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论语》学生活
10254200000012

第12章 处世——自立立人,自达达人(1)

中国有几句顺口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亲戚朋友拉一把,酒换酒来茶换茶。”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想解放全人类首先要解放的是自己,极端一点讲:除了自己你谁都不要依靠,其他所有人都是靠不住的。如果非要找出可以依靠的人那就是父母,他们还可能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地为你付出,但靠父母只能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为父母的年龄肯定比自己大。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或寄托在某一件事上,否则你得到的只有失望,甚至是绝望。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经典语录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解读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不仅一般人做不到,在孔子看来,就连尧舜那样的圣人也没有完全做到。

做人处事,我们肯定要明白这样一个前提——己欲立,先立人。立人是基础,自立是目标,要想自立,先要帮助别人立起来,所谓水涨船高就是这个道理。“欲立人,先立己”,想影响帮助他人,自己先要自立,要有足够的实力。这两方面是互动的,就像时下网络里流行的一个词一样,“互粉”,就是互相做对方的Fans(粉丝,仰慕者)。虽然这句话玩笑的成分高了点,但不无道理。

活学活用

西方的智者苏格拉底就将自己称为青年人思想的“助产士”,而把青年人的困惑称作“分娩前的阵痛”,表明在他们身上特有的某些新东西要诞生。

这里还有一层“自立”和“立人”相互使用的过程。譬如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是自立;作为一个管理者仅仅是自己做好是远远不够的,要你的下属、你的团队一起做好才能达到设立的目标。这就需要管理者教育培训下属、指导下属如何更好地工作,把自己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下属,让下属也不断提高,不断改进。这就是“立人”。当你的下属都达到你的实力,你自然就轻松了。

所谓“自达达人”。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老子说道:“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而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养身第二》)最好的管理者,人们借助他的帮助而诞生;万民成长,管理者不管制它们;万民取得了成功,管理者不据为己有;管理者为新生儿提供被袱和营养,却不做他的主宰;万民功成业就,都说像水到渠成那样自然而然。这样,下属成功了,自己也就成功了。

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不但以文著称于世,而且他那种捐弃前嫌、奖掖后进的坦荡胸怀,更为后人称颂。嘉祐五年(1060年),欧阳修升任枢密副使,次年又任参知政事,身居宰辅,手握重权。在他当朝问政时,他不是用权力来排斥与己不同意见者,而是积极地奖掖后进,为国荐贤。有一次,英宗要他推荐三名可以担任宰相的人,欧阳修同时推荐了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他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智慧金言

我们在这里说的“自立立人,自达达人”,并不是拉帮结派在一个圈子里搞团伙,搞独立,而是以公司利益为目标的互助提升过程。倘若在“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过程中出现“小人同而不和”的局面,那就误解了孔子的原意。

不必苛求回报

经典语录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译文

孔子说:“事奉君上,先要尽心力把职事做好,而把食俸禄的事放在后面。”

解读

孔子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因此他才主张“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在那样的年代,能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多见。

由于受封建制度的限制,孔子有这种想法情有可原。这种态度,其实并不仅限于事君,还应该把它推广到对待一切工作,包括人际关系的处理。因为人与人相处,只有先求诸己,这才能求诸人,使对方得到相应的感召。这也是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能做到这样,就一定会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勤勤恳恳的服务态度。

活学活用

生活中有些人老是抱怨这个世界不公正,他们认为自己为别人付出了许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们对生活表示愤慨,谨慎地提防着他人的“险恶用心”,怕一不小心陷入人为设置的陷阱,成为他人的猎物。其实,公正自在人心。

曾有一位管理学家告诫人们:“疲于奔波生活着的人,别一味奢求大于或等于你付出的回报,那是不可能的。”

在瞬息万变的生意上,诚实守信是糊涂经商学的长久之计。例如一个推销员,要想获得成功,能言善辩固然重要,但诚实待客更是难得。明知不可为而欺骗顾客,骗得一时,但迟早会露出狐狸尾巴。

