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者多讲友善的话
什么是友善?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少年在企图行窃时,被躺在床上的一位女孩发现了。女孩并没有报警,而是装作并不知道他是小偷,热情地邀请他与自己聊天。他们聊得挺开心。少年临走前,女孩用自己的阿马提小提琴为他拉了一首曲子,然后又把琴送给了少年。
后来,当少年再去找女孩时,女孩因患骨癌已离开了人世,在她青色的墓碑上镌刻着“把友善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少年从此变了样,他在贫困和苦难中重拾自尊,心中燃起了走出逆境的熊熊烈火!最终,昔日的少年成才了,在世界第一流的悉尼大剧院,他深情地拉起了悠扬的曲调——把它献给那位女孩。
小女孩善待少年,是为了体面地维护他的尊严。她也许永远不会意识到,她的友善、宽容和爱心——就如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底上,是怎样震撼了一个迷途少年的心,让他重新树立了信念,扬起生活的风帆。
一次友善的交谈,一首优美的曲子,就这样改变了人的一生!其实,温和与友善在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友善是什么呢?友善是天空,包容天地间的万物;友善是氧气,孕育新的生命;友善是阳光,是雨露,照耀、滋润着美德的生成。
电影开演前,一位朋友心安理得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过道上,一位迟来一步的姑娘冲着他微笑。电影开演了,这位朋友感到姑娘的目光还在冲着自己。他不自然起来,借着银幕上的反光又对了一次座号,这才发现自己“雀占凤巢”。他站起来,连说:“对不起!”“没关系,”姑娘莞尔一笑:“怪我来迟了。”
姑娘不但不生气,竟然还说了一句“怪我来迟了”,这就是“包容”,以友好善良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不论多么复杂,说到底是由各种性质、各种层次、各种方式的人际交往组成的。
人生在世,会碰到许许多多来自别人的对不起。在公共汽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在一个集体中,有人出于不那么高尚的理由,说了一些对不起你的话,甚至做了一些对不起你的事。这个时候,需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来自别人的对不起,宽容、谅解、理解别人,而不能针尖对麦芒,更不可冤冤相报。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可能制造许许多多的对不起。会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不小心溅了别人一身泥,无意间一句话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也可能由于一时糊涂或迫于外界的压力,做了伤害别人感情、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这种时候,尤其需要友善。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要真诚赔礼道歉。由于自己的主观原因伤害了别人的,需要得到别人的谅解,但不能自己谅解自己。要以友善的态度,切切实实改正自己的错误,以反复的真诚的长期的努力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友谊。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如果你想做一个愉快的人,让自己的身边都充满欢乐,就用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
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人们彼此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俗话说牙齿和舌头也会“打架”,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忍耐、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宽容,使自己的周围充满欢乐。
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你可别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小事,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人会“怒发冲冠”,甚至大打出手;而有的人则会友善待人,一声“对不起”,表达自己的歉意,请求对方原谅,于是双方握手言和,重新成为好朋友。有了过失和误会,衷心地向对方说“对不起”,表现了一个人开阔的胸怀和彬彬有礼的风度,用自己“友善”的心感染他人,远比唇枪舌剑更有效。
此外,我们应该善于“化敌为友”,让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随风而去,这样,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中,都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良、宽容和温馨……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以友善的态度与他人相处、与家人相处、与朋友相处,共同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
包容者多讲理解的话
一个人是否能受到朋友的欢迎,与这个人能否理解他人有很密切的关系。懂得事事为他人着想,事事理解他人,采取中庸之道,谈吐风趣而不失儒雅的人,身上会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馨香,令周围与他相处的人,如沐春风,被他善解人意的魅力所吸引,以能成为其好朋友而自豪,不管日后是否同道,心中的思念却会历久弥新,友情长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你要保存一段情谊,不能以为单靠嘴巴或一双手便如愿以偿。这皆因人的思想变化无常,以为彼此日夜共对,相拥相依便可保持热情,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西方的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人最大的需求就是被人理解,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结交到患难知己,人人会向他伸出友谊之手。
培根曾说:缺乏朋友的理解,乃是最纯粹最可怕的孤独,假如没有朋友,世界不过是一片荒漠。只要人人都多一点理解,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在现实中,人们难以交到真正的知己,即使有朋友也难以长久相处。
朋友并不是庸俗的金钱附庸品,并不是权势下的奴隶。只有当一个人能发现他人身上闪现出别人需要的亮点时,别人才愿意与之为友,才愿意为他敞开心灵之门,才愿意付出他应得到的激情和赞美。
青年人涉世不久,往往体验较少,于是对于一个需要安慰的人常显得束手无策。而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当一个人充满悔恨时,尤其需要朋友在此关键时刻拉他一把,在朋友的宽慰力量下增长力量。如果,这时你多说几句理解的话,那么你就必然会获得不绝的赞美。
那么,应怎样宽慰他人呢?
