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无大小,无论大事小事,只要付出爱心,别人都能感受到你所拥有的美德。
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固然也会开怀大笑,但那是在成功地损害了无辜人之后的无耻之笑,这样的笑根本谈不到乐观。而一个人连笑一笑都很难,就足以证明他没有爱心。
爱心能使人乐观。因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总是更多地为别人考虑,而极少去追求太多的私欲,他们从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价值的肯定。
富有爱心的人,很少计较个人得失,只是一味不停地付出,并不奢求太多的回报,然而,世间终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得到曾经被他们付之爱与关怀的那些人深深的感激之情,哪怕只是一张小小的贺卡,他们也能聊以自慰。所以,在他们的生活里,几乎每一天都是乐观而积极的。
要让自己的孩子富有爱心,父亲可通过以下几点来达到目的:
①让孩子多交朋友,珍惜友谊;②教孩子学会主动关心帮助他人;③培养孩子拥有一些基本的美德,如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同情弱小等;④让孩子多参与公益事业,通过耳濡目染,培养起他的爱心。
7.虚荣对孩子的人生有害无益一位作家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
十年前,我去读中学,学校离家二十多里路。第一次上学,父亲骑着家里惟一的那辆破自行车送我,车把上挂着我的衣物和零食,后座上坐着我。
一路上,父亲一边费力地骑车,一边叮嘱我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要好好学习,晚上不要出门,睡觉要把手电筒放到枕边……我就在父亲沉重的呼吸和冗长的叮嘱声中赶着这二十多里路。一个小时后,我们就到了离学校还有一百米远的一个理发店。我跳下车,在父亲惊奇的目光中拿下车把上的提兜。当父亲明白我是想步行完剩下的路时,他问了我一句:
’敢让我进去不?‘就是这几个字,今天想起来,我的心都微微颤栗。
但当时,我什么也没说,低下了头。
以后的每一次,父亲都主动到理发店前下车,帮我拿下提兜,扭转车身往回骑。现在想想,回去的路对父亲而言该是多么漫长,他会想些什么呢?自己平凡的外貌?农民的身份?寒酸的衣服?无论想什么,都会是苦涩而心痛的。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懂得自强、自立和自尊的人,但是,我却没有顾及到父亲的自尊。为了小小的虚荣,我曾让父亲那么伤心。
虚荣是人性的弱点,不管你是什么人,都有虚荣心,只是程度不同,表现在是否善于克服而已。
在汉语中,虚荣往往与虚假、虚伪、撒谎、欺骗、浮躁、出风头等词语联袂出现。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以不正当的方式保护自尊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关注、钦佩、羡慕、崇拜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恰当的社会情感。它不仅会伤害他人(包括自己最亲的人),还会伤害自己。
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描写了一个因一时虚荣而付出沉重代价的故事:
路瓦栽夫人虚荣心十足,她为了在一次宴会上出风头,特意从女友那里借来了一条钻石项链。当她戴着项链在宴会上出现的时候,引起了全场人的赞叹与奉承,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幸的是,在回家路上,那条项链丢失了。她只得举债偿还这价值3.6万法郎的项链。之后,她花了整整十年,节衣缩食才还清了债务。而颇具讽刺意义的是,她与昔日的女友十年后不期而遇,对方告诉她,那条项链是假的!为了一时的虚荣,她付出了十年的辛苦。
这个故事可谓是对人们虚荣心的极大讽刺。它让我们明白,虚荣对自己是有害而无益的。
虚荣也可能与懒惰有关,有些人有能力,也想取得好成绩,但不肯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吃不起苦,因而只好不择手段地追求荣誉。
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可能导致不少孩子的虚荣心,当周围许多人都在弄虚作假时,本来诚实的孩子也会因抵挡不住诱惑而随波逐流。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伪造荣誉证书、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其中有大学生自身修养方面的原因,但社会上的腐败、浮夸风气,竞争机制的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诱导作用。
虚荣心与表演型人格障碍有雷同之处。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情感外露、肤浅、夸张,性格戏剧化,追求剧场效应,受暗示性强,感情容易受到伤害,渴望他人的注意、赞扬。虽然他们的行为表现与虚荣心非常相似,但属于心理障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
绝大多数孩子的虚荣心属于一般心理现象,不需要心理治疗,只要父母教育得当,并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战胜虚荣就很容易了。但有两种情况,需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自己。
一是诚实会给自己带来难堪的时候,二是不诚实会给自己带来荣誉的时候。开头故事中的那位中学生属于第一种情况,他害怕同学们看不起自己,所以不让父亲在学校里露面,因为父亲是个土里土气的乡巴佬。而《项链》中的夫人则属于第二种情况,她没有昂贵的项链并不会使自己难看,但她为了炫耀自己,就采取了弄虚作假的方法。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没有勇气面对自己,前者在父亲面前低下了头,后者在众人面前昂起了头,但他们都没有平视自己。
那么,父亲该如何帮孩子战胜虚荣心呢?
(1)让孩子学会悦纳自己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由于不能接受自己,往往把自尊心和人生价值建立在两个错误的基础之上:一是他人的缺点,二是他人的肯定。当发现自己比别人好,或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就会感到自己很有价值。一旦发现自己不如他人,或失去他人的肯定时,就觉得自己毫无用处。而悦纳自己意味着把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建立在自身的优点之上,这是一种自我肯定。如果能悦纳自己,那么就不会为自己的出身贫寒而自卑,为自己的普通而忧伤。
(2)教孩子客观地认识自己要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要无视自己的短处。
优点并不一定是自己比别人好的地方,缺点也不一定是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并且,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孩子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即使自己不如他人,或者被人轻视,也能自我排遣,获得心理平衡,不至于用夸张或逃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尊。
(3)教孩子正确地对待社会差别社会有等级性,孩子也有等级观念。轻视弱者、尊重强者是客观存在的。一个贫贱的家庭背景确实会遭到他人的轻视,如果在乎这种轻视,他人可能会更加轻视。相反,如果不计较,也就少了几分烦恼,就不会做出伤害自己亲人或自己的事情。
(4)教孩子学会把握攀比尺度人是生活在比较之中的,要完全摆脱比较是不现实的。但过分比较往往是虚荣的起点,如比酷、比靓、比吃、比穿、比用、比分数、比荣誉、比父母、比亲戚、比外表、比魅力、比能力、比水平等,不管什么内容,比过了头,就可能走火入魔,追求虚名。
(5)让孩子加强自身修养,不追求虚幻的满足英国有一位考古学家,曾将猿和人的头颅拼凑加工,埋在荒地里,然后去发掘,谎称找到了类人猿的证据。这个头颅被科学界视为无价之宝,放在大英博物馆内,只有国家元首才有资格参观几分钟。这位考古学家也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人物。半个世纪后,科学家们用新发明的放射技术鉴定后发现,这是一个弥天大谎。
大到老谋深算的科学谎言,小到学校里的考试作弊,虚荣的背后便是修养和情操问题。因此,父亲只有教育孩子加强自身修养、不慕虚名,才能使他脱离虚荣之害,从从容容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良好的内心修养和高尚情操是孩子遏制虚荣的磐石。有了这块磐石,他们就有底气托起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而不去追求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