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10大名人的人生大智慧
12062000000006

第6章 一个充满激情的政治博弈高手(1)

——约翰·肯尼迪的人生大智慧

一个显赫的家族,培养出一个最年轻的总统。一个特殊的背景,造就出一个最有魅力的国家栋梁。一颗罪恶的子弹,却使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陨落,并给历史留下了一个迄今难解的政治谜团。约翰·肯尼迪,最幸运的也是最不幸的政治博弈高手,最有亲和力的也是最能解决麻烦的人民偶像。

人物简介

约翰·菲兹杰拉德·肯尼迪是第一位出生在20世纪的美国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当选时最年轻的总统。

约翰·肯尼迪于1917年5月29日诞生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郊的布鲁克林。他的祖先是爱尔兰人,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控制波士顿政局的民主党政客,外祖父当过波士顿市市长。

父亲约瑟夫·肯尼迪是一个雄心勃勃、抱负远大的人。老肯尼迪从他的政客兼酒店老板的父亲那里继承了一家小型信托公司后,逐渐把它建成了一个拥有数百万美元资产的帝国;随后又在地产、好莱坞和股票市场上发了大财。1960年,美国有影响的《幸福》杂志把肯尼迪家族列为美国第12大家族,估计拥有财产在2亿至4亿美元之间。老肯尼迪娶波士顿市长的千金罗斯·菲兹杰拉德为妻后,生有4男5女,约翰·肯尼迪在9个孩子中排行第二。

老肯尼迪鼓励4个儿子竞争向上,不能甘居第二,即使强壮的老大和瘦弱的老二为争第一而打得鼻青脸肿,也不准任何人去干涉。有一次,兄弟俩骑自行车相遇,由于互不相让,结果互相撞车,约翰·肯尼迪受伤,缝了28针。

时刻感到父亲眼睛盯着他的后脖梗儿的肯尼迪,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从军,赴南太平洋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他指挥的鱼雷艇被日军驱逐舰撞毁,肯尼迪顽强地指挥幸存的士兵在海中游了15小时,最后安全返回部队,由此立下战功而成为战斗英雄。退役后,他顶替在战争中牺牲的大哥,投身政界,靠家族雄厚财力、人力的支持,当选为国会众议员,6年后又进入参议院。他的《勇士的画像》一书于1956年出版后轰动一时,荣获1957年度的普利策传记文学奖。他从此成为全国性人物。

经过艰苦竞争突破一道道障碍后,肯尼迪于1960年当选总统,入主白宫。

作为总统,肯尼迪性格活跃,意志坚定,头脑清晰冷静,精通政治策略,他坚信美国总统能够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并且对美国在国内外所承担的责任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大力发掘和网罗那些思想活跃、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英才,他们是50年代的名牌大学和作为科学基地的公司造就出来的,属于醉心于当代科学成就的新一代。这些科学成就包括电子计算机、火箭技术、高产小麦、高效农药和系统分析。正是在这群年富力强、具有冒险精神的专家治国论者和好斗的自由派智囊的辅佐下,肯尼迪政府以现实主义和注重实效的手腕,应付了“猪湾事件”、“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随后又使达到高潮的冷战趋于缓和。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身亡。其内幕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成了难解之谜。

在肯尼迪的领导下,美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继苏联人于1961年4月把宇航员送入空间轨道后,美国人在几个月后也实现了同样的壮举。同时,肯尼迪着手推动“阿波罗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使美国于1969年成功地把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送上了月球。

奋发向上,读书旅行两不误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的开端,也是人生的镜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肯尼迪的童年虽然缺少了游戏的乐趣,却增添了求知的快乐。正是在自小开始的奋发中,造就了一代杰出的总统。

肯尼迪出生于富足的政客家庭,年幼时体弱多病,4岁那年罹患猩红热,几乎病死。后来又先后感染百日咳、麻疹、水痘、哮喘及其他疾病,经常卧病在床。最令他难过的是,每逢周末,眼看着其他孩子在户外玩耍,他却不能下床。但正是在这段特殊时期,他养成了阅读的嗜好,并受益终生。

肯尼迪的父亲尽力让子女受最好的教育。肯尼迪在高中时代,手不释卷,阅读了许多历史和传记类的书籍,积累了各类知识。他的幽默感也使他人缘颇佳。

18岁那年,肯尼迪远赴英国经济学院就读。数月后,他因罹患肝病,被迫辍学。回到美国后便转学到普林斯顿大学,念完一个学期后,肝病再度复发,他只得暂时休学,在家中疗养,定期进医院检查,还到气候干燥的亚利桑那州休养了一段日子才康复。1936年秋季,他获准进入哈佛大学深造。这时的肯尼迪,依然是个无忧无虑、爱做白日梦的年轻人。当时他身高6英尺,体重却只有150磅。但他热爱各类运动,为参加校内足球队,甚至每天荒废学业而勤练足球,最后,终于成为足球校队的一员。大二那年,肯尼迪不慎在一场足球赛中背部受伤,从此毕生都无法再踢足球。之后他不顾背痛,又去参加游泳校队,同学们十分钦佩他的勇气。

