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14071500000030

第30章 以最美的姿态活着(4)

一连串的思索,让她突然发现自己长时间以来的生活状态是多么的忙碌,又多么的盲目,她发现现在的这份工作似乎并非出于真正的热爱,才这么拼命去努力,也许是因为自己凡事都要强的性格,为了保护自己那强烈的自尊心而已。为了这些,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睡个饱觉?有多久没有和朋友一起聚会?有多久没有看自己喜爱的书了?有多久没有运动了?……生活不该是如此稀里糊涂忙碌的样子!

自此之后,她不再在车上看书,为的不只是保护自己的眼睛,更是真正明白了阅读的乐趣,明白了什么才叫生活。于是坐公交的时候,女孩不再低头看书,而是开始抬头去静心享受沿途的风景;周末的时候,她不再让培训课排满自己整天的日程,而是抽出了时间和朋友一起外出游玩,或是安安静静地看几页书。

时间再怎么短促匆忙,总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即便是几秒钟的时间,我们也能从中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知道丽江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生活节奏极其缓慢的古城,时间在那里仿佛停止了一般,再喧嚣的内心到了那里都能得到平静,再忙碌的脚步到了那里也会自然放慢。生活在那里的人,也总是让自己的身心保持在慢的节奏里。一个丽江老太太看到那些总是急匆匆的人们时,说出这样一句话:“最后都是死,跑那么快干什么呢?”

老太太说得没错,不管我们之前怎么挣扎努力,最后都会奔向同一个终点,结局都一样,不一样的是各自经历的过程而已。仔细想想我们那些忙碌又匆忙的生活脚步,最终我们又得到些什么?是越来越巨大的压力,越来越烦躁的情绪,还是越来越迷茫的神?

虽说急中可以生智,但是急也容易误事。我们的生命一直很美,生活也一直都以平静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不懂得好好地慢慢去品味它。

我们的身心需要慢慢呼吸,慢慢吃,才能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品尝到生活真实的美味,让我们看见自己心中的正念,体验生命的真谛。

保持住一颗平和的心,才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清晨,当妻子和孩子们还在酣睡时,他已早早起身赶到办公室去了。在那里,他的职责是显示一个大经理的风度才干:他下颚紧绷,说话干脆果断,旨在给每个人留下一副精明强干、谨慎持重的印象。他口授信函,和各色要人通话联系,研究市场行情,然后和那一位正在或打算与他交易的人共进午餐。同样的事情整个下午又继续进行。晚上,他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还要陪自己的妻子换好衣服去赴晚宴。餐桌上,他和另一些疲惫不堪的男子们还得装出快活的样子。难以预计,要过几个小时,这个可怜的人才能逃脱这种场面……”

哈佛大学客座教授,著名的哲学家罗素在《走向幸福》一书中向人们描述了一个在生存压力下忙碌、繁琐、毫无乐趣的现代人的生活。

现代人的生活果真如此忙碌、繁琐吗?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现代生活令人疲惫不堪,从一大早起床在庸庸碌碌的人群中追赶公交开始,一天的疲惫、拥挤、无奈蜂拥而至。很多人将这种忙碌归咎于全球工业化革命,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这是不置可否的事实。但随之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繁忙、压抑,这就剥夺了人们的平和、安宁和快乐。

事情果真是人们所认为的这样吗?不尽然。

一个人感到自己很不快乐,于是决定离开村庄,到别的地方去寻找快乐。他走了很远的路来到另外一个村庄,问村里的老者道:“这个村子的人怎么样?”老者反问道:“你以前生活的地方,人又怎么样?”旅行者回答说:“他们糟透了。”于是老者告诉他:“这个村子的人同样很糟糕。”

第二天,又有一位旅行者来到这个村庄,并问了老者同样的问题,而老者也反问了同样的问题。结果年轻人开心地回答说:“以前的村民都友好极了。”老者同样微笑着回答:“我们村子里的人也十分友好。”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这其实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一个人如果能时常保持一颗平和美好的心态,那么他看待一切事物同样美好平和,这样的人也才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反之亦然。

现代社会并没有剥夺人们的平和与快乐,相反它只是为人们提供了无限多的选择,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去选择那些使自己高兴的事。但事实恰恰相反,大多数人最终选择的结果往往是“不快乐。”

一个人灰心失望,那么他必然不战而败;另一个人满怀信心,则必然大获全胜。生活中也是一样,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一颗平和安宁的内心,那么他定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如果一个人心浮气躁,那么他的生活自然就是忙碌、繁琐,毫无快乐可言。

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面对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不能潇洒一些呢?据哈佛大学公共学院对21万名护士进行的调查显示,工作压力大就如同吸烟一样危害人类的健康。为此,哈佛大学学者指出,紧张和压力是快节奏时代的显著特征,然而这并不是不治之症,这种紧张和压力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要想化解现代生活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力感,就必须从修炼自己的内心开始,只有保持住一颗平和安宁的内心,你才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如果你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永远不知道平和的内心对人类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瑞士一位钟表匠对此深有感触,他第一次作出了这样的推断,即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奴隶,而是一批欢快自由的人!

1560年,瑞士钟表匠塔·布克发现自己在监狱里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使他制作出日误差低于十分之一秒的钟表,然而事实上,他在自己的作坊里,制作出一只误差低于百分之一秒的钟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最后,他终于明白,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不但不利于工作的进展,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这是因为人的能力只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照此推论,金字塔之所以制造得那么精细完美,想必一定出于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之手。这就打破了考古学家的猜测,说金字塔的建造者一定是备受剥削的奴隶。

平和心是金,只有保持一颗平和心,才能协调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那么,究竟该怎样保持内心的平和呢?

这就要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内心是你自己的内心,它只受命于你,因此内心是否平和,全在于你自己。

一位生活拮据的母亲,生育了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都不过四五岁大。每天忙忙碌碌的母亲时时抱怨自己糟糕的人生,说自己丝毫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

家里因为破旧阴暗,所以每当看见外面的世界阳光明媚时,两个孩子就十分艳羡。一天,兄弟俩突发奇想,商量说:“我们可以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两个人拿着扫帚和簸箕,到门外去扫阳光。

可是,等他们把晒得热乎乎的簸箕搬回屋里时,里面一点阳光都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里照样一片黑暗。这时,正在外面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便问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想扫点阳光进来。”

妈妈哈哈大笑着说:“傻孩子,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就进来了啊,还用你们费力去扫吗?”年轻母亲说到这里,突然心有所悟,再也不抱怨自己的人生了。

就像外面的阳光一样,人们的内心也需要打开一扇窗子,这样快乐自然就会照射进来。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生活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封闭了心房,只有敞开心胸,才能将快乐迎进内心。

其次,还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来保持内心的平和。很多时候语言有着决定自己行为的力量,如果你经常说:“我不行”,“我办不到”,“这太难了”……那么你只会感到压力,又怎么能感到快乐呢?不如时常对自己说“我行”,“这个主意真棒”,“今天天气真好”……那么,紧张和压力就会消除,你就能办到一些自以为不行的事,从而让自己对生活感到乐趣。

以最美的姿态活着,那么你就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这是哈佛名人告诉我们的训示,我们只有保持住一颗平和安宁的内心,那么这个世界也才能变得平和安宁,而我们也才能有机会感到其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