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五期文化遗存出土的文物.提出了华夏文明史的六个起源性问题:第一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第二是中国彩陶的起源;第三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宫殿建筑的起源;第四是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五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第六是中国古城的起源。其中旱作农业、彩陶和文字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
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清水河河谷及南岸山坡上,总分布范围达110万平方米。
1958年,甘肃省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1978年以来,先后进行了两轮较大规模的发掘。发掘总面积为14752平方米.约占分布范围的1.34%。
到目前为止,考古与工作者共在大地湾遗址清理发掘出房屋遗址240座、灶址98个、灰坑和窖穴325个、墓葬71座、窑址35座及沟渠12段,累计出土陶器4147件、石器(包括玉器)1931件、骨角牙蚌器2218件以及动物骨骼17000多件。
据考证,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其历史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其中一期文化距今约8000年,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经考古专家20多年发掘、整理和研究,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主持考古发掘报告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郎树德说,大地湾刷新了六项中国考古之最,它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乃至华夏文明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地湾遗址以及近年来国内新发现的十多处上万年遗址表明,华夏文明起源的时间可能更为久远,华夏文明史可能不仅限于传统上说的“上下五千年”。
更令人惊叹的是,如此众多惊人的发现还只是大地湾遗址总面积1.34%的发掘成果。20余年来一直参与大地湾发掘和研究的郎树德感叹:“大地湾是一个远古文化遗存的巨大宝库,现在才只是打开了它的大门。”
大地湾六项考古之最包括农业、制陶、文字、建筑、绘画等关系华夏文明进程的诸多方面。
其一是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大地湾一期出土的炭化稷标本,与国外最早发现的希腊阿尔基萨前陶器地层出土的同类标本时代相近,它不仅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时间上推了1000年,而且表明北方最早种植的粮食品种为稷,然后才是粟的推广。
其二是中国最早的彩陶。大地湾一期文化出土的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
出土的成批彩陶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中国彩陶并非受西方彩陶影响而产生,而是起源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
20世纪20年代,瑞典人安特生根据自己对中国西北甘肃和青海等地的考古调查,将中国彩陶与东南欧及中亚一带文化进行了简单类比,得出“中国彩陶源于西方”的结论。
苏联学者列·谢·瓦西里耶夫等人根据一些考古资料,随后也曾提出“中国文明两来说”的观点。但是这些说法被中国新石器考古,尤其是大地湾考古的新发现所推翻。
大地湾遗址迄今共发掘出4147件陶器,而且发现了35座用于制陶的窑址。其中距今约8000年的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出土了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国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
虽然这些陶器造型简单,几乎还谈不上什么图案,烧制温度不高,陶片分层、色彩不均匀,显示当时制陶方法的原始,烧制技术还较落后。但正是这些彩陶制作技术的原始性,和诸多窑址所显示的生产流程的完整性,说明了我国彩陶起源于本土。
其三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大地湾一期出土的陶器上共发现了十几种彩绘符号,这些符号比过去国内最早发现的西安半坡陶器刻画符号的时间早了1000多年,且有一些符号与半坡符号基本一样。
虽然这些神秘符号的意义至今未能破解,但专家们认为,它们可能就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
其四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大地湾遗址中有一座被专家们形象地称为“原始人大会堂”的巨型建筑,按照当时发掘顺序编号为“F901”。它是大地湾240座房址中最神奇和最伟大的建筑,因为它创造了我国史前建筑的“两大奇迹”。
