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荣智健得知父亲受到这种非人的折磨时,他咬紧牙关,想尽办法给父母打电话取得联系,并表示希望回北京留在父亲身边照顾他。荣毅仁则坚决不同意儿子回来。他对儿子语重心长地说:你出生于资本家家庭,从小没有接受过劳动的锻炼,而一个人的真正成才,不通过劳动锻炼是无法实现的。他鼓励儿子目光要放远一些,不怕艰苦,努力工作。荣智健眼里含着泪花,听着父亲的教诲。他告诉父亲,他绝不会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他最担心的就是父亲的身体,没有逃避锻炼的思想。父亲当然也很理解儿子对自己的感情,但他还是坚持没让荣智健回来。
1971年9·13事件后,有一次周恩来召集了一次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的会议,荣毅仁应邀参加了会议。会上,周恩来赞扬了荣毅仁一向爱国。
由于周恩来的表扬,荣毅仁的处境此后也渐渐好转。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特别关怀下,荣毅仁参加了一般活动,并曾随团出国访问。
由于父亲荣毅仁处境转好,荣智健也于1972年回到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华北电力系统稳定研究。
1978年6月,荣智健向父亲提出想去香港发展。父亲当即表示支持,但要求他凭自己的才干去独自建立自己的事业。于是,荣智健将妻子儿女留在了北京父母的家里,自己随身携带着简单行装和单程通行证,独闯香江。
从此,他要凭自己的聪明与才干,在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王国占有一席之地。
在财团成群、富豪遍地的香港,荣智健将近40岁才开始独自创业。富不过三代,这句中国顺口溜式的古训,在荣氏家庭的第三代身上被打破了。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每年都要评选世界企业500强,荣智健荣幸地成为这家杂志1997年第1期的封面人物,成为世界瞩目的大企业家。
四、父亲应成为孩子心中的英雄与偶像
在孩子心中,父亲是孩子安全的港湾,是孩子生活的支柱,他不仅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当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父亲能给予他勇气和信心。父亲是孩子塑造精神世界健全人格的准绳和航标,父亲还赋予孩子勇气与力量之源。孩子面对生活挫折的勇气,为成功而拼搏的力量,都是从父亲身上学来的。作为父亲,不要吝啬自己的时间,而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关切孩子,努力在孩子心中树立英雄般的形像。
1.好父亲的模式什么样美国著名作家杰弗尼尔在他的《父亲的角色》一书中写道:
一个下雨的晚上,雷电使一个孩子感到害怕,他在黑暗中叫喊:爸爸,快来,我害怕!
父亲说:哦,孩子,别怕,上帝爱你,他会保护你。
孩子说:我知道上帝爱我,可现在我要一个摸得着的上帝。
在生活中,有多少父亲真正是孩子摸得着的上帝?又有多少父亲,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去为他们着想过?
如果你是一个父亲,如果命运能够给你一个这样的机会,使你的孩子又回到了童年,你将怎么办?如果你的家庭能够重新开始,你将会怎样去做?
下面是一些美国父亲对上述问题的回答:
(1)我要更爱我的妻子亲密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他们的感情是真实的。如果有虚假渗透进来,就会破坏深厚的爱。因此,我要更爱孩子们的母亲,而且要公开地让孩子们看到这种爱情,我要很真实地让他们看到那些细微的关心:在饭桌旁为她摆好椅子,逢年过节向她赠送礼物,外出时给她写信……如果一个孩子了解到他的父母是相亲相爱的,就无须更多地告诉他什么是友善和美德。父母的真实情感就会自然地流入孩子的心田,从而也培养了他能够在将来的各种人际关系中发现真挚的感情。当父母并肩散步时,孩子也会和他们手拉着手,但是,如果他们各行其道,孩子就会疏远父亲或是母亲,很自然地跑到一边去。
(2)我要让孩子觉得他是家庭的一员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感觉到他是家庭的一员,他很快就会到别处去寻找归宿。
我要用更多的吃饭时间和他们谈论一天的新闻,而不是来去匆匆;我要花费一些时间来组织那种大家都能参加的游戏和活动,要让孩子参与家庭的义务和工作。
当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时,他就能勇敢地对付各种困难和意外的事情。
(3)我要更多地和孩子们取乐人们都说对待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愉快,现在我觉得过去太过严肃,当孩子们喜欢欢笑时,我却使他们感到当父母的总有无穷无尽的烦恼。
其实,和孩子们取乐不仅使孩子得到快乐,做父亲的同样可以得到无尽的乐趣。因此,如果我今天能重新和年幼的孩子在一起,我会把工作以外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制造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快乐。
(4)我要当一个好听众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但我认为,如果现在能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十几岁后,就能为父母分忧。
有一个父亲不搭理在一旁叫他的儿子。
他说:这只不过是这小家伙在嚷嚷罢了。
我想用不了多久,这个父亲叫唤儿子时,儿子也会说:这只不过是老家伙在嚷嚷罢了。
(5)我要更多地鼓励孩子孩子办好一件事就给予真挚的表扬,比其他任何办法都能更好地激励他热爱生活和获取成就。求全责备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而鼓励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能使他们变得成熟。人类天生就有被理解的渴求,一旦能被别人理解,也就得到了爱。
