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的瓶颈
就算全神贯注也无法克服先天的根本限制:意识性注意力一次只能应付一件事;任何时刻,心智的聚光灯下只能保存一个意念。虽然我们似乎可以同时处理许多事情,但其实只是在它们之间穿梭罢了。我们将一件事情简短地放在聚光灯下,然后换下一件,轮流不断,直到第一项意念又回到脑中。电脑的运作,也不是真正的多工处理,只是因为速度太快而看似如此罢了。我们的大脑装置大概比电脑慢一亿倍,而我们“一次一件事”的注意力又更慢吞吞了。一边讲电话一边做物理作业的女学生,或许以为自己可以一面聆听姊妹淘的疑难,一面计算公式,但在任何一刻中,其中一项活动其实被推到次要地位,等候轮到它的机会。
多工处理会引发两项成本。其一是直接成本:简单地说,任何一串意识能取得的心智时间相形较少。另外是间接成本:推开一个意念、拾起另一个意念是需要时间的,转换过程中的一丁点遗忘,便会耗损整个意念。听了电话号码后记住了数字就忘了前面的人,可以体会如此健忘的痛苦。我们在多工处理时,每一串意念分得的注意力,远比我们自以为的少得多。如果你同时处理两件事,两件事各分得的脑力,都不到整体脑力的一半。
脑部氧气耗用量的相关研究,为此提出戏剧化的证明。2001年,卡内基美隆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一个人同时处理两件复杂工作时,脑能量(以氧气衡量)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他们首先吩咐受试者聆听复杂文句,例如“金字塔乃墓葬之地,也是古文明七大奇迹之一”,然后判断这段话是对或是错。科学家在受试者聆听与应答之际,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技术扫描受试者脑部。其脑部不同部位出现光影,显示出神经细胞活动。
接下来,科学家出示成对的三维图像给受试者看,要求他们在脑中旋转图像,判断每对图像是否相符,同时扫描受试者脑部。这项活动激化的脑部部位,和语言理解测试激化的部位截然不同。然而两项任务的困难度不相上下,耗用的氧气量大致相当。
最后,受试者同时旋转三维图像并聆听复杂的文句段落。扫描结果并未显示脑部耗用双倍于单一任务的能量;消耗量反而远低于此。因此,切割注意力无法让大脑更奋力运转,只会分散投注于各项任务的脑力罢了。
切割注意力也会消耗投注于巩固记忆的时间与力气。在不同专注点之间游移的人,思维与记忆跟那些因年纪、酒精或睡眠不足而受损的人一样糟。一边开车一边使用移动电话时,多工处理的危险性尤其显著。问题根源不在于行动电话本身,而在于驾驶人在他应专心开车时分心讲话,还要斟酌自己的措词。数年前,在社会大众尚未警觉不专心开车的危险性以前,我和一位知名的认知科学家共乘一辆车,他再三道歉,但拒绝在开车之际与我交谈;他太明白聊天对他的开车能力会造成多大的损耗。
某些活动不需要高度的心智监督,或者说,就算有什么差池,也不会酿成严重后果。你可以一边煮饭一边讲电话,只要你不介意偶尔煮得太老了即可。况且,以新鲜事打破无聊的例行工作,有助于让心思停留在整件差事上。但多工处理会提高出纰漏的机会,你的注意力可能无法及时回到正题上。所以,同时展开多项任务之前,先反躬自问:要是出了差错,如此多工进行真的划得来吗?如果只是烤焦吐司,或许还值得;若是出了车祸,恐怕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没有人打算改掉多工处理或分散注意力。所以最实际的做法,是判断哪个任务需要较高的专注力,并接受在次要任务上不尽完美的表现。同样的,明白转移注意力是一件费力气的事,而且会减低你所运用的整体脑力。多工处理比专心致志更费精神,有鉴于此,你投注于多工处理的时间,可能无法像专心做一件事情那般持久。
人们应付某一件事的经验愈丰富(例如开车),就能愈轻易地负荷另一项心智工作。你会发现,在只需低脑力的熟悉任务之间转移,比穿梭于新奇的工作之间有效率。有些专家建议设定特定任务的时限,然后利用闹钟提醒自己转换另一项任务。如果你一边在线上整理电子邮件,一边拿纸笔书写一份备忘录,你或许可以将计时器设定为每隔几分钟响一次,借此帮助你移转注意力。太空人杰瑞·林能格尔(Jerry Linenger)在和平号太空站执勤时,任务繁重,他身上携着三四只设定不同闹铃时间的表,提醒他在各项任务之间切换。
