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80后集体奔三
11050400000017

第17章 80后的几种生存状态(1)

大学生村官,爱有多少恨有多少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

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定安、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这一时期,大学生“村官”人数较少,但形式多样,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为后来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2000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公开招聘52名大学生“村官”,全国各地3000多名大学生前往求职。

2002年河南省鹤壁市招聘205名大学生“村官”,拉开了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工程序幕。

2004年,河北省邢台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每年选派1000名大学生到农村工作,5年内实现全市5200个行政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逐步进入到多省联动、以地区为单位的整体推进与探索阶段。

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的“村官”计划。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

一方面,农村需要这些有知识、高学历、干劲大的大学生作为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农村的广阔空间里可以实现人生价值,推动农村实现更好的发展。随着国家对大学生深入基层建设农村的提倡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基层,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而这些大学生基本都是朝气蓬勃的80后。

近几年来,各地大学生村官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但对于最基层的农村工作,他们还有不少“水土不服”的症状:

很多大学生深入基层,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语言障碍。在农村,村民们个个一口方言,有的老人连普通话都听不懂。村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往往会无法与村民沟通,甚至需要临时寻找“翻译官”来帮助自己。因此80后大学生村官要想做好基层建设工作,学习方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刚走上工作岗位,说话办事“学生化”也是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一个问题。

小敏是一名刚上任的大学生村官,前些天就因为做事太过学生化而碰了钉子。她说,前段日子农田缺水,村民找上门来寻求帮助,自己问了半天情况也没问明白,结果村民火更大了。书记知道这件事之后,立即亲自去现场查看,联系水泵打水抗旱,他告诉小敏,吃饭是农民的大事,决不能拖延,必须及时解决。小敏表示,要当一名称职的村官,她才刚刚起步。

大学生村官年轻,有知识储备,做事很有激情,思维活跃,这是不可多得的优势。但他们所学专业多数远离农业和农村的需求,书本的理论知识也急需“换算”成服务农村建设的具体技能。另外,由于刚离开校园,大学生缺乏组织管理经验和社会工作经验,人际沟通能力也较弱,一时“水土不服”也无可厚非。村官们都应当迅速渡过“适应期”,尽快融入农村生活,做一名“合格”的村官。

一杯茶,一份报,上级检查做台账,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大学生村官到了基层似乎应该很清闲,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80后大学生村官头脑灵活,适应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他们上网,会用PPT,懂得把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在用全新的工作方式改变着社区固有的一些模式。80后的大学生村官们为我们展示了新时代的新形象:

全新的工作方式

小吕是2009年下半年到社区工作的,是第一批进入社区的大学生村官。因为年龄最大,小吕被全体村官推举为“老大”。到了11月,小吕建了一个社区的QQ群,在大家的推选下,小吕理所当然地成了群主。平时大家就都在群里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工作心得。QQ群成了村官们工作的好帮手,很多事情到群里一招呼,马上有人响应,办事情的效率高了很多。

例如,有一次社区里的阴沟堵了,居民反映到所在社区之后,小吕随即在QQ群里发了这条信息,在群里一声令下便得到了全体村官的一致响应。大家带上工具,赶到事发地点顺利完成了任务,也得到了居民的称赞。

调解矛盾说到心坎里

张家长李家短,邻里间难免闹些矛盾,说大也大不到原则问题,说小可也颇让人心烦头疼。大学生村官们就经常需要帮助村民调节矛盾。

小王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工作中遇到的状况可真不少。起初有村民起争执的时候,小王都不敢随便插话,担心万一说错一句话,前面的调解就前功尽弃了。小王表示,当时由于初来乍到,对情况不了解,而且年纪轻,擅自调节的话不但调解不出个所以然,人家也不一定肯听自己的。因此每回主任调解成功, 小王就暗暗记在心里总结经验。做了一段时间“旁听”的角色后,小王开始试着在主任调解时插上几句进行补充。有一次社区里楼上楼下两家人闹矛盾,楼下的翻新旧房子,想占用公用的楼梯间,招呼没打就把楼上堆的一些杂物给扔了,结果惹恼了楼上,两家吵到了社区。主任带着小王为双方做调解,主任调解了前半段,后半段因为主任不在,他就独自一人完成了,两家的纠纷很顺利地解决了。

