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在英国和美国出版,为刘若愚赢得了颇高的学术声誉,成为他的成名之作。夏志清评说:“若愚的《中国诗学》,虽然篇幅不多(正文一百五十多页),而且显然是专为不懂、不太懂中文的英语读者而写的,但内行评家一翻此书即知道作者不仅对诗词、诗话真有领会,他对西洋诗学也很有研究,不得不予之佳评。”此著在英语国家和西方世界享有盛名,成为西方汉学名著,并在十年后被亚洲各国家地区翻译出版。
《中国诗学》虽然是刘若愚的早期著作,某些观点也许尚不够成熟,但它代表了刘若愚置身西方学术语境中研究汉学三个路向的思考:
第一,西方汉学家首先需要处理的是两种文化背景之间,具体而言,是两种语言之间的问题。对这一方面进一步的思考,形成刘若愚后来的另外两部著作:《语际批评家》和《语言·悖论·诗学:一种中国观》。
第二,从西方学术理论观念出发,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需要利用西方现代批评观念来加以整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只有系统化之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才能够为西方读者所理解,并且逐渐融入世界文学理论之林。对这一方面的进一步思考,形成了刘若愚的另一部著作《中国文学理论》。
第三,研究中国诗学理论的目的是融会西方与中国传统的诗学观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诗学观念,并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的诗学观念落实到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解读之中。对这一方面的进一步思考,形成刘若愚的另外三部著作:《李商隐的诗》、《北宋六大词家》和《中国文学艺术精华》。为了更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社会,刘若愚还撰写了一部《中国之侠》。
我们可以按照上述这三个路向来把握刘若愚的比较诗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