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日本!日本!
11440800000023

第23章 三千里江山的死斗(10)

在战争中往往有这种现象,在激烈胶着的遭遇战、攻坚战、拉锯战阶段,官兵很英勇,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到了战争即将结束的扫尾期,则不免萌生了珍惜生命的想法——眼看胜利在望,还用得着拼命吗?

在两种不同情绪的支配下,明军对开始撤退的日军主力以监视为主,不轻易追击,那心情估计和“送瘟神”差不多。麻贵防区里的加藤清正部第一个撤出朝鲜,乘船归国。才吃了败仗的董一元则有心无力,眼睁睁看着泗川的岛津义弘部撤退上船。

顺天的小西行长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陆上有刘綎大军,海上有发誓要将日本人斩尽杀绝的李舜臣。但刘綎只围不攻,不愿意和困兽犹斗的日军死拼,这使得朝鲜人对他怨声颇大,认为他按兵不动,白白耗费了筹之不易的粮饷。

明军将领中,只有一个人是坚定的杀敌派。

水师都督陈璘。

陈璘,广东人,行伍出身,有谋略,善用兵,经历过两广平乱、镇守蓟辽等战事,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七月被朝廷任命为御倭总兵、水军都督,率大明水师东援朝鲜。

陈璘是个性格暴躁的广东人,有次一个朝鲜将领得罪了他,他命令用绳子系住那人脖子拖着走,血流满面,见者无不心悸,朝鲜史料称“人多畏其暴猛。”但陈璘和李舜臣的关系却非常融洽,他很看重李舜臣,认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什么军事决定都是两个人合计,食则同桌,出则同轿。

中朝水师堵住了小西行长出海逃跑的大门,小西行长再次施展商人手段,派手下携带重礼求放一条归路。朝鲜人记载,他送给陈璘的是银两酒肉,送给李舜臣的是鸟铳和日本刀,当然遭到拒绝。李舜臣对使者嘲讽道:“我杀死的日本人不计其数,缴获的铳剑够用了!”

刘綎不愿从陆路夹攻顺天城,陈璘大为愤怒,对属下说:“我宁为顺天鬼,不忍撤兵。”于是,他和李舜臣的水师从海路加紧攻打,连连告捷。无奈之下,小西行长向泗川的岛津义弘求救。

岛津义弘这时已经率部上了船,并和立花宗茂、宗义智等合兵一处,接到行长的求救后,他很讲义气,立刻率领船队西进,来救顺天之危。岛津义弘的总兵力约有一万六千人,舰船500余艘。

11月19日,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战在露梁海峡打响。

露梁海峡是朝鲜半岛西南和南海岛之间的一段狭窄海域,地形险要,潮流多变,是海船驶往顺天的必经之路。中朝水师获知日军来援,在此摆好了口袋阵:左路是陈璘率领的明朝水师,右路是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师,前锋由明朝水师副总兵邓子龙担任。中朝水师兵力为两万六千人,800余艘战船,无论兵力还是战船数量都占优势。

邓子龙,江西人,武举出身,作战勇敢,长期在南方沿海抗倭平叛,此时已是年近古稀的老将。露梁海战中,他的任务是负责“扎口袋”:率兵一千人,驾3艘巨舰为前锋,埋伏于露梁海北侧,等日军船队进入海峡后,迂回切断其退路。

天将破晓,岛津义弘的船队毫无防备地进入了露梁海口袋阵,遭到三面合围,露梁海立刻成了血肉战场。《惩毖录》里记载:“月挂西山,山影倒海,半边微明,我船无数,从阴影中来,将近贼船,前锋放火炮,呐喊直驶向贼,诸船皆应之。贼知我来,一时鸟铳齐发,声震海中,飞丸落于水中者如雨。”

日军在中朝水师优势兵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很快被焚毁、击沉了五十几艘战船。尤其是担任先锋的岛津义弘部,更是死伤惨重,岛津家猛将桦山久高驾驶几艘船奋勇冲破了包围,但这支孤军很快被分割包围,船只也搁浅在滩头上,不得不弃船步行作战。

2. 可怜忠义李将军

激战中,岛津义弘毫不退缩,指挥手下冒着重重炮火,直接向李舜臣的旗舰悍然进攻。

日本战国名将中,岛津义弘是个疯狂指数堪称第一的家伙,打了很多以寡敌众的恶战,就连逃跑都与众不同——1600年的关原大战中,西军溃败,决定突围的岛津义弘居然率领一千多萨摩兵不退反进,从东军统帅德川家康的本阵中杀出一条血路逃生,创造了一个“前退”的日本战争奇观。

