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窍丹
【来源】《辨证录》卷三。
【主治】气阴两虚,九窍流血,气息奄奄,欲卧不欲见日,头晕身困。
【组成】人参、当归、生地、玄参各30克,炒黑荆芥9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黑散子
【来源】《仁斋直指》卷二十六。
【主治】诸窍出血。
【组成】隔年莲蓬、败棕榈、头发(并烧存性)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6克,煎服;或用南木香汤调下。
养生延年
七仙丹
【来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功用】补心肾,驻容颜,黑髭发。
【主治】心肾阴亏血虚,心悸失眠,腰耳鸣,虚弱骨蒸,口干咽燥,头发早白。
【组成】何首乌(甜瓜瓣者,9蒸9晒)120克,人参(去芦)60克,生地黄60克(酒洗),熟地黄60克(酒洗),麦门冬(去心)60克,天门冬(去皮、心)60克,小茴香60克(炒黄色,秋冬用),白茯苓(去皮)60克(春、夏用)。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嚼烂,空腹时用好黄酒或盐汤送下。
【禁忌】合药时,勿犯铁器。服药期间,忌食三白(即葱、蒜、萝卜),戒房事。
淮南子茯苓散
【来源】《医心方》卷二十六引《大清经》。
【功用】延年益寿。
【主治】早衰。发白,齿落,视物不清。
【组成】茯苓120克,白术120克,稻米4千克。
【用法】捣末下筛。每服9克,一日4次。须久服。
七宝美髯丹
【来源】《本草纲目》卷十八引邵应节。
【功用】补肾,固精,乌发,壮骨,续嗣延年。
【主治】肝肾不足,须发早白,齿牙动摇,梦遗滑精,崩漏带下,肾虚不育,腰膝酸软。
【组成】赤白何首乌各500克(米泔水浸三四日,去皮切片,用黑豆2升同蒸至豆熟,取出去豆,晒干,换豆再蒸,如此9次。晒干),赤白茯苓各500克(去皮,研末,以人乳拌匀晒干),牛膝250克(酒浸一日,同何首乌第7次蒸至第9次,晒干),当归240克(酒浸,晒),枸杞子240克(酒浸,晒),菟丝子240克(酒浸生芽,研烂,晒),补骨脂120克(以黑脂麻拌炒)。
【用法】上药石臼捣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盐汤或温酒送下。
【禁忌】本方配制忌用铁器。
祛老乌须健阳丹
【来源】《同寿录》卷一。
【主治】健身体,去诸风,明眼目,乌须发,倍气力。
【组成】赤白何首乌各500克(米泔水浸,竹刀刮去皮,切碎),牛膝225克(用何首乌、黑豆3.75千克,砂锅蒸3次),茯神250克(乳拌),赤茯苓500克(牛乳浸一夜),白茯苓500克(人乳浸一夜,晒干),枸杞子250克(酒浸洗,晒干),菟丝子250克(酒浸,蒸,晒干),当归250克(酒浸一夜,晒干),破故纸150克(炒黄)。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酒下,午时用姜汤下,晚上用盐汤下,日进3次,或俱用酒下亦可。
【禁忌】上药俱不可犯铁器。
九、经络肢体病症
痹症
七圣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主治】风湿流注经络之间,四肢关节缓纵不随;或脚膝疼痛,不能步履。
【组成】续断、独活、防风、杜仲、萆薢、牛膝(酒浸一夜)、甘草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温酒调下。
八仙逍遥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八十八。
【主治】跌打损伤,肿硬疼痛,及一切风湿疼痛。
【组成】防风、荆芥、川芎、甘草各3克,当归(酒洗)、黄柏各6克,茅山苍术、牡丹皮、川椒各9克,苦参15克。
【用法】上药共合一处,装白布袋内,扎口,水熬滚,熏洗患处。
加减地仙丹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功用】祛风燥湿,温经通络。
【主治】风寒湿邪,留滞下焦,足膝拘挛,肿满疼痛,不能步履。
【组成】地龙(炒,去土)、五灵脂(去石)、乌药、白胶香(别研)、椒红(炒去汗)、威灵仙、木瓜(去瓤)、赤小豆(炒)、黑豆(炒,去皮)、天仙藤、川乌(炮,去皮)、五加皮、苍术(泔水浸,去黑皮,炒)、木鳖子(去壳、油)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以酒糊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酒、盐汤任下。
秦艽地黄汤
【来源】《灵验良方汇编》卷一。
【功用】疏风祛湿,活血通络。
【主治】风热血燥,筋骨作痛。
【组成】秦艽、生地、当归、白芍(炒)各4.5克,川芎、防风、荆芥、升麻、白芷、蔓荆子、大力子(蒸)、羌活各3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神仙飞步丹
【来源】《袖珍方》卷一。
【主治】风湿瘫痪。
【组成】苍术240克,草乌120克(不去皮、尖),川芎、香白芷各60克。
