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说“不”,这会让很多人一愣,怎么会对孩子说“不”呢?为什么要对孩子说“不”呢?这就是说,在我们的教育中,不能对孩子只说是、是、是、好、好、好,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任性、脆弱。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危机,就是我们对孩子只有表扬不敢批评,对孩子只能说好的,只能顺着毛驴捋,不敢说不。这样孩子就变得说一不二,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很有危机感的。
我的观点是,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永远是对的,但是对孩子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我甚至认为,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表面上看着很现代,但是实际上对孩子是很不负责任。大家一定会发现,对孩子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教育蕴含着很大的危机。我可以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我讲的故事都是新闻故事,都是真人真事,没有虚构。
我在呼和浩特讲课,讲到一件事情。当地一个14岁的男孩子上初二,他跟老师发生过冲突,对老师很有意见。上课的时候,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讲解课文,巡回着走,走到这个男孩子的跟前,这个男孩子拿出钢笔对着老师的后背甩钢笔水。“啪”,甩了一滴,这个老师感觉到了,转过身来问他:“你干吗,为什么往我身上甩钢笔水?”老师扯过衣服一看,说:“还甩了四滴,你想干什么?”这孩子说:“老师,我就甩了一滴,那三滴不是我甩的。”这个老师特生气,“不是你甩的是谁甩的,做了坏事还不承认,我看你就像个人渣。”这话说得很过分,说这种话的老师有违师德,会受到严肃的批评乃至处分。这个孩子就因为老师这么一句话自杀了。
这件事情教训太深刻了。一个孩子长到14岁多不容易呀,一个孩子自杀给全家人、给全校同学们带来多大的伤害和痛苦啊!这个老师固然不对,但是中国是个大国家,有上千万的教师,你能要求每个教师都像圣人一样吗?教育部非常重视师德建设,但是你再抓师德建设,你也不能保证每一个老师都不说一句错话、做一件错事。所以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孩子如此脆弱,为了证明是一滴还是四滴就选择自杀,我们谁还能长大呀!谁的一生当中不会受到委屈冤枉挫折呀!
这个孩子在他的遗书中这么写着:“我要用我的死维护我的尊严,证明我就是甩了一滴不是四滴。”这件事在《中国青年报》第一版被报道。
当时我讲完课之后,过来一位老先生说:“孙教授啊,你刚才讲的故事就是我们学校的。”我说:“是不是真事?”他说:“是真事。”我说:“这个老师有错误,但是这个学生也太脆弱了,这个学生因为太缺少批评所以变得脆弱。”这个校长说:“我们哪敢批评学生啊!”不敢批评学生,这正是今天教育的误区。
不要说是现在的老师,就是孔子也说过很过分的话。孔老夫子是我们中国的第一圣人,半部《论语》知天下啊,那是最经典的著作了吧。我翻开《论语》看,发现里边有的话也很过分。孔子有个学生白天睡觉,孔老夫子就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今天的老师说这种话也是不允许的。白天睡觉的孩子就是朽木了,就不可雕了,还是“粪土之墙不可污也”。当然,我认为孔老夫子这句话对学生也是不够尊重的,也有商榷之处的。
我想忠告天下的父母,你再爱你的孩子,你也永远不要指望天下所有的人像你那样去爱你的孩子,一万年都不可能。我可以把话说的很实在,你的孩子早晚有一天会倒霉的,他早晚有一天会受到委屈、冤枉、打击、麻烦的,这几乎是难以避免的。老师不委屈他,同学也可能会委屈他,老师同学都不委屈他,社会上的某个人也可能会去委屈他,
人的一生必定是有挫折的。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做好经受挫折的准备,那他就是有危险的。但是我们这个准备恰恰没有做好,我们的教育有个不良传统,从小不让孩子承担责任,不敢对孩子说“不”。
我在北方长大,我看了太多的北方老人怎么哄孩子的。他们带着孩子学走路,孩子“咚”摔倒了,“咚”撞墙了,小孩开始走路都跌跌撞撞的,很多老人就赶快把孩子抱起来,用脚跺地,“这个地真讨厌,不平。”拍这个墙,拍这个树,“怎么长在这个地方。”你说地有何罪、树有何罪啊。你自己不小心摔倒了,爬起来是你自己的事。
我们孩子好的,孩子没有错误,但是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不可能有抗挫折能力。心理学上讲,人特别需要一种抗挫折能力,或者叫做压弹能力。有压力能够经得住,有一种弹性,不是一绷就断。
