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可以是吐放剧毒的蝎子,令人生畏远避,也可以像柔软香洁的花苑,散发清和喜悦,为人间邀来翩翩的彩蝶。留一张口,说赞美的言辞赞美天地,赞美所有的人……。赞美,像雨后的彩虹,黑夜的萤火,虽然是惊鸿一瞥,却是久久的激荡回味!《吉祥经》就说:“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语言如刀,慎言最高
经典语录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可以同他交谈却不同他交谈,这就会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交谈却同他交谈,这就可能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会说错话。”
解读
孔子提倡“少言”、“慎言”,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很多时候都存在“祸从口出”的情况,因此把握好说话的时机、场合是很重要的。孔子认为,应该与人交谈沟通的时候却没有这样做,就失去了结交朋友的机会,可能与一个真正有益于自己的朋友失之交臂。还有一个经常犯错误的地方是,说话不看对象,把话对不该说的人说。聪明的人知道能够看出哪种人才是真正的人才、真正的朋友、真正的英雄,所以,他能做到既不失去结交朋友的机会,也不会对道不同的人浪费言辞,说错话。
活学活用
有人把语言形容成刀剑一样,因此愈显得慎言的重要。孔子是一个非常慎言的人,他待人诚恳恭谦,看起来好像不擅言辞,但在公开场合里,他说话又非常的能言善辩。所以,孔子一直在陈说一个道理:“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人的脸孔上,有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却只有一张嘴巴,这奇妙的组合,蕴涵着很深的意义,就是告诫人们要多听,多看,少说。
美国最近为一个在1953年被处决的死囚平反,认为他当年死于不公正的司法裁决。这个人糊里糊涂地被送上绞刑台,原因是说错了一句英语。
死囚名叫巴利哈,处决时年仅18岁。他是一个智商不高的不良少年,当年他误交损友卡拉克,与16岁的卡拉克一同去盗窃纽约南部的一个货仓。
当夜卡拉克怀揣手枪,与巴利哈一起犯案,哪知道在盗窃时遇到两个巡警,警察看见是两个黄毛小子,就上前想把他们拘捕。
这时卡拉克拔出手枪,指向警察,警察一步步向他们走近,一个警察想把卡拉克手上的枪拿下,叫卡拉克把手枪交给他。
卡拉克的手颤抖着,用枪指着警察,大喝:“不要过来。”但警察还是一步步逼近,一面说:“把枪交给我。”
巴利哈看见两人对峙,非常害怕,他怕死党真的开枪将警察打死,他想让卡拉克把枪交给警察后投降,情急之下,他向卡拉克叫出了当代美国司法史上最著名的五个英文字:Celak,lethimhaveit!
巴利哈的意思是:“卡拉克,把枪交给他吧!”可是,卡拉克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他不知道“it”这个代名词,指的是手枪,他以为巴利哈的意思是:“把他一枪毙了吧!”他误会了话中的“it”,指的是子弹。
卡拉克一枪就把警察击毙。二人双双被捕,卡拉克对法官说,当时自己以为巴利哈叫他开枪,但巴利哈的律师申辩,说没有叫他向警察开枪,这句话的意思,是叫他向警察交枪。陪审团相信卡拉克的说法,认为巴利哈参与谋杀。事发时巴利哈刚过了18岁生日,被判死刑,卡拉克尚未成年,只判监禁。
巴利哈这句英语有歧义,可作双解,巴利哈的原意确实是叫同伴交枪,但当时青少年犯罪严重,舆论同情警察,巴利哈便非死不可。巴利哈的家人为他奔走四十多年,争回清白,终于成功。
对一句话的误解,可以送掉一条命,做人谨记要慎言。
智慧金言
嘴巴,可以是吐放剧毒的蝎子,令人生畏远避,也可以像柔软香洁的花苑,散发清和喜悦,为人间邀来翩翩的彩蝶。留一张口,说赞美的言辞赞美天地,赞美所有的人……。赞美,像雨后的彩虹,黑夜的萤火,虽然是惊鸿一瞥,却是久久的激荡回味!《吉祥经》就说:“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话留七分,只说三分
经典语录
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言辞不过达意罢了。”
解读
言为心声。孔子非常注意从一个人的谈吐观察他的内心修养。他说:“会吹、会掩盖、会伪装的人,很少能达到‘仁’的境界。”又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在路上听到一言半语就沿途散播,是违背道德的行为。刚强、果敢、朴实、说话谨慎这几种品德就接近仁。”
活学活用
