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市委组织部针对老工业基地城市中小企业多、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力较低、管理水平较落后的实际情况,围绕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要求,以“提高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和推进企业创新的能力”为重点,主动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作,制定系统性培训计划,邀请各类专家来石嘴山市讲学,引进新理念,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好、市场驾驭能力强、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邀请了国家卓越技效管理模式研究发展中心高级咨询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海尔问题发展研究专家初立向全市部分企业经理、厂长和管理人员讲述了“海尔成功之路大型公开课”。初立教授利用1天的时间,运用大量事例分别讲述了“海尔OEC管理法(过程控制管理法)”和“海尔市场链与流程再造”两个课题,详细讲解了海尔集团在2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是如何打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内的世界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奥秘。参加培训的140多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利用课间休息纷纷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联系购买OEC管理法课件,表示要学习海尔集团科学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整合经济主体要素,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动生产、拓展市场、联结农户利益的功能,已成为全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抓手。石嘴山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2001年以来,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79家,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利税1800多万元。2006年,已有3家农业龙头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2家企业产品获得绿色产品认证。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增收、优化产业布局方面显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平罗县金福来羊产业公司与养殖户签订了育肥羊供销协议,建立了辐射全县的养殖基地;惠农区夏绿脱水菜集团,组织全市近40家脱水菜企业拓展市场,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营销的新模式。全市脱水蔬菜生产全部采取“订单”落实。截至2006年年底,全市落实各类农产品订单面积18.7万亩,订单履约率达到90%以上。此外,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还自建原料基地,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适应市场发展新要求,市农牧局组织成立了石嘴山市养殖协会、蔬菜产业协会和水产业协会,有效地整合、优化、规范了农民的市场化组织程度和主导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促进了农民生产效益的显著增加。各县区结合自身优势,相继成立了马铃薯产销协会,蔬菜种子协会、路家营枸杞合作社等专业协会,与农民的产销合作日益紧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达109家,农民经纪人发展到1526人。在各类协会、合作社的带动下,农民的营销手段和整体素质都在不断地丰富提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整合流通生产要素,加强农贸市场建设
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产品流通交易新格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鼓励引导下,农牧系统积极参与、合理谋划,协助各县区依托地方产业优势,培植区域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农贸综合交易市场,促进了全市农产品的流通,活跃繁荣了城乡经济。截至2006年,全市共建立各类农副产品市场19个,其中,县(区)级农贸综合市场7个,乡镇级农贸市场12个。初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种类丰富的市场流通体系,加快了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换。
工业结构调整
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十五”后期以来的4年,是石嘴山市工业经济调整步伐最快、取得成果最为明显的时期,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23.9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77.96亿元,年均增长23%,工业占GDP的比重由41.2%上升到61%,在地区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工业结构调整回顾
2003年以来,按照“七优先一限制”的产业导向,对工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先后关停小造纸、小冶炼、小轧钢、小碳素、小耐火、小陶瓷等“十五小”企业56户,对所有矿热炉进行环保改造,对48家小煤矿实施全面安全技改,对318家煤炭经营企业资质进行了审核,对电石、铁合金、焦化、煤炭进行清理整顿,整合132家硅石开采点。严格限制类项目准入审批,严把土地预审关口,解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强能耗监察。通过调整,工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产业结构
本市的新材料(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基碳材工业、稀土材料工业)、能源重化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冶金(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采选和轻工业(造纸及纸品业、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同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2006年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4%。
组织结构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56户,比上年增加12户。其中大型企业4户,中型企业32户;亿元企业达到30家,其中10亿元以上1家,5亿~10亿元5家,企业经营规模趋大趋强。
2006年度亿元企业有:超过10亿元的企业是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7亿~9亿元的企业有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宁夏西北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2亿~6亿元的企业有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大武口发电厂、宁夏恒力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宁夏惠治镁业有限公司、石嘴山市通达煤炭有限公司、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博宇焦铁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兴平冶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发展工贸有限公司、宁夏大地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宁夏日盛实业有限公司、埃肯碳素(中国)有限公司;1亿~2亿元企业有宁夏英力特河滨冶金有限公司、宁夏吉元冶金有限公司、宁夏金旌矿冶有限公司、石嘴山市骊达工贸有限公司、中国国电石嘴山发电厂、宁夏西北骏马煤矿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石嘴山市天地泰工贸有限公司、宁夏平昌洗煤有限公司、宁夏大荣化工冶金有限公司、宁夏三喜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平罗宝马化工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平罗翔龙工贸有限公司、宁夏惠农新迪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国电石嘴山第一发电有限公司、宁夏西泰煤化工有限公司。
