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一定就是好
☆智慧语☆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佛光禅师
☆藏经阁☆
朱慈目居士是一个对净土法门非常有修持的信徒。有一天,他去拜访佛光禅师,结果两个人见面之后,他就问佛光禅师:“大师,我一直非常虔诚的拜佛已经有20多年了,但是我最近感觉自己在持佛号的时候和往前不太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佛光禅师问道:“哪里感到不一样呢?”
朱慈目居士回答说:“过去每当我在持佛号的时候都能感觉到心中一直有着佛性,哪怕是嘴里不念出来,心中仍然可以感觉到佛声绵绵不绝。怎么说呢,就是不持佛号这种声音在我的心中就向小溪一样,流淌不息,感觉非常的强烈。”
佛光禅师听完之后非常高兴地说道:“这非常好啊,说明你念佛已经念到一定境界了,能够与佛心相应了,可以说找到自我的真心了。”
可是这个时候朱慈目居士却说:“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我已经感觉不到这种声音了,所以我总是为此感到很苦恼,觉得自己的真心不见了,每当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内心就感到不安和恐惧。”
佛光禅师听完朱慈目居士的话之后,非常疑惑地问道:“真心怎么会不见了呢?”
朱慈目居士面带痛苦的表情说道:“我与佛之间已经不能达到心心相印了,而且以前心中的佛声绵绵不断的情况也没有了。我现在想要找回来,但是怎么样都无法找回。大师,我真的是非常痛苦,请您开示弟子吧,我该到什么地方去寻找真心呢?”
佛光禅师听完之后笑着说道:“你应该知道,你的真心就在你的身上啊!”
朱慈目居士问道:“大师,既然您说在我身上,那么我为什么感觉不到呢?”
佛光禅师回答道:“因为你现在有了太多的欲念,而且你也总是妄想一些东西,所以真心就此离开了你。”
信徒朱慈目居士听完之后如有所悟。
佛光禅师继续说道:“这正如永嘉大师所说‘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心灵窗☆
我们有的时候为什么会迷惑?就是因为被一些欲念,妄想掩盖住了我们的真心,所以最后到头来迷失自我。迷茫痛苦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丢掉了我们心中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我们就可以重新找我自我。其实最为可怕的就是我们失去了自我,但是自己还不知道悔过,于是就这样一直在错误里面打转,永远找不到真我。
上进心,千万不能变了味
☆智慧语☆
经常地不肯妥协,不满于现状,舍了这个,下一个可能更差,过多的欲求往往使你失去眼前的幸福,有时应学会迁就。——佛陀
☆藏经阁☆
曾经有一位禅宗大师常年隐居在山林中。因为他的名声很大,所以很多人都是千里迢迢地来找他,希望能够得到他的点化。
有一次,一群人结伴而行来到山中,发现老禅师正在从山谷中挑水。他挑得并不是很多,两只木桶里面的水都没有装满。
其实,大家想的是禅师这么厉害,应该能够挑很大的一个桶,而且桶里的水都是满满的。这个时候人们开始问道:“大师,这是什么道理呢?”
大师回答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得多,如果是一味的贪多,往往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众人听完之后更加不能理解了。
于是,大师从他们人中拉出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面打了满满的两大桶水。明显的就能看出来这个人挑起来显得很吃力,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地,没有走几步就跌倒在地上了,不仅把水全洒了,而且自己的膝盖也给磕破了。
这个时候大师说道:“你看,水洒了,这不是还要回头去重新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就更困难了,这样挑水的话不是比刚才挑的还要少吗?”
这个时候大家都觉得大师说的非常有道理,于是接着问道:“那么,大师,请问挑多少才合适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水桶。”只见在大师的水桶里面划着一条线。“其实,这条线就是底线,装的水是绝对不能超过这条线的,如果高于这条线,就会超过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经常去看看这条线,等挑水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再看了,只要凭自己的感觉就可以了。有了这条线,就可以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尽力而为,当然更要量力而行。”
大家听完之后又问道:“那么,底线应该是多低呢?”
大师接着笑着说:“这个就是因人而异了,当然越低越好。因为越低的目标,对于我们来说就越容易实现,所以人也就不会有挫折感,相反会给自己带来很强的自信心,激发更大的兴趣和热情,如果长期下去,做到循序渐进,自然就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了。”
☆心灵窗☆
“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不论是学习,工作,生活,交友,我们都应该为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底线。挑水就如同做人,要想水不溢出来,不浪费,自己不跌倒,就要懂得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这样就能够避免许多无谓的付出与挫折。
不攀不比,活在自己的角色里
☆智慧语☆
知足就是不攀比,知足无求,知足方能常乐。——老和尚
☆藏经阁☆
有一个小沙弥,他喜欢种植一些花花草草。有一次,他在自己的花园里面种了一棵花苗,为了能够看自己的花苗一天天成长,他每天都要到花园里面去看几遍,老和尚也把小沙弥的这一举动看在眼里。
这一天,老和尚又发现小沙弥在看花苗了,于是就走上前去,当小沙弥看见老和尚走过来之后,问道:“师父,有什么办法能够让花苗长的快一点吗?”