孔子认为言辞能够表达意思即可,反对雕琢浮夸的花言巧语或者不留情面的肆意攻击。言辞达意的意思就是说话不要太满、太直。如果说三分话对方已经听明白,就没有必要把其余的七分话也说出来。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做太狡猾,不够坦诚。打个比方说,把话说得太多了就像杯子里倒满了水,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再滴进去水就会溢出来;就像灌饱了气的气球,再灌进一丝气就会爆炸。杯子里留一点空间是为了不至于再加一点水而溢出来,气球留一点空间是为了不至于因为再灌一点气就会爆炸,说话不要喋喋不休,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说多了会令人生厌,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大卫有一次经过他的一家钢铁厂。当时是中午,他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他们的头上正好有一块招牌,上面写着“禁止抽烟”。大卫显然有些生气,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幸好被自己看到,如果没有看到会是怎么样的呢?大卫不敢想下去。大卫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朝那伙人走去,递给他们每人一根雪茄烟,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抽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这几个工人立刻意识到自己违犯了工厂的规则。
有一位女士见到老板的太太是这样恭维的:“哎呀,李太太您真是太幸福了,女儿白白胖胖的真是太漂亮了,丈夫又是建筑业的知名人士,却每天按时回家吃晚饭,李太太您真是太幸福了,您是如何调教丈夫的,能不能传授一点秘密啊!”这位李太太听了她的恭维话浑身起鸡皮疙瘩,再也不想搭理这位女士。
这位女士本来是想恭维李太太贤惠,相夫教子,但她的恭维话显得喋喋不休,语无伦次,让人听了感觉是在提醒自己,反而收到相反的效果。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时候说话太多容易把自己暴露给别人,让别人很容易就探明自己的底细,从而采取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举动。
豹子给兔子写了封信,信中说:“兔子老弟,以前是我不好,把你吓得四处躲藏。最近,好好反省自己才知道自己做得太过分了。如果你能既往不咎,我愿意向你赔礼道歉。另外,我从国外带回来一大包鲜草,如果你和你的家人能够享用,这将是我最大的荣幸。听说你有三栋漂亮的别墅,如果你能原谅我,我愿意带上礼物参观你富丽堂皇的住处……”
兔子看完信,心里非常高兴,既然豹子有了和好的诚意,自己不妨就宽容些吧。它立即回信,邀请豹子来家做客。豹子果然带来了一包进口的鲜草。兔子带领豹子参观了自己的三处别墅,并对豹子说:“别人都说‘狡兔三窟,’这是我们防身的秘密啊,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不然,我们一家老小几十口就会有灭顶之灾……”
还没等兔子说完,豹子一口就把兔子生吞了,兔子其他两个别墅的家人也成了豹子一个月的美食。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兔子这样的人,她们容易轻而易举地相信别人,在根本不知道对方用意的情况下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对方,结果使自己深受其害,有时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智慧金言
与人交谈,一定要分清对方的目的和意图,像豹子一样的人很多,它们对你友好,假装送你一些礼物,其实是为了害你。假如你没有认清对方的真实面目,只图一时之快,喋喋不休地把不该说的话毫无保留地说出,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秘密。
说话不要喋喋不休,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说话太多往往会惹祸太多。祸从口出这已经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的。
把握好说话的最佳时机
经典语录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译文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说了,叫做急躁;应该说话了却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对方脸色变化便贸然开口,叫闭着眼睛瞎说。
解读
说话是直接的语言交往,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双方当场对面,还要受到周围环境的种种限制。该说话时不说,马上时过境迁,失去成功的机会。一句话说到点儿上,很快拍板,事情就办成了。说话时机的把握,有时就在瞬息之间,稍纵即逝,时不待我,失不再来。因此,说话时机的把握,比掌握、运用其他说话技巧更难更重要。
活学活用
战国时,楚王的宠臣安陵君能说善道,很受楚王器重。但他并不遇事张口就说,而是很讲究说话的时机。他有一位朋友名叫江乙,对他说:“您没有一寸土地,也没有骨肉之亲可以依靠,却身居高位,享受厚禄,人们见到您,没有不整饰衣服、理好帽子、毕恭毕敬向您行礼的,这是为什么呢?”