自动注意力
在意识性注意力的既定限制之下,我们很幸运地拥有另一套更完整的注意力:自动注意力。自动注意力监督着持续轰炸我们的景观、声音、触感、气味、口味及各种内在感受,它是魔幻记忆的一部分,在意识察觉之前便以惊人的速度运作。远在你察觉自己的动作,发现厨房长蚂蚁之前,自动化注意力便指挥你的视线朝向地板上移动的小黑点。它监视我们周遭的一切,也监视我们的意念。自动化注意力完全不花脑力;它是个完备而独立的附属系统,为我们的意念与记忆服务。
我们大体上对自动注意力提供的讯息毫无察觉;它所伴随的意念一般是浅薄而粗略的,而它所产生的记忆则往往如浮光掠影——犹如短片中的桥段或新闻插播那般浮泛。此类注意力可以在未提供细节或填补空缺的情况下,传递一股熟悉感或了悟感。一些若有若无的感觉,像是预感、直觉或朦朦胧胧的恐惧感,往往源自于此。虽然自动注意力的付出几乎了无痕迹,但它不停地默默运作,随时留神可能对我们产生重大意义的事件。至于它如何判断事件的重要性,就取决于我们的魔幻记忆了。
老练的驾驶人几乎凡事倚赖自动化注意力;他不假思索地在停止标志前止步、避开坑洞、做出一切必要的细微修正以维持车行。我们刚学习开车上路时,可以敏锐地察觉专心做这一切动作所费的脑力,以及如此警觉竟然还左支右绌手忙脚乱。我们不知如何同时间应付路上的坑洞、滚到街上的球、行人穿越道上的孩童、停止标志和其他驾驶人。这是因为我们尚未形成能产生自动化注意力的魔幻记忆,因此陷入自己那经常被一切任务压得喘不过气的意识性注意力。
然而,一遍遍留心驾驶信号之后,记忆开始固化、迷你心智逐渐发展,而无意识的自动化注意力着手主掌大局。你的心智一旦学会安全驾驶所需的种种,你投注于驾驶的注意力,便可大体从意识性注意力承交给自动化注意力。经验老道的驾驶人将开车的琐碎任务交由自动化注意力及魔幻记忆处理,后者自有应付一般状况的全盘计划。举例而言,自动化注意力负责例行的驾驶杂务,并通知你前方闪过一只猫。意识性注意力紧接着接管局面,它先透过后照镜检查后方来车是否紧贴车尾,然后才允许你的魔幻记忆猛踩煞车。你的心智并非完全进入自动状态——它仍预备迎接突如其来的状况,并凝神观察,确保凡事平安无差错。这就是不专心开车之所以如此危险的原因。
我们可以训练自动化注意力接管各式各样的任务。有些人不必多加思索就可以打字;有些人不必考虑各项动作就可以操作计算机。熟悉路况的行人不必多费神,就可以毫无阻碍地穿梭在缓慢移动的车阵中。当我们任由自动化注意力指引时,也不断地在增强魔幻记忆,后者进而提高了我们的效率。技术纯熟的驾驶人迁居明尼苏达州之后,学习在黑冰(black ice.,夜晚气温骤降,使路面露水结成一层薄冰,由于清澈不可辨,透着柏油路面的黑色,故称为黑冰,是驾驶人的隐形杀手)上开车,即取得一组新的记忆,使他一生的驾驶技术更加精进。随着你成为某一行的专家之际,你的记忆变得益发聪明。福尔摩斯初识华生时就对他做出了迅速评价,即展现了受魔幻记忆推动的自动化注意力之典型。
几年以前,玛莎打算买辆二手车,心中钟意于一辆红色的斜背式双门小轿车。这是她第一次踏入二手车世界探险,心知自己可能忽略了一些重要细节,因而邀请她的朋友丹(一位业余赛车手)帮忙验车。丹开始进行检验,方法与玛莎之前的检验无异:检查里程表、仔细察看引擎的磨损现象、钻到底盘下寻找车体整修的蛛丝马迹。不过,丹的侦查手法可比玛莎深入许多。他检查油门和煞车踏板,看看轮胎表皮状况是否与里程表上的里程数吻合。玛莎的自动注意力只搜寻到座椅布套的状况而已,而丹则在垫子和地毯上彻底搜查,找到了一些玻璃碎屑。他解释,这些碎屑来自于一面破裂的窗,意味着这辆车曾出过车祸;因此,她必须留意车上任何劣等的修复工作。
丹受过良好的无意识注意力训练,让他对心智扫描器抓到的一鳞半爪保持警觉。他并未刻意搜索,之所以见到这些细枝末叶,乃是他的知识与经验训练,他的目光寻找它们所致。这些玻璃碎屑也是玛莎“目所能及”的,但她的注意力却没有聚集在它们及其重要性身上。既然找到玻璃片,丹就更专注于寻找其他撞击损毁的痕迹了。由于丹的二手车阅历丰富,他的魔幻记忆充塞着许多重要案例,因此在他检查旧车时,能派得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