在岛津义弘的疯狂反噬下,老将邓子龙战死,李舜臣旗舰被围。

邓子龙本来是在巨大的福船上指挥战斗,但老将人老雄风在,渴望斩首立功的他在酣战中率领两百壮士跃上朝鲜船,和日军进行白刃战,不料被其他船只误掷火器到船上,船只起火,不幸战死。战后,邓子龙的遗体运回江西老家安葬,由于首级被日军割走,所以部下用沉香木雕刻了首级合殓。

见李舜臣旗舰被围,陈璘立刻换乘一艘小型的朝鲜战船,突进敌阵救援。不料日军见到来船上的大将甲胄和旗帜,一下把目标转向了陈璘,船只纷纷靠近,进行接舷战。据朝鲜人的记载,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贼攀都督之船,几及都督。都督子九经以身捍之,至被贼刺血淋漓,犹不动。旗牌官世炜以镋钯刺其胸膛投海中。”

陈璘为救李舜臣而遭遇危险,李舜臣岂能坐视?他立刻指挥手下齐头并进,一路焚毁敌船,向陈璘靠拢。

作为水军统帅,李舜臣有一个固执的战斗习惯:永远屹立船头,身先士卒。李舜臣是个不错的弓箭手,曾在战斗中射死过日军头目,但在此前的多次海战中,都因为主帅身份太过突出而受伤,但李舜臣始终坚持不改。这一次,李舜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朝鲜史料记载道:“方战之时,舜臣手自击鼓。忽有飞丸中其胸出背后而仆。左右扶入帐中,临绝顾谓麾下曰:战方急,慎勿言我死,毋令惊军。言讫而死。”

得到李舜臣的死讯,陈璘悲痛欲绝,从椅子上跌倒在地,泣不成声:“吾意老爷生来救我,何故亡耶。”一军皆哭,声震海中。

最优秀的海军将领李舜臣死了,死在了黎明到来之前。

天色大亮,日军“粮物浮萍,尸体塞海”,岛津义弘再也支撑不住,丢下了450艘焚毁的战船和无数士兵的尸体,仅率50余只战船夺路而逃。而顺天的小西行长部,却在两军大战的时候趁机下海逃脱。

战后统计,从朝鲜撤回日本的日军人数仅为四万余人,也就是说,“庆长之役”里,数万日本兵的尸骨丢在了海外。

露梁海战,从战术上说,是一场漂亮的围城打援。从战果上看,岛津义弘的援军伤亡惨重,只有50余艘战船逃走,中朝水师大胜。但岛津义弘的奋勇西救,终于使得小西行长部逃离了包围圈,日军也算完成了战略意图。

不过,朝鲜擎天柱李舜臣的死,使得这场大战的胜利意味冲淡了许多。

得知李舜臣的死讯,朝鲜人无不伤心欲绝。李舜臣灵柩所至,处处设祭,人人挽车而哭:“公实生我,今公弃我何之!”

朝鲜诗人吟道:

“波涛未泄英雄恨,竹帛空垂战伐勋。今日男儿知几个,可怜忠义李将军。”

朝鲜人把李舜臣比作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大英雄,数百年来歌颂祭祀不绝,如今,在首尔的韩国国会大厦门口,屹立着两尊铜像,一文一武,文是创立韩国文字的李朝世宗大王,武是一身戎装的李舜臣,足见朝鲜人对他尊崇之高、感激之深。

而作为手下败将,日本人对李舜臣的评价同样高得出奇。三百多年后的日本诞生了一个海军“军神”——日俄战争击败俄国海军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在凯旋庆祝会上,东乡平八郎提到了这个把无数同胞送进大海里的朝鲜名将,口出谦辞:“把我比作纳尔逊(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海军统帅,有英国“海军之魂”之名)可以,但与李舜臣相比,实不敢当。”

3. 尾声

长达七年的万历朝鲜战争,随着日军的全线撤退,硝烟散尽。

回到本国的日军诸将,在平户的那古邪受到了热烈欢迎,石田三成宣布了秀吉的遗命,对诸侯的“征韩功”进行了论功行赏,岛津义弘、加藤清正等各自得到嘉奖,然后各归其藩。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四月,援朝明军总督邢玠在紫禁城午门进行了规模隆重的献俘仪式,明神宗朱翊钧一声钧旨,六十一个日军俘虏被斩首示众。随后,朱翊钧做“平倭诏”昭告天下,诏书上庄严写道:“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明史?日本传》把战争的终结归结为:“秀吉死,诸倭扬帆尽归,朝鲜患亦平。”事实上从战局看,不管丰臣秀吉死不死,日军的失败都不可避免。