所以如果能重新开始家庭生活,我一定要每天表扬我的孩子,不仅要看到他的现在,还要看到他的将来。
(6)我要给孩子以慈爱如果我们承认世界上有慈爱,做父母的应是最好的传播者。我要在自然的环境和自发的事件中来培养孩子和我共筹命运,而不是讨论那些枯燥的教育条文和强行那些僵死的家规;我要经常注意那些孩子们想到的和关心的事情,采用这种自然的方式来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习。
如果能重新开始我的家庭生活,我想我会记住,我一定会给孩子很多实际的慈爱。
当然,好父亲的模式还不止这些,但只要做父亲的悉心体会,认真探索,定会成为一个好父亲的。
2.在孩子心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所谓威信,就是威望和信誉。威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意志服从,使人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赖的情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任何的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力量和威望。
父亲的威信,是父亲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孩子自觉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没有威信的父亲,整天管教孩子,效果总是不佳。有时父亲声色俱厉,大吼大叫,甚至拍桌子,打棍子,孩子也不理解,照样我行我素;有时孩子装着表面听话,事后依然如故;有的父亲甚至遭到孩子的嘲笑、捉弄或公开反抗。
而有威信的父亲,别人很少见到他们怎么管教孩子,没有枯燥说教,没有责备吼骂,没有恐吓威胁,更没有棍棒体罚。他们对待孩子,态度温和,关切得体。有时还没老没小地同孩子一起嬉戏玩耍。但是,他们的孩子很尊重父母,越长越乖。有时只要父亲一点暗示、一个眼神,就能使孩子令行禁止,甚至有时家长根本不在场,孩子也能自觉地按家长的意图行事,这就是威信的力量。
为了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威信,父亲们的认识、做法也各不相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是以权立威,实行家长统治,采用高压手段;有的是以钱立威,搞物质刺激,尽量满足孩子要求;有的是以宠立威,娇生惯养,百般迁就,讨好孩子;有的是以说立威,道理一套套,行动不对号……凡此种种,终不可能建立起真正威信。即使暂时奏效,到头来还是事与愿违。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建立和提高自己的威信呢?下面是有关专家提供的几点建议:
(1)父亲要健全自己的人格品质所谓健全的人格,主要是指诚实正道、善良宽厚、谦逊温和、乐观豁达、勤奋上进、严于律己等基本的人格修养和立身行事准则。这与父亲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不是一回事。
有些父亲的经济收入不多,文化程度不高,社会地位较低,但子女教育得好,成才率高,就完全得益于父亲良好的人格品质;而有些父亲,经济宽裕,文化程度不低,社会地位也较高,但子女偏偏不成才。究其原因,往往与父亲的人格品质有关。在家庭里,父亲的人格品质得到全面展示,父亲的真面目,孩子最清楚。有些人正面形象不错,但背面形象不佳。例如:自私、专横、虚伪、言行不一、说道是非、享乐腐化……这些在外面尚能掩人耳目的阴暗面,在家中则常暴露无遗。这样当然就难以受到孩子的信赖和崇敬。
(2)父亲要以身作则,树立和巩固自己的威信孩子年幼,父亲的威信以情感为基础。父亲爱孩子,关心孩子,孩子爱父亲,依恋父亲,父亲通过孩子对自己的爱和依恋,维系着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辨别是非能力的增强,父亲的威信单靠情感是维持不住的。
父亲要以身作则,就要用自己正确的言行,树立和巩固自己的威信。
父亲还要检点自己的言行。
常言道,正人先正己,父亲要想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教育,就一定先从自身做起,比如,父亲要求孩子从小要尊敬和孝顺家长,知道关心别人,那么父亲首先要时时处处关心自己的长辈,买了什么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尝尝,千万不能告诉孩子别让奶奶看见。父亲这样做实际是教给孩子将来怎样对待自己。当父亲教训孩子时,他会说:我是跟你学的,你对我奶奶不就是这样吗?由此可见,父亲的言行不一致,反而去教训孩子,孩子就会拒绝接受教育。
(3)父亲要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并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父亲的精神状态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孩子心中的威信。父亲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打不起精神,孩子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有一种空虚恐惧感。长此下去,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没有信念、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人。
父亲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要使自己乐抑适度。
不要自己高兴的时候孩子怎么样都行,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就暴跳如雷,甚至随意拿孩子出气。这样的父亲是得不到孩子的尊敬和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