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古文明
11558100000030

第30章 盘庚迁都之谜

史称殷人征服夏王朝后,曾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盘庚迁都足最后一次,它对殷商的历史发展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令古今史家所瞩目。盘庚究竟把都城迁到什么地方了呢?

从现存的古代史籍来看,主要有两派观点:一种认为盘庚之部在黄河以南,另一种认为盘庚定都于黄河以北。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史记·殷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竹书纪年》自盘庚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就是说从盘庚至帝辛,一直定都于殷墟。《史记·项羽本纪》也记载道:“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集解》引臣瓒日:“洹水在今安阳县北.去朝歌纣都一百五十里,然则此殷虚非朝歌也,《汲冢古文》同:‘盘庚迁于此’;《汲冢》同:‘殷虚南去邺三十里’是旧殷虚,然则朝歌非盘庚所迁者。”二是《史记·殷本纪》说:“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城汤之居……冶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集解》则对此注明:“郑日:‘冶于毫于殷地,商家自此徙,而改号曰殷毫、’皇甫谧同:‘今偃师是出。’”综合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前者认为盘庚迁都于安阳。后者断定盘庚迁都于偃师。究竟孰是孰非,其他一些古代史籍也游移不定,或者两说并存,于是盘庚迁都于何地就成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悬案。

自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后,河南安阳成了中外学者注目的焦点,大量的甲骨文资料在殷商史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著名的甲骨学开创者之一的王国维先生据此在《说殷》中肯定了《竹书纪年》的说法,认为河南安阳小屯“即盘庚以来之旧都”。

自此以后,盘庚迁都于河南安阳殷墟的说法,在国内外学术界得到了普遍认可,成了历史书籍中的公论。

大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殷墟出土文物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以及其他商代遗址的发现,特别是偃师商城的发掘,有人对盘庚迁都于安阳殷墟的传统说法表示了怀疑或否定。

河南偃师商城是在1983年春天发现的,是解放以来我国田野考古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引起了考古、历史学界的高度关注。

这座商城现存北、东、西三面墙址,南墙已被洛水冲去。北城墙长1240米,西城墙现长1310米,东城墙现长1640米。城的东西宽度不一致,北部1215米,南部704米,尸乡沟横贯其间,城南部有三座小城,居中的一座经探明为宫城,另外两座分处宫城之西南面和东北面,是为辅助建筑。

城内有若干条纵横交错的大道,宫城前面的一条大道直通城南。整座城具有相当的规模。

经发掘,城内考古文化层中的内涵基本是郑州二里岗时期的遗迹和遗物。并发现与二里岗上层相当的某段时间里,城墙曾作过修补,该城废弃的年代,约相当于二里岗上层晚期或更迟一些的时期。

发掘者认为,偃师商城就是商汤所都的“西毫”。此说近年来得到了较多学者的承认(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故城工作队《偃师商城的初步勘探和发掘》,载《考古》1984年第6期)。因此,盘庚迁都问题再次被旧话重提:盘庚是否迁于殷墟?殷墟就是殷都吗?偃师是怎样成为盘庚之都的?

据学者考证.今偃师县城一带就是古代的尸乡,亦即汉代以来学者所认为的汤都西亳之所在。最早把偃师尸乡与商汤都邑联系起来的是班固。他在《汉书·地理志》的河南郡偃师下自注说:“尸乡,殷汤所都。”其后宋初《太平寰宇记·河南道五·偃师》条说,殷都“故城在今县西十里”。因此,有人结合文献与考古发现认定,偃师商城作为汤都之两亳,在仲丁迁敖之后,它就被废弃了,后来对偃师卉城进行重修并再次设都于此的商王就是盘庚。即如《史记·殷本纪》所载:“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治亳,行汤之政。”《史记·殷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也说:“河南偃师为两毫,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那么对于安阳殷墟怎样理解呢?自在殷墟发现甲骨文以来,共出土的约15万片甲骨卜辞都是武丁至帝辛时期的遗物,盘庚时期的甲骨卜辞却未发现。

再从殷墟遗迹和出土遗物来看,属于盘庚,小辛、小乙时期的遗迹、遗物较少,丰富的遗迹、遗物始于武丁之后。

所以,安阳殷墟不可能是盘庚所迁的都城.它“很可能是武丁才开始建都的”。

丁山先生早在《商周史料考证》中指出:“武丁始居小屯。”(彭金章、晓田《试论偃师商城》载《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在此研究基础上,有人在史料和结论上作了补充和发展。如《水经·谷水注》说:“阳渠水又东经毫殷南,昔盘庚所迁,改商日殷,此始也。”清人梁玉绳的《史记志疑》在“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条的按语中明确指出:“盘庚都两亳”“盘庚迁偃师”“偃师为两亳,即盘庚所徙者”“竹书谓盘庚迁北蒙非也”。并认为,如果盘庚迁殷也对的话,这个“殷”不是指安阳“殷墟”,而是指迁都偃师后“改国号商日殷”。

其次认为,安阳殷墟既不是盘庚之都,也不是“武丁始都之”的殷都,它“只能是商代晚期的陵墓区和祭祀场所”。这是因为自殷墟发掘至今,还没有找到有关城墙的任何迹象,也没有发现街道、宫城和大型宫殿。这些迹象的性质表明殷墟不具备王都的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掘,殷墟发现了大批墓葬。这些墓葬埋藏在“都城”内部,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所以,作者认为“如果说殷墟是殷都的话,那么,殷王陵就不该在这里;殷王陵既然在这里,那么殷墟就不是殷都”。这是因为都城与王陵总是相隔一大段距离的,不会混于一地。还有殷墟清理出的“所谓宫殿建筑基址不是都城中处理政事的宫殿而是用于祭祀的享堂或宗庙性建筑遗存”。既然殷墟不是殷都,那么殷商后期的都城在什么地方呢?作者指出,殷都应在与殷王陵,即殷墟相距不太远的地方,“可能是淇县朝歌”(秦文生《殷墟非殷都考》,载《郑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对于殷墟、偃师是否盘庚之殷都问题,另有人提出了新的看法。即殷墟、偃师都是盘庚所迁之都,现存文献中两说并存并不抵牾。这是因为夏商时期的都城设置往往是两都或数都并存,以一都独尊的制度是从周以后逐步形成的。所以,《史记·殷本纪》所说的“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实际上说明了“盘庚自奄迁后都河北(殷墟),后来又渡河在商汤的西亳重新建立了另一都城,以作为镇抚南部地区的军事重镇”。李民《南毫、北亳与西亳的纠葛》,载《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针对偃师商城发现后重新出现的盘庚未迁安阳殷墟之说,有人提出了质疑,指出文献材料和考古材料都不足以说明盘庚迁都于偃师商城。

这是因为,一方面偃师说是两晋皇甫谧根据班固自注和自己构拟的三亳说推衍出来的,唐人又进一步发挥了这种说法,证据不足,而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未主张偃师说。另一方面,偃师商城的修补时间与盘庚迁都时间不一致。所以,文章坚持了传统的盘庚迁都于安阳殷墟的说法,并对殷墟非殷都说的论据一一辨析,予以否定。(孙华、赵清《盘庚迁都地望辨——盘庚迁都于偃师商城说质疑》,载《中原文物》1986年第3期)

总之,盘庚迁都是殷商史中的重要事件,但盘庚之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地理问题的考证,它还涉及到怎样正确认识整个殷商史中的迁都地望及殷商都城制度等问题。因此,盘庚迁都于何方与其他殷商史难题一样,还需作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