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说:活着就是活着,所以许多哲学问题,到《庄子》这里都没有用了。譬如人生观这么一个哲学问题,我的看法,人生就是人生,没有什么叫观的……所以,人生就以人生为目的,本来如此,这个题目本身就是答案。你说人生应该如何如何,你又来雕琢了嘛!不要雕琢,明明就是以人生为目的,很快活的,也无欢喜也无悲,就好了。
“人生以人生为目的”是南怀瑾关于“人生以什么为目的?”的回答。有一次,一所学校的学生给他出了一个演讲题目:人生以什么为目的?并且请他演讲之后为同学们讲《庄子》。等上了场以后,他说:“这个题目出错了。什么叫目的?今天大家来,诸位的目的是来捧场,凑热闹听《庄子》;我的目的在吹《庄子》,好听一点叫讲《庄子》,这是一个目的。如果我们问人生的目的?人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没有一个人会在妈妈肚子里问:我为什么要生出来?我生出来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一个人是问明白了才生出来的。所以说,人生只是以人生为目的的。”
人生是由我们在世上拥有的有限时间构成的。人生易老,人生苦短。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倏然而已。”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一去不复返,充分利用莫遗憾。”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望“河”兴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莎士比亚也说:“时间的无声的脚步,是不会因为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而停留片刻的。”
哲人伏尔泰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长而又是最短的;最快的而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智者查帝格回答:
“世界上最长的东西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东西也莫过于时间,因为人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在待着的人看来,时间是最慢的;在作乐的人看来,时间是最快的;时间可以扩展到无穷大,也可以分割到无穷小;当时谁都不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世纪念的,时间会把它冲走,而凡属伟大的,时间则把它们凝固起来,永垂不朽。”
这两位法国哲人,用猜谜的方式,把时间的特性描述得淋漓尽致。
据说,有一次,瑙谢尔汗国王有事外出,路上碰到个老人。
国王问:“你有多大岁数?”
老人回答:“大王万岁,我只有4岁。”
国王听了十分惊讶,说:“你这个老头儿,年纪这么大了还说谎,看样子,你不可能小于80岁。”
老人回答:“大王,你估计得完全没错,不过80年里,我白白浪费了76年的光阴。在76年的时间里,我只知道养儿育女吃喝玩乐,除此之外,我什么好事也没做过,从来没有帮助过一个穷人。最近4年来,我才明白一个人生来不能光为自己,还要为别人服务。我现在正在努力为别人做好事,所以我说我的年龄只有4岁,以前的时间都白活了。”
又据说,伟大的所罗门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
一位先生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话,这句话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让他高兴的时候不会忘乎所以,忧伤的时候能够自拔,始终保持勤勉,兢兢业业。
但是,醒来后却怎么也想不起那句话来,于是他召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说了那个梦,要他们把那句话想出来,并拿出一颗大钻戒,说:“如果想出那句话来,就把它镌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颗戒指天天戴在手上。”
一个星期后,几位老臣来送还钻戒。戒面上已刻上了一句简单的话:“这也会过去。”
人的生命是有时限的。以现在人均寿命70岁计算,人一生将占有60万多个小时,再除去名义时间,只剩下35万多个小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就一生的时间而言是不断减少的,但是人对实际时间的利用和发挥是不一样的,因而实际生命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以分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计算时间的人,要多拥有59倍的时间;以秒计算时间的人则又要比用分计算时间的人,多拥有59倍的时间。所以对于挤时间的人来说,时间却又是不断增加的,甚至是成倍地增加。
生命的可贵在于看似虚幻但却是真实的存在,看似脆弱但有时却可以坚强到让人叹为观止;生命的可贵在于既变幻无常,却也井然有序。与那些同样有生命的小草、大树相比,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身体中流淌着鲜血,心中有爱。我们也许会受伤、会失望、会无奈,这些会让我们感到不幸,但是正因为这样,生命才变得精彩。生活中点滴的不如意和点滴的感动加起来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完整。
生命就在我们的手中,有些人受尽折磨历尽苦难也不会磨灭生存的意志与希望,而有些人却在压力和挫折面前轻易地妥协了,放弃了宝贵的生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一批又一批的人正在或已经迷失了生活的方向,放弃了未来的希望,抱着破碎的心走上了不归路,这些脆弱的灵魂将永远得不到生命的原谅。生活中有太多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为了他们我们必须好好爱惜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轻易放弃生命。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很多人连一次也不懂得善加对待。他们不懂得用平常心来看待生命的残缺或生活的不如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如果爱情破灭了,难道殉情会有用吗?如果身体有残疾,难道自杀能换来健全吗?如果亲人离去,轻生能换回亲人的重生吗?如果感到自己不能承担重负,难道死亡就能解脱吗?答案是不能,死亡只是在逃避,而不是在解决问题,在活着的时候选择死亡,这是懦弱的表现。
一个老人在山上捡了很多的柴火,高高地垒成了两大摞。他将柴火扛在肩上,非常吃力地下山了,在蜿蜒的山路上缓慢地前行,走了很长的一段山路,累得气喘吁吁。他感到疲倦极了,恨不得将这些沉重的柴火扔下山谷。
老人放下柴火,一边捶着酸痛的腰板,一边埋怨道:“沉死了,死神啊,快来帮助我解脱吧!”
听到老人的埋怨后,死神立刻出现在了他的面前,问:“老人家,你需要我帮助你解脱吗?不想背负这么沉的柴火了,是吗?我可以让你立刻变轻松,而且永远也不用背负任何重担了。”
老人看了看死神,连忙改口说:“不,不,我刚才只是随口说说,虽然我筋疲力尽了,但是我还是愿意继续背负柴火下山。”
“你怎么变得这么快呢?”死神不解地问。
“因为从看见你的这一刻起,我忽然明白生命是可贵的,所以我要更加珍惜我的生命,在我前面还有很长的路等我去走呢。”老人回答道。
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出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只有经历过死亡威胁的人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可贵,才会懂得珍惜生命。生命之所以宝贵,就在于它只有一次,因此,不论遇到怎样的困境,都必须选择坚强地活下去。即使遭遇人世间最大的不幸,能够解决一切困难的前提是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无论多么痛苦、多么悲伤,只要能够努力地活下去,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有紧握着生命从不放弃的勇者才能真正懂得生命的财富和意义。即使失望,甚至绝望,也不能投入死亡的阴影中,不管怎样,“好死不如赖活着”。
或许,生活是痛苦的,但是我们绝不能放弃生命,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一种幸福。古人说:“不知生,焉知死?”不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就不会去珍爱生命;不知道生命的巨大潜能,就不会去发挥生命的力量。面对生命,我们没有权利轻言放弃,因为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不容易。面对世界上的一切,只有失去了,我们才会珍惜。生命也是如此,只有牢牢抓紧它,才不会让它轻易地离开。张开手掌,那条传说中的生命线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握起拳头,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国学话谋略
鲁迅说:“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我们的生命。”那些伟大的人,有进取心、有紧迫感的人,成功的人,莫不是总把时间抓得紧紧的,一时一刻也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