后来又有两家人闹了矛盾,主任照例两家来回劝说,小陈帮着在一旁劝,回来之后主任很高兴,一直夸他说到了点子上。

大学生村官普遍之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大学生村官到了工作岗位之后,普遍存在一种工作情绪不稳定的现象,甚至消极怠工,工作热情严重受挫,自身特长没有办法积极发挥,工资待遇非常低,三年后工作方向没有保障,得过且过等等。这就需要大学生村官们自己进行调节以及政府部门的进一步调整并出台相关政策了。但无论如何,大学生村官为基层注入了很多的新鲜血液,对社会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公务员,这么近那么远

这几年,“公务员”一词成为了80后人群的流行语,很多在校的学生和毕业之后的上班族都开始蜂拥着备考公务员,以便捧上梦想中的“金饭碗”。公务员考试这几年持续升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即将从高校毕业的应届生。有关调查显示,公务员“收入稳定”“工作轻松”是吸引年轻人报考的主要原因之一。

80后已迈入三十岁的门槛,可在前辈们的眼里,他们还总像是一个个孩子,贪玩、幼稚,离“而立”的标准好像还差很远。可事实上,伴随着社会的变迁,80后的足迹已经有很多的改变,其中很多人都走上了“公务员”的道路。在这些80后公务员中,有的成长为处级干部,有的刚走进基层锻炼,他们继承了公务员前辈的优点,同时也更有朝气,给办公室带来一股活力。80后公务员也像同龄人一样喜欢在业余时间玩爵士鼓、上网、玩网游,并高度关注网络热点。

80后公务员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位、一个工作,更多的是新的一代人全新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方式: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小周出生于1980年1月,2002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毕业时就考取了北京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处的科员,成为一名公务员。在开始的工作中,小周深深感受到自己以前学的知识不够用。2005年,北京市公安局组织15名警察到澳大利亚留学,他报名之后才发现必须要考雅思才能去。于是在以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上完班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除了做题,做题,还是做题。随后,他参加北京市公安局全局选拔考试,以全局第三的好成绩被公派到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留学。

2006年8月,留学归来的小周很快被晋升为北京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处经济犯罪举报中心副主任科员。去年11月,他从网上看到江津区公开选拔部分处级领导干部的新闻,因为自己的家乡与重庆很近,自己对重庆也很熟悉,到基层去肯定有很大的舞台,于是,他报名竞聘江津区外经贸委副主任职位。

在完成了笔试、面试、体检等一系列的程序之后,小周过五关斩六将,竞聘成功。

从出国公派留学,到后来的竞聘,看似顺利,其实背后却是一路的艰辛和努力,对此,下周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小周喜欢运动,如滑雪、网球、游泳等。他在留学期间,每周都去游泳馆好几次;他还喜欢滑雪,今年春节在北京滑雪2次;平时只要下班没事就去打网球,过的很充实。

“可能很多人就只看见我们在玩,但是我们玩的前提是必须把工作干好。”小周说,80后思想上比较超前,大都很喜欢健康阳光的生活。

公务员不好当

“80后”公务员张颖今年25岁,在河北一个县城的某机关工作。“都说公务员好当,要真正当好,也不容易!”张颖表示,自己以前一直觉得当公务员很好,工作稳定而轻松,会很清闲,然而亲自做起来却不是想象得那样容易。

