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一堂心理课
12174300000024

第24章 成长篇:老人与小孩儿的烦恼 (5)

第五章 成长篇:老人与小孩儿的烦恼 (5)

16岁的小杨上职高后,出落成为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渐渐女同学都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由于她性格开朗,经常和男同学一起聊天、打乒乓球,有人就说她轻佻,她也很苦恼。

点评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爱美动机以及对美丑的情绪体验都产生于人的需要。“黑鸭子”同样有被爱被赞扬的渴望,而需求越是得不到满足就越变得强烈,心理上遭受的挫折感就越强,会变得自卑抑郁。美的事物总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追求和向往,美女自然容易打开自己的交际局面,但人们也常因为她们外表的光芒而忽略了她们的内在,还容易引起同性的妒忌之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外表呢?无论是美是丑还是平庸,都是既成的事实,我们无法改变,唯有坦然面对,过多的关注自己的外表或是缺陷会给自身带来压力,更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要扬长避短,从内在品行以及外在能力上提升自己的气质、涵养,别人会就觉得你很可爱,而你也因可爱而美丽。

三、老年人的心理障碍

第161天 不被需要的痛苦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老年人这样的抱怨:“老了,不中用了,儿女都用不上你了,还活着拖累人。”俗话说最美不过夕阳红,人老了,但心态不能老,追求不能停,身为儿女更应多关心老人。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的明天。

案例

张某是一名教师,退休后在家,孩子们都很懂事,但最近张某非常爱钻牛角尖、发脾气,情绪不稳定,比如孩子们为了怕她累着不让她帮着做饭,她却说嫌弃她不中用了,把女儿训一顿;孙女回家后,她要给孙女讲课,孙女说:“奶奶,您的东西都过时了。”把张某气的:“什么过时?万变不离其宗,给你出个题看你会不。”缠着孙女一阵唠叨,自从这件事后,张某不爱说话了,常常自己坐在桌子前发呆,儿女问她怎么了,张某说:“我老了,你们都不需要我了,活着干啥?”听了母亲的话,可把儿女吓坏了。

点评

步入老年,肌体各部分随着年龄增长而老化,免疫力下降、视力下降、行动不便,这些生理方面的改变常会影响到老年的人心理,使他们更多疑善感,易激动,郁郁寡欢。还有的老年人渴望老有所为,但身心状况又不佳,因此陷入一种力不从心的痛苦中。为此,儿女应该给老年人找点事做,任何事都由儿女大包大揽,会让老人觉得自己像个无用之人。要让父母觉得他们的被需要,他们自己是有价值的,对儿女是很重要的,这就给了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做事就不会胡思乱想,丰富充实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就容易忘记“老”。另外,做事也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手脚、大脑,防止它们过早老化,君不见那些科学家往往都是很长寿的吗?另外,儿女要多关心老人,不是给他们提供优厚的物质就可以了,还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君不见有些老人常坐在家门口等放学回来的孩子?虽然他们知道孩子早已经成家立业了,但是还是怀念他们小的时候。所以儿女真的要常回家看看,另外老年人自己要保持好的心态,要继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大器晚成,老来成功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少。

第162天 空巢孤独

人活七十古来稀,尤其当相伴了几十年的老伴去世之后,深深的孤独就会慢慢侵蚀他们的心,这时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怀、理解、陪伴和倾听。

案例

张某的儿子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只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回来,张某和老伴每天买菜、看电视、在阳台上晒太阳,要不就两个人到公园溜达,日子过得还比较舒心。可是不久老伴去世了,就剩下张某一个人了,张某家楼上住着一对新婚夫妇,张某总是一会儿跟社区反映楼上的电视机声音太大,一会儿反映楼上半夜有走路声……而且总是三更半夜地敲邻居的门,把这对小两口弄得不得安生。