1933年,经济危机笼罩着整个美洲大陆,大大小小的企业纷纷破产,许多曾经威风一时的老板也被迫加入到靠领取救济金生活的行列。那些残存的企业也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件事,唯恐因一点小小的纰漏,而导致整个企业的瓦解。

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这对哈理逊公司无疑是雪上加霜。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

在无望而又漫长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会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1个月。

在全国上下一片萧条,人人都难自保,不管他人死活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老板亚伦·傅斯则告诉他们:公司虽然损失惨重,但员工们更苦,没有薪水他们就无法生活,所以有一分钱,他都要发给员工。

3000名员工一个月的薪水是笔不小的数目,更何况公司已经化为一片废墟。别说是在经济萧条的年代,即使是经济上升期,公司也很难再恢复元气。既然无力恢复,还自己掏腰包给员工发薪水,很多人都说亚伦·傅斯疯了。

一个月后,正当员工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又接到公司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一个月。

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在失业席卷全国、人人生计无着、上班都拿不到钱的时候,能得到如此照顾,谁不感念老板的仁慈和宽厚呢?

第二天,员工们纷纷拥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一些州联络被中断的货源,寻找好的合作伙伴。

三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运转起来。对这一奇迹,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的:员工们使出浑身的解数,日夜不懈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5小时,曾劝董事长傅斯领取保险公款一走了之和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开始服输。

亚伦·傅斯用他那宽以待人的管理精神,使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现在,哈理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分公司遍布五大洲60多个国家。

亚伦·傅斯的经历告诉我们:舍得付出,就会有回报,而且还是出人意料的回报!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诚心对待朋友,并且不苛求朋友还给相应的回报。这样的人,他的人生是快乐的。在交友的时候,如果苛求回报,那快乐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会随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和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与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大多数人的心理。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感情的奴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付出了多少,让他人感动了几回?惟大的放弃与牺牲,才有大的获取与回报。我们有没有这样的魄力和勇气?

智慧金言

事君如此,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也应该如此。总之是先认真工作,然后再说工资和享受待遇的问题。用我们通常的说法,叫做“工作在前,享受在后。”可惜我们今天大都已不是这样的了,我们今天大都是先谈工作条件和待遇,工资多少,待遇怎么样,年终有多少奖金,如此等等。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也都是说的这些内容。要是有哪家公司打出“工作在前,享受在后”或“敬其事而后其食”的招聘广告,能招聘到人才怪,公司的老板还会被人们认为是神经有毛病哩。难道真是人心不古了吗?

一份谦逊,一份受益

经典语录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面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解读

日月穿梭,沧海桑田,修儒、想当君子的人繁多,而能传世的寥寥无几。世世代代的学者的名号要是都传下去,后人可真受不了了。所以“被传诵”属于选拔性考试,不属于通过性或分流性测试,如何不争?“疾没世而名不称”却“无所争”,这样说来,当君子的难度是不是要加大了?

非也!

君子用礼以和为贵,行礼以中为贵,以恭敬退让处世,所以对于人和事无所相争。古时,天子、诸侯、卿大夫,都要祭祀而选择武士,所以都有射礼。君子至于射而后才有争,但其相争也行于礼,文质彬彬,所以孔子说其争也似君子。

活学活用

生活中,飞扬跋扈、自以为是的人有几个会取得成功呢?一时的痛快并不能代表一世的优秀。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培养自己虚怀若谷的品德。它会给人带来智慧,给人际关系带来和谐,给事业带来新的活力。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曾说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其意是,江海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流的领袖,就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一切小河流的下游。这就是江海容纳百川的“海量”。人亦应如此,有山谷那样的胸怀,有大海那样的气度,就会“有容乃大”,成为一个思想境界高尚、文化知识广博、知心朋友众多的人。

日本文豪井上靖曾在一篇回忆文章里,谈到一件深深影响了他一生的事:

那是中学年代,有一次学校举行作文比赛,井上靖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夺得桂冠。在颁奖典礼上,许多老师、同学以及亲戚朋友向他表示祝贺,他均笑脸相迎,诚致谢意。有一位同学走到井上靖跟前,向他伸出手来,井上靖却转过身,不加理睬,弄得那位同学很尴尬,愣在那里不知所措。这一幕都被井上靖的父亲看在眼里。颁奖典礼结束后,在返家的路上,父亲问起儿子何以对那位同学冷眼相待。

井上靖说:“评选期间,这人一直说我的坏话,我恨死他了!”