中国的孩子平时做了错事,父母是怎样的处理程序呢?很多父母都是很通情达理的,把孩子叫过来说:“这是不是你干的事?”孩子说:“是我干的。”父母就开始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做呢,你快跟人说对不起。”孩子就说:“对不起,我错了,我向你道歉。”然后呢,要特别注意这个然后,然后中国的父母就对孩子说:“走吧走吧,快回家写作业去,真讨厌,老给我闯祸。”孩子回家了,孩子只要回家写作业了,万事皆休,天大的麻烦跟孩子没关系了。我回家写作业了,我认错了,我回家了,没事了。
这样的教育能让孩子承担责任吗?能让孩子学会抗挫折吗?不可能。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没有体验如何去承担责任,他就不可能会有责任感。我们的教育就是对孩子太包办、太包容,这不是宽容是包容。孩子犯了再大的错误,都是认个错就可以走人。我们的父母可真是天下第一父母了,赔礼啊、道歉哪、上医院哪、打官司哪,什么天大的麻烦,我们中国的父母都能扛着。你发现没有,你扛得越多,你的孩子越没有责任。
我们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调查,有些孩子拿刀子把别人都捅伤了,快把人捅死了,被警察抓走了,审理交待怎么回事,就说:我们两个怎么回事,然后我捅了他两刀,他倒了怎么怎么样。然后孩子说:“叔叔,我都说完了,我可以回家了吗?”这还能回得了家吗?过了14岁就得承担法律责任了,走不了,可是他不知道。这是我们教育上的一个误区,没让孩子承担责任。
不敢对孩子说“不”,孩子就会变得脆弱,没有能力,娇弱不堪。大家注意没注意,越是好孩子越可能是脆弱的,为什么呢?因为好孩子听的好话特别多,听的批评特别少。大家发现没发现有这么个现象,老师上课发了火,如果是把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叫起来,没有什么大问题。老师说:谁谁谁站起来。那个小孩子站起来就站起来,老师发火了,让我站起来我就站起来。老师继续发火:“你怎么那么讨厌哪,出去,出去到外面站着去。”出去就出去,在外边站着。老师发火,老师有这个权利,老师今天不太高兴,老师让我站着就站着吧,等老师消了气我就回去了。他还能理解点,他还能受着点。你看好孩子,一向顺利的孩子被老师这么提溜一回,就受不了了。
有一位母亲就跟我说到这个事。老师说了她的女儿,话说得重了一点,她女儿就不来上课了,坚决不认错不来上课。有时候好孩子是危险的,这个危险是指好孩子可能是脆弱的。我们的父母一定要想一想,你让你的孩子做好承受责任的准备了吗?你敢于对你的孩子说“不”了吗?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说到这一点,我可以讲我个人的经历。我女儿也是独生女,我也一直很担心,可不能让她变得脆弱不堪哪!怎么办呢?只好锻炼孩子。在我《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本书里就记录了这么一个案例:
我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也很调皮,当时我们家住在北京西直门,附近靠着一个饭店。夏天,我女儿就领着邻居家的小弟弟,一个三年级的男孩,到饭店门口的车场去玩。因为我们家靠着饭店,只有一墙之隔,我女儿和那小弟弟就在那儿跑来跑去的,玩捉迷藏。那个保安一看孩子到了车场就害怕,他怕孩子拿石头划他的汽车。那些汽车都那么名贵,拿石头划一道,那保安就完了,赔不起。所以他一看孩子来了就轰走,态度比较恶劣。
现在小孩的逆反心理都很重,我女儿一看,你还这么凶啊,偏和你捣乱。我女儿就拉着小弟弟藏在汽车后边,她也不敢划汽车,就拿石头敲地,梆梆梆梆,敲得保安心惊肉跳,就过来追我女儿。我女儿还挺狡猾,早侦查好了,从饭店往我们家跑,中间经过一个铁栅栏门,小孩能钻过去大人钻不过去。小孩噌噌过去了,转过身来气这个保安,把保安气得非抓住我女儿不可。
大人到底比孩子狡猾,这天晚上,保安就没锁大铁门,就在那守株待兔。这孩子就记吃不记打,就又来了,藏在汽车后边,梆梆梆梆敲地,敲了就跑,感觉身后声音不对了,听见大铁门哐啷就开了,那个保安追了过来。我女儿一看,吓死了,哇哇地往家跑。幸亏我们家住一层,我女儿冲进楼道就往屋里扑,门都来不及开,梆把门就撞开了,靠在墙上,吓得魂飞魄散、脸色煞白。就听身后“啊”的一声,那个小弟弟跑得慢,长得胖跑得慢,被人家一把抓住后脖领抓走了,跟杀鸡一样,嗷嗷叫着就走了。我一听这声音不对,我就过来了,我说:“怎么了?”我女儿说:“我们跟保安捣乱,保安抓我们,把小弟弟抓走了。”
我一听这事明白了,我今天不能放过我女儿。我说:“你是姐姐,他是弟弟,你是主要责任人,他是跟着你捣乱的。现在出事了,你跑回家了,小弟弟被抓走了,你就在屋里待着?”我女儿不知道我什么意思,看着我,我说:“你赶快出去,你去找保安承认错误,有什么责任你来担着,把小弟弟给放了。”“我可不敢去,吓死了我了,不去。”我说:“你今天不迈出这个门,明天你怎么有脸见小弟弟呀?老爸相信你是个好孩子,好孩子就要敢做敢当,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出去。”我女儿哇就哭了,哭了也得出去。
我知道需要出去的人不是我,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都受过多少教育了,现在需要孩子去经受这种麻烦、扛起这个责任。孩子呜呜就出去了,这时候那个保安已经把小弟弟训了半天,已经把他给放了。我女儿就抱着点心去看那个小弟弟,这个小弟弟往楼上跑的时候把脸都剐破了,但是小男孩还很男子汉,他说:“不怪孙冉姐姐,都怪我跑得慢。”很仗义啊!