点评

在感情上依赖了大半辈子的老伴离去所带来的心理危机和失重感称为“空巣孤独”。暮年丧偶是人生一大不幸,心理或情感往往趋于崩溃,甚至产生抑郁绝望,对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另外,老人的情绪压抑苦闷,然而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他们无人诉说,又增添了他们的孤独。其实老人要认识到子女“离巣”在外独立门户是儿女成熟的表现,因此要学会给自己找乐,比如养花逗鸟、绘画、读书习字或是找好友下棋,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增添生活的情趣。作为儿女要尽量和“空巢老人”生活在一起,用家庭的温馨填补老人心理上的空缺,让他们可以安享天伦之乐,如果不能生活在一起,也应该“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着爱人,常回家看看”。

第163天 人老话多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幕:七十岁的老母对十七、八的孩子炫耀那些曾经的辉煌,津津乐道于那些陈年旧事,结果往往刚开个头就被孙女接了讲下去,奶奶好奇地问孙女:“你怎么知道?”孙女说:“因为您都跟我说过几十遍了。”

案例

郭某68岁,退休在家,家务操办得很好,近来却一直感到苦闷,整天嘀嘀咕咕,对儿女这也要管那也要管的,儿女为此都想躲着她。就连看电视时也不消停,主动给大家讲解之前的剧情,闹得大家连电视也看不好,女儿让她休息会儿,她就说:“连话都不让人说了?”结果又是一顿唠叨……

点评

常言道“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上了年纪的人往往说话喜欢重复、唠叨,主要是由于退出社会后,失去了原有的心理平衡。为了引起注意,他们只好不断地用话语表白自己,津津乐道于陈年旧事也是这种心理。其实老人控制情绪的能力会随大脑皮层控制的减弱而减弱,退行到与孩子的控制能力相似的状况,因此她们会像孩子一样唠叨、爱耍脾气,儿女应该理解、包容老人的啰唆,因为他们的唠叨出自对儿女对周遭的关心,换一个角度看他们的话既是至理名言又体现了人间至爱。

第164天 退休综合症

有人把离退休称为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有的人因为第二阶段入戏太深,到第三阶段就受不了了,曾有一个小学的女校长,因为不习惯退休后的生活,割腕自杀。

案例

王处长退休后发现生活和以前大不同了,不用早起,没有人向他请示工作,不用批复文件,不用坐车去下面视察工作,应酬饭局都没了。以前没退休的时候就想退休后要好好享受一下,每天花鸟鱼虫、琴棋书画的怡然自乐,可是退休后才觉得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反而有一种失落感。觉得退休后人家对自己的态度变了,也说不清哪里不对,总之是不舒服。

点评

王处长患上了退休综合症,据统计,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离退休综合症。

退休综合症的产生主要是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的转换,由“职场人”到“赋闲人”的不适应造成。像王处长以前是手握重权,说一不二的人,现在却门庭冷落,现实巨大反差让他产生了失落感。突然从紧张繁忙的职业生活转到懈怠的退休生活就容易产生焦虑、无所适从的感觉。另外,如果退休前没有爱好和朋友,退休后就容易失去精神寄托,导致无用、无力感。心理专家王瑞文的建议是:每个人在年轻时就要培养自己的某种爱好和兴趣,要知道生活里不只有工作,还有很多美好的部分,老了就不容易产生孤独感了。总之,要调整好心态,顺其自然、渴求新知、培养爱好、发挥余热,享受安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第165天 疑病症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老年人爱多思多想,赋闲在家又没有什么事做,所以他们常给自己没病找点“病”,这个“病”指的是“疑病症”。

案例

梁大爷退休后心态一直不错,每天都乐呵呵的,但最近不知怎么总是唉声叹气的,在儿女的再三追问下梁大爷说,前两天去医院看望患肺癌的棋友孙大爷,孙大爷那痛苦的表情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理,回来后总是感到胸闷、气短,他怀疑自己的肺也有问题。儿女就带着梁大爷去各医院进行全身检查,结果身体很好没问题。可梁大爷总觉得医院误诊,自己有病。

