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4544300000071

第71章 专制集权的强化与腐朽(14)

桂王政权先后延续了十六年之久,它之所以能够苟延存在,主要是农民起义军积极抗清和对它支持的结果。在统治阶级内部也还有一些识大体,奋发图强的官员支撑大局。这些官员中最有作为的是瞿式耜,江苏常熟人,明万历进士。崇祯间官给事中,后官至广西巡抚。他精明能干,坚忍不拔,有着光复明朝山河的宏图远见,为了维护和巩固桂王政权,竭尽精力。他主张整饬内政,主要是消除倾轧,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在军事方面,他认为应联合农民起义军,共同抗清。在经济方面,他广开财源,办理钱法、盐政和屯田来筹措军饷,以弥补经费的不足。经过瞿式耜的整顿努力,永历朝廷一度不仅转危为安,而且颇有恢弘的规模和气象。然而,永历朝廷内部极端复杂腐朽,外部强大敌军压境,已不是少数爱国志士的力量所能拯救。1650年(顺治七年)十一月,清军围攻桂林,瞿式耜决心。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最后他和总督张同敞衣冠肃然地坐在大堂之上,被清军捉住。清军百般诱降,他们坚定不屈,在桂林的独秀峰下慷慨就义。

桂王政权自始至终都是靠农民起义军来支撑危局。李过、高一功领导的荆襄十三家军,本是李自成余部,他们在湖南一带抗击清军,成为永历政权的北方屏障。在湖北、四川一带活动的夔东十三家军,在郝摇旗、刘体纯领导下,明亡后十余年间,据守川湖边区,阻击清军进入西南,从而保护了永历朝廷。张献忠余部李定国领导的大西农民军,更是永历朝廷的最后支柱。李定国本人对桂王可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永历王朝是腐朽的明王朝的继续,它无力抗清,又对农民起义军,采取歧视、分裂、牵制等手段,致使抗清斗争最后失败。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十七世纪初,荷兰殖民主义者,依靠船坚炮利,称霸海上,进行殖民掠夺。从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开始,便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沿海。1624年(天启四年),他们侵占了我国富饶的台湾岛,把占领区的土地全部据为己有,称为“王田”,收纳高额租税。同时开展传教活动,对台湾人民进行奴化教育。

1646年(顺治三年),南明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便决计收复台湾,建立抗清根据地。

郑成功(1624~1662年)原名郑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亲郑芝龙初为海盗,经常出没于台湾、福建沿海一带,垄断海上贸易;后来投降明朝,官至都督同知。南明宏光政权灭亡后,郑芝龙拥戴唐王建立了隆武政权。隆武帝很器重郑成功,赐姓朱,改名成功,封为御营中军都督。

后来,郑芝龙降清,隆武政权灭亡。郑成功拒绝清朝的多方劝诱,组织水师,遥尊永厉帝,继续抗清。1659年(顺治十六年),他北伐南京,为清军所败,被迫退回厦门。郑成功偏居于东南沿海一角,与强大的清朝对抗,争夺沿海郡县,屡得屡失,很难固守。后来,清朝下令迁海,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内迁四十里,人民不准越界,寸板不许下海,违者处死。郑成功招兵筹饷,都遇到困难。而荷兰侵略者长期盘踞台湾,横行海上,影响了郑氏家族海外贸易的利益。这时,曾任荷兰人通事(翻译)的何廷斌逃回厦门,献给郑成功台湾地图,报告了荷兰人的军事部署情况。他说:“公何不取台湾?台湾沃野千里,四通外洋,横绝大海。得其地足以应国,取其财足以养兵,蕃(高山族)受红夷(荷兰人)凌辱,每欲反噬久矣。以公威临之,如使狼驱羊群也。”郑成功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决定收复台湾,作为长期与清朝对峙的基地。

1661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留儿子郑经守金门、厦门,自己在三月二十三日率二方五千大军由金门出发,第二天到达澎湖,四月初一在何廷斌引导下,趁着涨潮,在台湾鹿耳门登陆。

