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吃好比好吃更重要2:于康谈怎么吃最健康
12318600000006

第6章 饮食循道,让营养不请自来(5)

为了预防癌症,人们最好改善饮食结构,红肉不能多吃,此外要多食水果和蔬菜。蔬菜、水果对人体起着始终如一的保护作用。特别是胡萝卜、西红柿、十字花科蔬菜、大蒜、洋葱、土豆、柠檬、葡萄、大豆、浆果类等,它们大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抗氧化剂、矿物质等。蔬菜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大量纤维素,而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及时排出粪便及大量有毒物质。

小贴士

在家做红肉时,可以先将红肉略煮,然后放入冰箱冷冻至白色的脂肪凝固,然后将白脂去除,重新烹调,可极大降低脂肪摄入;吃红肉时搭配粗粮,能降低胆固醇的摄入。

猪身上不同部位所含的脂肪量也不同。想少摄入脂肪,选猪前后腿肉、里脊肉要比五花肉、梅花肉(上肩肉)好;选牛腿肉、牛腱比选牛小排好。

盘点吃肉的种种误区

⊙“海鱼好,要多吃,趁着新鲜吃”

总的来说,鱼肉要比牛羊肉好。首先,鱼肉的蛋白质非常好消化;其次,鱼的脂肪总量少,类型很好。而且深海鱼中所特有的Ω-3脂肪酸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并不是说鱼肉好,就要多吃。深海鱼中有一种物质叫嘌呤,它在深海鱼中的含量比在河鱼中的含量多得多。这个东西在体内代谢成尿酸。尿酸在体内蓄积多了,就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导致血尿酸增高。之后,还会引起痛风甚至痛风性肾病。海鱼一周可吃两次,一次不超过半斤,烹饪方法以清蒸为最佳。趁着新鲜吃的说法也太过绝对,譬如生鱼片可以吃,但是一定要处理好,因为现在鱼的污染很严重。据我国对南方淡水鱼的调查,鱼身上沾着细菌和寄生虫的比例很高,有的甚至高达60%~70%。这些细菌寄生虫通过高温是可以杀灭的,所以吃熟的安全。

此外,建议大家做鱼前,最好用清水泡一泡。因为鱼刚刚杀死,身上的细菌寄生虫并没有死,泡一泡,静止一段时间后,细菌死亡的就多了,而且鱼肉的口感也会好一些。

⊙“鸭子很容易出油,尽量不吃”

很多人持有这种观点:鸭子,尤其是烤鸭,出油很多,因此要少吃。但烤鸭又非常美味,喜欢的人很多。所以说鸭肉让人又恨又爱。对于如何吃鸭肉,我们要客观看待。鸭肉的好处是容易消化,味道可口;鸭肉里的脂肪油和橄榄油成分相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因此鸭肉还是不错的。对于鸭肉的高脂肪,我们可以控制一下,譬如每次吃烤鸭时不要吃太多,也不要经常吃。麻辣鸭脖这类食物,也不能常吃。此外,在做鸭肉时,尽量选择低油的方法烹制,鸭汤尽量少喝,因为里面的营养不高,脂肪含量却很高。

⊙“猪肉越鲜红越新鲜”

这纯粹是误区,因为在自然情况下,猪肉不可能呈现鲜红的颜色。新鲜的猪肉是淡红色、粉红色,时间长了会变成暗红色、褐红色。如果猪肉呈鲜红色,肯定是用了一些违禁的东西,比如硼砂,硼砂对人体是有害的,摄入超过一定量会致癌、致死;还有些人用一氧化碳包装猪肉,使肉色鲜红;还有用亚硝酸盐使肉色鲜艳,但亚硝酸盐是致癌物质。

只要不吃肥肉,就不会长胖?

不只是摄入脂肪会使人发胖,当能量有剩余时,糖类、蛋白质都会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

很多人听到肥肉,就立即想起肥胖。在潜意识里,大家认为吃肥肉就会变胖,因为肥肉里脂肪含量高。所以很多人宁愿奋力抵抗肥肉之香的诱惑,以免增加体重。肥肉真的是肥胖的罪魁祸首吗?不吃肥肉就不会发胖了吗?可是,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吃肥肉的人患了肥胖症。显然,肥胖不能归因于肥肉。

导致肥胖的因素

所谓肥胖,是因为人体摄入的能量远大于支出的能量,多余的能量堆积形成脂肪,储存在皮下组织,导致体重超标。不只是摄入脂肪会使人发胖,当能量有剩余时,糖类、蛋白质都会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

从饮食上讲,大量吃糖的人、喜食高脂肪食品的人,都会发胖。从运动上讲,体力劳动很少、锻炼不多的人,消耗能量少,也容易发胖。有人总结了四个字,来形容导致肥胖的原因:“汤、糖、躺、烫”,说是喜欢喝油水大的汤,好吃糖,餐后爱躺着不动,偏爱容易吸收的热食者容易变胖,就是这个道理。