所有制结构
经过改制重组,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为35户(其中中央区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5户),产值、增加值、利税分别占全部工业的53.6%、43.8%和13%。
布局结构
对原7个工业园区继续整合,建立了宁夏石嘴山工业园区、宁夏石嘴山经济开发区、宁夏平罗工业园区3个相对集中、设施功能较为完善的工业园区和宁夏精细化工基地,构筑了工业发展的承载平台。2002年以来,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300多个,累计引进资金48亿元,相继有西部聚氯乙烯、三喜科技、可乐丽化工、常能达焦化、荣恒化工、鲁晶化工等200多个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成功落户。全市“三园一基地”(河滨、太沙、大武口工业园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的园区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
——工业结构变动分析
工业内部各产业比重发生了一定变化,电力比重上升最大(8个百分点),铁合金、焦炭、金属镁、轻工业、煤炭次之,上升1.5个至3个百分点,能源化工、钢铁存在潜在上升。稀有金属、碳基材料、建材比重下降。从产品产能看,PVC、钢铁、发电、电石、铁合金、焦炭增长最快,其他产品基本趋于稳定状态。煤焦油深加工、硅胶填补了历史空白。
——“十一五”期间工业结构调整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市场导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发挥比较优势,扩大总量,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提升产业竞争水平,将石嘴山市建成资源浪费少、环境污染小、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西部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
总体思路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融入一体化,对接“五百强”,确立“产业兴市、开放带动、体制(或科技)创新、和谐发展”四大战略,“建设重大项目、壮大核心企业、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做大经济总量。
调整目标
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平均增长率在15%以上,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5%。工业完成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轻重工业的比例调整到11∶89。重点发展钽粉、钽丝、镁基合金、多晶硅、单晶硅、微合金钢炉料、干法氟化铝、PVC、多元合金、硅胶等重点产品。培育1~2户50亿元大型企业集团,2~3户20亿~50亿元企业,3~5户10亿~20亿元企业,30户亿元企业。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调整到9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出口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0%、40%和25%。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1。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0%。
调整重点
(一)改造提升稀有金属及镁产业、煤炭采选、钢铁、机械装备制造业
稀有金属及镁产业依托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保持钽铌材料研究与生产的国际领先水平,在稳定钽铌铍稀有金属冶炼的基础上,稳步提高5万~7万比容钽粉、0.3毫米~0.15毫米级钽丝和片式钽电容器等产品的生产;积极发展ITO粉及系列靶材、钽铌板带管棒材、滤波器、液体电解质钽电容器和铌及铌合金系列高技术产品;不断开发国际先进水平的8万~10万比容钽粉、0.1毫米级的细径钽丝以及铍铜材和铌电容器等新产品。依托宁夏惠冶镁业有限公司和鑫达公司,继续发挥皮江法炼镁的低成本优势,进一步提升原镁的合金化比例,形成以高品质原镁为主导产品,以高性能镁合金锭和坯材为潜在主导产品和以变形镁合金材料、压铸件为新产品的梯队发展格局。预计到2010年,稀有金属及镁产业产值将达到37亿元,增加值将达到11.5亿元。钽粉钽丝产量将达到500吨,铌粉铌丝产量将达到250吨,镁及镁合金产量将达到15万吨。
煤炭采选业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加强煤炭安全管理,整合煤炭资源,做好后备资源勘探开发,稳步发展煤炭洗选工业。预计到2010年年末,煤炭采选业产值将达到40亿元,增加值将达到13亿元,煤炭开采量将达到1500万吨。
钢铁工业依托电投钢铁、恒力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炼钢及加工能力,实现钢铁工业扩量、提质、增效。预计到2010年年末,钢铁工业产值将达到25亿元,增加值将达到8.5亿元,钢铁产量将达到100万吨,其中轧制品产量将达到80万吨。
机械装备制造业研发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环保产业设备及新一代光机电一体化等机械类新产品,提升煤炭用刮板输送机、皮带输送机、防爆电机、矿山金属支柱、选煤机械产品的技术档次。到2010年末,机械制造业产值达到30亿元,增加值达到10亿元。
(二)做强四大循环产业链
新材料集群产业链依托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实现传统新材料向稀土材料的跨越,重点发展多晶硅,加快5000吨多晶硅项目进程。依托华辉活性炭、埃肯碳素、永威碳业,积极发展高档煤质活性炭、汽车尾气净化炭、碳化硅微粉、碳化硅制品和半石墨质铝用阴极炭块、高炉炭块、电炉炭块等产品;加快超低灰炭、溶剂回收炭、特种碳化硅制品和高石墨化惰性阴极炭块等高新碳基材料产品的开发。通过3~5年努力将石嘴山建成世界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预计到2010年年末,新材料集群产业链产值将达到80亿元,增加值将达到25亿元。
煤—电—能源化工集群产业链优化布局结构、产品结构、规模结构、原料和市场结构,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以煤—电—化工三大产业联合为突破口,以发展电石、氯碱、PVC及制品为主线,进一步拉长电石—氰胺、电石—农药、电石—PVC、电石—炭黑、煤焦油精深加工、煤气综合利用等产业链,加快100万吨PVC、3万吨L—乳酸、5000吨海绵肽、6万吨合成氨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进程。将石嘴山建成全国最大、在世界上具有较大影响的电石法生产PVC生产基地。预计到2010年年末,煤—电—能源化工集群产业链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增加值将达到30亿元。
煤(硅石)—电—多元合金及冶金炉料集群产业链以煤炭、硅石、电力为基础,实施资源产业联动的一体化发展战略,提高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以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开采为目标,统筹规划硅石资源,实行有计划的保护性开采,彻底转变小规模分散开采的格局。探索实施资源补偿机制,提升资源价值,提高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实施大企业大集团一体化经营战略,以煤炭、硅石和电力矿产资源为纽带,组建集团,聚合资本,资源产业联动,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加快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依托贺兰山铁合金厂、惠冶公司等生产企业,研发应用低频冶炼技术、矿热炉粉尘治理回收、矿热炉余热综合利用等技术,加快推广实施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加快新品种开发,重点发展硅铝钡、硅钙钒、硅锰铬、硅钙铝等多元素铁合金,积极开发铬系、锰系的低碳、低硫、低磷等精炼产品,加快开发铍铜合金系列产品。预计到2010年末,多元合金及冶金炉料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40亿元,工业增加值将达到14亿元,多元合金产量将达到60万吨,冶金焦将达到250万吨,建成宁夏最大的多元素铁合金及冶金炉料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