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太原历史文化
10885700000038

第38章 明代:九边首府(4)

解放前夕,双塔寺由于其地势险要,成为军阀阎锡山固守太原、负隅顽抗的军事要塞,高大的双塔,变成了阴森的碉堡,古老的寺院,成了驻扎军队的兵营。

永祚寺饱经战乱,满目疮痍。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双塔寺,精心设计,新建了嵌满“宝贤堂集古法帖”和“古宝贤堂法帖”两套珍贵碣石的碑廊,新植了来自山东菏泽的数以千计的珍奇牡丹花卉品种。

太原的牡丹花,名不见经传,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无法与洛阳、菏泽的牡丹相比,但双塔寺内每年春夏之交的牡丹花,却风采独特,值得称赞。

双塔寺种植牡丹有4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处“寺院牡丹”。寺内各类牡丹100余种,近6000余株争奇斗艳,红、粉、白、黄、墨、绿、紫各色齐全。双塔寺内的牡丹分早开型、中开型和晚开型三种。其花期因气候而定,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花期为10天左右;天气若不好,花期只有一周左右。牡丹花的节令性也很强,该开花时,养分就会集中输送到花蕾上,该长叶子时,养分就会集中输送到叶子上。错过了节令,牡丹吸收的养分更多会输送到叶子上。

在嫣红姹紫的牡丹花海中,备受关注的是7株明代牡丹“紫霞仙”,这是全国唯一的明代遗存牡丹。“紫霞仙”植根于寺院主殿大雄宝殿前的方形花坛里。其属于毛良科、芍药属、牡丹种,属多年生落叶灌木花卉。花型为单叶,也叫做单瓣型牡丹花。明代中叶移植于此。由于种植年代久远,品种较为稀少,盛开时花瓣较少。但花期较长,花叶深绿,初开之时花瓣呈肉红色,盛开之际呈淡紫色,临近晚期则为正紫色,花期约20天,属于早开型牡丹。

每逢春夏之交,华贵的“紫霞仙”率先绽放,其他牡丹才陆续开放。当众多牡丹几近凋落之时,“紫霞仙”正喷芳吐艳,馨放沁香。

如今的双塔寺,古塔高耸入云;古建筑庄严肃穆;牡丹争芳斗妍;碑碣古朴珍贵。

五、历史名人

(一)王琼

明代时,最有名的太原人,莫过于明代重臣之一的王琼。

王琼,生于1459年,卒于1532年,享年74岁。字德华,号晋溪,别号双溪老人,太原晋源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26岁的王琼登榜进士,由工部主事六品官,一直官至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曾历经明代中叶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4个皇帝。王琼一贯“攻于学,勤于政,忠于君”,一生最为人称道的三件事,其一治理漕运尽心敏练,其二任人唯贤(王阳明平定叛乱),其三总制西北功在边陲。王琼著述甚多,著名的有《漕河图志》《北边事迹》《西番事迹》等著作。

王琼一生也曾有起伏,明嘉靖初年(1521年),63岁时,因事下狱,充军绥德,远离家乡和亲人,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遂产生了“还籍为民”颐养天年于晋水源头的想法。嘉靖五年(1526年),其子为满足父亲心愿而建造了晋溪园。

晋溪园于嘉靖五年冬建成,取王琼号命名为“晋溪园”。该园西依悬翁山麓,北对晋祠水母楼,南为奉圣寺,园门朝东、三面环水,园中建筑别致,幽静秀雅。嘉靖六年(1527年),王琼奉诏“还籍为民”,回到了家乡,住进了晋溪园内,每日里读书弈棋、吟诗作画、浇花理草、修竹垂钓,过着怡情山水的田园生活。仅仅半年后,即“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提督陕西三边军务”[4],驰骋于疆场,安定西北边陲。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琼病逝,葬于蒙山脚下,后称“王家坟”。嘉靖帝诏建专祠,谥号“恭襄”,即晋溪园之西的王琼祠。

王琼祠,建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位于晋溪园西侧,背倚悬瓮山麓,与难老泉隔渠相望,坐西朝东。祠内绿树苍翠,殿堂面阔三间,殿内龛供身着官服的王琼塑像,两侧为6尊侍者彩塑,均为明代塑像。殿前阶下两株银杏,左雄右雌,树高过20米,浓荫深重。因寿命特长、生长特慢,故称“公孙树”,意即爷爷种下,到孙子时才开始结果。如今,海内外王氏宗族,多来王琼祠瞻仰,回归问祖。

王琼去世后,其子改晋溪园为“晋溪书院”,成为太原县讲堂。书院正亭三楹,后壁开门以通王琼祠。南北房各10间,中设讲堂。讲堂上悬有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条例”和程端蒙、董铢二先生的《学则》,这既是办学宗旨,也用来规范学童的言行。晋溪书院建制宽敞,青砖碧瓦,点缀在风景秀丽的晋祠园林中。

(二)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生于山西太原,卒于浙江杭州[5],大约生活于1330年—1400年的元末明初年间,是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也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有小说、乐府隐语和戏曲等。他一生著述颇丰,剧本主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主要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其代表作是尽人皆知的《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早年他曾在起事称霸的张士诚府作宾,由于对张士诚缺乏信心,便离开张府北上,后南返到杭州。50多岁的罗贯中,出于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历时十多年,创作完成了家喻户晓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书中所包含的思想精髓、社会万象和智谋权变,可谓博大精深。《三国演义》以乱世为题材,用生动明快的语言,不仅阐述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观,树立了“忠义”的典范,而且提供了众多的战争范例,还普及了许多的军事知识。其丰厚饱满的政治、外交、思想、道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被学术界所公认。

在晋中祁县的河湾村,尚有一处罗贯中当年居住过的书房院。这是明代留下的小院,虽然房屋年久失修,一片颓败景象,但这座不大的四合院,仍透露着古朴的书香气息。窗棂门楣仍能显露出此处书香门第之宅。村中还有一座罗家祠堂,祠堂里摆放着罗氏家族从元代开始的牌位,藏有一方刻有“湖海置”的砚台,据说,是罗贯中曾用过的砚台。

清徐罗贯中纪念馆,坐落于清徐境内的中隐山麓,与清徐的三国城在一条中轴线上,由清徐罗氏第二十一代传人罗二栋先生融资,于2000年建成。纪念馆占地4500平方米,青砖碧瓦、雕梁画栋,为仿明清时代的园林式建筑。主要建筑有山门、罗贯中石雕站像、主殿、曲廊、方亭、碧池、玉带桥、麒麟吐玉书影壁等组成。馆内竹林、绿篱、花坛、草坪等树木花卉丰茂,整体建筑与现代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匾额楹联文华情趣、清雅怡人。步入山门,一尊4米高的花岗岩雕像矗立正中,罗贯中先生双目炯炯有神,凝视远方,神情庄重深沉,栩栩如生,犹如深思细考,导引人们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清徐罗贯中纪念馆是全国独有,其优美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后人缅怀古人、旅游观光的清雅胜境。

注释:

[1] 道光《阳曲县志·建置图》

[2] 《明史·地理志》云:“洪武二年四月置山西等处行中书省,治太原路,三年十二月置太原都卫,与行中书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山西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3] 《释氏稽古略续集》卷2

[4] 《明史·王琼传》

[5]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