许多不愉快想法的产生,有时并不一定是事情多么的严重,而只是源于个人体验。在宽慰别人时,应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站在对方角度考虑。
帕尔曼同家人到餐馆用餐时,主菜却迟迟不上来。当他告诉经理时,经理当即就冲进厨房对主厨考尔发火。这时,帕尔曼走进厨房,对考尔说:“在这么热的地方干活,谁都会吃不消的,为了我们辛苦你们了!”这番话使这位小伙子遭受斥责后的痛苦与烦恼随即化解,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帕尔曼51岁生日时,他收到了一份礼品店代送的蛋糕,缎带上写道:感谢您,第一个对我的工作表示宽慰的人——厨师考尔。
心理学家主张,在宽慰别人时,应尽量避免将不幸归于对方的心理健康因素。而应该用过失、误解等不可避免的、合理的因素来为受挫折的人开脱。
理解万岁的口号,一直广为人们所提倡。彼此理解,是朋友之间所真心希望,并一直寻求的。对一个人作评价、下结论,就应该坚持全面、完整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作出的评价和结论才有概括性,才符合这个人的全部实际。
这个道理很简单,不必赘述。但对一个人要做全面、完整的评价,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之所以有这种困难,是因为人们的评价活动本身要受对被评价者的了解程度的影响。了解不多,可又必须有个评价,就只好凭印象了,现实中就是这样。所以人们不要总是奢望别人时时处处都对自己有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如果说友情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么可以说理解的话语是联结鲜花与鲜花之间柔软的纽带。当别人处于逆境时,纽带轻轻地拉扯着你,会给人心灵以莫大地安抚。
所以说,理解是一种艺术,是对朋友的一种帮助。你只有真正理解了别人,别人才会真正理解你。
包容者多讲欣赏的话
富兰克林说:我成功的秘诀是,从不说别人的坏话,只说别人的好处。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胸怀宽广、虚怀若谷的人,才能懂得欣赏他人。懂得欣赏他人,就是知道尊重和关爱他人,知道看到他人的长处。
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欣赏的力量。
当年,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因为欣赏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便四处打听小说的作者,并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肯定与欣赏之意。小说的作者由于得到前辈的肯定与欣赏,受到了极大激励,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坛巨擘。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美吾发公司董事长李成家说:人都是活在掌声里的,当部属被上司肯定、受到奖赏时,他才会更加卖力地工作。
李成家经常用招待员工出国旅游,或是派他们去参加各种企管讲座进修班,或是买书送给部属,以奖励他们。他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会使部属觉得公司器重他、栽培他,并使部属能增广见闻,变化气质,于公于私,均有大裨益。
这让人想起了一则故事:
有—个富翁,由于他特别喜爱吃烤鸭,于是重金聘了一个精研烤鸭的大厨师,每天为他烤—只鸭。大厨师名不虚传,每天烤出的鸭,香喷可口,不过却只有一条腿;富翁觉得很奇怪,但碍于身份也不便过问。
过了一星期,每烤出来的鸭,还只有一条腿,富翁实在忍不住了,他叫出厨师。
富翁问道:你所烤的鸭为什么都只有一条腿呢?另外一条腿到那里去了呢?
厨师答道:哎呀!你弄错了,鸭子本来就只有一条腿啊!不信的话,我带你去看看。
于是,厨师带着富翁到后院。这时,鸭子因天气热,缩了一条腿在树荫下站着休息。
厨师说:你看!鸭子都只有一条腿啊!
富翁气不过,立刻双掌用力拍了几下,掌声惊动鸭群,鸭子伸出了另一条腿,纷纷走避。
富翁说:你看!鸭子都有两条脚啊!
厨师答道:是的!如果你早鼓掌的话,那鸭子老早就是两条腿了。
千万别像富翁那样,吝于鼓掌,否则你吃到的烤鸭,很可能永远只有一条腿啊!