郑成功在台湾登陆后,首先歼灭拔鬼仔上尉率领的一百八十名荷兰军,烧毁荷兰兵船“赫克托号”,切断台湾城和赤嵌城两个敌军据点之间的联系。郑军士兵作战非常勇敢,连荷兰驻台湾总督揆一也承认他们“不顾死活地冲入敌阵,十分凶猛大胆,仿佛每个人家里还另外存放着一个身体似的”。

荷兰侵略者不敢迎战,龟缩在台湾城和赤嵌城,郑成功派兵围困两个敌军据点。四月初,赤嵌城敌军支持不住,守将描难实叮宣布投降。台湾城内荷兰军队死伤过半,士气低落,内部乱作一团。荷兰总督揆一写信给郑成功,表示愿送十万两白银,请求郑成功放弃台湾,遭到郑成功拒绝。

十二月,郑成功向台湾城发动强大攻势,并向揆一发出敦促投降书。十二月二十三日,荷兰侵略者被迫签字投降退回巴达维亚去了。

郑成功到达台湾后,在与荷兰侵略者作战的同时,便加紧政治经济建设,整顿法纪,惩办贪官污吏,争取群众。随后他制法律、定官职、兴学校,改台湾城为平安镇,设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两县,建立起行政机构。

郑成功大力发展农业,把荷兰人霸占的“王田”改为“官田”,由政府征收赋税。并颁布屯田法令,寓兵于农,解决军粮民食问题。郑氏官兵有警则荷戈以战,无警则负耒以耕,开垦了大量荒地。郑成功还派人帮助高山族人民提高了生产技术。当时,高山族人民还不懂牛耕和使用犁耙等农具。郑成功下令各社发给耕牛一头,铁犁耙锄各一副,派一个熟练农民去传授耕作方法。这样,高山族地区农业生产也有了飞跃发展。此外,大陆晒盐、制糖等手工业生产技术也传入台湾。

郑成功在台湾经济建设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促进台湾经济繁荣。他把台湾出产的白鹿皮、糖等贩运到日本、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换回刀剑盔甲和生活日用品,解决了台湾的军政开支。据清初到过台湾的郁永河说:“凡中国各货,海外人皆仰资郑氏。于是通洋之利,惟郑氏独操之,财用益饶。”

郑成功把荷兰殖民主义者从我国神圣领土台湾赶出去,使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收复台湾以后,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立下了丰功伟绩。郑成功是一位永远值得人民纪念的民族英雄。

清初农民起义军的抗清斗争

明亡后,清朝统治阶级对各地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农民起义军是抗清的主力军,它们风起云涌,抗击清兵。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以下三支队伍:

1.李过、高一功领导的十余万农民起义军,与南明抗战将领何腾蛟的军队合作,在湖广抵抗清兵。

2.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川南、云贵一带与南明桂王政权合作,继续抗清。

3.以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领导的夔东十三家军,在四川、湖北、陕西、河南交界处,坚持抗清斗争。

李过、高一功是李自成的部将。李自成牺牲后,大顺军主力尚有四十余万人,一支由郝摇旗、刘体纯领导,一支由李过、高一功率领,转战于湖北、湖南一带,坚持抗清。当时,由于清廷施行野蛮的民族高压政策,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汉族各阶层人民在抗清的旗帜下联合起来的新形势。南明王朝虽然腐败不堪,然而还被人们视为正统,具有一定的抗清号召力。于是,大顺军余部郝摇旗和李过等以大局为重,分别与南明唐王政权湖广总督何腾蛟、巡抚堵胤锡建立了抗清的联盟。尽管唐王封李过、高一功侯爵,李自成妻高氏为贞义夫人,把他们的部队改名为“忠贞营”。然而李过上疏,仍称李自成为先帝,高氏为太后,堵胤锡不能制止。

