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睡眠好抗衰老 (1)
充足睡眠以利抗衰老。尽管引起衰老的因素很多,但不能忽略由于睡眠不佳所带来的衰老。事实证明,经久不眠,必然导致衰竭。有位生理学家用狗做过实验:每天只给狗水喝而不给食物,它能活25天;若连续数天不让它睡眠,其结果体温下降4℃~5℃,剥夺睡眠92~143小时它就死亡了。不要说长时不眠,就是长期睡眠不足,对健康也有很大危害。这首先表现:神经系统过度疲劳,以至可能发生神经衰弱;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率降低,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出现头昏脑涨、眼花耳鸣、全身乏力,严重者还影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进而导致器质性病变或早衰。也正由于睡眠不好能引起各器官功能的普遍下降,所以,要抗衰老,必须有高质量的睡眠。
国际上对什么叫衰老,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其中一种比较通俗易懂而又比较切合实际的说法是:“衰老,乃是指机体各器官功能普遍的、逐渐地降低的过程。”衰老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常情况下出现的生理性衰老;另一种是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衰老。不言而喻,由睡眠不佳所引起的衰老是属于病理性衰老。如上所述,睡眠差可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的全面下降,没有适当睡眠,就无法维持生命活动。当人不眠时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有:头部紧束感及耳鸣、复视、手抖、动作不准和口齿不清等。化验时发现血浆总脂、β脂蛋白和胆固醇都增高,这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而动脉硬化,则是衰老的前奏和必然。
中医养生家认为“劳则气耗”,意思是长期过度的劳累、疲劳,可使人体精气大量消耗,而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的四肢、七窍和内脏的活动,以及人的精神思维意识,都是以精气为源泉和动力的。因此,尽管人体衰老的因素繁多,表现复杂,但都必然伴随着精气的病变,精气虚则邪凑之,邪势猖獗则精损之,如此恶性循环则病留之。正如《内经》里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既是说,人体之所以受到外来邪气的侵犯,是由于自身正气虚弱的结果,而要正气,即精气不虚,就必须消除疲劳,而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是良好的睡眠。有人说“睡眠是大自然,赋予的了不起的恢复剂”经过一夜酣睡,人们醒来时感到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原因是睡眠时,人体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五体安舒,气血和调,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及内分泌明显减少,从而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此外,睡眠好有利于保护大脑。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记忆减退等精神神经症状,长期失眠则会导致幻觉。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这是由于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氧量大大减少,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可以恢复精神力,提高脑力效率。在近代有关衰老的现代研究中,有一种比较重要的学说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学说,随着大脑中枢神经功能的逐渐减退,衰老一天比一天严重,而睡眠的质量好坏又直接影响着脑的中枢神经功能。
近年来,国外观察了剥夺睡眠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如最初是倦怠想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工作效率降低,计划性差;再继续不睡眠则兴趣低落,反应迟钝,思维活动难以进行,常常茫然不知所措,强烈地渴望睡眠;持续不眠达60小时者,可不择场合地突然躺倒熟睡;如持续100小时不眠,则可出现神志不清、幻觉与妄想等严重精神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攻击行为。人的一生,觉醒和睡眠就象白天和黑夜一样地交替进行,构成了生活的基本节律,这周期性节律一旦终止,生命也就结束了。难怪古人说:“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莎士比亚曾写到:“睡眠是一切精力的源泉,是病患者的灵药。”因此,人们一定要重视睡眠,想方设法睡好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早衰。
(一)与睡眠时间有关的因素
足够的睡眠是健康长寿的有利保证,但人的睡眠时间很难机械划分。每人每天生理睡眠时间,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性格、环境因素等等而有不同