年青人最应该做两件事:读书和旅行。因为读书可以增长人的知识,旅行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约翰·肯尼迪20世纪30年代,老肯尼迪的财富、声誉和权势不断上升,1929年股票市场崩盘,对肯尼迪家族的财产却没有丝毫负面的影响。由于当时华尔街股票市场黑幕重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于1934年任命肯尼迪的父亲为货币交易委员会主席。1936年罗斯福总统竞选连任,肯尼迪的父亲以雄厚财力支持。在获选连任后,罗斯福总统为表示感谢,于1937年12月指派肯尼迪的父亲担任驻英大使。

在父亲担任大使之后,肯尼迪的家人迁至伦敦宽敞优雅的美国大使官邸,肯尼迪则留在美国求学。他经常往返英国探视亲人。在伦敦时他常有机会参加大使馆晚宴。他身穿黑色燕尾服,系着白领结,笑容可掬地与宾客周旋,用心学习圆滑的社交技巧。

肯尼迪的父亲深信“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经常鼓励子女们抽空到各地旅游。肯尼迪在20岁那年夏天,与好友结伴搭乘轮船赴欧洲度假,参观欧洲各国的博物馆和教堂。回国后,他对父亲谈起欧洲各国的政治状况,父亲对他所见所闻深感兴趣,细心聆听一切细节。

当时他父亲在伦敦担任驻英国大使,肯尼迪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大使馆工作半年,广泛接触政界和外交界的上层人士,从而增进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政情的了解。

回到哈佛后,他集中精力攻读经济学和政治学,并根据欧洲之行的所见所闻,撰写了一篇评论英法两国在二战前夕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的毕业论文《慕尼黑的妥协》,这篇论文受到教授们的好评,使肯尼迪得以在1940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

机智勇敢,绝境逃生

最能考验人的智慧与耐力的是普通平凡的生活,而最能考验人的勇气与胆识的则是身处绝境。肯尼迪在潜艇被炸、漂流多日,身陷孤岛时,仍意志坚定,指挥若定,表现出了一个成就大事者的领袖风范。

1943年4月25日,已参军2年多的肯尼迪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图吉岛上成为PT109号鱼雷艇的艇长。这些鱼雷艇是用胶合板造的,用航空汽油来驱动,只要中弹就会起火燃烧。

所使用的鱼雷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老式鱼雷,艇上发动机经常不运转或者发射出的鱼雷不爆炸,或者是发射管起火燃烧。由于鱼雷艇必须保持较轻重量,艇上不装载重型武器,因而也不能抵御飞机的攻击。由于以上种种原因,PT系列鱼雷艇主要用于攻击轻型舰只。日本军队大多在夜间用轻型舰只将他的军队从一个岛运送到另一个岛上。由于PT系列鱼雷艇很少装备雷达,夜间行动收效甚微,所以,PT鱼雷艇大部分时间的行动只是例行公事,每两晚巡逻一次……但是,1943年8月1日至2日夜间的例行巡逻中断了,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日军的运输船将在驱逐舰的护卫下穿过科隆邦阿拉岛与吉佐岛之间的布拉凯特海峡。而这里正是美军鱼雷艇经常活动的区域。于是沃菲尔德指挥官决定出动所有的鱼雷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猎杀”行动。他将15艘鱼雷艇分为4个分队,部署在海峡两侧,以逸待劳。这样进攻时可以形成围追堵截之势,以防敌船逃走;防守时又可以相互策应,以增强火力攻击。

然而这项任务却由于日本军舰的提前行动而失败,不仅如此,他们精心设置的陷阱也被日舰炸得七零八落,各分队之间完全失去了联系。

肯尼迪指挥着109号鱼雷艇在海面上来回兜着圈子,以躲避敌舰的炮火。但鱼雷艇长长的尾流为日舰提供了追击的方向。

8月2日凌晨,自以为已脱离危险的肯尼迪放慢了鱼雷艇前行的速度,开始和战友开起了玩笑,而真正的危险却一步一步走来。最先发现敌舰的是机枪手哈罗德·马尼,他大叫一声:

“两点方位有敌船!”肯尼迪本能地操纵鱼雷艇向旁边开去,但为时已晚,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庞大的驱逐舰便将109号鱼雷艇一劈两半……巨大的撞击力将肯尼迪弹了起来,然后狠狠地撞击在鱼雷艇的铁栏杆上,但他顾不得疼痛,因为海面上到处都是油,鱼雷艇随时可能爆炸。他跳入海中,开始搜寻自己的同伴。他一边游,一边喊,并先后找到了哈里斯和身受重伤的麦克马洪。他用牙齿咬住麦克马洪的救生衣,一只手拖着哈里斯,另一只手用来划水,迎着汹浪激流回到还浮在水面的半只鱼雷艇上。这时艇上已聚集了几位艇员,他们清点了人数,发现少了3个人。于是肯尼迪不顾众人的劝阻,再次跳入水中去寻找另外3人。

