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英国,没有老虎的地方
11814300000010

第10章 牛津 (2)

正当我饥肠辘辘时,伊万和他的女友返回了牛津,他们把小车停在家里,步行来到拉德克利夫广场,我们在一处露天餐厅里坐了下来。接下来,我在牛津的游览看似有了导游,可是伊万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城市并不完全了解。举例来说,他居然不知道当年莎士比亚经常光顾的一家酒馆,看来只好我带着他们去找了。

克林顿的后院

牛津 2008 年夏

离开拉德克利夫广场后,我们沿着高街(High Street) 向东,一会儿就到了大学学院。名字初听起来有些别扭,却是牛津也是英国最古老的学院。在学院外墙上有一块牌子,写着化学家玻意耳早年在此居住,并发现了玻意耳定律,即恒温下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进得学院大门,伊万介绍说庭院以拉德克利夫命名,原来这位医生也是学院的捐助人,我只能从屋顶的三角函数曲线来辨识。

大学学院的学生里,最值得骄傲的是诗人雪莱。可是,他只读了半年书便被开除了,那是在1811 年初春,原因是他拒绝在院长面前承认自己是小册子《无神论的必要性》的作者。事实上,早在伊顿公学读书时,雪莱就被冠以“疯人”的别号。进入牛津以后,他变本加厉,甚至把电通到门把上,把酸液倒在导师的地毯上。

这些行为表明,雪莱的个性与其中文译名的优雅有很大反差。他最出格的行为是两次与人私奔,每次都带着女友和她的妹妹。雪莱最后死于地中海的一场风暴,动因也是为了编辑一本《自由派人》的小册子。学院里设有雪莱纪念室,诗人的白色裸体像横躺着。加勒比海作家奈保尔也曾就读此学院,想必雪莱我行我素的个性影响了他。

与雪莱相反,另一位热衷政治的毕业生比尔·克林顿在读时尚且乖巧,仅仅尝试过一次吸食大麻。当他竞选美国总统遭到攻击时,院方甚至站出来为之辩护,称他的品德无懈可击。结果在他的第二任期之初,便上演了“拉链门”。2001 年,已经卸职的克林顿陪着女儿切尔西返回母校,两年后她在牛津取得国际关系学专业的硕士学位。

莫德林塔楼

牛津 2008 年夏

离开大学学院,我们继续沿着高街向东南方向走,很快就可以看见一座面积较大的学院,那便是莫德林学院。主楼围绕着庭院四周,背景里的塔楼也呈四方形,区别开其他学院,而主楼和塔楼的小尖顶形状是一致的。牛津不愧拥有“塔楼之城”的雅号,相比之下,剑桥的建筑更加实用,极少有这类塔楼,大概只有圣约翰学院例外。

1874 年,爱尔兰才子、诗人兼喜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进入了牛津大学,就读于莫德林学院。他最初的宿舍在底层,如今是一家酒吧,传说他经常独自一人跑到塔楼上冥思苦想。与雪莱不同,王尔德颇受牛津学风的影响,特别是其中的两位学长,基督教堂学院的约翰·罗斯金和王后学院的沃尔特·佩特。前者自己的生活并不如意却改变了英国公众的审美观,后者率先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毕业后王尔德去了伦敦,在社交界和艺术界以才智和浮华闻名,一度成为《笨拙》杂志讽刺挖苦的对象。后来到了巴黎,又以谈吐和外表征服了上流社会。1895 年,王尔德在伦敦被控与莫德林学院院友道格拉斯是同性恋,服刑两年出狱后即去了巴黎,因耳朵感染引发脑炎而去世。在拉雪兹公墓,我发现诗人墓前的鲜花仅少于肖邦。

除了王尔德,莫德林学院还保留有小说家C·S·刘易斯和诗人本杰曼的宿舍。学院的人文气息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知识分子和作家,值得骄傲的还有15 世纪的主教沃尔西和18 世纪的史学家吉本,前者是亨利八世推行新教的得力助手,后者写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已成经典,其看世界的方式、观点在同胞作家韦尔斯的《世界史纲》里被专节论述。

查韦尔河情侣

牛津 2008 年夏

莫德林学院临查韦尔河,此河自北向南流过城东,汇入流经城南的泰晤士河。虽然有两条河流,但由于流经的是城郊,其他学院均不在河边,因此没有剑桥那么多桥梁,这也是牛津的自然风光不如剑桥的主要原因。莫德林桥是唯一以学院命名的桥梁,桥下的水流浑浊不堪,却不乏撑船的游客。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船只虽然比较陈旧,但却拥有鲜艳的颜色,在浑浊的河水的映衬下尤为显眼。我们在桥头伫立良久,忽然发现对岸有一艘橘红色的小舟,一位帅气的男生坐在船头,他的左臂靠着岸上木板搭成的便道,木板上坐着一位美丽的金发女郎,她的吊带裙色彩与小舟很匹配。

这位女郎头顶架一副墨镜,秀发披垂,双手摆放在膝盖上,用脉脉含情的眼神注视着男生。她穿着一双拖鞋,脚尖顶着船舷,与男生的左手合力把小船稳住。木板下方有供船只停靠的铁链,但这艘船显然没有停泊下来。我猜测那位男生是假期打工,他在右岸的码头等待顾客,而女友在左岸看书。可不,在她身后还有矿泉水瓶、长面包和书包。没有生意可做时,男生便撑船过河,和女友谈情说爱。

这样的构图实在难得,我当即拿出相机,拉近焦距拍摄下来。一路上,伊万和我抓拍了一些人物风景,比如在莫德林学院的一个侧门旁,一位穿黑衣戴黑帽的东正教牧师正在等人,每次有时髦女郎走过时他都要背过身子,非常有趣。但拍查韦尔河畔这对情侣时,我却没有与他分享,这幅作品无疑是我牛津之行的一大收获。

基督教堂学院

牛津 2008 年夏

离开莫德林桥以后,我们沿着高街往回走,之后向南拐入一条叫默顿的小巷。大约10 分钟后,便到了默顿学院。默顿学院创建于1264 年,也是牛津最老牌的学院之一,图书馆里有英国文学之父乔叟用过的星盘。与莫德林学院相比,默顿学院显得陈旧、小巧,礼拜堂还在整修。

门卫本来要阻拦,伊万告诉他我是中国来的诗人,专门来看T·S·艾略特上学的地方,才放我进来。我读过诗人的传记,提到他哈佛毕业后,来牛津写博士论文,精神上十分痛苦。那是在1914 年,战争迫近,27 岁的诗人还是个童男。幸好有一天,他在莫德林学院一位学友的宿舍里遇见一位姑娘,第二年便和她结了婚。

与默顿学院相邻的是圣体学院,17 世纪中叶,国王查理一世在此居住了三年半,把牛津当成临时首都,学院成了他的寝宫。因为独裁和与议会的争执引发了一场内战,国王败在护国公克伦威尔手下,最后竟被处死。值得一提的是,国王在牛津期间,有段时间王后住在隔壁的默顿学院,为方便两人会面,穿墙打通了一条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