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早起劳作,夜晚歇息,可以没有忧虑;一缕一缕地不停地织,久了就可以成为一匹织物。要以此为戒啊,不要荒废!如果荒废,就好比是刺伤身体的镰刀的刀刃,虽然不能够看见它的锋芒,但不知不觉中就被它伤害了。《诗经》上说:“妇人本来就没有公家的事情,怎么可以舍弃养蚕织布这样的分内的事呢?”这就是松懈懒惰的邪恶所在。
啊!在贫贱的时候不松懈懒惰容易做到,在富贵时不松懈懒惰却难以做到。应尽力做好那些难做的事。同时又不忽视那些容易的事情。
【评析】
古时女子足不出户,其职业也就是“治丝绩麻”之类。今天的女子当然不同于过去,七十二行,行行都可以有女子参与。但是,无论是囿于家政,还是涉足社会,有一点却是自古至今都应牢记的,那就是勤励不息,不应怠惰。这也就是这篇文字给我们的启示。
女子应常存警戒之心
【原文】
妇人之德,莫大乎端己;端己之要,莫重乎警戒。居富贵也,而恒惧乎骄盈;居贫贱者,而恒惧乎放失;居安宁也,而恒惧乎患难。奉卮于手[1],若将倾焉;择地而旋,若将陷焉。
故一念之微,独处之际,不可不慎。谓无有见乎,能隐于天乎?谓无有知乎,不欺于心乎?故肃然警惕,恒存乎矩度,湛然纯一[2],不干于匪僻[3]。举动之际,如对舅姑[4];闺房之间,如临师保。不惰于冥冥[5],不矫于昭昭[6],行之以诚,持之以久,隐显不贰,由是德宜于家族,行通于神明,而百福咸臻矣[7]。
夫念虑有常,动则无过;思患预防,所以远祸。不然,一息不戒,灾害攸萃[8],累德终身,悔何追矣!
是故鉴古之失,吾则得焉;惕厉未形,吾何尤焉!《诗》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9]。”《礼》曰:“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此之谓也。
【注释】
[1]卮(zh侃):古代盛酒的器皿。
[2]湛然:澄澈貌。
[3]僻:不正;邪僻。
[4]舅姑:夫之父母,即公公与婆婆。
[5]冥冥:晦暗,昏昧。
[6]昭昭:明亮。
[7]臻:到;到达。
[8]攸:语助词,无义。萃:聚集。
[9]相(xi伽ng):看;视。尚:庶几;也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屋漏:房子的西北角。
【译文】
女人的品德,没有比端正自己言行更重要的了;端正自己言行的关键,没有比警惕、戒备更重要的了。处于富贵之时,要经常担心骄傲自满;处于贫贱之时,要经常担心放纵自己失去信心;处于安宁之时,要经常担心灾难的到来。拿了酒器放在手里,担心好像酒要倒了一样;选择了地方作为安身之所,担心好像地要塌陷一样。
因此,即使是一个念头那样很小的事情,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都不能够不慎重。虽说没有人看见,能隐瞒得了上天吗?虽说没有人知道,不是欺骗了自己的良心吗?因此,必须具有恭敬而怀警惕之心,常常记着规矩、法度;心境澄澈纯净,不去做不合礼节的事情。一举一动,就好像面对着丈夫的父母;在闺房里,就好像在女师保面前一样。不在幽暗处懒惰,不在明亮处矫情。按照诚的要求行动,长久坚持,无论在阴暗处或明亮处行动都一致,由此你的品德会使整个家族共享好处,你的行动会通达神明,而各种各样的福分自然都会聚集到你这里来了。
警戒常存于思虑之中,行动就会没有过失;常常思虑预防灾祸的办法,就能够远离灾祸。如果不是这样,放松警惕,灾害就会聚集,而且会终身连累你的德行,到时候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因此借鉴古人的过失,我从中得到很多教训;在祸害未形成之前予以戒备,我又会有什么过错呢!《诗经》上说:“看你一个人在屋子里时,也许可以无愧于屋漏。”《礼记》上说:“对没有看见的事情要戒备、谨慎,对没有听到的事情要加以警惕。”就是说的这些啊。
【评析】
孔子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无论身处何时何地,皆应存警戒之心。居安则思危,居贫则问富,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将正反两方面均考虑到,这样行动举止才能合乎礼义,才能进退自如。这就是该篇给我们的启示。
戒奢者必先自节俭始
【原文】
戒奢者,必先于节俭也。夫泊素养性[1],奢靡伐德[2],人率知之而取舍不决焉。何也?志不能帅气,理不足御情,是以覆败者多矣。
《传》曰[3]:“俭者,圣人之宝也。”又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若夫一缕之帛出工女之勤,一粒之食出农夫之劳,致之非易,而用之不节,暴殄天物[4],无所顾惜,上率下承,靡然一轨[5],孰胜其敝哉[6]!
