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沟汉墓群位于陶乐南境内43公里处,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天然大峡谷,长8公里,宽10米~60米,深20米,状若游龙嬉水,自大漠深处探身直扑黄河。兵沟地形独特,沟壑纵横,峭壁森严,气势磅礴。因秦、汉时期此地为屯兵戍边之地,故名“兵沟”。相传秦朝大将蒙恬,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等西征时在此征战过;西汉时王昭君出塞和亲,所走线路也经过兵沟浑怀障。这里有自西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150年间的汉墓100多座,峡谷内野鸽飞翔,红嘴鸭戛然声起,珍珠泉潺潺汇集成溪流向大河。罕有的大漠冬青花盛开着金色的花朵,更显峡谷天地之灵气,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是探秘古战场苍凉悲壮的绝佳所在。
兵沟汉墓有单葬墓、合葬墓,从内部结构看有砖墓室、木墓室、石墓室、土墓室,墓室内呈拱形,用子母青砖箍建,墓室宽敞,是目前自治区境内发现的最集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汉代墓群,具有极高的文物考古和旅游价值。如今,兵沟大峡谷已成为西北著名的保持原始峡谷风貌的影视外景地。《贺兰雪》《绝地苍狼》《陈真》《大漠豪情》《大沙暴》《武士》《苦泉纪事》《边城落日》等十几个影视剧组都千里迢迢来在此进行过外景拍摄。
西夏文化遗存西夏是公元1038年~1227年间,中国西北一个与宋、辽(金)时战时和、并列历时近200年的封建割据王朝。本名大夏,宋人称西夏,建都兴庆府(银川),先后传位10主,今石嘴山全境为其属地之一。宋宝庆三年(1227年),西夏为蒙古所灭。石嘴山境内的西夏文化遗存,主要有四处。一是贺兰山西夏石刻塔:共计7座,其中大枣沟内刻塔5座,涝坝口刻塔2座,均为浮雕喇嘛式,塔体为三角型,最大塔高2.66米,底宽1.6米。其中5号塔的刹座天盘下遗有抹壁的白灰层,上施朱彩,工艺古朴。对研究这一时期的宗教、文化艺术有重要价值。该石刻塔已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西夏省嵬城遗址:位于惠农县庙台乡省嵬村,为党项族首领李德明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所筑。遗址为正方形,边长600米,设东南两城门,墙体为黄土夯实,残墙最高1.5米。1965年,宁夏博物馆在此挖掘出唐、宋、西夏等朝钱币、古陶瓷器及铁器,已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西夏离宫遗址:据《西夏书事》载,夏国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五月,西夏第一代皇帝嵬名氏元昊,为太子宁令哥娶妻没移氏,因见儿妻美貌,便自纳为新皇后,于贺兰山大水沟之东建离宫,台阁高10余丈,日与诸妃游宴其中。经宁夏博物馆考古认定,西夏离宫遗址位于平罗县城西南45公里的大水沟沟口两侧,南北长约4公里。遗址上有建筑台地数10座,沟口南侧,有建筑台地10余座,其中最大的台面长100余米,前后宽70余米,高出地面12米左右,最小的台面长20余米,前后宽10米,高出地面8米,其余台地高低不一,在5~15米左右。沟口北侧有三组建筑台地组成:第一组台地为上、下两层,下层南北长近100米,高出地面30米;第二组台地位于第一组台地之北,修筑在沿山长200米的山坡上,自下而上共分四层,最上层高出地面100米左右,每层台面宽60余米;第三组台地位于第二组东北,在沿山坡500多米的地方,修筑建筑台地3处。所有台地台面都较平坦,其后端是将山坡劈去,与台面形成直角,前端则以块石砌成直壁,台在两侧或正中砌有石阶梯。台地上和附近有大量西夏时期的玻璃砖瓦、鸱吻、瓦当和滴水等建筑残件。四是西夏窖藏货币:1979年以来,在贺兰山大风沟、大枣沟等地山坡石缝内发现古钱币18590枚。钱币完整,字迹清晰,包括汉、唐、五代、宋、辽、金、西夏等朝代100多种,其中以北宋钱币比重最大。最早的钱币是西汉“(光定”是西夏神宗皇帝年半两”钱,最晚的是西夏光定元宝”“号,存在于1211年~1223年,距西夏国灭亡仅5年),经专家鉴定为西夏时期窖藏。西夏窖藏钱币的出土,为研究西夏社会经济提供了实物资料。现大部分钱币由石嘴山市文物管理所收藏。
明长城石嘴山市境内现存的古长城遗迹,均为明代所筑,为著名的万里长城的一部分。一是旧北长城,俗称“红果子长城”,西起贺兰山扁沟,东抵黄河西岸,全长15公里。由于修建在大武口北长城之前,故名“旧北长城”。这段长城自扁沟至小墩湾原石嘴山市第四中学处,遗迹尚存,保存较好。这段长城还因其最新的地壳运动而发生“错断”,一时轰动了中外地震、地质界,引起游客极大兴趣,成为人们直接能感受到的最新的地壳运动奇观。1965年,中国科学院西北地震考察队首先发现在这段长城中有两处断层错动,并量得西断点水平位移1.45米,垂直位移0.9米,东断点垂直断距1.5米。1967年,中国科学院测量队与地球物力研究所又用地面立体摄影测得西断点水平位移为1.9米。1980年9月,全国8级大地震学术讨论会在宁夏召开,近百名学者、专家前来参观考察。1981年,日本地震考察团专程前来考察研究。1983年以来,根据中美地震科技协作有关规定,美国地震考察团曾几次前来开展工作。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首席地质学家华莱士认为,红果子旧北长城错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迹,对活动断裂带的定量研究和地震重复率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二是西长城,古称“边防西关门墙”,自甘肃靖远卢沟界入宁夏中卫,逾黄河东北上贺兰山,在贺兰山韭菜沟进入市境,沿贺兰山东麓北上,到扁沟与旧北长城相接。西长城遗迹在市境有6段,韭菜沟段长145米,郑官沟红石梁下段长约30米,红石梁下段长105米,郑官沟段长15米,北岔沟段长约100米,石大公路108道班至贺兰山红石顶段长约1公里。三是北长城,古称“边防北关门墙”,俗称“大武口长城”。从山根到大武口村东至明水湖农场排水沟,其中距大武口村930米向东长104.5米的一段,保存较为完好,墙高约10米,底基宽12米,顶宽3.5米,有女墙和堞口。四是长堤:俗称“陶乐长城”。南北纵贯陶乐境内,因不属正式长城,所以叫“长堤”。起于黄河东岸内蒙古巴音陶亥,与黄河西岸“旧北长城”的终点遥遥相对,南经都思兔河,进入陶乐境内,沿黄河南下到“横城大边”(即东长城)。现在的高仁镇尚有遗迹。
——贺兰山地质公园开发建设
2003年年初,石嘴山市文化旅游局聘请北京自然博物馆专家为石嘴山市修复古动物化石,在考察全市文物过程中,专家认为石嘴山市境内的贺兰山地质构造特征明显,全国各省都有地质公园唯独宁夏没有当时西吉县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尚未批准,建议石嘴山将贺兰山归德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市文化旅游局又在考察河南焦作市及宁夏西吉县火石寨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做法中得到了启示,开始了筹建贺兰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基础工作。副市长徐占海带领有关人员多次与自治区地矿、林业等部门研究商量,并于2003年11月7日邀请自治区地矿厅、林业厅、贺兰山自然保护局、区地质调查所的领导和专家实地调查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2004年2月,石嘴山市文化旅游局委托自治区地质调查所对石嘴山市归德沟、小渠子沟、韭菜沟等33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地质构造的综合考察。5月中旬,市文化旅游局又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公园调查评价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建平,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兼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公园调查评价研究中心顾问李凤麟,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博士生导师李承森,北京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魏明瑞4位专家对石嘴山市地质资源进行了全面考察,考察后向市上提出了《关于在石嘴山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议书》。建议书提出:石嘴山是解放后建立的资源输出型城市,现在煤炭资源面临枯竭,城市发展的目标也由工业向山水园林城市转变。在这种契机下,发展旅游产业是良好的途径,既能保护环境,又可以可持续性发展。6月,编制完成《贺兰山归德沟-韭菜沟峰峡公园综合考察报告》。