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24节气与中医保健
12061500000039

第39章 冬天气的中医保健(5)

肉苁蓉90克,白酒浸,洗去鳞片,切片,白汤3碗,煎1碗,顿服,可用于高年血液枯槁、大便秘结、胸中作闷。

(3)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味甘,性温,入肺、肾经,能平补阴阳,补肺肾,用于肺肾不足之喘嗽、阳痿、遗精等症。

常用量3~10克,多单味煎服或研粉吞服,也可与鸡、鸭等同炖,或入丸、散。

用药示例:

冬虫夏草每日6克,分3次吞服,30日为1疗程,可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

冬虫夏草15~30克,炖肉或鸡食用,可用于贫血、阳痿、遗精。

有表邪者不宜用虫草。

(4)紫河车

紫河车,即人的胎盘,味甘、咸,性温,入肺、脾、肾、肝经,能补肾益精,补气养血,补肺定喘,用于精血虚少、羸弱无力、头晕目眩、耳鸣、面色恍白、喘咳气短、汗多、易感冒等证。

常用量,干者1、5~3克,研末吞服;新鲜者可直接炖服。

用药示例:

水蛭、紫河车,研为细末,量可随症增减,用于阳痿。

紫河车30克,大枣5枚去核,水煎服,2日1次,连服1个月,用于顽固性失眠。

鲜紫河车1个,大枣60克,炖食,用于体虚贫血。

(5)益智仁

益智仁味辛,性温,归脾、肾经,能补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涎。适用于遗精、早泄、尿频、遗尿及白浊、虚寒泄泻、口涎自流等症。

常用量3~10克,煎服。

用药示例:

益智仁、白茯苓各等分,研末,每服3克,米汤调服,用于儿童遗尿。

益智仁、白术、芝麻和白面粉烙焦饼食,用于儿童流涎。

(6)菟丝子

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归肝、肾、脾经,功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脾止泻。菟丝子性柔润而多液,不温不燥,补而不腻,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不论属于肾阳虚或肾阴虚,都可应用。适用于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耳鸣眩晕以及腰膝酸痛、眼目昏糊、脾虚久泻等证。

常用量10~15克,煎服。

用药示例:

菟丝子、熟地黄、车前子做成丸,用于视力减退、眼花。

菟丝子、莲须、芡实、金樱子,煎服,用于遗尿,尿频,遗精。

(7)淫羊藿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功能温肾壮阳、祛除寒湿。适用于阳痿遗精、小便频数、不孕、寒湿痹痛等症。此外,本品近年临床又用以治疗妇女更年期高血压症。

常用量3~10克,煎服。

用药示例:

淫羊藿不拘多少,为粗末,煎汤漱牙齿,可治牙疼。

(8)杜仲

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经,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用于腰膝酸软、脚软无力、胎动不安等症。

为冬天常用的滋补强身药。

常用量10~15克,煎服。

用药示例:

杜仲30克,猪腰1对,同煎煮后吃猪腰喝汤,每日1剂,一般用7~10剂,可用于坐骨神经痛。

4.滋阴类中药

冬天常用的滋阴药有以下3种。

(1)龟板

龟板,即乌龟的腹甲,味咸、甘、性平,入肾、心、肝经,能滋补肾阴,适用于憔悴瘦弱、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急躁易怒等症;还能益肾健骨,可用于老人脚膝痿弱、小儿齿迟、行迟、囟门迟闭等症;又有补血止血、益肾阴、通任脉之功,可用于血热引起的妇科崩漏症。

常用量10~30克,生用宜先煎。

用药示例:

龟板、杜仲各适量,浸酒服,用于风湿性关节痛。

龟板与枣仁、磁石、丹参、生地、柴胡等配伍,水煎服,可用于神经衰弱症。

(2)鳖甲

鳖甲,味咸,性平,归肝、脾、肾经,功能滋补肾阴、散结消,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阴虚动风、疟母、瘕等症。

常用量10~30克,生用宜先煎。

用药示例:

用鳖甲40~60克,焙焦研末,分4~5包,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包,用于腰痛。

以炙鳖甲配阿胶、当归炭、炮姜炭、艾叶、白芍等,煎服,可用于月经过多、崩漏。

(3)天门冬

天门冬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功能清热养阴、润肺益肾、润肠通便。适用于肺虚有热、干咳少痰、阴虚内热、津少口渴,肠燥便秘等症。

常用量3~10克,水煎服。

用药示例:

生天门冬9~15克,水煎服,红糖为引。煎时用砂锅,勿用金属锅,可用于子宫出血。

此外,其他滋阴药如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等的用法可参阅有关章节。

5、冬天适宜食用的保健品

冬天宜用的保健品主要有以下3种。

(1)灵芝三七丹参酒

原料:灵芝20克,三七5克,丹参5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灵芝、三七、丹参洗净切片,放入盛有白酒的瓶中,浸泡半月即可。