夫锦绣华丽,不如布帛之温也;奇羞美味[7],不若粝粢之饱也[8]。且五色坏目[9],五味昏智[10],饮清茹淡,祛痰延龄,得失损益,判然悬绝矣[11]。古之贤妃哲后深戒于此,故
绤无[12],见美于《周诗》[13];大练粗疏[14],垂光于汉史。敦廉俭之风,绝侈丽之费,天下从化[15],是以海内殷富,闾阎足给焉[16]。
盖上以导下[17],内以表外。故后必敦节俭以率六宫[18],诸侯之夫人以至士庶人之妻皆敦节俭以率其家,然后民无冻馁[19],礼义可兴,风化可纪矣。
或有问曰:“节俭有礼乎?”曰:“《礼》:‘与其奢也,宁俭’。”然有可约者焉,有可腆者焉[20]。是故处己不可不俭,事亲不可不丰。
【注释】
[1]泊素:淡泊质朴。
[2]伐:攻打;败坏。
[3]《传》:指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撰。
[4]暴殄(ti伲n)天物:任意残害天生万物。后专指任意浪费。
[5]一轨:一致;一样。
[6]孰:谁。
[7]羞:食物。后作“馐”。
[8]粝粢(l佻z侃):粗饭饼。
[9]五色:泛指各种颜色。
[10]五味:酸、苦、甘、辛、咸。
[11]悬绝:相差极远。
[12]
(ch侃):细葛布。绤(x佻):粗葛布。(y佻):厌弃。
[13]《周诗》:指《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14]大练:粗帛。
[15]从化:顺从感化。
[16]闾阎(l俣y佗n):古代平民居住之地,也作平民的代称。
[17]盖:承上文申说理由或原因。
[18]后:皇后。六宫:泛称皇后妃嫔居住的地方。
[19]冻馁:饥饿。
[20]腆:丰厚;丰盛。
【译文】
要戒除奢侈,就一定要先做到节俭。淡泊、质朴可以培养品性,奢侈、靡烂可以败坏德行,人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选取谁、舍弃谁却不能决断。为什么呢?由于志向不能引导习气,理智不足以控制感情,因此颠覆败亡的人就多了。
《左传》上说:“俭朴,是圣人的宝贝。”又说:“节俭,是天下人应共同履行的品德;奢侈,是天下最大的罪恶。”一缕丝织品,出自于做工女子的辛勤;一粒粮食,出自于农夫的劳累;把它们生产出来不容易,而用起来不节约,任意挥霍浪费,没有什么顾惜,且上行下效,都一样的浪费,还有什么比这更衰败的呢!
