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刘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最斩不断的便是那对故乡的感情。在当代文学作品中,赵树理的山西小说,沈从文的湘西风光,孙犁的荷花淀……都如特定的符号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由自主地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寻找远离尘嚣、没有纷争的那份宁静,获得精神上的洗礼。作为乡土作家,旺苍中学特级教师潇湘(王勇)以独特的视角,将笔触放到了他足下的那片土地,给我们展现了川北地区大巴山的风土人情。在这里,我们主要选取他的三部作品《尘世晬语》《挺胸抬头》《耕云播雨》中的乡土类散文,来谈谈他乡土类散文的艺术特征。
首先,潇湘的乡土类散文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优美的文笔表现大巴山的自然、山民、人情之美,描绘了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充满了地域色彩和乡野情调。他行走于大巴山的山野沟壑中,描写具有大山山民气息的风土人情;穿梭于巴河的小镇间,介绍那独具风味的街头小吃;走访田野村落,进入农家,感受那劳动人的热情和质朴。笔下汉字的巧妙组合,让我们在大巴山的吊脚楼、山歌、古镇……中流连忘返。忘不了,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的吊脚楼,不是沈从文笔下沿河依山,富有水灵、野性之美的湘西吊脚楼,更不是江南小镇小楼的雕梁画柱,作者所说的是藏在大巴山深处的傍山而立的吊脚楼,粗糙而残损,却有袅袅炊烟的生活气息。吊脚楼的“梁木方上吊着一垛垛金黄的苞谷棒子,挂着火红的辣椒串子,用竹片穿起风干的红薯、萝卜。农闲时板壁上会挂上蓑衣、斗笠、渔具、长铳,以前到了冬雪封山,壁上又会悬上麑、兔、野猪、野鸡等物”。(《飘在山崖的云》)这些饱经风霜的吊脚楼,真正散发出了山民的味道、大山的味道。地方文化,小吃不能不算做一种。总忆起,那出现在古镇木门的街头小吃:醪糟、麻丸和麻糖。“用红苕熬出的糖,炒米花或者玉米花,再加上炒好的芝麻、花生和黑桃搅拌,然后切成方块,再把方块切成片,用当地出产的火纸封好,封口只需点那么一丝丝红苕糖就成。”(《木门四吃》)小吃长什么样,怎么做,怎么放,怎么吃都很有讲究,作者将我们带回大群孩子追着沿街叫卖小贩跑的童年时代。挥不去,大山中回荡的山歌。作者有意识地在散文中加入大量的大巴山民歌,将民歌穿插其中,既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也加重了作品的地方色彩,赋予了大巴山神秘的氛围。在短文《鼓城山听歌》《一山烟雨一山歌》《晒月亮》中,作者用原生态的民歌,展现出乡村恬静纯美的生活风情。读完潇湘散文作品,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景和物最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其次,清新淡雅、质朴无华的语言使潇湘的乡土类散文呈现古典婉约的风格。他善于在回忆中抒发那淡淡的忧伤与悲凉,在蝉噪鸟鸣间找到心灵的归宿。语言上他以清新淡雅的文字流露在对景物的细微描写之上,使所写之景有一种古典婉约的柔情。他笔下的景没有不含水的,并且他也乐于写水。鼓城山的溪流,盐河的悬泉瀑布,周庄的水韵,漓江的烟雨,泸沽湖的湖水……作者用灵动的文字表现了水的灵气,景的秀美。这一风格在他有关江南的作品中尤为突出,因此有了作者笔下“我的江南山温水软。江南粉墙照影,蠡床映水,桥堍衍生青苔,吴侬软语如同糯米糕一样软绵……”(《我的江南》)人总是有那么一点儿喜欢怀旧,对过去的事总是有那么几分留恋。作者一部分回忆性文章,更是值得一提的。生于六十年代的作者,用他质朴无华的语言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没有宣泄式的诉苦,只有娓娓道来的一个个那时发生的真人真事,却让我们读到作者内心那淡淡的忧伤和悲凉。在《秋风划过山梁》中,正在进行集体生产的人们不慌不忙地在地里干活,嘴上的话比地里的草还要多,遇事便会大呼小叫,还有那生产队长“上工了”的叫喊,便是那时特有的生产情景。终于等到农村革命“我家分得一头大水牛的四分之三,那头牛有三条腿属于我家,一年中我们应该喂养九个月,这就是我所说的那头三条腿的牛”。(《三条腿的牛》)看似平述旧事,实则在回味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仅是古时文人的追寻吗?潇湘就将视角放到了自然,以一颗赤子之心,抛开城市的喧嚣,走进自然,在蝉噪鸟鸣间找到心灵的归宿。并对人们困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生活提出疑问,就如他在《晒月亮》中问的那样“我们需要的已不仅是物质了,月亮何时照彻,脱去我们成年人的面纱,还我们赤裸裸的灵魂呢?”这是作者对美好心灵的渴望。
文学源于生活,潇湘的乡土类散文便真正地做到了于平常之事中发掘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如《诱之惑》由大巴山一种用诱饵捕获野鸡的方法,联系到现今以虚情假意,金钱色相的诱骗方式,启示人们:诱惑,以诱惑而获得;不受诱惑,人也就无所获。再如那日常生活中的刀子,随处可见,可是我们有多少人对它引发过思考?作者却看到了刀子对幼小动物的残忍杀害,特别是文中提到人们活剥藏羚羊的毛皮,让其血淋淋暴露在青藏高原的冻土上。心灵无不为之一颤,是啊,多残忍的刀啊。作者在《刀子的疼痛》中说自己难以形容刀子的疼痛,实际上令作者疼痛的是那些漠然的心。作者能以身边的小物件发出对无休止杀戮的批判,对生灵被杀的不忍和同情,使那些细小的警示从字里行间震动出来,给读者的心理以最直接的触动和震撼。
总之,潇湘的散文呈现不流于俗的特有风格,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几个方面,也有评论者认为其散文具有视角独特,思想深度,人生境界宏阔,文化色彩浓厚,语言清雅和构思巧妙的特点,这些都是值得认同的。另外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欣赏其作品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汁原味的乡土味道。曾有作家说过,一个人混迹于文场并不难,难的是崇敬和质朴,是爱和献身。潇湘的散文并不是如时下的一些人那样的追风写作,什么热写什么。面对人心浮躁,汲汲为名、惶惶为利的当代,作者以一颗平常之心抒发自己的真实之感。当人们蜂拥挤向闹市的时候,作者退到了乡间,追寻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乡间恬静。潇湘以其质朴的语言,表现对大山的崇敬和热爱;以其文人的社会责任感,给予人们向上的信心和积极进取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