父亲揽过儿子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爸爸小的时候,你祖母经常对我说这样一句话:‘饱满的麦穗,总是谦逊地垂着头的。’今天,爸爸也将这句话送给你,希望你一生记住这句话。”打这以后,井上靖变得格外谦逊了,而且待人温和有礼,终于成为一代名师。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变化,谦虚的待人接物的方法、益处却始终没有更改。

古语有云:“满招损,谦受益”、“一谦而四益”。清朝学者胡达源说:“有一份谦逊,便有一份受益;有一份矜持,便有一份挫折。”在八佾篇中,孔子把谦逊列为一个君子所必备的一种风范,足见谦虚对人格、人品的影响。

论到谦逊的益处,圣经上也有这样的话:“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耶和华……赐恩给谦卑的人。”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当我们大为谦逊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智慧金言

尘世的人们也许没有必要去考虑如何让自己伟大,但去考虑自己怎样才能和睦地和大家相处,让自己变得让朋友圈子接受,让大众接受,这的确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而谦虚、礼让便成了为人的必修一课。

求人不如求己

经典语录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解读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诸己、求诸人的“诸”字,是“之于”二字的合音。求诸己,就是凡事求之于己,首先从自己方面来要求。这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活学活用

身处茫茫的人海,每个人差不多都像大海中漂泊的一叶孤舟,谁都可能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这时是多么希望能遇到一个好心人能帮自己一把呀!帮助别人和接受帮助同等重要,今天帮助别人,说不定明天自己就需要帮助。关羽神勇无比,但他也有走麦城的时候,一个人现在辉煌并不代表他会永远辉煌,一个人现在落魄也并不意味着他永无出头之日。古语说人生:“莫笑穷人穿破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穷三富过到老。”

人生变化无常,人生中充满了很多偶然和未知。每个人无论身处何位,都应当去帮助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你自己,把别人的路留宽点,自己的路也会好走些。当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别人帮他一把,他可能就会克服眼前的困难走出困境。

刘备借助诸葛亮,也可以说诸葛亮借助刘备彼此都成就了一番事业。

刘备在荆州待了七年,不仅一事无成,还受刘表猜忌。处于冷落境遇中的刘备要摆脱困境,出路只能是广泛招揽人才,其中特别需要谋士。刘备虽然桃园三结义脍炙人口,然而这种结义并没能使刘备摆脱困境。当时刘备屯兵驻在新野,徐庶的才能让刘备深感敬佩,但徐庶说:“当今智者数为卧龙、凤雏。”因此,刘备才三顾茅庐,无悔无怨相请。刘备在诸葛亮没出现时,一切的状态如盲人走路一样,没有正确的方针与路线,理所当然地,多年来一事无成,虽然部下武将个个骁勇善战,那又如何呢!

诸葛亮与刘备长夜畅谈,在《隆中对》中分析了当时天下大势,南孙权占地利,以江东天险为屏障;北曹操占天时,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令诸侯;刘备可占人和,根据当时的情势,提出联合孙吴而抗曹的“隆中路线”。然后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即先取巴蜀建立自己的基业。最后孔明认为成就王霸之业,要总揽英雄,思贤若渴,强调了在舆论上争取人心,务修仁德仁义之师的重要性。此番讲解令刘备茅塞顿开,从此摆脱了被动局面。

赤壁一战,诸葛亮力挽狂澜,担当大任,以少胜多,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基础。借此,树立了的威信,也迈进隆中路线的开端。

曾经织席卖履的刘备借助诸葛亮成了蜀主,躬耕南阳的诸葛亮成了“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