功效:活血化瘀。

禁忌:孕妇忌饮。

(2)菊花钩藤饮

原料:白菊花10克、霜桑叶10砍、钩藤10克。

制作:将白菊花、霜桑叶同入砂煲先煮,煮沸15分钟后再入钩藤,煮沸5~7分钟即可。当茶饮用,每日1次,可分2次饮用。

功效:和肝益气,安神除烦。

禁忌:如头痛属阴虚阳亢,症见头晕痛、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舌红苔薄、脉弦细者,不宜饮用。

(3)冰糖黄精饮

原料:黄精30克、冰糖50克。

制作:将黄精用清水浸泡,再加冰糖,用小火煎1小时即成。

功效:养胃,生津,通便。

七、冬天的食疗、药膳与特效进补

冬天是进补的最佳时节,冬令进补是自古以来最受重视的养生之道。食疗和药膳方案也比较多,但也不可随意乱补,必须遵循科学的进补原则。冬令进补要注意“温”与“热”两个字,无论食疗、药膳还是特效进补都应遵循“温而不散,热而不燥”的原则。

1、冬天6节气饮食调养的原则

冬天饮食调养宜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五味选择冬天饮食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分别与肝(春天)、心(夏天)、脾(长夏)、肺(秋天)、肾(冬天)配合。中医认为,味道不同,作用不同。如酸味有收敛作用,能收缩小便,敛汗、止泻、涩精。冬天尿多,适当食酸味能收缩小便,如橘子、乌梅、山楂等。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等作用,苦味与心相配。

冬天为肾(水)所主,易克心火,即冬天心脏多虚,因此冬天应多食苦味以补心脏。因此,冬天适当多吃一些苦味食品如橘皮、苦杏仁、咖啡、茶叶、苦瓜等,可避免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甘味即甜味,有补益和缓、解痉挛作用。甜味食品经肝脏代谢后可产生较多的热量,冬天寒冷,可多吃些甜味食品,提供热能,抵御寒冷。如各种糖、蜂蜜、蜜饯、甜饮料等。但甜味食品不宜多吃,多食不仅易使人发胖,还会妨碍脾胃的消化,减少食欲,甚至影响心肾功能。辛入肺,辛味的食品可补养肺气。另一方面,辛味食品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辛味食品多偏热性,如葱、姜、蒜、辣椒等,寒冷时食用,可驱散寒冷,增加体热。咸味有补益阴血,泻下软坚散结等作用,与肾相配合。根据秋冬养阴,冬天养肾的原则,冬天宜多食咸味,以补养肾脏,如海带、紫菜、海蜇等。当然,也不能毫无节制地滥食咸味食品,否则反而会损伤心脏,同时对脾脏也不利。咸入肾,冬天适当进食咸味食品,可调节肾脏功能,使之阴阳平衡,不虚不实,但若食咸太多,则反而会使肾之阴阳失调,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而使脾胃功能失调。

总之,根据五味选择冬天饮食,要浓淡适宜,味道相宜,如果五味太过或偏亢易伤及五脏,产生多种疾病,长此下去,甚至会影响寿命。

(2)冬宜滋补,食宜清淡冬天是饮食补养的最好季节。因为冬天万物潜藏,人体的阴精、阳气也趋于潜藏,此时补益阴精、阳气,就易于吸收而藏于体内,从而使体质得到增强,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所以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

冬宜滋补,亦应以清淡为主,切忌膏梁厚味。食宜清淡是我国历代养生家遵循的原则之一,它对保健长寿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3)因人而异,辨证施食人的体质各异,其阴阳盛衰、寒热虚实偏差相当大,因此,冬天饮食亦应因人而异,辨证施食。阴虚之人应多食补阴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蔬菜、水果、鱼类等清淡食物;阳虚之人应多食温阳食品,如韭菜、狗肉等;气虚者应食人参、莲肉、山药、大枣等补气之物;血虚者应食荔枝、黑木耳、甲鱼、羊肝等;阳盛者宜食水果、蔬菜、苦瓜,忌牛羊狗肉、酒等辛热之物;血瘀者宜多食桃仁、油菜、黑大豆等;痰湿者多食白萝卜、紫菜、海蜇、洋葱、扁豆、白果等;气郁者少饮酒,多食佛手、橙子、柑皮、荞麦、茴香菜等。

(4)冬天适当“吃冷”有益健康在严寒的冬天里,若能适当地吃些冷饭、凉菜和喝些凉开水,不但对身体无害反而会有益。主要方式有:

①法“火”

人体肺腑火盛无论冬夏均可产生,而冬天“上火”的现象似乎还更多。冬天外界气候虽冷,但人们穿的厚,住的暖,活动少,反而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时散发,再加上冬天饮食所含热量较高,所以很容易导致胃肺火盛。但冷饮只能起到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的作用,治表不治根,所以不妨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松花蛋等。

②吃点凉菜

冬天人们喜吃油脂多、热量高的食品,而又活动少,易发胖,吃些凉菜,它迫使身体自我取暖,这会消耗一些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目的,确保健康。

③喝凉开水

经常饮用凉开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肤病之效。科学研究表明,一天中定时喝杯凉开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保健法。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开水,能使肝脏解毒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死。