老和尚听后笑道:“哈哈,凡事不能要求速度,要能持久,这才能更高更大。”
小沙弥听后“啊”了一声,面露惊讶的神情。
这个时候老和尚对小沙弥说:“我给你讲一个佛经上的故事吧: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很愚痴的国王,他看到皇后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只有手掌般大小,显得非常不高兴,所以国王要求大臣们想一个能够使自己女儿快速长大的办法。
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大臣对国王说道,“我要把公主带到海外去寻找求仙的药物,但是在求仙的这段时间里,国王您和公主是不能够见面的。”国王听后就答应了大臣。
经过十五年之后,大臣带着公主回国了。国王一看,公主已经长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心中非常的高兴,于是下令重赏了这位大臣。”
当小沙弥听完老和尚给他讲的这个故事之后,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接着对老和尚说道:“师父,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立刻能够长大的法术或者是药物,公主还是和其他的人一样,也是一年一年慢慢长大成人的。”
老和尚听完之后,哈哈地笑了,对小沙弥说:“你终于明白了。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不然是经不住考验的。所以你种植的花苗,当然也要经过时间的历练,才能够长得又高又壮啊。”
☆心灵窗☆
老实为人、踏实做事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人生态度,更是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而自以为是则是脚踏实地最大的敌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的从眼下开始做事,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人生之路积聚雄厚的实力。
珍惜现在,人生只在呼吸之间
☆智慧语☆
生命中很多事情,你错过了一个时辰,你可能就错过了一生。——老禅师
☆藏经阁☆
有一位老禅师带着自己的一个得意徒弟学僧出门云游,在路上,学僧就背着行李紧紧地跟在禅师的后面,一路上两个人相互照应,相依为伴。
学僧走着走着不禁想到:“人生短短数十年,但是却要经历生老病死,受六道轮回的痛苦,人生还真是苦啊。现在我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当菩萨来挽救众生,所以,我不能马虎大意,必须认真修行,这才是正道啊。”
学僧想到这里,突然老禅师停下了脚步,面带笑容地回过头来对他说:“来,你把身上的包袱给我背,你现在走到我的前面去。”虽然学僧当时没有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师父的命令是不允许违抗的,于是他仍然按照老禅师的要求把身上的包袱给了师父,自己走在了前面。
就这样又走了一会儿,学僧开始觉得这样真的是逍遥自在啊,而佛经里面却说,修佛必须要顺应众生的需要而行各种布施,“这样真是太辛苦了,更何况天下众生的苦难那么多,到什么时候才能救得完呢,还不如就这样独自一个人,过这种逍遥自在的日子。”
当学僧这个念头刚刚想起的时候,学僧就听见老禅师非常严厉地对他说:“你别走了。”学僧这个时候觉得莫名其妙,于是就回头看了看师父,发现老禅师一脸严肃的表情,于是吓了一跳。老禅师随后就把包袱拿给他说:“你把包袱背好了,现在跟在我的后面走。”
学僧这时心中又想:“做人真是苦啊,才快乐了这么一小会儿时间,现在又变得这么难过了,人的心念也真的像天空的白云一样漂浮不定啊!凡夫俗子的心是非常容易动摇的,还是修佛好啊,最起码修佛我可以面对苦难众生,能够和很多人结下好的善缘,甚至能够做一些帮助他们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老禅师看着学僧,面带笑容的对着他一边说,一边又将学僧背上的包袱拿到了自己的手上,还让学僧走在自己的前面。
于是就这样反反复复了好几次之后,学僧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而问道:“师父,您今天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一会儿让我走到您的前面,一会儿又要我走到您的后面,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老禅师听了学僧的话以后笑着答道:“你虽然有心在修行,但是修行的心还不是很坚定。当你感动的时候就开始大发愿望,却很快又失去了兴趣,你总是这个样子是不可能修出正果的。”
听了老禅师的话,学僧感到非常内疚。当他又生起佛心的时候,老禅师再要他走在前面,他再也不敢了。
