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就这样hold住幸福
13860300000016

第16章 胸怀有多广,幸福就有多大(1)

《塔木德》说:“不能与人和谐相处,不能容纳别人的缺点和短处,是一个人失败的根源。”其实,修炼自己的胸怀,坦诚地接纳他人,一切便都是和谐的。

忠告1 修炼胸怀

有一位老人,一共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觊觎着老人的房产和存款,特别是三个儿媳妇,更是施展各自的力量想多分点财产。

老人呢,心里早就有了数。所以,不管儿媳妇们怎么折腾,他都微笑着面对。因为这个,整个大家庭也是和和气气,乐乐呵呵的。

《塔木德》说:“人死后,站在神的面前时,神讨厌那些规避他所赐予快乐的人。”

一个想办法制造快乐氛围的老人,神一定很爱他的。

这个老人很长寿,到了九十八岁老人去世后,三个儿子才明白了,自己的父亲面对儿子们的斤斤计较,一点都没有介意,反倒是以宽广的胸怀、公正的做法,给了孩子们答案,为孩子们以后的相处树立了榜样。

其实,拥有宽广的胸怀不但利于家庭的和睦,在其他领域,也有积极的作用。

《塔木德》说:“人的心胸,应该比红海更广阔。”

胸怀广阔的人,更能成大事。因为胸怀广阔的人,肚量大,能容人。他们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接纳得了另类的行为,即使被对方伤害过,也会不计前嫌而和睦相处,所以,这样的人更容易被别人接受。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胸怀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气节。胸怀广阔的人拥有一身的凛然正气,做事大气,光明磊落而不猥琐藏奸。王安石与苏东坡是政敌,平时针锋相对,剑拔弩张,很有些不共戴天之意。但在乌台诗案中,当苏东坡蒙冤下狱,有人头落地的危险时,贵为宰相的王安石却仗义执言,对宋真宗谏言:“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使此案一锤定音,救了苏东坡一命,也传为历史美谈。王安石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心中装着的是国家的江山社稷,而不是一己恩怨。这样的人,不管在哪个朝代都因为具有高尚的人格而令人肃然起敬,都会受到人们的拥护。

与王安石相比,周瑜就显得很渺小了。《三国演义》里的周瑜,雄姿英发,文武全才,英雄盖世,但吃亏在心胸狭窄,见不得人家比他强。所以,几番工于心计却弄巧成拙,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哀鸣中含恨而逝。可怜,一代枭雄未成大业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胸怀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事难成,难在力量不够,所以,谁能把一群人召集在一起,谁就抓住了时机,成就了大事。受大家拥护不在能力强弱,而在于是否具备宽广的胸怀。胸怀宽广,能用天下之材、尽天下之利,才能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魏征进谏”、“负荆请罪”的历史佳话。

这些人,何以有这样宽阔的胸怀呢?

1.有伟大的抱负。

凡是志向高远,心里装着人类、国家、集体、团队利益的人,做事的着眼点已经不是落在一己的得失上,而是超越了自我的更大的追求。他们之所以有着更高远的理想追求,就是因为他们站得高,尽收在眼里的世界更广阔,内心也就更敞亮。

蔺相如因为看明白了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他们两个闹不和,必将削弱赵国的力量。为了赵国的安全,他宁愿躲开廉颇,也不愿意正面交锋。如果蔺相如考虑不到国家层面,只为一己的心情舒畅,恐怕早已和廉颇交锋,赵国也会因此朝不保夕了。

所以说,拥有伟大的志向是修炼胸怀的重要方式,而广阔的胸怀也是实现伟大志向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2.多读书。

多读伟大人物的生平传记,从他们的处世为人中可以学习到怎么做才能拥有广阔的胸怀。也从那些反面人物身上吸取教训,让自己明白,思想狭隘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3.学会谅解。

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绝缨会”,讲的也是与胸怀有关的故事。楚庄王夜宴群臣,一阵风把宫中灯烛全部吹灭。一个喝得半醉的将军拉住了一位妃子的衣服。妃子折断了他头盔上的帽缨,大喊:“大王,有人想趁黑侮辱我,我已折断他的帽缨,请点灯后看谁的头上没帽缨,问他的罪!”楚庄王马上说:“且慢!今天痛饮,请大家都把帽缨拔掉!”大家全部拔掉帽缨,然后才重新点灯,喝得尽欢而散。三年后,楚晋大战,有位将军英勇异常,奋不顾身。击溃晋军后,庄王问那位将军:“你为何这么舍生忘死呢?”答曰:“三年前宴会上被折帽缨的就是我。蒙大王不杀不辱,我决心肝脑涂地,以报大王之恩。”

楚庄王因为理解了他的将军是因为醉酒才做出了无礼的行为,他更明白一位将军的价值要远远高于自己的妃子,更何况在那种黑暗的情形下,谁也看不清谁,更不能确定是那位将军非礼。所以他采取了一笑而过的方式谅解了那位将军,却收获了一位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将士。