鲜艳华丽的衣服,不如粗布衣服温暖;奇异珍贵的美味,不如粗米饭饼饱肚。而且五颜六色会损坏眼睛,味道杂乱会昏乱才智,吃些清茶淡饭,能祛除疾病,延长寿命,这两者的得与失,损害与受益,很显然相差很大了。古代贤良的妃子、明哲的皇后对这点深为警戒,因而治葛织布做衣一点不厌弃,在《诗经》中被予以赞美;穿着粗布衣服上朝,在汉代史书上留下光辉。厉行廉洁俭朴的风气,杜绝奢侈靡丽的浪费,天下的人顺从感化,从而四海之内殷实富裕,里巷之间丰衣足食。
上面的人引导下面的人,内廷员官作为外宫官员的表率。因此,王后一定要厉行节俭来带动六宫,诸侯们的夫人乃至官吏和平民百姓的妻子都要厉行节俭来带动家中其他人。这样,民众就不会忍饥挨冻,礼义就会兴盛,风俗教化就有准则了。
有人会问道:“节俭有礼的要求吗?”答道:“有礼的要求。《周礼》说:‘与其奢侈,宁愿节俭’。”但是也有可以节俭的方面,也有可以丰盛的方面。因此,对待自己不能够不节俭,侍奉亲人不能够不丰盛。
【评析】
自古以来,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之理已是人人皆知,却总是有人做不到,所以“覆败者多矣”。其原因,也就是“志不能帅气,理不足御情”。因此,尽管这是一则女训,但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会有所启迪。
做个贤内助
【原文】
吉凶灾祥,匪由天作[1],善恶之应,各以其类。善德攸积[2],天降阴骘[3]。昔者成周之先世累忠厚[4],暨于文、武[5],伐暴救民,又有圣母贤妃善德内助,故上天阴骘[6],福庆悠长。
我国家世积厚德,天命攸集;我太祖高皇帝顺天应人,除残削暴,救民水火;孝慈高皇后好生大德,助勤于内,故上天阴骘,奄有天下[7],生民用乂[8]。天之阴骘,不爽于德,昭若明鉴。夫享福禄之报者,由积善之庆。妇人内助于国家,岂不可以积善哉!
古语云:“积德成王,积怨成亡。”荀子曰[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得。”自后妃至于士庶人之妻,其必勉于积善,以成内助之美。
妇人善德:柔顺、贞静、温良、庄敬。乐乎和平,无乖戾也[10];存乎宽弘,无忌嫉也;敦乎仁慈,无残害也;执礼秉义,无纵越也;祗率家训[11],无愆违也[12]。不厉人适己,不以欲戕物[13],以是而内助焉,积而不已,福禄萃焉。《易》曰[14]:“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书》曰[15]:“作善,降之百祥。”此之谓也。
【注释】
[1]匪:不;非。
[2]攸:语助词,无义。
[3]阴骘(zh佻):意谓天默默地安定下民。骘,定。也称阴德为“阴骘”。
[4]成周:指周王朝。
[5]暨:及;到;至。
[6]故:所以。
[7]奄(y伲n):覆盖;包括。
[8]乂(y佻):治理;安定。
[9]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10]乖戾:抵触,不一致。
[11]祗(zh侃):恭敬。
[12]愆(qi佟n)违:丧失违背。
[13]戕(qi佟ng):杀害;残杀。
[14]《易》:指儒家经典之一《周易》。
[15]《书》:指儒家经典之一《尚书》。
【译文】
吉祥、凶灾,不是由天造成的,善和恶的报应,与各人的行为相应。善德慢慢积累久了,上天就默默地降下了福分。过去周代的先祖历代都忠诚厚道,到了文王、武王又讨伐暴君、拯救黎民,再又有贤惠的母后和王妃以善良德行内助国政,因而上天默默地安定下民,使周朝福庆绵远悠长。
我们国家世代都积聚了厚德,天命所归;我们太祖高皇帝顺从天意、应承民心,清除残暴,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我们孝慈高皇后有爱护百姓的大德,在内廷大力协助,因此上天降福,惠及天下所有的黎民百姓,百姓得到治理。上天的默定降福,与人的德行的感召没有不符,道理明白得像镜子照出来的一样。凡是享受福禄报答的,都是由于积善行德的福分。妇人在内帮助国家,难道不能够积善吗?
