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24节气与中医保健
12061500000017

第17章 夏天气的中医保健(4)

中暑的特点是发病急,传变快,且易伤津耗气。

在夏天或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轻度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无力、口渴及大量出汗等症状,就是中暑先兆。中暑较重者,体温升高到38℃以上,可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热射病现象;或发展为早期循环衰竭,如面色苍白,大量出汗,皮肤冷湿,脉搏细快等。重症中暑病情危急,对生命威胁很大,体温可高达40℃以上,或突然晕倒,昏迷不醒;或发生痉挛,四肢抽动;或大汗淋漓,引起虚脱。在临床上,由于中暑产生原因不同,所患症状也差异很大,可分为下列四型:

一是中暑高热,亦叫热射病。主要是体温不能发散引起,为中暑之最严重者。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体温升高可达42℃,伴有意识模糊、昏睡、呼吸困难,严重者昏迷、血压下降。

二是中暑衰竭,亦叫热衰竭。主要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开始可无发热,先有眩晕、头痛、然后突然晕倒,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浅、脉搏弱、血压下降、意识不清。

三是中暑痉挛,亦叫热痉挛。主要是由于过热,大量出汗,使体内氯化钠过多丢失而引起肌肉痉挛,常与热衰竭同时出现。有口渴、乏力、体温不高、皮肤多汗,突出表现为四肢肌肉痉挛,有抽筋样疼痛。

四是日射病,因日光直射头部而产生的脑部损害。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者可昏迷,体温升高。

(1)预防措施

首先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同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中午阳光最强或温度最高的时候多休息,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不要在闷热的环境下工作、劳动、学习。野外工作时最好穿浅色或白色衣服,戴草帽,并注意适当休息,多喝清凉饮料、凉盐开水、绿豆汤等,人丹、十滴水对中暑有一定预防作用,夏日工作时应随身携带。

其次,平时要注意饮食调节。夏日应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之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适应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佐以鱼肉蛋奶,保证人体必需的水分、盐水、热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的补充。

(2)应急治疗方法

若出现中暑先兆时,就应暂停工作,立即转移到清凉通风的环境中,解开衣服,脱掉过多的衣物,涂擦清凉油,服人丹或十滴水,多喝淡盐水或清凉饮料,头部冷敷,可用冷水擦澡。经休息、降温处理,4小时即可恢复。重症中暑,应争分夺秒,迅速抢救。采用少量多饮的喝水方法,每饮少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以免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若有高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有呼吸困难者可人工呼吸,对于热衰竭和热痉挛,主要是补充水分与氯化钠,重者静脉输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病情无好转者,应急送医院抢救。

2、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预防与中医治疗

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是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出粘液脓血便为特征。该病常见于夏秋天节,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较高。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为痢疾杆菌,传染源是病人及带菌者。痢疾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或饮用水。被粪便污染的脏手和苍蝇在病原体的传递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机体健康状况、细菌数量及毒力。机体抗病力的强弱又决定着症状的轻重、类型和疾病的转归。痢疾杆菌进入胃肠道后,若机体抵抗力较强,胃酸可将相当一部分细菌杀死。剩下的一部分细菌可能侵入胃上皮细胞,但能被内皮细胞和淋巴组织清除。残余的细菌进入肠道后,也能被肠道正常菌群所排斥。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数量多且毒力强时,痢疾杆菌才可侵入肠道的上皮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并能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引起肠道粘膜的炎症反应。

急性菌痢起病急,先有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发热的同时或数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为阵发性,部位在脐周或左下腹部;腹泻每日数次到数十次,大便性状初为水样或黄色糊状,以后逐渐减少,转为粘液脓血便,每次排便量少,并伴有明显的里急后重,左下腹部有压痛。重型菌痢可有严重的中毒症状,可发生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休克等并发症。急性中毒型菌痢常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出现感染性休克,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若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急性菌痢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菌痢。

中医认为,急性菌痢发病原因是外感暑湿或疫毒之邪,侵及肠胃;或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肠胃,致湿热郁蒸或疫毒弥漫,导致脉络瘀阻,气血凝滞,化为脓血。常见症型有湿热痢和疫毒痢。

①湿热痢的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排脓血便,粪便赤白夹杂,臭秽难闻,肛门灼热,里急后重,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②疫毒痢的症状表现为:高热,下痢鲜紫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口渴烦躁,甚至昏迷、痉惊。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

(1)预防措施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

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等传播媒介,加强粪便和饮水的管理。

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

剩饭剩菜应及时放入冰箱中保存,食用前充分加热。

不可过多进食冷饮和凉拌菜。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减少与急性菌痢患者的接触,不用患者用过的餐具、毛巾、衣物。

夏秋天节适当食用大蒜、马齿苋等,可预防急性菌痢。

(2)应急治疗方法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应急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