2、冬天6节气饮食养生的要求

冬天6节气养生最宜进补,对饮食的要求如下:

(1)辩证用食

人的体质各异,其阴阳盛衰、寒热虚实偏差相当大,因此,冬天饮食亦应因人而异,辩证施食。阴虚之人应多食补阴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蔬菜、水果、鱼类等清淡食物;阳虚之人应多食温阳食品,如韭菜、狗肉等;气虚者应食人参、莲肉、山药、大枣等补气之物;血虚者应食荔枝、黑木耳、甲鱼、羊肝等;阳盛者宜食水果、蔬菜、苦瓜,忌牛羊狗肉、酒等辛热之物;血瘀者宜多食桃仁、油菜、黑大豆等;痰湿者多食白萝卜、紫菜、海蜇、洋葱、扁豆、白果等;气郁者少饮酒,多食佛手、橙子、柑皮、荞麦、茴香菜等。

饮食应随职业不同而不同。脑力劳动者平常应适当吃些健脑补脑的食品,如核桃、芝麻、蜂蜜、豆制品、松子、栗子等。不宜多吃糖和脂肪,否则易造成体脂过多、身体肥胖。

(2)食补为先食补在冬天养生中尤为重要。冬天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多,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可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甲鱼、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天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但食补也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要因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千万不可滥补。

(3)少咸,多苦冬天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天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4)增加热量冬天寒冷,所以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生理活动;冬天也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也就是说生理活动会因气候寒冷而收敛,并将一定的能量贮存于体内,为“春生夏长”做准备。所以,冬天应增加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取,以维持机体所需,避免因营养不良、抗病能力降低而易感冒、气喘复发等。冬天适合常吃的食品很多,略举一二:

①多吃羊肉

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功效,是种很好的滋补强壮食品。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但对热盛之症,如牙痛、咽痛、便秘、痰黄、尿痛等病症忌用。而且不宜同芥麦、豆酱同食,否则易发宿疾。

②多吃核桃

核桃有长寿果之称,能强肾补脑,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对病后虚弱、营养不良、神经衰弱、便秘、动脉硬化者有助其恢复健康的作用。核桃加姜一同服食,有镇咳平喘、益智开胃功效。

③多吃栗子

栗子味甘咸,性温。含多种维生素,号称“干果之王”。可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抗衰老、延年益寿。可治腰腿酸软无力、小便频数、脾胃气虚或虚寒所致的泄泻。李时珍说:“以袋盛生栗悬挂,每晨吃十余颗,随后喝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但因其难以消化,不应多食。消化不良、湿热内蕴、颜面水肿、风湿痛者禁用。

(5)多吃黑食冬天气候寒冷,阴盛阳衰宜多吃黑食,因黑色食品可补养肾气,以抗严寒。黑色食品主要有: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黑菇、黑桑葚、海带、海参、紫菜、乌骨鸡、乌贼鱼、甲鱼、乌龟等。营养学家指出,食品的颜色与其营养关系极为密切。

随着食品的天然颜色由浅变深,其营养成分也就越丰富。如黑米可开胃、益中补虚、健脾、暖肝、活血;黑豆、黑芝麻中的营养素可降低胆固醇,有助于维护正常血液循环;黑木耳中丰富的铁质可改善贫血怕冷症状;海带、紫菜、发菜富含褐藻胶、碘、钙等成分,有助于软化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及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利于抗寒。因此,冬天常吃这些具有补肝益肾功效的黑色食品,对于那些冬天怕冷,阳气不足的体弱者、老年人、妇女、儿童格外有益。

(6)适当“吃冷”

在严寒的冬天里,若能适当地吃些冷饭、凉菜和喝些凉开水,不但对身体无害反而会有益。主要方式有:

①去“火”

人体肺腑火盛无论冬夏均可产生,而冬天“上火”的现象似乎还更多。冬天外界气候虽冷,但人们穿的厚,住的暖,活动少,反而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时散发,再加上冬令饮食所含热量较高,所以很容易导致胃肺火盛。但冷饮只能起到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的作用,治表不治根,所以不妨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松花蛋等。

②吃点凉菜

冬天人们喜吃油脂多、高热量的食品,而又活动少,易发胖,吃些凉菜,它迫使身体自我取暖,这会消耗一些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目的,确保健康。

③喝凉开水

俄罗斯学者研究证实,喝凉开水对人体好处极大,若能经常饮用凉开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肤病之效。科学研究表明,一天中定时喝杯凉开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保健法。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开水,能使肝脏解毒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死。

3、冬天6节气宜食的食物

冬天宜食的食物主要有以下15种:

(1)胡萝卜

味辛甘,性温,有养肝明目、补中下气、解毒之功,用治夜盲症、脾虚食滞不化,且可解麻疹毒、汞中毒。

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特有的胡萝卜素,在人体中很快转化成维生素A。胡萝卜中还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刺激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并有一定的抗食道癌作用。常吃胡萝卜不仅能防治维生素A缺乏症和癞皮病,还能收到一定的降压、强心、消炎、抗过敏等疗效。尤其是对老年人具有明目养神、防治呼吸道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有养生保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