大顺军和南明联合以后,何腾蛟以大顺军为中坚,整顿了分散于各处的南明残军,编为十三镇,形成一支强大的抗清力量。十三镇向湖南、湖北清军发动了强大攻势。李过、高一功率军围攻荆州,刘体纯也在襄阳一带发动攻势。同时,何腾蛟率领郝摇旗进攻岳州一带,取得胜利。清军守将招架不住,飞骑向清廷告急。清廷急调大军进攻湖广,并派兵进攻闽、浙的唐王政权。1646年(顺治三年),唐王被清军杀死,桂王在肇庆即位,改元永历。何腾蛟率所部改奉永历年号,继续抗清。

1647年(顺治四年)八月,清军进攻全州,何腾蛟率郝摇旗等部,连营三百里,分道出击,大败清军,收复全州。第二年,何腾蛟、堵胤锡在湖广境内对清军发动全面反攻,李过在湘潭打败清将缐国安,收复湘潭、益阳、湘乡、衡山,进围长沙。其它各路军相继收复永州、衡州、宝庆、常德等地。同时,北方各地也义军蜂起,抗清形势高涨起来,投靠清朝的明将李成栋、金声桓纷纷“反正”归明。永历王朝得到了暂时的安定。

但是,在这大好时机中,永历王朝内部派系纷争,争权夺利。大臣分成楚党和吴党,挟持天子,势成水火。清朝乘永历朝廷内部倾轧,分崩离析之机,派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军攻湖广,杀死何腾蛟,追击李过军。李过被迫退守广西。同时,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又奉命进驻广东、广西,进攻明军。

李过等部退入广西后,不断受到地方官绅势力的仇视和袭击。不久,李过病死。永历小朝廷的大臣们,四出活动,企图利用农民军作为党争工具。高一功严加拒绝。高一功在广西无法立足,被迫率军向贵州转移。转移途中又受到大西军余部孙可望的袭击,损失惨重,高一功在战斗中牺牲。后来,这支队伍在李过义子李来亨的率领下,加入了川、鄂一带的夔东十三家军,继续抗清。

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都是张献忠部下有名的将领。张献忠牺牲后,他们率领大西军余部,继续斗争,后来进入云贵,坚持抗清。

1651年(顺治八年),清军占领桂林。桂王逃至广西濑湍,永历小朝廷已到了朝不保夕,山穷水尽的地步。孙可望把桂王接到贵州安隆。桂王封孙可望为秦王,朝政由孙可望把持。

1652年(顺治九年),大西军北上抗清,形成抗清斗争的第二次高潮。李定国率军经贵州、湖南武岗、广西全州,直捣桂林。清朝驻守桂林的定南王孔有德战败自尽。广西人民纷纷起兵响应,大西军仅用十几天时间,收复了广西全境。接着,李定国又挥师湖南,北取长沙,东扫江西,出兵仅七个月,便攻克十六郡、三十二州县,收复失地三千里,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清廷大震,即命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兵十万,进军湖广。十一月,李定国与清军大战于衡州,设伏刀斩尼堪,又打了一次大胜仗。这两次胜仗“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同时,大西军还和福建的郑成功、夔东十三家多次联系,配合作战。全国的抗清斗争,迅速高涨。

李定国的功劳引起了孙可望的疑忌。1653年(顺治十年),孙可望率兵东进,二月至源州,邀李定国议事。刘文秀派人密告李定国说,孙可望要谋害他。李定国写信给孙可望,劝告他说:“不宜妄听谗言,自相残害”。为了避免武装冲突,李定国领兵五万进入广西。但是,孙可望仍不肯放过,派兵去柳州袭击李定国,造成内部残杀。后来,李定国又遭到清军追击,节节败退。1655年(顺治十二年),退到广西南宁,只剩下六千余人了。

孙可望把李定国排挤走后,野心更加膨胀。他勾结一部分朝臣,强迫桂王禅让。桂王不甘心失掉皇位,便密草血诏,叫李定国率兵入卫。1656年(顺治十三年)正月,李定国、刘文秀迎接桂王回到云南,桂王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1657年(顺治十四年),孙可望率兵十四万进攻云南,欲与李定国决战。孙可望部下不愿与李定国自相残杀,在阵前纷纷倒戈,高呼“迎晋王”,奔入李定国营内。孙可望见势不妙,仓惶逃去,仅率数十骑到长沙向洪承畴投降。