①内服成药a、治痢片,每次4片,每日3次。

b、泻痢灵片,每次4片,每日4次。

c、加味香连丸,每次6克,每日3次。

以上3方适用于湿热症。

d、芩连片,每次4片,每日3次。

e、三黄丸,每次6~9克,每日3次。

以上2方适用于热毒症。

②外治法a、苦参100克,苍术30克,共研成细粉,拌匀备用。治疗时,取适量药粉与食醋调成膏状,敷于肚脐,外盖纱布,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b、桃仁、杏仁、栀子、白胡椒各20克,共研成细粉,拌匀备用。治疗时取适量药粉加鸡蛋清调成膏状,敷于肚脐和双侧足心涌泉穴,外盖纱布,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③偏方验方a、鲜地锦草250克,洗净,捣烂取汁,每日分4次,用糖水冲服。

b、绿茶30克,浓煎成1碗,分2次于1日内饮完。

c、苦参30克,黄连15克、木香6克,共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取5克,用白糖水调服,每日3次。

d、鲜凤尾草500克,加水500毫升,浓煎成咖啡色。分3次饮完,每日1剂。

e、苦参15克、地榆12克、甘草6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分2次服。

f、黄连、乌梅各6克,共研成细粉备用。每次取3克,用糖盐水送下,每日3次。

g、大叶桉叶、大飞扬全草、车前草各15克,淮山药3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3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服。

h、大蒜4~8瓣,捣烂后用冷开水400毫升浸泡4小时,取浸出液,1日内分4次用糖水冲饮。

i、苦参30克、秦皮15克、木香9克,共放砂锅,加水煎汤。每日1剂,分2次服。

j、金针菜(黄花菜)30克、红糖60克,共放锅中,加水煎汤饮用。每日1剂,分2次饮用。

k、鲜马蹄草20~30克,加水煎汤。每日1剂,分2次饮用。

l、车前草30~50克,洗净,加水煎汤饮用。每日1剂,分多次饮用。

m、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将生姜洗净,切丝,乌梅肉用剪刀剪碎,共放保温杯中,再加绿茶5克,用沸水冲泡,盖上盖,温浸30分钟,加入适量红糖,趁热顿饮,每日3次。

④饮食疗法a、木槿花粥:木槿花15克、粳米50克。取半开的木槿花,晒干,每次取15克,洗净,与淘净的粳米一同加水煮粥食用。

b、凤尾草炖大肠:凤尾草30克、猪大肠500克。将凤尾草洗净,切碎,装入纱布袋,扎紧口。猪大肠洗净,入沸水中氽透,捞出后用凉水冲净,沥去水分,与药袋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葱、姜、料酒和清水,用武火烧沸熟后改用文火,炖至猪大肠后,捞出葱、姜,加入盐和味精即可食用。

c、马齿苋苦瓜粥:鲜马齿苋60克、苦瓜40克、粳米100克。将马齿苋洗净,切碎;苦瓜洗净,切丝,用开水焯过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煮至米开花后,放入马齿苋和苦瓜,再煮几沸即可食用。

d、香连粥:木香6克、黄连10克、粳米50克。将木香、黄连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去药渣,将淘净的粳米加入药汁中,添适量水,煮至米烂粥成,加白糖食用。

以上4方适用于湿热痢。

e、刺苋菜根汤:刺苋菜根50克,洗净,切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煮20分钟,取汤加适量白糖饮用,每日2次。

f、金银花粥:金银花30克、粳米50克。将金银花放入砂锅,加水煎煮20分钟,去药渣,加入淘净的粳米,用文火煮成稀粥,温热食用。

以上2方适用于疫毒痢。

3、乙脑的预防与中医治疗乙脑的全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俗称“大脑炎”。它的病原体为乙脑病毒,传染源为受感染的动物和人,动物中以猪的感染率最高,家鼠、猴、马、牛、羊、兔、鸡、鸭等均可感染。主要是通过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播,蚊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它叮咬感染的人和动物后,即已携带病毒,再叮咬健康的人,就会把病毒传染给未感染者。

我国乙脑的高发季节为7、8、9三个月份,据统计占整个病例的80%~90%。由于此时天气炎热,温度高,湿度大,适宜蚊虫的生长繁殖。乙脑病毒在蚊体内的繁殖也受到气温的影响,气温在25℃以上时,病毒繁殖迅速,气温下降到10℃以下,病毒就停止繁殖,因此,夏秋天节是该病的流行季节。

乙脑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旦发病,病人多表现为突然高热,在3~4天内热度呈持续状态,居高不下,伴有头痛、呕吐、嗜睡、精神萎靡不振、惊跳、抽搐等症状。第4天后,病情加重,继续高热,进入昏睡昏迷状态,并出现惊厥及肌张力增强,病情重者可危及生命。大多数人在高热期后体温逐渐消退,神志逐渐清醒而完全恢复,少数人遗留意识障碍、痴呆、失语、瘫痪等后遗症。