第一个奇迹是规模巨大、结构复杂。整座建筑总面积达420平方米,由前厅、主室、后室、左右侧室及门前棚廊式建筑等六大部分组成,高度约在6米~75K。
“F901”主室的正门朝正南方向开设,望山背水;房屋结构以中轴为准左右对称,这些均成为中国后世土木建筑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支撑建筑的所有木柱均以石头做基础;主室8根大柱将空间一分为九,多间复合式建筑,布局规整、中轴对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这些建筑技术均开创了我国后世宫殿建筑的先河。
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刚刚告别穴居。没有金属工具和先进的搬运吊装器械,人们是如何完成这一高层豪华建筑的,至今无人能解。
第二个奇迹是对混凝土的使用。在面积达130多平方米的主室,地面由一种类似于现代水泥的混凝土铺成。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专家李最雄综合国内外著名水泥专家和材料分析专家的意见后确定:地面平均强度为每平方厘米抗压120公斤,相当于今天的100号水泥砂浆地面,可以断定,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这与古罗马人用火山灰制成的水泥同属一类。
其五是中国最早的绘画。也许是大地湾先民们当初的随意涂鸦,5000年后却被奉为中国绘画的鼻祖,成为无数专家学者苦苦破解的历史文化谜题。
大地湾地画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掘遗址时发现的。当时,考古工作者新发现了一座编号为“F41”的房基遗址。在清理房址白灰地面时,负责发掘的考古队员突然惊喜地发现,白灰地面上绘有黑彩线条,随着清理范围的扩大,一个完整的人物图像和长方形框清晰地显露在人们面前,原来竟是一幅前所未见的地画。
当时刚出土的黑彩画面,与白灰地面形成鲜明对比。人物轮廓由线条醒目地勾勒出来,其头发、躯干、四肢以平涂手法表现,体现出绘画的粗犷原始特点。
人体各部位比例基本匀称,显示出作者已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艺和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人物双腿交叉,身后却增添了长长的尾饰,使画面呈现出神秘怪异的风格。长方形黑框内的两个动物形象相似,头部有触角,躯体上有横纹,且有多对弯曲的肢腿,颇似节肢动物。
随后,考古工作者又在地画左侧发现另外一个风格相近的人物形象,与右侧人物相比略显苗条,具有女性特征。在地画右侧,还有断断续续的黑色线条,但较为模糊,难以辨认,推测可能是一个孩子。
地画的整幅图案由人物、动物、方框及一个反“丁”字形图案组成。地画中具有男性特征的人物,高32.5厘米,宽约14厘米,头部已较模糊,犹如长发飘散,手中似握棍棒类器物。
地画中具有女性特征的人物,高34厘米,宽13厘米,头近圆形,颈部明显较细长,胸部突出,两腿也相交直立,似行走状。地画正中人物下方绘有一略斜向右上方的黑线长方框,框内画着两个头向左的动物。
地画东西长约1.2米,南北宽约1.1米。经鉴定,绘制地画的颜料为炭黑,年代距今5000年左右。
据考证,大地湾地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独立存在的绘画,这幅地画将我国绘画史前推了2000多年。
大地湾地画究竟要表现什么?地画作品应该如何解读?这些问题却一直未有定论。
甘肃省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程晓钟说,目前专家和学者们的分析大概有三种说法:一是祖神崇拜说,地画中人物图案可能是祖神,并且是氏族小家庭的一种崇拜偶像;二是原始氏族家庭组合体说,地画中有男女两人,而模糊不清的墨迹推测可能是一个小孩或女性,这样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原始氏族家庭组合体;三是原始舞蹈说,有研究者认为画面上两个人物的形态是在表现原始人的舞蹈场景。
考古界和学术界专家们一致认定,像大地湾地画这样绘制于居住房屋地面的,保存如此完好清晰的大面积原始绘画,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存和史前考古中均极其罕见,堪称中国绘画的鼻祖。
据考证,此前发现的最早单独作为绘画保存至今的,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楚国帛画。
其六是中国最早卉城的显现。考古专家们历经20多年研究后认定,大地湾遗址史前聚落所展现的从一般聚落发展为中心聚落的演进过程,是我国目前在同时期遗址中唯一的发现,可认为是华夏先民从乡村向城镇发展变迁的最早见证。
我国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只有大地湾能在一个遗址内提供原始聚落历经3000年的发展轨迹,揭示聚落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完整演进过程。
所谓聚落,就是先民们聚居的村庄。考古专家们通过对大地湾聚落中房屋形状、规模、结构、布局和朝向等特点的分析,对数千年前大地湾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有了初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