点评

梁大爷得的不是生理上的病,而是“心”病,即疑病症,梁大爷多疑善虑,怀疑自己得病必然会产生恐惧、悲哀等消极情绪,而这种情绪和压力又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力。克服疑病症首先老年人要做定期体检,另外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就去医院检查,不要自己胡思乱想或者随便服药,不讳疾忌医,如果有病就要用积极的态度、乐观的心情接受治疗,要增强体育锻炼,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宣泄自己的紧张和压力。老年人的疑病往往与孤独相伴而生,老人一孤独就会产生无依无靠等悲凉的消极情绪,就会想如果自己得病了谁照顾之类的,从而增加了患病的恐惧,强化了怀疑自己有病的论断。所以儿女要多关心父母的心理状态,不要让她们产生孤独感。

第166天 睡眠障碍

做儿女的常会听到年事已高的父亲这样说:“小点声,你妈昨晚失眠,早上才睡着……”失眠就像恶魔般缠着老年人。

案例

老王太太这天还像往常一样早早上床了,已经连着好几天失眠了,她实在担心今天如果也睡不好身体会吃不消,于是上床前还吃了几片安定,她想让自己早些睡去,可是越紧张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紧张……

点评

有调查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约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有的老人睡后仍精神不振,整日昏昏欲睡,还有的出现倒错现象,即晚上不能睡,到处乱走甚至吵闹不安,而白天则瞌睡。引起睡眠障碍的心理问题是孤独寂寞引起的焦虑,对子女、家庭等现实矛盾和问题过分的担忧,或者常为小事耿耿于怀,心胸不够开阔。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老人的睡眠,同时睡眠障碍又会加重这些心理问题,形成恶性循环。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不要喝咖啡和酒、不要吸烟、在床上看书等,要早睡早起,尽量不服用安定催眠药物,以免产生依赖,加重病情。尽量让自己放松,大脑累了就要睡了,不要给自己背过重的心理包袱或被生活琐事折磨,把睡觉想成一件自然的事。

第167天 老年性痴呆症

老年人的记性不好,记忆力衰退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现象,可是医学家表示这常是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表现。

案例

李爷爷今年70岁,以前在政府机构工作,现退休在家,他是出了名的好人,乐于助人,所以不管是曾经的下属同事,还是左邻右舍都说他人好,可是最近得了一场大病后性情大变,不爱搭理人,爱发脾气,经常无缘无故地打骂人,甚至糊涂到不知何年何月,还特别爱占小便宜,别人的东西他都拿到自己的屋子藏起来。

点评

李爷爷患上了老年性痴呆症,这是由脑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自私,主动性差、对亲人漠不关心、情绪不稳、易怒、无故打骂人,有时健忘,固执多疑,严重时甚至表现呆滞,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家属要让老人回忆一些趣事和让老人有成就感的事,多和老人交流,注意用平和的语气、语言温柔,不和病人争执,抱着理解尊重宽容的态度,患者早期会为自己的“糊涂”苦恼抑郁,要合理疏导,帮助他们融入现实,可让他们适当看看电视,或去逛逛公园。

第168天 老年焦虑症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老年人经历了事事变幻的沧桑,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走进暮年,更应遇事想得开。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果总是杞人忧天地担心这个,忧心那个,不但于己无益还于事无补。

案例

有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老大卖伞,老二晒盐,每逢晴天老太太就担心老大的伞卖不出去,每逢雨天,老太太又担心老二没法晒盐,于是终日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一位智者知晓后劝她:你何不在晴天想这是老二晒盐的好日子,在雨天想此时老大的生意一定做得很好。

点评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有些老年人为了一点小事而坐卧不安,心神不宁,提心吊胆,心理学上称这种心理定义为焦虑症。防治老年焦虑症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研究表明:大笑有利身心健康。人老了,最重要的是乐天知命,不要悔,既不追悔过去,也不后悔曾经的选择。正是“心头无事一床宽”,遇事想得开,凡事看得开,就是给自己的心灵松绑。

第169天 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