古话说:“积累善德可以成为帝王,积累怨恨将会走向灭亡。”荀子说:“堆积土而成为山丘,风雨就起来了;积聚水而成为深渊,蛟龙就产生了;积累善事而成为自己的品德,神明庇佑自然就得到了。”从王后王妃到官吏和平民百姓的妻子,一定要在积善方面下功夫,以成就内助的美名。
女人的优良品德,是轻柔和顺、贞洁文静、温文善良、庄重恭敬。乐于和平相处,不与别人抵触;心中宽宏大量,没有嫉妒心理;注重仁厚慈爱,不去伤害人家;谨遵礼义之道,不作越轨之举;敬守先代训言,不敢有所违背;不去虐害别人以使自己安适,不为满足私欲而去伤害他物。用这些去当好内助,积累下去不停息,福禄就会聚集。《易经》上说:“积善之家,一定会有后福。”《尚书》上说:“做善事,各种吉祥都会降临。”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评析】
男人们都希望有个“贤内助”,小至助家,大至助国。何谓“贤”?这篇训示告诉我们“积善”即为贤。无论善大善小,乐而为之,所积日久,必有福禄降临。当然,这当中包含有“因果报应”的宿命思想,但是,其劝人们从善的观点还是可取的。
要及时改过从善
【原文】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1]。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妇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菑害兴焉[2];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也。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3],远之如蜂虿[4]。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已过不改则累德[5]。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6],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形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故谚有之曰:“屋漏迁居,路纡改途[7]。”《传》曰[8]:“人谁无过?善莫大焉。”
【注释】
[1]跂(q佾):踮起脚尖。通“企”。
[2]菑(z佟i):通“灾”。祸害;灾害。
[3]蟊螣(m佗o t侉):害虫名。
[4]虿(ch伽i):蝎子一类的毒虫。
[5]累德:损害品德。
[6]恤(x俅):忧虑。
[7]纡(y俦):屈曲;绕弯。
[8]《传》:指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撰。
【译文】
人不是至圣至明的神仙,谁又能够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自己能知道,可以说是个明白人;知道了过失并能去改正,就可以和圣人相比了。小小的过错不去改正,大错误就会出现;能改正过失并去做小小的善事,大的善德就可以形成。
妇人的过失没有别的:无非懒惰傲慢,嫉贤妒能,乖戾不正。懒惰傲慢就会态度骄矜,孝敬之情就会衰退;嫉贤妒能就会心地刻薄,祸害就会兴起;乖戾不正就会行为放荡,贞节礼义就会败坏。这几点都是德行的弊病而祸及己身的根源。如果有其中之一,必须像赶走蟊螣那样的害虫一样赶走他们,像躲避蜂虿那样的毒虫一样躲避它们。蜂虿不躲避就会螫痛身体,蟊螣不赶走就会伤害庄稼,自己的过失不改正,就会损害品德。
如果以为一事之恶很小而去做,不以为忧,那么一定会失败;如果认为一事之善很小而忽视它,不去做,那么必定会倾覆。能去做一些很小的善事,大的善德慢慢就有了基础;能对一些很小的恶行予以提防,最终一定不会有大的过错。因此有谚语说:“房屋漏雨,就换一个地方;路途曲折,就走另一条道路。”《左传》上说:“谁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评析】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篇训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能承认错误,知错就改,那便是善;小善积聚,便成大善,便能美化你的品德。这篇训示为我们指出了对待小恶、小善的正确方法,很有教育意义。
要学习并运用古训
【原文】
自古国家肇基[1],皆有内助之德垂范后世。夏商之初[2],涂山[3]、有莘皆明教训之功[4];成周之兴[5],文王后妃克广《关雎》之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