后来我女儿自己写了篇散文,叫《那一年夏天》,写得很好。她反思自己这种出了事就害怕,怎么鼓起勇气承担责任的事情。我让我的女儿经历了好多次这种体验,我发现有作用。我女儿上了中学,真是遇到很多的委屈、麻烦,她都能扛得住了。
现在我女儿开始劝我了。我那时候在新浪开了个博客,难免就有人胡说八道,我都挺生气的,我女儿就说:“这有什么呀,开博客这都是很正常的。”她还安慰我,说明她已经能扛得住一些挫折。
我为什么对孩子这样做,因为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他体验。孩子能不能认识到责任、敢不敢承担责任、能不能扛得住挫折,不是说教出来的,是体验出来的。我主张,要有惩罚教育,但是这个惩罚教育,或者叫批评教育,不是打骂不是侮辱,越是批评惩罚越要对孩子尊重。你是用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的方法,让孩子产生出一种力量,敢于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教育方法。
如果父母和老师不敢对孩子说“不”,这世界上大概就没有人对孩子说“不”了。孩子一定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你不对他说“不”,你光说:“好好好,你很棒,你很行!”能行吗?那会害了他的。你必须指出他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你一定要认可他是一个好孩子,好孩子一定要敢于负责任。
国外的教育也是这样的。你看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他的传记中写了这么件事。他11岁的时候玩火药枪、放鞭炮,美国有些地方有禁令,不许放鞭炮。他在有禁令的地方放了一种威力挺大的鞭炮,就被警察抓着了。美国的惩罚很简单,罚款14美元。这14美元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啊,大概相当于现在几千块人民币,他当然拿不出这个钱。回家给他爸爸说,他爸爸说:“这样吧,这个钱我先给你垫上,一年后还我行不行?”里根没办法,只好答应了。里根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擦皮鞋、卖报纸,打工挣钱,省吃俭用挣回了14美元,还给了他父亲。
所以说真正的爱要藏起一半爱心。里根后来感慨地说:“从这件事开始,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那就是一个人要对他的过失承担责任。”他用体验的方式:大半年的时间擦皮鞋、卖报纸,省吃俭用,反正就是很难受,这样的教育他才能够刻骨铭心。所以说我们不能对孩子说好好好是是是。
我们都觉得美国人教育孩子一定是属于自由啊、放纵啊,美国不是讲民主嘛,美国的孩子一定是最自由的啦,其实这是我们的误解。美国加利福尼亚有一位副教授写了本书在中国出版,中国的出版社请我给这本书作序。我说:“什么好书啊?”他说:“你看看吧。”这本书我一看就很喜欢,我就给他写了序言。这本书名叫《别闹了孩子》,副题叫《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里边写了大量的父母如何惩罚孩子、批评孩子的方法。
比方说父母带孩子去逛商店,之前要规定好:“今天出去逛商店不能随便要东西,你只准买几美元之内的东西,超过的不能要,你要是要了,马上把你带回家,下次不带你去了。”包括和朋友约会,也跟他说好了:“不能随便要东西,否则我们就会派一个人把你马上送回家。”都是很严格的。幼儿园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呢?隔离,强行隔离,强行拉开。跟别人争执,拉开,把他按在椅子上,坐着不许动,强行隔离。美国人有很多很多种方法。我看日本人也写了惩戒孩子多少招。
一定要让孩子有规矩,在这个规矩当中要特别让孩子敢于承担责任,因为这个世界上不是都由着你的性子来的,你做了错事一定要敢于承担责任,没有人替你去承担责任。不能是孩子做了错事,都是大人跑前跑后,孩子根本没事,这就把孩子给毁掉了。
其实孩子的本愿是有承担责任的一些萌芽的。比方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为什么变得那么乖呀?甚至孩子说:“打我吧,我错了,你打我吧。”有个老师,孩子犯错了,非得找老师承认错误,老师不理他,这孩子居然站在操场上,下着大雨站在操场上淋着,自己在那儿淋雨反思。实际上他要求你惩罚他,他知道自己错了,真的错了。
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的责任是让孩子认识到:第一,你是个好孩子,我们相信你是好孩子,我们是爱你的;第二,你真错了,错在哪里;第三,你要对你的错误承担责任、对后果承担责任。这一切的目的是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巨人,让他不怕责任。这是对教育的一种挑战。
孩子有个特点,一犯了错,一做了错事,第一句话就是:“不是我,不是我,刚刚把那个碗打碎了,不是我。”为什么呢?害怕,年龄越小越害怕承担责任。所以我们要告诉他,承担责任是一种做人的勇气,承担责任才是一个好孩子的表现,敢于承担责任才是真正的勇敢,只有承担责任才能够改正错误、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这就是我们说的,对孩子说“不”,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命题,需要我们反复地实践。对孩子说“不”,才能让孩子养成敢于承担责任的习惯,这会让他终身受益。第四单元良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