孙可望叛变后,一再出谋划策,劝说清军攻占云、贵。清廷掌握了云、贵的虚实后,便于1658年(顺治十五年)兵分三路,大举进攻云、贵。明军内部孙可望旧部闻讯猜疑不安,纷纷降清。李定国仓促迎战,寡不敌众,败回昆明。桂王仓惶逃往缅甸,清军很快地占领了云、贵。李定国转战在云南边境上,多次上书,请桂王回到云南坚持抗清。但桂王只想苟安,不肯回来。1661年(顺治十八年),清军进攻缅甸,缅甸献出桂王,第二年的四月,桂王父子在昆明被吴三桂杀害。李定国曾多次出兵截击,迎救桂王父子,都未遇到。他听到桂王的死讯,激愤成疾,不久在勐腊死去,年四十二岁。李定国临死时告诫儿子和部将说:“宁死荒外,勿降也。”

李定国早年追随张献忠,反抗明王朝腐朽的反动统治。当满族入侵时,他又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屠掠压迫人民的清朝侵略军。他勇敢善战,至死不屈,立下了赫赫战功,严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和抗清英雄。

夔东十三家军是据守在川湖的广大边区上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这支起义军的领导人郝摇旗、刘体纯,曾经和南明王朝合作,共同抗清,但受到南明王朝的歧视和排挤,后来转移到川湖一带,和在这一带抗清的义军联合起来,组成一支抗清队伍,称夔东十三家军。后来李过义子李来亨也来到这里,参加了夔东十三家军,据守在巴东的茅麓山。

夔东十三家军,招徕各地饥民,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并革除弊政,减轻人民赋税,使人民安居乐业。他们又联络靖江以南的美容土司田甘霖加入作战,奉明宗室韩王本立的名号,与孙可望、李定国等人也建立联系。

1659年(顺治十六年),清军大举进攻云、贵,刘体纯、李来亨、谭文等十六营将士,溯江而上,一度围攻重庆,震动四川全省,牵制了南进的清军。

1662年(康熙元年),清政府消灭了桂王小朝廷之后,便全力对付夔东十三家军。清朝以功名利禄,百般招诱起义军首领,但他们都不为所动。清朝转换手法,派重兵压境。农民军占据有利地形,清军屡攻不下。于是清朝调集陕西、湖北、四川兵力,组织三省会剿。1663年(康熙二年)年初,陕西总督白如梅率兵进攻房竹一带,遭到郝摇旗阻击。四川总督李国荣进攻昌守一带,遭到刘体纯阻击。湖广总督张长庚进攻西山,遭到李来亨阻击。后来,战斗逐渐集中在西山进行,清军被李来亨打得落花流水,伤亡万余人。同时,郝摇旗在黄草坪也大败清军。

1663年(康熙二年)八月,清政府再次派八旗劲旅和陕西、四川、湖北绿营兵,采取了“立垒围困”步步进逼的战术,切断了起义军各部之间及其与老百姓的联系。1664年(康熙三年)三月,郝摇旗、刘体纯被清军围困在巫山天池寨。起义军粮尽援绝,山寨被敌人攻破。刘体纯战败自缢而死。郝摇旗率众冲出重围,在黄草坪英勇牺牲。清军攻破天池寨后,便集中全力围困茅麓山。李来亨在重重包围之中,顽强战斗,并严辞拒绝清军的招降收买。八月,清军攻入山寨,李来亨一家举火自焚,壮烈牺牲。他手下三万多名将士,或战死,或突围出去,只有一百五十人被俘,没有一个投降。这次战斗,起义军孤军奋战,英勇顽强,使清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直到一百年以后,北京的旗人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还说:“又上茅麓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