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睡眠刺激主要受环境、生理、问题意识三个方面的影响,弗洛伊德将其称之为梦的刺激来源。在弗洛伊德看来,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外部,例如:声音、光线、寒风、气味等;生理影响主要表现在体内,如体内病变、关节疼痛等;问题意识的影响大多来自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这种压力能让大脑神经形成牢固的记忆。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尸体着火的梦:一位年轻的父亲守在患有重病孩子的床前祷告,以便把孩子从病魔手中拉出。可最终孩子还是没能摆脱病痛的折磨,离开了人世。孩子死后,他的父亲到隔壁房间的床上躺下,不过却没有将卧室的门关上,因此他可以清楚地看到放置孩子尸体的房间以及周围的蜡烛。他请了一位老妇人看着孩子的尸体,并进行祷告。不知什么时候,他睡着了,并且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孩子站在床边,摇着他的手臂轻声地责怪道:“亲爱的父亲,我被火烧着了,你难道一点也没有察觉吗?”他被惊醒了,令他倍感意外的是,放置孩子尸体的房间里的确燃烧着耀眼的火苗,两只点燃的蜡烛将孩子尸体上的布引燃了,而负责看守孩子尸体的老妇人正埋头大睡,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四周起火了。
由弗洛伊德的分析我们可得知,孩子尸体着火是由外部环境刺激而产生的,火光刺激了孩子父亲的眼部神经,并迅速传导至他的中枢神经,此时中枢神经给出的信息就是尸体被点燃了。简单来分析梦中的意象:孩子可以看成是父亲的唯一,也可以是美好的愿望;床可以看成是隐私;孩子摇父亲的手臂说明想依附他,如此众多的意象说明,孩子的父亲面临很大的压力,第一个压力是对没有将孩子从病魔中挽救出来的遗憾和内疚,致使孩子病死;第二个压力是自己的美好愿望被烧毁,体现出了他的丧子之痛。
此外,孩子的父亲在潜意识里认可自己的孩子病死,但他心里不愿意承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因此在梦中梦到自己的孩子还活着站在自己的床边;另一方面,孩子是自己最大的财富和精神支柱,孩子的死会让自己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地,而失火就是毁灭的意思,也就是说父亲的精神支柱因为孩子的病死而被毁灭。
可以看出,被外部环境刺激而做出的梦,是做梦者某些心境的体现。这也说明了入梦材料的来源,有些人受轻微的刺激就可以做梦,而有的人即使是受到强烈的刺激后也难以入梦。
再来说说由体内刺激或生理影响产生的梦。据说,弗洛伊德在很早以前曾做过一个关于口渴的梦。在上床前,他就轻微地感觉到口渴,于是他将放在床头的一杯水喝完后才去睡觉。但到了午夜时分,他又感觉到口渴,口渴的滋味对于他来说是不舒服的。他想,如果要再喝水,必须要起床去厨房倒水,并且还会打扰到太太的休息。于是,他就梦见太太将一杯白开水递给他让他喝。在喝水过程中他发现,太太使用的杯子竟然是自己从意大利费尽周折淘来的用来装拿破仑骨灰的玻璃杯,而且水里还有淡淡的咸味以致他不由地惊醒过来。其实,口渴是来自于体内的刺激,它的精神含义表明要获得成就。而弗洛伊德从1890年开始,每年都要到意大利去游玩,并进行自己的科学研究,但去了几次之后,他在科学研究方面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这可以看成是口渴契合的精神困扰。此外,喝到淡淡咸味的水说明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渴望找到新的源泉。
另外,弗洛伊德还做过这样一个关于饥饿的梦。他经过长途跋涉,旅途归来后,便靠在沙发上睡了起来。由于没有吃东西便引发出了这样一个梦:他穿着睡衣走进厨房想找找有没有自己爱吃的香肠。当他走进厨房时,发现里面有三个女人,而且他们手上拿着类似汤团的食物,可女人并没有将食物给弗洛伊德,而是让他等一会。这让弗洛伊德感到不耐烦,于是他便不高兴地走开了。由于感到一丝寒冷,他想穿上一件衣服,但拿起第一件衣服时发现太大了,自己根本穿不了,于是他又拿起另外一件大衣,可他发现对面来了一个长满胡子的男人,告诉他不要动大衣……
梦醒之后,弗洛伊德运用联想解释了这个梦。在他看来,厨房指的是家务事;肚子饿是欲望希望得到补偿;香肠是指男性的生殖器;厨房里三个女人指的是自己妻子三种不同的人格特质;汤团食物指的是性;大衣指的是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出现长满胡子的男人是指对妻子的担心。
5.为什么说梦的实质是寻求某种愿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曾说过:“做梦的目的就是让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愿望得到满足,以便消除干扰人们睡眠的刺激因素。简单来说,梦的内容其实就是愿望的实现和表达,而这一切借用的是睡眠时产生的幻觉。”在他看来,正因为有了梦,人们心底的愿望才能从根本上变成“现实”,做梦者的心理才能感觉到满足。