1.年龄与性别因素一般而言,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次数也越多。
新生儿平均每天需睡20~22个小时;2个月婴儿需睡18~20个小时,白天常睡4~5次,每次2小时;6个月婴儿需睡15或16个小时,白天可睡3次,每次2小时;1岁幼儿需睡15小时;3或4岁幼儿需睡14个小时左右,他们白天约睡2次,每次2小时;3或4岁幼儿需睡13个小时;5~7岁儿童需睡12个小时,白天仅睡一次即可;8~12岁儿童需睡10个小时;12~18岁青少年一般以9小时为宜;成人一般7或8小时即可,但不宜少于6小时,60岁以上老人应相应延长睡眠时间,60~70岁老人每天应睡9小时;70~90岁老人每天应睡10小时;90岁以上老人每天应睡10~12个小时,不宜少于10小时。睡眠时间与年龄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是由于人生长发育的规律决定的。婴幼儿无论脑还是身体都未成熟,青少年身体还在继续发育,因此需要较多睡眠时间。老年人由于气血阴阳俱亏,“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有“昼不精,硬不瞑”少寐的现象,但并不等于生理睡眠需要减少,相反,由于老人睡眠深度变浅,质量不佳,反而应当增加必要的休息,尤以午睡为重要,夜间睡眠时间也应参照少儿标准。古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思则就枕”,这是极符合养生道理的。睡眠时间多少还与性别有关,通常女性比男性平均睡眠时间长,现代研究认为可能与性激素分泌差异有关。
2.体质与性格因素睡眠时间长短与人的体质、个性也有密切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此有明确论述: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涩),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以上表明睡眠多少与人体胖瘦大小有关。一般说来,按中医临床体质分类,阳盛型、阴虚型睡眠时间较少;痰湿型、血淤型睡眠时间相对多。按五行体质分类,凡金型、火型睡眠时间相对少,而水型、土型睡眠时间相对较多。按中药体型肥瘦分类,胖人比瘦人睡眠时间多,胖人中腠理粗,身常寒的胖人睡眠时间最长,此因“卫气多寡”不同。西方人认为性格与睡眠有关,内向性格,思维类型的人睡眠时间较多,而外向性格,实干类型的人睡眠时间较少。
3.环境和季节因素不同的环境,季节的变化影响睡眠的时间及调整。一般认为,春夏宜晚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5~7个小时),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7~8小时),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大约需睡8~9小时)。如上以合四时生长化收藏规律,即阳光充足的日子,一般人睡眠时间短,气候恶劣的天气里,一般人的睡眠时间长,随地区海拔增加,一般人的睡眠时间也稍要延长。
4.其他影响睡眠的因素睡眠时间的变化还与工作性质、体力消耗和生活习惯有关。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所需睡眠时间长,而脑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REM时间长。现代研究认为每个人最佳睡眠时间(称睡眠中心时刻)是不同的,可分为“猫头鹰型”和“百灵鸟型”。猫头鹰型人每到夜晚思维能力倍增,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但上午精神欠佳;百灵鸟型人的特点表现为,入睡早,醒得也早,白天精力充沛,入夜疲倦。一般来说,大部分人为百灵鸟型节律。此外,睡眠时间的长短还与精神因素、营养条件、工作环境等有关,尽管个体所需睡眠时间差异很大,只要符合睡眠质量标准就视为正常。
(二)睡眠的质量标准
东晋·张湛《养生要集》神仙图中有“禁无久卧,精气斥”,“禁无多眠,神放逸”,认为“久卧伤气”,使阳气、精神懈怠。由此可知,多睡不一定符合养生要求,过多睡眠和恋床可导致大脑皮质抑制,使大脑细胞乏氧。决定睡眠是否充足,除了量的要求外,更主要的还有质的要求。睡眠的质量决定于睡眠深度和REM的比例,REM对改善大脑疲劳有重要作用。实验表明,经过剥夺异相睡眠的猫和鼠,它的行为会发生变化,如记忆减退,食欲亢进等;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REM应占睡眠总量的百分比,在新生儿为50%,幼儿为40%,在儿童为18.5%~25%,在青少年为20%,在成人为18.9%~22%,在老年人为13.8%~15%,如果达不到上述比例,则慢性睡眠中浅睡期代偿性地延长,结果往往产生未睡着觉的感觉。实际生活中可用以下标准检查是否在较高的睡眠质量:①入睡快。上床后5~15分钟进入睡眠状态。②睡眠深。睡中呼吸匀长,无鼾声,不易惊醒。③无起夜。睡中梦少,无梦惊现象,很少起夜。④起床快。早晨醒来身体轻盈,精神好。⑤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一般说来,睡眠质量好,则睡眠时间可以少些。
(三)睡眠规律与子午觉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符合觉醒———睡眠节律,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基本保障。前面已经谈过睡眠起卧规律与四时的关系,一天之中起卧亦有规律,即要使睡眠模式符合一日昼夜晨昏的变化。《类修要诀·养生要诀》篇总结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