【用法】上药咀,用生姜120克,连须葱120克,捣细,和前药拌匀,以瓷器筑药于内令实,纸封瓶口,勿令出气。春三、夏二、秋七、冬九日,以天气凉暖为候,取出晒干或焙干,与姜、葱一同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空腹时用茶或酒送下。加至20丸。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热物;孕妇勿服。
神妙列仙散
【来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三。
【主治】饮酒所伤,以致遍身疼痛,腰脚强跛,手足顽麻,胃脘疼痛,胸膈满冰,肚腹臌胀,呕吐泻痢;酒食过度致成积聚、黄疸。
【组成】木香、沉香、茴香(微炒)、槟榔各3克,萹蓄9克,大黄30克(微焙炒)、麦芽45克,瞿麦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9~15克,五更时用热酒调下,能饮酒者多次不妨,仰面卧。大便如血为效。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硬物及油腻。
加味黄芪五物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主治】历节风症,周身关节皆疼,或但四肢作疼,足不能行步,手不能持物。
【组成】生箭芪30克,于术15克,当归15克,桂枝尖9克,秦艽9克,广陈皮9克,生杭芍15克,生姜5片。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加减】热者,加知母;凉者,加附子;脉滑有痰者,加半夏。
痿症
养血壮筋健步丸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
【主治】气血两虚,双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
【组成】黄芪(盐水炒)30克,山药30克,五味子30克,破故纸(盐水炒)30克,人参30克,白芍(酒炒)45克,熟地黄120克,枸杞子30克,牛膝(酒浸)60克,菟丝子(酒炒)30克,川当归60克(酒洗),白术30克(炒),杜仲(姜汁炒)60克,虎胫骨(酥炙)30克,龟板(酥炙)30克,苍术(米泔浸)90克,黄柏(盐水炒)60克,防风18克(酒洗),羌活15克(酒洗),汉防己15克(酒洗)。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猪脊髓7条,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加味健步虎潜丸
【来源】《医宗金鉴》卷八十九。
【功用】滋肾养肝,活血补气,舒筋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气血虚衰,下部腰、胯、膝、腿疼痛,酸软无力,步履艰难。
【组成】龟胶(蛤粉炒成珠)、鹿角胶(蛤粉炒成珠)、虎胫骨(酥油炙)、何首乌(黑豆拌,蒸晒各9次)、川牛膝(酒洗,炒干)、杜仲(姜汁炒断丝)、锁阳、当归(酒洗,炒干)各60克,威灵仙(酒洗)、黄柏(酒洗,晒干,小盐少许、酒炒)、人参(去芦)、羌活、干姜、白芍药(微炒)、云白术(土炒)各30克,熟地黄90克,大川附子(童便、盐水各250毫升,生姜片60克,同煮一整日,令极熟,水干再添盐水,煮毕取出,剥皮,切薄片,又换净水,入川黄连15克,甘草15克,同煮3小时,取出晒干,如琥珀明亮色方用)4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时淡盐汤送下;冬日淡黄酒送下。
神龟滋阴丸
【来源】《医学纲目》卷十七。
【主治】足痿。膏粱之人,湿热伤肾,脚膝痿弱。
【组成】龟板(炙)120克,知母(酒炒)60克,锁阳(酒洗)30克,黄柏(炒赤)60克,枸杞子、五味子各30克,干姜(炮)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清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70丸,空腹时用盐汤下。
起痿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
【主治】因脑部充血以至肢体痿废,迨脑充血治愈,脉象和平,而肢体仍痿废者。
【组成】生箭芪12克,生赭石18克(轧细),怀牛膝18克,天花粉18克,玄参15克,柏子仁12克,生杭芍12克,生明没药9克,生明乳香9克,虫4枚(大的),制马前子末0.6克。
【用法】共药十一味,将前十味煎汤,送服马前子末,至煎滓再服时,亦送服马前子末0.6克。
痛风、转筋
趁痛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四。
【主治】寒湿相搏,攻注腰脚疼痛,行步少力,筋脉拘急。
【组成】没药30克(细研),杜仲45克(炒断丝),延胡索30克,当归30克(洗,焙),肉桂(去粗皮)30克,萆薢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9克,空腹时用酒调下。
土龙散
【来源】《伤科汇纂》卷七。
【主治】打伤将死,痛风。
【组成】白颈蚯蚓不拘多少(去土,洗净,焙干,研末)。
【用法】每服6克,用葱白、生姜煎汤送下。衣被盖暖,出汗即愈。
上清散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
【主治】风热外郁肌肤,皮肤疼痛,或痒痛相间。