弗洛伊德曾回忆了自己在小时候做过的一个梦。四岁这年,弗洛伊德的父母带着他来到维也纳图书馆看书,当他们走到一个书架旁时,母亲从书架上拿下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读了起来。弗洛伊德认真地听着,当母亲读到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在大街上时,弗洛伊德低头不语,显得非常伤心。到了晚上,他便早早的睡觉了。在梦里,他梦到自己和小女孩一起卖火柴,天气非常冷,小女孩被冻成一团,他便紧紧地将其抱在怀里为其取暖。幸运的是没过多久他们就把火柴卖光了,然后他拉着小女孩的手到自己家中吃饭。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有火鸡、火腿、牛排、蛋糕、苹果、香蕉等,两个孩子快乐地说笑着吃了起来。吃完饭以后,他和小女孩来到阳台上,弗洛伊德掏出一把布鲁斯口琴,给小女孩吹奏起欢快的音乐,不知什么时候,两个人面带微笑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弗洛伊德的父母发现他十分兴奋,便问其原因,弗洛伊德就将梦中的场景告诉了他们,而父母从他的描述中感觉到了弗洛伊德内心的满足感。后来,弗洛伊德对这段记忆深刻的梦进行了分析:当听到母亲给他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时,他对小女孩的经历感到同情,但却无法帮助她。这样,他的愿望就没有得到满足。于是,他便通过梦的形式对其进行补偿。在梦中,小女孩没有被冻死,而是快乐地和自己在一起享受美食以及温暖。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梦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满足愿望。在他看来,当人们在现实中没能完成一件事或者渴望去做某些事情时,在梦里就会得到补偿。比如,人们口渴时梦里就会梦到喝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梦里就会得到补偿,即在梦里去了那个地方。当然,这对于人们来说是“美梦”,它可以极大地满足人们内心的愿望。
有些人或许会提出这样的质疑:“很多梦并不是完美的,而是充满了令人痛苦不安的内容,这丝毫没有让人感觉到愿望得到满足。”弗洛伊德曾根据自身的经验统计出:在人们所做的梦中,有超过一半的梦是令人感到不安和焦虑的,而美好的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如此一来,让人焦虑或者倍感痛苦的梦似乎是一种对“梦是某种愿望的满足”论据的反驳。而弗洛伊德将这种梦又称为“反欲望”的梦。为了印证“梦是某种愿望的满足”这样的观点,他挑选了一些带有不愉快或者令人感到痛苦不安内容的梦进行了仔细分析。
一个患有癔症病的女士做了这样一个梦:周末的时候,她想邀请朋友举行一次宴会,可她翻遍了家里的食物,只发现有一丁点沙丁鱼。她本想出去买些食物回来,却发现车子竟然爆胎了。接着她想到打电话叫外卖,可电话机又出现了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她只能放弃这个计划。
分析:这个女士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个踏实、肯干的好丈夫。她的丈夫经营了一家肉店。几天前,丈夫对她说自己想要实施减肥计划,甚至已经将减肥计划制定好了,即控制饮食、多做运动,更重要的是三个月之内不会接受任何人的宴会邀请。女士听完丈夫的话后嘲笑了他很久。
之后,这名女士还告诉丈夫不要给她买自己爱吃的鱼子酱。或许有人会对女士对丈夫说的这句话感到莫名其妙。为此,女士解释说,其实每天她都希望吃到鱼子酱,但又觉得花费太高。她清楚地知道,丈夫对于她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会答应,也会舍得为其购买。但出于和丈夫开玩笑的目的,女士故意说出了和自己本意相反的要求。
现实中女子提出不要让丈夫买鱼子酱,这可以说是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但她为何要这样做呢?原来女士在做梦的前一天下午拜访了一位好朋友。而她的丈夫也经常会称赞这位朋友,虽然女士口中不说,但还是产生了嫉妒之情。女士的朋友身体非常瘦弱,而女士却长得相对丰满一些,并且她的丈夫曾说过喜欢丰满的女人,或者这位朋友也意识到自己应该变得丰满一些。随后,这位朋友提出了周末举行宴会的计划。听到这里,女士心里似乎拿定主意要拒绝这位朋友的要求,因为在她看来,这位朋友想在宴会上吃得胖胖的,然后去勾引自己的丈夫。也就是说,女士梦中无法举行宴会满足了她不愿意让这位朋友变胖的愿望。
此外,梦中的另外一个细节--沙丁鱼,也说明了问题。原来,沙丁鱼是女士的这位朋友最喜欢吃的食物,和女士舍不得吃鱼子酱一样,这位朋友也舍不得吃沙丁鱼。不妨做出这样的假设:女士在梦里把自己和这位朋友联系在一起,即我放弃了举行宴会的欲望和这位朋友放弃了变胖的欲望相等。为了确保这种梦能够实现,她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放弃了想吃鱼子酱的欲望。
