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石嘴山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和利用外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4.5%、29.4%,2005年工业累计完成投资31.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82亿元的43%,相当于2000年的2.8倍。8个项目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42家企业与36家国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组织实施了19项国家和75项自治区重点技术创新、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152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其中45项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7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利申请拥有量161件,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等7家企业建立了自治区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九五”末的40%提高到45%,到目前,石嘴山市规模以上企业由“九五”末的76个增加到260个,企业经营规模趋大趋强,延伸并做大做强了以稀有金属、金属镁、碳基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以煤炭开采、加工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电石气化和电石氮化为途径的煤—电—能源重化工产业,以煤(硅石)—电—铁合金及冶金炉料为轴线的高载能产业,以产、加、销一条龙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等5大集群产业链。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作用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找准项目、选好项目、争取项目、实施好项目,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石嘴山市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采取多种形式,多方争取项目,多渠道争取资金;推行了重点建设项目、目标责任制和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协调机制,并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体现石嘴山特色的要求,审视和筛选发展项目,做精做细项目库。一是对列入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结合已提出的重点产业项目,由有关部门组织各方面专业人士到东部地区及特色产业发展好的地区深入开展考察,对项目的效益性、技术性、适应性做进一步的分析评价,做好产业项目对接,确保项目的实施成效,尤其是确保了一批具有战略优势的骨干项目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二是建立滚动式项目储备机制。着眼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按照“实施一批、策划一批、充实一批”的思路,边建设、边延深、边拓展,做好第二梯队项目储备。三是加强项目储备的统一管理。制定了《石嘴山市重点项目储备库管理办法》,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区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列入石嘴山市重点项目的原则、标准、程序、组织领导等,优化项目结构,避免项目的盲目引进、重复引进、低水平引进。四是做好项目推介工作。通过参加或举办各类专门性的会展,向国内外广泛推介石嘴山产业项目的同时,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地把宣传石嘴山向推介项目延伸,畅通对外合作的信息渠道,让国内外投资者,尤其是战略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石嘴山市提出的重大产业项目。五是成立了项目咨询中心,强化项目概预算审查工作,切实提高了项目投资的效益。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资金实行“报账制”、工程竣工验收审计制等政策性项目资金的六项管理制度。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真正使每一个项目工程都成为精品工程。
精心打造工业园区发展平台
在产业资本高度集中的经济社会,园区是招商引资必备的载体。石嘴山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与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以园区建设吸纳项目,用招商引资推动园区发展。一是科学规划建园区。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重点培育建设了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河滨工业园区,以高科技、新材料为主的新材料园区,以高载能、特色冶金为主的红果子、太沙工业园区,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为主的大武口工业园区。构筑产业板块,发挥规模效益,培育集群优势,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配套、高度集聚的专业园区。二是多元化投入建园区。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吸纳各类外资、民资、股资和工商资本参与园区的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服务功能,采取“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跟随项目”的办法,吸纳资金,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石嘴山市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支持园区发展,并将园区内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辖区,用于园区发展,园区综合配套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聚集产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对各工业园区所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审批权限,经审核批准后予以减免,土地出让金,土地租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按规定最低标准收取,并简化报批办证手续,对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可在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四是创新机制建园区。进一步理顺园区的管理机制,赋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园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园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和手段,千方百计吸引项目入园。实现了“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效果,做到了新上工业项目全部入园。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近年来,石嘴山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石嘴山市国民经济的主要突破口和增长点来抓。从优化环境、调整结构、扶优扶强、完善服务、强化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相继制定了《石嘴山市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石嘴山市创新发展环境投诉中心投诉暂行办法》《石嘴山市减轻企业负担、治理乱收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等6个创新发展环境的政策性文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大力改善软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及时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全程代理制”、“跟踪服务制”、“办事承诺制”、“服务环境巡查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了让客商投资放心、舒心和主动服务、办事快捷、热情周到的投资环境。