纵观整个战争,无论是文禄之役还是庆长之役,日军凭借战略和战术优势,总是能在战争初期势如破竹,但一旦进入相持阶段,小国对抗大国的资源劣势就暴露无遗。丰臣秀吉在临死前曾叹息说:“吾不幸生于小国,兵力不足,使我不能克遂耀武八表之志,奈何!奈何!”《日本外史》则这样总结:“趋七道之民,裹其未愈之疮痍,以入未知之地,连年无所成,致其力衰竭。”

取代丰臣秀吉获得天下的德川幕府,吸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熄灭了大陆扩张的梦想,从此闭关锁国,直到“黑船”的炮声带来明治维新的新时代,日本人再次向大陆动起刀兵——那是三百年后的故事了。

最后,再交代下我们熟悉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最终结局。

陈璘:露梁海战后,陈璘的鬓发一夜变白。朝鲜国王李昖见到陈璘时很感动:“大人鬓发尽皓,形容尽变,殊异于曩日接见之时,必用虑于战功之故。”班师归国后朝廷论功行赏,陈璘居首。后担任地方总兵,参加平播战役、平苗起义。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五月,病逝于广东总兵任内。明朝灭亡后,陈璘的孙子陈泳溸拒绝降清,乘船东渡朝鲜。朝鲜怀念其祖陈璘的援朝之功,将他安置在全罗道海南郡居住,至今繁衍十五代,子子孙孙三千多人。

杨镐:蔚山大败后,杨镐被罢官。万历三十八年,复起为辽东巡抚。万历四十七年被任命辽东经略,承担对后金军事重任。第二年,在决定明朝命运的萨尔浒战役里,杨镐指挥无方,导致十余万明军精锐被努尔哈赤分头击溃。杨镐待罪了几年后,崇祯二年(1629年)被杀。

麻贵:战后论功,麻贵排第三。万历三十八年,麻贵奉命镇守辽东,多次击退蒙古人的侵袭,后因病退职,不久去世。

邢玠:作为第二次入朝援军的明军总督,邢玠是名义上的全权指挥,战后朝鲜人为之建祠绘像。归国后提出“留戍兵”等十条对朝鲜的善后建议,万历四十年(1612年)五月,邢玠亡于山东故里,追赠太子太保。

刘綎:战后刘綎论功排在第二。回国后参加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居功最多,但不久就因为贿赂被罢官。后被重新启用,1619年的萨尔浒战役中,刘綎统帅东路军四万兵马,依旧沿用其多国部队的传统——部下有一支朝鲜援军。孤军出击遭遇后金埋伏,战死。

加藤清正:1600年关原之战时,因不满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长,站在家康的东军一方,但并没有参与关原之战,而是留在九州肥后攻击小西行长的宇土城,并在东军攻击柳川城时,劝喻好友立花宗茂开城投降。战后获得小西行长的领地,成为肥后五十二万石的大名。在肥后,加藤清正大兴水利,被誉为农业之神,受到民众爱戴。但他对秀吉旧恩的念念不忘令家康疑惧,被称为“狮子身中之虫”。1611年3月,加藤清正陪同丰臣秀赖到京都二条城会晤家康,期间,清正怀揣短刀,自始至终没有离开秀赖半步,做好了万不得已时刺杀家康的准备。结束会晤后,清正叹息:“终于报答了太阁殿下的恩义!”在返回肥后三个月后病死(一说被家康毒死)。

小西行长:关原大战从属石田三成的西军,战败后单骑逃到伊吹山,遇到一个叫林藏主的农民,林藏主劝无路可逃的小西行长切腹,小西行长说:“我是基督徒,不能自杀。你把我抓去领赏吧。”林藏主于是将小西行长交付家康阵营,获赏黄金十枚。不久,小西行长和石田三成、安国寺惠琼三人被游街示众后,在京都三条河原枭首示众。

岛津义弘:关原大战从属石田三成的西军,西军战败后义弘率一千萨摩兵,冲破西军本阵血战逃脱。战后,因德川家臣井伊直政求情,得以免罪,只是被削减了封地,并将家督让给儿子岛津忠恒。晚年隐居,醉心佛学不问世事,1619年病死。

宇喜多秀家:作为秀吉的前养子,“文禄之役”的日军总指挥,他是丰臣家最为忠心耿耿的人。关原大战从属石田三成的西军,是西军的主力,战后逃亡,领地被没收,后被抓获,流放到八丈岛,在小岛度过50年的岁月,1655年病死。

小早川秀秋:和宇喜多秀家一样曾为秀吉的养子,“庆长之役”的日军总指挥,却最终背叛了丰臣家。关原大战从属石田三成的西军,但战斗中倒戈,致使西军溃败。战后遭到一致唾骂,致使精神失常。1602年早逝,年仅21岁,没有子嗣,小早川家就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