经过努力,他又找回一人,但另外两人却再也没有找到。未能找到这两名失踪的战友,成为肯尼迪一生都难以释怀的愧疚。

期望己方的鱼雷艇来救援是不可能了,眼下的问题是如何带着这10名疲惫不堪的伤兵返回基地。与其呆在这儿等死,还不如拼死一搏,于是在肯尼迪的建议下,他们放弃艇身,在宽阔的海面上游了大约15个小时,才来到了渺无人烟的达普拉姆帕丁岛上。在这里,大家饿了抓鱼吃,渴了喝椰汁,生存倒没什么大碍,只不过获救的希望则越来越小,在白天,鱼雷艇是万万不敢到这里来的,偶尔飞过几架美军战机也都是一闪而过,更多的是日本驶往前线的补给船。大家的思想开始变得混乱,他们一方面对沃菲尔德和其他鱼雷艇见死不救而义愤填膺,一方面开始为参加海军而后悔。

只有肯尼迪不同,当他确信自己在事故发生后仍然活着的时候,欣喜若狂。在他那颗平凡而实际的心中,涌动着一种不可抗拒的求生与求胜的信念,他这种不屈不挠的信念不仅支撑着自己,也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活着的艇员,使他们熬过了这最艰苦的一段时光。在这一点上,肯尼迪显示了他的领袖风范。

也许他们命不该绝,他们俘获了两个到岛上休息的土着人,一审问才知是为盟军服务的。肯尼迪在椰子壳上刻了一句话,请他们带给几个岛屿之外的澳大利亚海岸警卫队:“艇已沉,11人尚活,需急救,肯尼迪。”

从绝境中逃生,最能反映出人的智慧和胆量。战胜恐惧的胆识要靠平时的修养。

——约翰·肯尼迪在荒岛上度过了艰难的6天之后,望眼欲穿的肯尼迪和他的同伴终于等到了救援人员,他们得救了。在离岛时,他们禁不住高唱:基督爱我,我深知,因为《圣经》如是说。

在随后的几天里,肯尼迪奋不顾身抢救他的艇员的事迹,成了美国报纸的头版新闻。他的勇气受到大家的共同称赞。

约翰·肯尼迪由于“作为109号鱼雷艇艇长,当该艇于1943年8月1日到8月2日在太平洋战区被撞沉后所表现出的英勇行为”而得到海军和陆战队的嘉奖,于是肯尼迪成了二战中的英雄。

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之后,肯尼迪终于载誉而归。

解甲参政,听父劝入选议员

肯尼迪家族一贯有参政的传统,“优则仕”是家族对肯尼迪人生的期待。经过父亲的反复劝说和整个家族的鼎力支持与培养,不到30岁的肯尼迪终于成了议员,这为其以后登上权力的最高位置奠定了基础。

1943年8月“海上惊险奇遇”后不久,肯尼迪因患疟疾和背部旧伤复发而被送回美国治疗。在波士顿海军医院住院期间,他获悉他哥哥在欧洲驾飞机执行一项冒险性的试验任务时牺牲,心情十分沉重。

确实,老肯尼迪及其一家对长子乔是寄予一番厚望的。乔漂亮结实、喜欢交际、才华横溢、办事有魄力,一家人对他极为推崇。老肯尼迪一心想把他的长子培养成为总统。长子遇难后,他开始把希望倾注到次子约翰·肯尼迪身上。

1945年初,肯尼迪由于身体状况欠佳而退役。不久,他就在赫斯特报社找到一份记者的工作。但他父亲却要求他继续哥哥的未竟之业,退出报社进入政界。于是,肯尼迪于1946年初结束他短暂的记者生涯,投入竞选国会议员的活动。

老肯尼迪为他的儿子选中了波士顿市的坎布里奇选区为目标。这位28岁的阔少爷第一次深入爱尔兰或其他祖籍的工人阶级中间,精力充沛地进行游说、演讲;他家族的大部分成员也出动帮他竞选,为此举行了数百次家庭招待会,广拉选票。由于他组织了良好的竞选活动,再加上其本人的战斗英雄的名声,他在1946年11月的选举中以比他的共和党对手多出近两倍的选票,轻而易举地获胜。

1947年1月,29岁的肯尼迪进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后在1948年和1950年的议会选举中,他又两次当选。在众议院的六年期间,他努力争取改善他的选民们的生活,维护劳工的经济利益。他曾提出一项议案,要求联邦政府拨款拆除贫民窟的违章建筑,而代之以房租低廉的住宅;他投票反对共和党人提出的限制工会活动的《塔夫脱——哈特利法案》。虽然如此,但总的来说,肯尼迪并不是真正的新政派自由主义者,他全盘接受了他父亲的自由市场的信条和反共产主义的狂热。他在众议院6年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属于民主党内的保守派。

1952年春,肯尼迪向马萨诸塞州在职的老资格共和党参议员亨利·卡伯特·洛奇发起挑战,宣布他将竞选国会参议员。肯尼迪在当年提出的竞选口号是:“我能为马萨诸塞州办更多的事。”11月的选举结果显示,虽然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艾森豪威尔在该州大获全胜,共和党人还夺走州长之职,但35岁的肯尼迪却顶住了共和党的潮流,以7万多票的优势击败了洛奇,进入美国参议院。

不畏强敌,和尼克松角逐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