弗洛伊德将女士表现出的这种行为称作“模仿作用”,他认为这是癔症症状里比较显著的一个特征。它不仅让病人将自己内心真实的体验表现在癔症症状中,还能将其他人的体验表现出来。这样的人似乎可以同时感受到其他人的痛苦,并且能够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比如,当患有某种特殊的癔症性抽搐症的病人和其他几个病人住在同一间病房里时,几天后医生会发现病房里的病友都在无意识地模仿这种癔症性抽搐。当然,这并不是一种简单模仿或者精神感染,那么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弗洛伊德看来,病友之间的了解要比医生对病人的了解更充分、全面。假如同病房里面的病人发病了,病友们很快就可以知道其发病的原因,可能因为收到了家里的来信,或者听到一则失落的消息等。于是病友之间就会产生共鸣。因此,模仿作用的出现并不是个体简单的有意识的模仿,而可以看成是一种基于个体潜移默化的同化作用,即保存在个体潜意识里的记忆,在现实中被他们清楚地模仿出来。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向弗洛伊德诉说一个悲伤梦的女人。这是个年轻的女人,她说道:“我和姐姐出生在奥地利,从小父母就离我们而去。我的姐姐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叫杰克,另外一个叫克里。克里是我从小照看的,可不幸的是他很早就因为疾病去世了。实际上,和杰克相比,我更喜欢克里。但有一天晚上,我竟然梦到杰克躺在棺材里,双手交叉,棺材四周点满了蜡烛,而这一切和克里死时的场景一模一样。他的死让我感到悲伤,难道我真的希望姐姐再次失去自己的亲生骨肉吗?这个梦是否也说明我希望死的是杰克,而不是我更加疼爱的克里呢?”
对此,弗洛伊德展开了认真的分析。而在没有正式分析前,他先是了解了年轻女人的身世背景。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由年长的姐姐将她抚养大。在自己成年之后,她喜欢上和姐姐关系不错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个绘画师,经常会给她画一些花。但姐姐没有同意两个人的交往,活生生地破坏了两个人之间的姻缘。此后,绘画师也没去拜访她们。于是失恋的她便将感情放在了姐姐的孩子克里身上。克里去世后不久,她就离开姐姐到外面独自闯荡了。
这个年轻女人对那个曾经走近她心里的男人朝思暮想,也因此拒绝了其他男人对她的求爱。但矛盾的是,她强烈的自尊心又驱使她极力躲避着那个令她心神不安的男人。她近乎偏执地坚持去看那个男人的每一场绘画,只希望能远远地看到自己最心爱的男人。
如此一来,弗洛伊德就很容易地对梦做出了解释。他问女人:“请你告诉我,在克里死后曾经发生了哪些事情呢?”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克里死后,绘画师在三个月后便来看望我和姐姐,我清楚地看到他一脸悲伤地站在死去的克里的棺材旁边。”这显然是弗洛伊德事先料想到的,在他看来,从女人的逻辑思维方面进行分析,如果她姐姐的另外一个孩子杰克死去,绘画师一定会来吊唁,那么女人就可以再次看到自己曾经喜欢的人。女人做的梦,其实是满足了她再次见到绘画师的欲望罢了。弗洛伊德分析认为,女人将在内心深处挣扎的欲望--见到绘画师,选择葬礼的方式满足了这个愿望。虽然葬礼上充满了悲伤之情,但这个梦却真实地反映出女人当时的真实心理特征:只为了能多看曾经心爱的人一眼。
弗洛伊德列举的案例,只想证明“梦的实质是为了满足某种愿望”。在他看来,无论是令人愉快的“美梦”还是痛苦的噩梦,都可以用愿望的满足进行解释。而在对这些梦进行解释的过程中,肯定会牵扯到人们不愿意提到,或者不愿意回忆的事情。每个人都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或隐私,有时甚至连自己也不愿意承认事实。但如果它们出现在人们的梦境里,就不仅仅是偶然事件的巧合那样简单了。可以说,梦中唤起对人们产生的痛苦感情,是为了有效阻止人们谈及或者讨论的事情。因此可以说,梦确实如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寻求某种愿望得到满足的过程。
6.梦是受到心理刺激而形成的吗
每当弗洛伊德到奥地利的大学里授课时,都会阐述自己对梦的分析,在他看来,人们做的一些梦和睡眠没有关联,只是做梦者心理产生的一种幻觉,而人们的梦境会通过自身产生出来的幻觉或幻想让存在于内心深处的某种意志或性情得到满足。
弗洛伊德研究认为,梦是由于人们受到心理刺激而形成的。比如一个人白天在欣赏完达?芬奇的名画时,晚上在梦里可能会梦到这幅画,甚至还会梦到得到达?芬奇的传授。可以说,这种进入人们睡眠意识中的兴趣和人们心理作用产生的影响密不可分。不仅如此,它还是梦和生活进行联结的纽带,为人们提供梦源的同时,也让人们的心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