懂得欣赏他人,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和智慧。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生活在社会中,彼此之间难免存在利益的差别、思想的分歧,但更具有一致的目标、相通的感情,更需要相互的支撑、相互的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一个人的周围,无论是上级、同事,还是下属、朋友,都有可以欣赏的亮点,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懂得欣赏别人,在把慰藉和力量给了他人的同时,也把激励和鞭策给了自己。因为在欣赏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往往也能以人为镜,看出不足,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和修养水平。
懂得欣赏他人,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人希望得到他人欣赏,并不等于图虚荣、好面子;一个人懂得欣赏他人,也不是不顾事实、只唱赞歌。真正的欣赏是真诚和善意的流露,是理解和尊重的体现。这样的欣赏,给人以温暖和关怀,有利于激励人们施展才干、发挥才智,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感情。俗话说看人长处,可以相处。
许多事实证明,发自内心的欣赏比劈头盖脸的训斥更起作用。一个人如果把同行视为冤家,看他人一无是处,“他是伤疤我是花,我最美丽他很差”,往往会引起摩擦和冲突,最终自己也将难有大的作为。只有学会欣赏他人,以诚待人,学人之长,才能营造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集中精力干事创业。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欣赏良辰美景可以愉悦人们的心灵,欣赏精品佳作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其实,人与人之间更需要欣赏,欣赏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力量。
得到他人的欣赏,就是得到他人的鼓励,自然会感到幸福和快慰。
爱人者人必爱之,懂得欣赏他人,自己也必然收获友谊和快乐。在现实社会里,人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懂得欣赏他人,学会欣赏他人,用宽容代替苛求,用鼓励代替指责,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分温馨,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分和谐。
欣赏别人,就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词。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赞美之所以得到殊遇,一在于其“美”字,表明被赞美者有卓然不凡的地方;二在于其“赞”字,表明赞美者友好、热情的待人态度。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也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因此,对于他人的成绩与进步,要肯定,要赞扬,要鼓励。当别人有值得褒奖之处,你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诚挚的赞许,以使得人们的交往变得和谐而温馨。
历史上,戴维和法拉第的合作是一个典范。虽然有段时间,法拉第的突出成就引起戴维的嫉妒,但二人的友谊仍被世人所称道。这份情缘的取得少不了法拉第对戴维的真诚赞美这个原因。
法拉第和戴维相识前,就给戴维写信:“戴维先生,您的讲演真好,我简直听得入迷了,我热爱化学,我想拜您为师……”收到信后,戴维便约见了法拉第。后来,法拉第成了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名满欧洲,他也总忘不了戴维,说:“是他把我领进科学殿堂大门的!”
可以说,赞美是友谊的源泉,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它不但会把老相识、老朋友团结得更加紧密,而且可以把互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
多讲欣赏的话,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评价,也是送给别人的最好礼物和报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笔暂时看不到利润的投资。它表达的是我们的一片善心和好意,传递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和摩擦。
对人表示赞许,你何乐而不为呢?
世界上的人大都爱听好话,没有人打心眼里喜欢别人来指责他,就是相濡以沫的朋友,你批评几句,对方往往脸上也有挂不住的时候。
日本的社会心理学家在细和孝就说过:“人们对你赞誉、佩服或表示敬意时,除非显而易见地是溜须拍马,即使是应酬话,你也许还是觉着舒坦。可是,听到他人对你的批评,不中听的言语时,即使他没有恶意中伤,而且又部分符合实际,你也可能长期对他抱有反感。”
在细和孝的话恐怕不仅仅是对日本人而言的,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参透了人性在对待赞许和批评方面的底蕴而发的透彻议论。中国也有相同的经验之谈,不过言简意赅,没那么具体,“多栽花,少栽刺”,就是这方面既来得直接、又深富哲理的良策警语。
一般人身上,都有着难以察觉的闪光点,而这些正是个人价值的生动体现。
而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往往独具慧眼,大多是赞颂别人的专家。罗斯福的才能,就表现在对正直人给予恰当的称赞上。
既然赞扬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我们就要在和周围人相处的过程中,毫不吝啬使用,使赞许动机获得广大而神奇的效用。
现实生活中,一个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善于赞扬别人优点的人,绝不是单方面地给予和付出。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方面的体验,赞扬别人,往往也会激励自己。
包容者多讲谅解的话
谅解,是一种宽容,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高尚。
人们都说有着宽容之心的人能够忘身物外;有着极高修养的人不弃不挠;有着圣洁内心的人甘冒生死。而这,就是谅解,就是能够穿越亲情、友情、爱情的锋芒利剑。
一颗能够吸引无数目光的水晶球,在刺眼的阳光下发出四溢的闪光,可是当它被扔进茫茫无际的大海,却顿时失去了一切,只得静静地躺在几千米海底,那深沉,充满哀怨的泥沙中。
正如一个人,当他满怀欣喜地面对灼热的阳光时,虽然不免被阳光刺伤,但是却迸发出无限光彩;当他被世俗所羁绊,而做出令人生厌的事情时,如果那些许柔和的春风能在他绝望时,悄悄地将他托起,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再次迸发。而施与这种力量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这些怀揣谅解的人的内心。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大家都知道是说赵国大将廉颇因与蔺相如不和,后来终于明白他人的一番苦心,便立即登门拜访,并用****的背,背起荆条请罪。
然而蔺相如却以宽大的心胸原谅了他,且能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