4.从大局出发。

一个心里装着大局的人,想得会更长远。抗日战争中,建筑学家梁思成全家背井离乡,家产尽失,弟弟梁思忠阵亡于淞沪抗战,内弟林恒牺牲于成都空战。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但是,在美军轰炸日本前夕,他却提议避开京都和奈良这两个最美丽的日本城市。后来,他的儿子梁从诫赴日本演讲,谈及此事,眼眶湿润地说:“父亲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是不容易的,我们家有两个亲人都牺牲在抗日前线!”台下鸦雀无声,无不动容。

忠告2 纳短:和谐相处的秘诀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当着“矮人”说短话引发“战争”的报道。在菜市场里面,一名中年瓜贩挑三拣四声音最大,嘴里不停地说着:“这瓜有疤瘌,疤瘌的我可不要……”这话被另一位买瓜的女子听到了,恰巧这位女子脸上有疤痕。她质问瓜贩,她脸上有疤咋了,如再敢说一遍,就叫人打扁他。说着说着,两人就打起来了。

这个生活小插曲告诉人们,谁也不愿意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短处。而能够接纳他人短处的人,必定是被人喜欢和爱戴的,生活中会因为能够获得更多的友谊而充满了欢乐。

《塔木德》说:“不能与人和谐相处,不能容纳别人的缺点和短处,是一个人失败的根源。”

因为人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自我折磨的窠臼,为他人的错误、缺点而生气买单。这样做是不值得的,但是很多人还是在身不由己地做着这样的事情。比如,看到他人过日子不够节俭,就会生气;看到亲戚不努力工作,好逸恶劳,搜刮老人,就觉得这人真是有问题,不愿意和他交往;看到邻居酒后经常耍酒疯,觉得很没面子,就刻意地远离邻居……因为总是以一双挑剔的眼光去查找别人的缺点,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那么地讨厌,不值得做朋友。谁都不能做朋友,但是谁都有朋友,唯有那些只看到别人缺点的人找不到知己。

既然世间有瑕疵存在,为了让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完美,生活更舒适,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努力,减少不良因素对自己的伤害。

日本北海道文化使节访问团一行二十四人应邀来我国某市演出。演出前,中方工作人员把艺术剧院的舞台擦得一尘不染,光可鉴人。因为日本的演员在表演舞台剧时有一个习惯,一般赤足或仅穿一层薄袜。

剧院内座无虚席。演出再有十分钟就要开始。依据安排,日本文化访问团长演出前有一段讲话,大家找来找去没找到日本团长,主持演出的同志着急了,他跑到前台想向观众朋友解释一下。当他刚走出后台幕布,借着昏暗的灯光发现了让人吃惊的一幕:那名团长气喘吁吁地光脚来来回回一寸一寸地擦着舞台的每一角落。他旁若无人,专心致志地干着这项累人的工作,不时俯下身用手摸着光滑的地板,决不放过一寸地方。大约持续了十多分钟,才告结束。

演出晚了十分钟才正式开始。在后台,那名叫加藤的六十多岁的团长,擦了一把汗,长长地吁一口气,脸上带着满意的神态。

通过翻译,加藤团长歉意地说:“不是不相信中方人员的工作,而是个人的一个习惯。舞蹈的韵律出自于双足的优美表演,万一地上有什么东西硌了脚,那就太对不起艺术,对不起观众了,我不想偶尔的一个不慎,破坏了艺术的完美和在观众心里的形象。”

众人哑口无言。但细心人还是发现,加藤团长偷偷丢弃在果皮箱里一个小纽扣和一块小木片。

在工作中把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装在心里,默默地去帮助别人做完没有做好的事情,是接纳他人瑕疵的一种很好的体现。这种做法比较适合工作中、生活中与人相处。还有一种办法,也可以促进与他人和谐相处。那就是,寻找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但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有的人热心,善于助人;有的人手巧,能做别人做不来的细致活;有的人有力气,搬搬抬抬的力气活最管用;有的人善于理财,可以带给别人很多理财新观念,促进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一个人如果能够和很多人交朋友,和睦相处,那么每个人身上的优点都可以发挥作用,就像长在自己身上一样,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使用。

如果眼睛看到的是别人的优点,那么就会觉得对方真是太好了,值得敬佩和学习,那相形之下,对方的缺点也会变得很小了。从个人心理来看,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如果你发现了别人的长处,并以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人,那么你和对方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这个时候,在别人眼里,你就是一个懂得赏识他人、热情待人的人,人家也就愿意与你交朋友了。这样,你就拥有了更多的支持者。

在美国前总统林肯的眼里没有敌人,即使打击他的人他也当朋友对待。林肯身边的工作人员看不下去了,提醒林肯不应该试图跟那些人做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仕途顺利。可是林肯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难道我的敌人不是在减少吗?”