安陵君回答说:“这是大王太抬举我了。不然哪能这样!”
江乙便不无忧虑地指出:“用钱财相交的人,钱财一旦用尽,交情也就断了;靠美色相交的人,色衰则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卧席磨破,就遭遗弃;得宠的臣子不等车子坐坏,已被驱逐。如今您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着急,觉得您的处境太危险了。”
安陵君一听,恍然大悟,毕恭毕敬地拜问江乙:“既然这样,请先生指点迷津。”
江乙说:“希望您一定要找个机会对大王说‘愿随大王一起死,以身为大王殉葬’。如果您这样说了,必能长久地保住权位。”
安陵君说:“谨依先生之言。”
三年以后,安陵君仍然没有说什么。江乙又拜见,说:“我给您说的,到现在您也没有实行,您既然不采纳我的意见,我要求从此不再会见您了。”
安陵君急忙回答:“我怎敢忘却先生的教诲,只是一时还没有合适的机会。”
又过一段时间,机会终于来了。此时楚王到云梦泽打猎,一箭射死了一头狂怒奔来的野牛。百官和护卫欢声雷动,齐声称赞。楚王也高兴得仰天大笑,说:“痛快啊!今天的游猎,寡人何等快活!待寡人万岁千秋之后,你们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呢?”
此时,安陵君抓住机会,泪流满面地走上前来,说:“臣进宫就与大王同共一席,出宫与大王同乘一车,如果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随大王奔赴黄泉,变做芦草为大王阻挡蝼蚁,那便是臣最大的荣幸。”
楚王闻言,大受感动,随即正式设坛封他为安陵君,对他更加宠信了。
这件事说明,把握说话时机非常重要,这个过程需要充分的耐心,也需要积极进行准备,等待条件成熟,但绝不是坐视不动。
智慧金言
在与人相处中,如果说话的时机把握不好,你的话就很难打动他人,也更难做到愉快地与人交往。因此,要判定并抓住这“决定性的瞬间”,把握好每一句话说出口的时机。
分清场合,恰当说话
经典语录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为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译文
孔子说:“陪着君子说话容易出现三种过失:没有轮到自己说时就先说了,这是急躁;该自己说话时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对方的脸色便轻率开口说话,这叫瞎眼。”
解读
孔子认为,说话要考虑对象,该说的话要说,不该说的不要说;对方让你说,你不能默不作声,不让你说,你也不能抢着说;说话时要考虑到对方的表情,对方正在烦恼痛苦时,你就不要去讲得意的事。
活学活用
有些人总喜欢夸耀自己,认为自己的学识、兴趣高人一筹。每遇亲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嘘自己的心得、经验,常令一旁的好友不知所措。
有一次,一位先生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她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逼,他实在痛苦极了。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目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在场的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提早离开了。一出门,他愤愤地说:“老程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说得那么神气。”
人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人人都会遇上不如意的时候,这时,在失意的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处,无异于把针插在别人心上。既伤害了别人,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谈论不太容易,哪一个意气风发的人不是如此?所以这种做法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要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她们投给你的钦慕眼光,更可以对路边的陌生人谈,让人把你当成神经病,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谈论在他听来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攻击性,郁郁寡欢是最普遍的心态,但别以为她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她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钻进到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你说得口沫横飞,却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刻显现出来,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则是——看你得意到几时,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事,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朋友。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之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封给她们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怕别人揭露他的老底,认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他对来访者一般都拒而不见。
有一次他儿时最要好的朋友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见到他了。这位老兄为了表现出他们之间非同一般的情谊,一见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就大声嚷道:“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上可真威风啊,还记得我吗?想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光屁股玩耍长大的,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起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有煮熟你就先抢着吃,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
这位老兄在那里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朱元璋在宝座上再也坐不住了。他心想,这人也太不识趣,竟然跑到这里来出我的洋相,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里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说话不分场合,不看脸色的穷哥们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