2009年,张颖考上公务员,上岗第一个月单位领导就安排她写材料,结果张颖花了一周时间写了又改,改了又写,领导还是不满意,“写到后来,我把自己都写哭了。”张颖说,自己是中文系毕业的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一直以来还挺自豪的。有一次,领导交代她写一篇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报告,几千字的文章以前不费吹灰之力,可当时半天下不了笔,想了又想,写了一遍又一遍,改了一遍又一遍。十天之后她信心十足地把报告交到领导处,结果不但没有通过,还被领导狠狠地批了一顿。后来,在领导的指导下,张颖又删删改改数次,才勉强过关。

张颖刚上班的那些天,对于各部门的业务都非常陌生,甚至在念个别科室名称时都觉得别扭,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适应过来。

在经历了几个月公务员工作的磨炼之后,张颖深知公务员不好当,觉得思维上有一种差距。为了缩小差距,她重新捧起课本开始努力学习。她表示,公务员这个名字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象征着一种稳定的生活,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需要有更全面的能力与良好的综合素质来应对,要边学边积累,不能一蹴而就。

时尚公务员教老前辈上网

生于1984年的小郑174米的个头,总是喜欢穿休闲装,挎一个斜跨包,显得很时尚,一般人光看外表很难把他和中规中矩的公务员联系起来。小郑2006年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他平时包里随时带着几枚由各种石头刻制而成的极具个性的印章,这些都是他的朋友和同事们叫他帮忙刻的。小郑表示,自己还很喜欢书法,经常和单位里的一些老前辈“切磋”。但除了刻印章和练书法,小郑一般周末都喜欢去电玩城玩游戏,疯狂地开赛车、玩爵士鼓。

小郑说自己从小就接触网络,平时喜欢在网上搜寻一些信息,看新闻,逛论坛,觉得学到的东西很多。看到单位里的很多前辈都习惯去图书馆查资料,费时又费力,他就很积极地教前辈们接发电子邮件,让他们学着上网看新闻,查资料等等。对此,小郑表示, 80后们做什么事都喜欢依赖于网络,方便快捷,“这也许就是我们和前辈们工作方式上最大的不同吧。”

80后公务员在“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机遇面前,现实的考验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好思想动态,静下心来,努力接受基层的历练和打磨。主要应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尽快适应新角色

如果80后们把当公务员看成“混饭吃”,那就大错特错了。按照当前国内报考公务员的相关条件,基本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如果去公司企业应聘,很可能获得不菲的薪水,但公务员只是“旱涝保收”,不可能让80后发家致富。

公务员队伍中一直存在着一种懒散思想,那就是认为只要踏进了公务员的队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加上所学专业可能与实际工作不相符而无从着手,以致人浮于事,越来越堕落,而一些单位和部门也因此很难找到能担起重任、做实事的优秀年轻人。

80后公务员要在“国家干部、人民公仆”上准确定位,尽快从“学生”转变到“公务员”的角色上来,尽快从机械性地简单执行某项决策转变成积极地积累工作经验上来,以便尽快转变“混日子”的错误思想。80后公务员应该放下大学生架子,积极深入基层,主动融入工作一线,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和特长,积极承揽相关事务,主动争取锻炼机会,努力做“好”干部、当“好”领导,交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努力练就真本事

公务员也是一个技术活儿,需要练就真本事来满足当今的工作需求,具体来讲,需要具备以下几点:一方面要有经济头脑。当前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小到一个村组、一个乡镇街道,大到一个省市地区,无论是一般干部还是领导都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善经营,懂市场。另一方面,80后公务员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激发个人潜能、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创新中能够全面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此外,80后公务员还要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要敢于下基层吃苦,了解并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增强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还应谦虚谨慎,有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和责任感,做人民群众真正的贴心人和引路人。

全力提升新境界

对于80后来说,不管是哪一个层次的公务员,一定要人在其岗心在其位。

当前有一部分80后公务员被下派到基层挂职锻炼,还有一部分公务员被直接选拔到基层工作,不论是上级下派、还是基层公开选拔,公务员要在基层这块“起跳板上”接受思想上的锻炼改造,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