随后,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决定申报建设归德沟地质公园。2005年4月,市文化旅游局与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签订合同,委托该院制作归德沟申报地质公园所需有关资料。7月、8月,该院派出地质专家对归德沟进行了详细的勘查,编制完成《宁夏贺兰山北武当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宁夏贺兰山北武当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宁夏贺兰山北武当地质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及公园地质博物馆建设内容方案》《宁夏贺兰山北武当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立项建议书》《宁夏贺兰山北武当地质公园导游手册》《国家级地质公园申报书》等文本及地质公园专题风光片,并于同年11月在银川召开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归德沟地质构造特征明显、集中,通过评审,建议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经石嘴山市积极申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评定验收,2006年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目前,地质公园的各项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石嘴山市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大力推广环保项目,加强“三废”治理,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重点推广实施了金力建材、博宇焦铁、沙湖纸业等企业的207个循环经济项目,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较好地实现了废渣、废气、烟尘、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和余压、余热、余气的回收利用,实现了废水、烟尘的达标排放,节约了能源和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各生产工序连续循环,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了发展空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积累了经验。
2004年,石嘴山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产业对接、蓝天碧水和民心”三大工程,一大批工业技改和新建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亿元大关,达到89.6亿元,比2003年增长13%,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49.5亿元,增长2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5年1月13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发展环保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石党发[2005]04号),明确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目的意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步骤及目标和措施。这是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
为了切实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导,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成立市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发展环保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石党办发[2005]08号),成立了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王儒贵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李建功,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董事长何季麟,市人大副主任王建国,市政府副市长张八五,市政府副市长张作理,市政协副主席李永庭担任。成员由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区)长、驻石区属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负责制定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研究编制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规划和方案;组织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和指标体系;组织和支持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咨询服务队伍;指导各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工业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市经委主任田光礼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做好循环经济日常工作。
各县区也作出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2005年1月13日,惠农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惠党发[2005]8号),惠农区委办、区政府办下发了《关于成立惠农区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的通知》(惠党办发[2005]19号);平罗县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2005年3月8日,大武口区政府印发了《大武口区加快实施“三大工程”,发展环保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方案》(石大政发[2005]7号),指定专人负责,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2005年4月12日,石嘴山市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印发了《石嘴山市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石循经组发[2005]01号),要求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2005年4月13日,石嘴山市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印发了《石嘴山市2005年循环经济工作方案》(石循经组发[2005]02号),方案明确了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思路与总体目标,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保障措施,并明确了具体责任单位、具体任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发展环保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为了奖励扶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试点项目和工业园区,设立了石嘴山市循环经济发展基金。2005年4月13日,石嘴山市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印发了《石嘴山市循环经济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石循经组发[2005]03号),办法由总则、基金的来源、基金的使用、经费的管理和附则五章十一条组成,为全方位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