与自己政见不同的人林肯尚能包容,足见他多么懂得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换句话说,连政见不同的人都能变成朋友,何况那些只是有着某种缺点的人呢?

忠告3 不刚愎不冲动

有一位老人,想卖鸡。为了卖个好价钱,就让去赶集的儿媳妇问问,当下的鸡什么价位。谁知,儿媳妇光顾着采购,把这事忘了。回来后,儿媳妇为了交差,就对他说:“爸,这几天鸡的价格低,我去了解了,等等吧!”老人听了儿媳妇的话后,决定去集市上先看看。

到了集市,老人发现就一家卖鸡的,价格高得很。详细了解后知道,城里的烧鸡店收走了附近几个村庄的鸡,所以,价格提高了。老人回来后很生气,但是他没有对着儿媳妇发火。只是在第二天,他就捉鸡去卖了。

儿媳妇又来劝阻,老人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了,一句都没埋怨儿媳妇。儿媳妇心里很佩服公公,自己办事不力,公公也没有发火。如果公公冲自己发火,自己一定是无言以对的,那个时候该有多么尴尬啊!这么想着的时候,儿媳妇开始感激公公了。从那以后,就开始重视公公吩咐的事情了。

这位老人,很聪明!

《塔木德》说:“刚愎与冲动,就是愚蠢的明证。”

在犹太人眼里,做事鲁莽,不考虑后果而且固执己见,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见,就是愚蠢的表现。可见,他们对刚愎、冲动的性格是多么不喜欢。这样的人做事没计划、没打算,更缺少预见性,想起什么是什么,而且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黄河不死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人不放心。

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县老爷是北方人,说话都是京调。这一天,老爷想买几根竹竿来撑帐子:“来啊,代本县去买二百文竹竿来。”当差的一听:喔,是叫我买猪肝。“是!”随即到账房领了二百文,上街直奔肉店。“老板。”“老大哥。”“猪肝几文一斤?”“二百文一斤。”当差一听,想:我家老爷真精明,把账都算好了,二百文正好买一斤,我一点油水也捞不到。你做老爷的天天捞大钱,对我们下人却是这么的小气巴巴的。“二百文太贵了,能不能便宜些啊?”“二百文是老实价钱,跟你们公家的人更不敢多要。”“老实告诉你,猪肝是老爷要买的,他就只给了二百文,买一斤太少了。这样吧,价钱依你,再添个猪耳朵吧。”“好好,既然是老爷买的,就再添个猪耳朵。”老板亲自称了一斤猪肝,斤两称得足足的,秤杆子翘翘的。又割了一只大猪耳朵给他。当差的付了钱,转身把猪耳朵朝怀里一揣,然后把猪肝一拎,回衙门去见老爷。“老爷,猪肝买来了。请老爷过目。”老爷一望:“混蛋!本县叫你买竹竿,你买猪肝,你的耳朵放到哪儿去啦?”当差的一听:乖乖,老爷实在精明。赶紧把猪耳朵从怀里掏了出来:“老爷不要骂,小人不敢揩油,耳朵在这里哩!”

就像这个故事里的当差,连县老爷的话都听不明白,还老想着捞点油水,哪里还能当好差,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呢?这样的人,没有人敢把事情交给他做,也没有人敢聘请他来工作。所以,既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做人,就要做一个能让人放心的人,既然要做一件事,就要尽全力把这件事做好,这样,别人才会从你的行动中了解到你的品质、品行,才会给出一个好的评价。一个好的评价就是你能力的标签,让你具备待价而沽的资质。

不管是领导还是亲戚朋友让你去做一件事,在答应之前,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时间,有没有能力完成,而不是人家说了就满口答应,到时候却完不成。碍着面子答应却做不到就会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而当时跟对方说出做不到的理由,果断拒绝,反倒给你的形象加分,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信任的负责任的人。

做事鲁莽还有一个表现,那就是不去考虑做了这件事的后果,想到了就去做,结果不是把事情搞砸了,就是做了无用功。最要命的是,当有人发现这样做不行而提出中肯的建议的时候,他还不接受,鲁莽之外,又加一个固执,这样的人真是无可救药了,有谁敢跟这样的人合作?有谁肯聘用这样的员工呢?

不过,性格鲁莽、固执己见并不是不能改正,帮助这样的人认识到这种性格的害处,并指导他养成从容、冷静做事的习惯,做事之前先问问自己——我能不能完成这件事?如果能,就列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按计划实行。如果担心自己考虑得不周全,可以真诚地、虚心地请有经验的人帮忙,看看有什么错误、疏漏、不足,并加以补充和改正。在耐心、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建议的过程中,也就体会到了刚愎、冲动给自己带来的是坏处,认识到虚心、谨慎才是成就事业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