在流行区内,较小儿童缺乏对乙脑的免疫力,感染后较易发病,10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约占病例总数的80%。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乙脑的机会相对增多。在非乙脑流行区,人们对该病都缺乏免疫力,故当此区内出现乙脑流行时,任何年龄都可能因感染而发病。

乙脑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措施是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因此,预防工作尤显重要。首先,要搞好乙脑疫苗的接种工作,凡10岁以下儿童或非流行区的成人迁入流行区时,均应进行乙脑疫苗的接种。一般应在乙脑流行前1个月内接种完毕。实践证明,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方法。其次,要搞好灭蚊、防蚊工作,消灭蚊子的滋生地,铲除杂草,消除污水,并注意挂好蚊帐、装好纱窗、纱门。

对暴露皮肤可擦驱避剂,在空间喷洒杀虫剂等,以防止蚊虫的叮咬。这是避免乙脑病毒传染的又一途径,也是预防乙脑的最佳方法。

4、急性胃肠炎的预防与中医治疗夏天是急性胃肠炎的多发季节。该病常见的原因有饮用过量的烈性酒,饮用过多的咖啡、浓茶,进食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或服用某些药物等。夏天发病的主要原因为食用不清洁食物或暴饮暴食所致。中医认为该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喜食生冷,过多吃油腻,或吃过腐败变质或被苍蝇污染的食物而伤害了肠胃;也有因感受暑湿,湿热阻滞中焦,致胃失降纳,脾失运化,清浊相混,以致发病。

该病的主要特点是起病很急,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泻,大便一天数次至10余次,呈水样,有时有粘液。

严重者有头痛、寒战、发烧等全身症状。吐泻过度可以造成脱水,电解质失衡。

(1)预防措施

预防该病的关键在于讲究卫生。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过冷、过热,以及刺激性不易消化和变质的食物。

不宜暴饮暴食。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要防蝇灭蝇。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运动可使胃肠分泌和蠕动增强,从而促进食欲,改善消化与吸收过程。注意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腹部受凉。

(2)应急治疗方法

已患病者,要卧床休息,为使胃肠部得到充分休息,要以流质饮食为主,病重的要禁食,病情轻的饮食也应清淡,并做到冷热适宜,少量多餐。禁食期间可口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应用的口服补盐液,即氯化钠、苏打、氯化钾、葡萄糖及水,少量多次服用。也可以仅服糖盐水。病情较轻者可口服抗生素如黄连素、氟哌酸及助消化药如酵母片、胃蛋白酶、乳酶生,也可以配合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维生素C,腹泻次数较多,可加服肠道收敛剂。中成药及单方验方也有良好的效果。如可服保和丸,每次2丸,每天2次;藿香正气水,每次4~10毫升,每天2次。也可用大蒜三小瓣,米醋一小杯(约100毫升),将大蒜捣烂,和米醋缓慢咽下;或凤尾草(干用)30~60克,水煎服。若腹泻次数过多,腹痛较剧,并出现发热高,精神不好,皮肤失泽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5、红眼病的预防与中医治疗

“红眼病”或者叫“暴发火眼”,是眼科常见传染病,医学上叫急性流行性结膜炎。多由细菌或病毒引起,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夏天为多,起病急,传染性强,得了这种病,首先是眼部刺痛,有剧烈的异物感,怕光、流泪,眼睑水肿,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等,往往稍不注意,就会传染整个家庭成员或同学、朋友,虽对视力无损,但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工作、生活,可能不少人都有这种经历。

红眼病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眼病。它通过手、手帕、洗脸用具、玩具、沐浴、游泳等传播扩散。它传染性强,传播快,甚至在很短时间内蔓延到整个城市或村庄。

(1)预防措施

预防红眼病,首先要经常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并且要改掉用手揉眼睛的坏习惯。经常用肥皂清洗毛巾,或者将毛巾用热水烫,太阳晒。红眼病患者不要去理发室、浴室、游泳池、幼儿园等公共场所,健康者不要与红眼病人接触。

(2)应急治疗方法

用3%的硼酸或百万分之一浓度的高锰酸钾液洗净眼上分泌物,以保持结膜囊清洁。没有药物也要在患病期间经常用冷开水或淡盐水洗眼,以去除红眼病的分泌物。局部用新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金霉素、红霉素等眼药水或药膏点眼或睡前涂眼。对于病毒性结膜炎,用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水加阿糖孢苷眼药水点眼较好。如出现点状角膜炎时,应加用可的松眼药水或眼药。

细菌性结膜炎,可涂用红霉素、金霉素等软膏。中药黄芩素眼药水、一见喜眼药水也可以使用。一般来说,白天每小时点1次眼药水,而睡前可改用药膏,可防止眼睑粘连。

6、热伤风的预防与中医治疗大热天,却偏偏有人发生流涕、鼻堵、打喷嚏,甚至于发烧,同时又汗流浃背。这种现象俗称“热伤风”,其实就是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