不吃肥肉不等于不长胖

肥肉中含有的脂肪固然很高,但是脂肪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脂肪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E、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长期戒食脂肪,易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影响视力、凝血和骨骼生长。而且肥肉中的脂肪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之一。真正致人肥胖的原因是体内能量过剩,就算是不吃肥肉而摄入太多其他营养物质,也会转化成脂肪,导致肥胖。

小贴士

用文火炖肥肉,可以降低饱和脂肪的含量,提高不饱和脂肪的含量。而且,这个过程会使得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炖好的肉尤其适合老年人食用。

肥胖的危害多多

⊙肥胖易导致高血压

肥胖的人血液总容量增高,心脏输出量增多,且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容易刺激交感神经功能,使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此外,肥胖容易合并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使动脉硬化的风险提高,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肥胖容易导致高脂血症

肥胖的人有可能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造成高脂血症。久而久之,会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高脂血症还会造成脑血管硬化,容易发生脑卒中。

⊙肥胖者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肥胖使大脑出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据调查显示,肥胖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概率远远高于正常体重者,腹部肥胖者更为严重。

⊙肥胖与心脏病

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较体重正常者高4倍。这是因为超标的体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脏损害。体重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也会减小。

⊙肥胖者易呼吸困难

肥胖程度较轻的对于呼吸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仅在呼吸功能检查时有异常表现。肥胖严重的则有可能明显气短。因为他们的胸壁大量沉积脂肪,减弱了呼吸肌的功能,使呼吸负担明显加重。

⊙肥胖与脂肪肝

显然,肥胖者体内脂肪过高,因此也会很容易引发脂肪肝。

⊙肥胖者易引发糖尿病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之一。长期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特别大,腹部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概率远高于臀部肥胖者。

科学减肥

减肥,就是要求体内摄入的能量低于消耗的能量。因此,控制体重要从两方面着手:饮食和运动。

饮食,一般可以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减肥者要以高优质蛋白、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限制脂肪的食物为主。主要选择蔬菜类、水果类、豆制品类,适量选择蛋类、奶类、粮食类,少食用油脂类。补充蛋白质以白肉为优,如鸡、鸭、鱼、贝类;粮食可以粗细粮搭配,每天选用一些玉米面、燕麦、荞麦、小米,既能饱腹,产能量又少;注意选择含糖量较低的蔬菜水果,如大白菜、冬瓜、苦瓜、白萝卜等。烹调少放油,以减少心脏、肾脏的负担。

单靠饮食来减肥是不长久的。摄入能量就必须要支出能量,这就要求我们要多锻炼多运动,甚至参加一些体力劳动,都对减肥有好处。锻炼身体还能提高人的抵抗力、免疫力,何乐而不为?

减肥的误区

时下流行很多减肥的方法,比如以蔬菜代替主食,以土豆代替主食,不吃早餐法、素食、以水果酸奶代替正餐,等等。这些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不但不能起到减肥的作用,时间长了还可能因为营养物质得不到补充而诱发很多疾病。真正的减肥要遵循减肥之道:少吃多运动,但前提是一定要保证膳食均衡,营养充分。

小贴士

给减肥支招

餐后喝茶,既可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又利于脂肪消耗,达到减肥目的。

冬瓜、白薯既有营养又能促进消化,有助于减肥,可以多取其作为菜肴。

动物油——要健康就应将它拒之门外?

适量的来自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对维护人体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多得让人无从选择。作为烹调菜肴必不可少的油,也一度让人迷惑不已。植物油、动物油,吃哪种油更健康?

油——烹调的必需品

人的一生,以70岁寿命计算,所进食的油可高达1吨,甚至更多。如此大量的油进入人体内,它对人的健康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没有油就成不了佳肴,没有油也就没有健康的身体。食用油不仅供应能量,还供应人体必需的脂肪酸。缺乏这些必需的脂肪酸,会导致生长迟缓、生殖力下降、皮肤容易感染及伤口愈合不良等问题。食用油还可协助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胡萝卜素的吸收。这些脂溶性维生素溶于食物油脂中,并随同油脂在肠道中被吸收。不吃油或油脂消化吸收障碍时,往往会发生脂溶性维生素不足或缺乏症。

过食油——多种疾病的根源

油是必需的,每餐都要摄入,没有油,菜就没有了任何味道。正是被油的香味所诱惑,很多人吃油过量。而众所周知,不知不觉中吃进去的油,可能会造成血脂增高和肥胖,并由此引发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如果采用油炸等方式烹调食物,更会引发癌症。看来,油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营养学会推荐的健康人每日食用油量不宜超过30克,以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为宜。