【组成】元参、薄荷、荆芥、甘草、归尾、桔梗、陈皮、黄芩、川芎、枳壳(或加制大黄亦可)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木瓜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
【主治】肝经风冷,转筋入腹,手足逆冷。
【组成】木瓜5颗(大者),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熟艾15克(锉,微炒),木香15克,桂心30克,诃子皮30克(煨)人参15克(去芦头),肉豆蔻15克(去壳),厚朴1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白术30克,高良姜15克(锉),盐60克(湿纸裹,烧令通赤)。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切木瓜头,去瓤,纳诸药末,即以截下木瓜盖上,以竹钉固定,于甑中蒸令烂熟,木臼中入软蒸饼相和捣,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以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木瓜散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主治】肝肾不足,气血俱虚,筋骨失养,手脚拘挛,十指甲痛,数转筋,甚则舌卷囊缩,唇青,面色苍白,不得饮食。
【组成】木瓜(去瓤)、虎胫骨(酥炙)、五加皮(洗)、当归(去芦,酒浸)、桑寄生、酸枣仁(炒,去壳)、人参、柏子仁(炒)、黄芪(去芦)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木瓜煎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四。
【主治】妊娠霍乱吐泻,转筋,入腹则闷绝。
【组成】吴茱萸(汤泡7次)、生姜(切)各7.5克,木瓜(切)45克。
【用法】上药细锉,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分3次热服,不拘时候。
固元丸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八。
【主治】元气虚弱,肾水不能滋肝木,以致筋脉拘挛。
【组成】八角(炒)、覆盆子(酒浸)、小茴香(炒)、白茯苓(去皮)、川牛膝(酒浸)、磁石(火烧酒淬7次)、龙齿(煅)、补骨脂(炒)各30克,天雄30克(用青盐30克研,入酒150毫升内,泡天雄,取酒尽为度)、五味子(酒蒸,研)、菟丝子(净洗,酒蒸,研)各60克,鹿茸(去毛)、苁蓉(酒浸一夜)各75克,车前子15克(隔纸炒)、麝香1.5克(别研)、钟乳粉、川乌(炮)、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皮)、巴戟(去心)各4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酒煮鹿角胶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100丸,空腹时用温酒吞下。
枇杷叶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痢转筋,烦躁引饮。
【组成】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15克,厚朴(去皮,涂姜汁炙)120克,白茅根、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甘草(炙)各30克,香薷23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2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小儿3岁以下,可服1.5克。
头痛
八风丹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异名】八风丸(《圣济总录》卷十六)。
【主治】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面赤,头晕目眩,鼻塞咽干,颈项不利,痰唾稠浊,神情如醉,百节疼痛,耳啸蝉鸣,面上游风,口眼蠕动。
【组成】滑石(细研)、天麻(酒浸)各30克,龙脑(研)、麝香(研)0.3克,白姜蚕(微炒)、白附子(炮)各15克,半夏(白矾制)60克,寒水石(火烧通赤,细研,水飞)250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细末,入已研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樱桃大。每服1丸,细嚼,食后温荆芥汤或清茶送下。
全蝎膏
【来源】《普济方》卷四十六引《德生堂方》。
【主治】偏正头风,气上攻,痛不可忍。
【组成】全蝎21个,土狗3个,五倍子15克,地龙6条(去土)。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好酒调成膏子,摊纸上,贴太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