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愚在该书《余论》中,首先总结其所论六大词家的特点:北宋词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摆脱唐代曲子词音乐附庸的地位和稚拙的技巧,发展成为诗之一种正常而纯熟的体裁。在这个趋势中,北宋六大词家各自呈现出独特的光芒。我们看到晏殊和欧阳修如何继承花间派的传统,表现出情操的高雅和感觉的敏锐;柳永如何以感情写实主义填词,为慢词的发展作出开拓性的贡献;秦观如何将情思与文辞雅化而自成一家;苏轼如何以其理性和机智拓宽词的题材与风格;周邦彦如何综合前人词风,达到微妙而精细的新境界。
接着讨论双声、叠韵、叠字等在词中的运用效果,作为本书分析的补充。
然后论及其他一些比较重要的北宋词人,如张先、晏几道等,这些词人尽管也很优秀,只是在词史上不如六大词家有代表性,故不作专门研究。另外,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因其生活时间已经超出本书范围,故不能列入专门讨论。
南宋词受苏轼或周邦彦影响而呈现出两种主要趋势:辛弃疾受苏轼影响,用词来表现英雄式的爱国情操和人生哲理,无处不在的引经据典,高者体现出博学的风范,下者则未免“掉书袋”的习气。受周邦彦影响的词人有姜夔和吴文英。姜夔较周邦彦更为微妙与精细,他避开强烈的感情,以冷静的态度观察人生,词境清空、冷峻而略带悲哀。吴文英驾驭文字的技巧十分高妙。他的词展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组织,富于情感而动人感官。不缺少华丽的装饰,奇异的想像,及其对细枝末节的全神贯注,但缺少雄壮、宏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