动物油——不能拒之门外的油

动物油,主要指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鸭油等,因为所含饱和脂肪酸较高而不受人待见。但是,要注意的是,适量的来自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对维护人体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动物油所含有的饱和脂肪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的原料。

不过,动物油中的饱和脂肪的确比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更容易黏着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牛油、羊油、猪油,不宜多吃。

动物油与植物油交替食用最健康

植物油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所含不饱和脂肪比较高,不会黏着在血管壁上对人身体不利。但是,如今市场上的植物油,恐怕也没有那么值得你信赖。长期食用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褐素,并在器官中沉积,使人衰老。此外,过氧化物增加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的发病率。过氧化物还会在血管壁、肝脏、脑细胞上形成沉积,引起动脉硬化、肝硬化、脑血栓等疾病。

从这个角度讲,动物油(鱼油除外)中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改善颅内动脉营养与结构,抗高血压和预防脑中风。猪油等作为脂质还具有使人有饱腹感、保护皮肤、维持体温、保护和固定脏器等功能。

因此,最科学的吃油方法即各类油交替食用。

小贴士

对于中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少吃动物油,以植物油为主,有利于身体健康;

为避免动物性脂肪摄入过多,膳食中除猪肉外,应注意适当选一些脂肪含量低的肉类,如鸡肉、鱼肉等,肉食也应多样化。

食盐——多吃对人体无害?

人体内摄入过多的钠盐,肾脏不能及时排净,钠在体内长期积累,就会直接影响副肾皮质激素等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致使血管对各种升压物质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

和食用油一样,食盐是制备菜肴的必需品。炒菜不放盐简直是没法想象,尤其对于口味重的人来说,盐味不足的菜根本无法下咽。那么,吃盐过多会不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呢?

食盐——调味必需品

食盐,是人类最古老的食品之一,也是自然界最为恒定、变化最小的食物。它被称为“百味之宗”和“调味之王”,能够赋予菜肴以鲜味,还能解腻、除膻、去腥,有些人甚至熬粥时也要加入少许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现在市场上又出现了加入钾的食盐。食盐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维持体内酸碱度平衡。

吃盐过多,危害极大

食盐中的钠离子是人体必需品,除了维持渗透压之外,还用来维持正常的肌肉神经的兴奋状态等,是维护机体正常代谢活动、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

⊙吃盐多,高血压

人体内摄入过多的钠盐,肾脏不能及时排净,钠在体内长期积累,就会直接影响副肾皮质激素等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致使血管对各种升压物质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大量的调查结果也表明,高盐饮食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盐饮食的人群。

⊙吃盐过多易导致钙流失

人体每天摄入的钠要通过肾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大约耗损26毫克钙。若摄入盐过多,就需要更多的钙离子与钠离子竞争排出体外。

⊙钠盐易吸收水分

1克食盐将吸收200~300毫升水分。吃盐越多,体内会有大量水分滞留,血容量增多,血管阻力增大,血压也会升高,心脏、肾脏的负荷越大,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被打乱,就容易出现水肿、心脑血管意外衰竭等,危害极大。

高钾低钠盐——补钾避钠的选择

针对过食盐带来的健康危害,市场上出现了高钾低钠盐,它的主要成分是钾离子而非钠离子。钾离子对心脑血管的保护有一定作用,对控制血压也有一定好处,因此,不妨选用高钾低钠盐来避免食盐过多的害处。

八招教你避免过多摄入钠盐

每人每餐食盐不超过3克,全天总量不超过6克。

高盐食物尽量少吃,如酱油、榨菜、咸菜、黄酱等。

利用蔬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例如将青椒、西红柿、洋葱、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比如西红柿炒鸡蛋,可起到相互协调的功效。

利用葱、姜、蒜等经油爆香后所产生的油香味,来增加食物的可口性,譬如葱油鸡等。

在烹调时,利用白醋、柠檬、苹果、菠萝等各种酸味调味汁,来增加食物的味道,如在煎烤食物上挤点柠檬汁。

采用易保持食物原味的烹调方法如蒸、炖等,吃出食物的真味。

醋有降低对盐需求的作用。烹调时使用糖醋调味,可相对减少对咸味的需求。

采用高钾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

小贴士

吃盐注意事项

少买,及时吃。优质食盐具有以下特点:颜色洁白;结晶整齐一致,坚硬光滑,呈透明或半透明的形态;不结块无杂质;无气味,具有纯正的咸味。

炒菜忌高温时放碘盐。最好是出锅前加盐,这样碘的利用率最高。凉拌时盐的利用率几乎达到100%。

忌长时间敞口置于空气中。用完后应该密封保存。

橄榄油——怎么吃才健康?

橄榄油中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易消化吸收。

现如今,橄榄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它既是一种食品,也是一种护肤品。有人会好奇橄榄油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奇妙吗?与欧美国家相比,橄榄油在中国的食用还不算很普及。

橄榄油的益处多多

⊙激发食欲,促进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