截至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的45%,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10.89万人,年均增长12.5%,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60家,形成了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民营企业集团,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壮大区域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石嘴山市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战略举措来抓,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十五”期间,石嘴山围绕实现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明显变化、财政自给能力明显提高三大目标,突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四个重点,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从“六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是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二是各县区财政收入均两位数增长。三是各县区均培育出2~3个在全国或周边区域竞争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及品牌影响力显著的主导产品。四是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九五”末的27%提高到36%以上。五是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县域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六是实际引进外资占全市比重由“九五”末的7%提高到2006年的15%以上。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资源是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稀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十五”以来,石嘴山加强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体系,加快开发人力资源,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加大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建设节约型社会,走节约型发展之路,把科学利用和节约资源、有效降低能耗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能源和资源的节约与合理使用。努力形成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区域。
加大对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力度
石嘴山市土地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土壤类型主要有灰钙土、灰褐土、盐土、碱土等7种。全市人均耕地面积3.9亩,呈现出土地总面积小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大、耕地后备资源较多、土地开发潜力大等特点。近年来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保护土地资源的政策规定,建立了耕地保护和储备制度,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十五”期间,连续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50多万亩。有计划地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组织实施了陶乐月牙湖、大武口隆湖扶贫搬迁吊庄项目;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大力改造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加强荒漠化土地治理推进防沙治沙建设步伐,大力构建生态屏障;制定土地利用定额指标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积极推进土地有偿使用,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在林业资源方面,按照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要求,巩固封山禁牧成果,加快农田林网、城市绿化、绿色通道、黄河护岸林和园区、庄点绿化,林业生态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生态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全市森林覆盖率由“九五”末的3.5%提高到2006年的8.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九五”末的23.1%提高到2006年的2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较2000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石嘴山市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4.671亿吨,保有储量20.66亿吨。有焦煤、瘦煤、肥煤、气煤、贫煤和无烟煤6种,其中被誉为“煤中之王”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因石嘴山煤田位于中国“煤都”太原西部而得名)驰名中外,素以“三低六高”(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回收率、高化学活性)而著称,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等方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金属矿产资源有铁、铜、铝、金、钛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硅石(石英、石英岩)、黏土(耐火黏土、陶瓷黏土、水泥黏土)、云母、白云石、石灰石、辉绿岩等。全市现有各类矿产资源采掘企业300多家,每年开采煤1000多万吨,其他各类矿石300多万吨。在矿产开发利用上,一方面切实加强对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坚决关停小煤窑、小矿点,严力打击非法开采行为,促进各类资源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特别是要加强优质煤炭资源的保护。目前,石嘴山市最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汝箕沟矿区太西煤,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与自然保护,储量不足4亿吨,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石嘴山市有计划地将年产煤量控制在400万吨以下,通过对现有矿井的技术改造提高回采率,在有限的开采范围内使产量有所增加。2005年,石嘴山市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出台了开征太西煤资源管理费的实施意见。石炭井矿区是石嘴山市和西北地区主要的优质炼焦煤基地之一,西北是炼焦煤相对缺乏的地区。为了保持石嘴山市优质炼焦煤种的长期优势,石嘴山市严格控制该矿区焦性煤的生产量适当减少出口量。生产的焦性原煤基本全部精洗,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禁止焦性煤用于非炼焦工业或者其他用途。另一方面引进关键技术,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将传统型的资源开发和粗加工逐步转向资源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资源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增值。先后兴建了一批矿产资源加工转化企业基本形成了煤—电、煤—活性炭、碳素及硅石—铁合金等矿产资源转化模式,提高了资源转化利用率,促进了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煤炭采选业占矿业产值的比重逐年下降,相关产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外延加工业产值占相关产业的产值的比重逐年增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水泥制造业、陶瓷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外延加工业占相关产业的产值的比例稳中有升,变化幅度不大,电力煤气生产供应业占相关产业的产值的比重逐年下降。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