学僧对老禅师说:“师父,我这次是真正的发了修行的心,要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大心大愿作为基础,一步一步的来修成正果。”
老禅师听了学僧的话以后非常高兴,对学僧也是起了赞美和尊重之心,在日后的旅程中,两个人有说有笑,并肩而行。
☆心灵窗☆
世事无常,今日虽平常,明日却难料,有的时候真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总要学会面对,能够珍惜眼前,淡化贪念,放自己一条生路,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抛弃贪心,祸根就会远离
☆智慧语☆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佛祖
☆藏经阁☆
曾经有兄弟两个人,他们的生活非常的贫困,可以说是一贫如洗,以至于他们连床都买不起,每天晚上兄弟两个人只能在长凳子上面睡觉。
有一天,佛祖看见这兄弟两个人实在是太穷了,不忍心看他们每天都过这么贫困的生活,于是就悄悄对他们两个人说:“你们过了这座山,完了再翻一座山就可以到达太阳山了,而在太阳山有很多的金子,你们可以去挖一些金子回来,这样你的生活就可以富裕一点的,但是你们一定要记住,必须在太阳升起来之前就要赶回来。不然的话,当太阳一升起,那么你们就会被晒死的。”
当兄弟两个人听完佛祖的话以后,显得非常的高兴和兴奋,于是两个人连忙向佛祖表示感谢,还保证在太阳升起来之前一定会赶回来的。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兄弟两个人就出发了,他们一人手里拿着一个麻袋就向太阳山前进。他们走啊走,翻过了两座大山,终于来到太阳山了。
兄弟两个人看见这里到处都是金子,简直高兴坏了,他们开始拼命地往袋子里面装金子,这个时候弟弟对哥哥说道:“哥哥,如果这里所有的金子都是我们的就好了。”哥哥却说道:“咱们赶紧装吧,太阳马上就要升起来了,咱们必须赶紧下山。”可是弟弟却恋恋不舍的,因为他看到太阳山到处都是金子,早就把当初佛祖对他们的忠告忘记的一干二净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哥哥只好自己下山了,而弟弟却因为贪恋金子,留在了太阳山。
哥哥带着自己从太阳山挖到的金子,回来之后自己做起了小买卖,结果没有几年的时间买卖越做越大,发了财,也结婚生子了,小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然而那个可怜的弟弟,却永远留在了太阳山上。因为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弟弟才猛然想起当初佛祖对他们哥俩的忠告,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只见整座太阳山已经开始融化,弟弟再也回不来了。
☆心灵窗☆
终归还是一个“贪”字害了他,禅讲究的是缘分,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多注意修身养性,保持淡泊的人生和知足常乐的心态,这样才能使自己体会到无穷无尽的乐趣,从而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其实利欲之心每个人都有,问题是自己要控制好,不能把什么都看得太重了。一旦快要接近极限,就应该及时抽身,跳出这个圈子,万万不可为了利欲之争而舍弃一切,不然这就是自己在给自己挖掘坟墓。
诱惑面前,减少一些欲望
☆智慧语☆
什么叫坐禅呢?对外界一切善恶环境不起心念叫坐;对内自性不动叫禅。什么叫禅定呢?对外能摆脱一切现象的干扰为禅,内心不乱为定,外禅内定,就是禅定。——六祖大师
☆藏经阁☆
在日本东京郊外的一个荒山上,有一座水平寺,在寺里面住着一位叫北野一郎的老禅师,他就是这个寺庙的住持,已经在寺庙里面修行了很多年,可以说是道义高深。
北野一郎从小就对佛教和中国文化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经常去四方云游,搜罗了很多佛教的素材。
这一年的秋天,北野一郎来到了南方,在行走的过程中突然天降大雨,于是他只好急急忙忙地找地方进行避雨。他找呀找,经过一番周折之后终于看到了一座破旧的寺庙。北野一郎急不可耐的推门而入,但是眼前的一幕却把他吓到了,只见一位老者正在墙角坐着,嘴里大口大口地抽着烟。
当老者看见北野一郎进来以后,就停止了抽烟而和他说起了话。老者看见北野一郎被大雨淋得浑身直打哆嗦,于是就给了北野一郎一袋烟丝,当时北野一郎是饥寒交迫,所以想也没有多想就接受了。
当北野一郎自己抽完之后,赞不绝口,感到非常的舒服,没有一会儿,一袋烟就抽完了,但是北野一郎仍然陶醉在其中,还在闭着眼睛慢慢地品味。老者见状,于是就送给他了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等到天气放晴了,两个人就分道扬镳了。
北野一郎拿着老者送给他的烟管和烟草,心中不禁想到:“这东西真是太神奇了,抽完之后让我感觉好像是在梦游仙境一样,这东西到是好啊,就是怕最后影响禅定。”于是北野一郎想了又想,还是决定扔掉了烟草和烟管继续去云游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