民党军的1个甲种师相比,步枪分别是9800支和3821支,为2.6:1;轻机枪分别是290挺和274挺,为1.1:1;重机枪分别是100挺和54挺,为1.9:1;野、榴、山炮与其他火炮分别是104门和48门,为2.2:1;日军的1个常设师团还有坦克24辆。日军有海军舰队4个,大型舰艇200余艘,总吨位77.1万吨;中国海军仅有舰艇66艘,共5.9万吨。日本陆、海军有航空兵中队91个,各种飞机2625架;中国空军有中队31个,各种飞机6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305架。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关东军为4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和1个飞行集团;关内的日军中国驻屯军辖1个步兵旅团和1个炮兵联队等,关内陆军的兵力为5700余人。

下面是日军第5师团的兵力构成:

日军第5师团辖步兵2旅团,每旅团辖步兵2联队,每联队配备三八式步枪2124支、轻机枪72挺、掷弹筒76个、重机枪24挺、大队炮6门、掷弹筒1支。每联队辖步兵3个大队,每大队配备三八式步枪686支、轻机枪24挺、掷弹25个、重机枪8挺、炮2门。每大队辖4个中队,每中队辖3个小队,每中队配备三八式步枪支、轻机枪6挺、掷弹筒2支。此外,每联队还配属联队炮兵中队1个,配备山炮4门、速射炮中队1个,配备37毫米炮4门。每师团辖骑兵联队1个,每联队辖骑兵2个中队,每中队配备马枪123支,轻机枪小队1个,配备轻机枪2挺。野炮或山炮联队1个,每联队辖炮兵4个大队,装备野炮36门(每大队12门)、炮12门、三八式马枪315支。工兵联队1个,辖工兵3个中队,配备三八式步枪200支。辎重联队1个,辖辎重6个中队另1个马场,配备三八式马枪329支。全师兵员如系驮马装备的师团为2.82万人。挽马装备的师团为2.44万人。

第5师团每次出动作战,均配属1个战车大队,该大队辖战车3个中队,大队装备轻战车39辆。装载17毫米战车炮39门、轻机枪120挺、轻装甲车21辆。

由上即可看出,日军相对于八路军来说,实力确实强大。

4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1937年7月29日和30日,北平和天津相继为日寇攻陷,蒋介石万分焦虑。8月1日,南京政府代表张冲急电毛泽东:蒋介石密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速到南京共商国防问题。8月9日,中共中央即派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飞赴南京,共商国是。

8月12日,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又同南京张冲、邵力子、康泽商讨中共起草的《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3日,日寇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急忙组织淞沪会战,抵抗日寇烧向蒋介石统治心腹地带的战火。自此,蒋介石再无对日妥协之地了。

日寇全面侵华,蒋介石集团受到华北、华东日寇强大军事攻势,顾不上压迫中共军队接受苛刻条件。蒋介石急于调遣红军开赴华北对日作战,便做出重大的让步,同意红军的作战任务是充任战略的游击队,执行侧面作战,协助国民党军骚扰与钳制日军大部并消灭其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