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南怀瑾教你掌控人生36计
14563800000017

第17章 无欲无求,归零的境界

朱载堉《十不足》中讲到: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南怀瑾说:空,是学佛的第一步,也是学佛的最后一步……因为空,所以什么都知道。“亦不可说无知觉性”,你不要认为空就无知觉,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这里讲到的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都是相对的,这是六个大纲要。我们人的心理现象就是念念相续,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烦恼也是一样,想停也停不住,抽刀断水水更流。如此“循环往复”,就像绕圈子似的,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种种取舍”,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于是就形成了轮回。轮回就是在那里转圈子,忽东忽西,此上彼下,晕头转向,没完没了,跳不出来。

佛祖说:“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转一小圈,回到原点,是个零;转一大圈,回到原点,还是个“零”。一无所有,一切都是“空”的!世间的万事万物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南怀瑾先生虽深谙佛法,不过他对“空”的解释却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一无所有”的层面上,而是认为“因为空,所以什么都知道”,甚至“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这里的“空”是指心灵的“空灵”。自然,当一个人心灵澄澈、遍体通明之时,就会眼光如炬,对世事明察秋毫。

人类的欲望,是一条河流,汹涌澎湃、奔腾不息,不断地驱使着人们去追寻。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事业,有的人追求爱情,有的人追求长寿。如果人类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生存的勇气,社会也将不能称其为社会;欲望太强,则掉入了苦恼的漩涡,不仅精疲力尽,而且也无法到达人生的彼岸;当欲望适度的时侯,便形成了强大的力量,推动人类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极大进步。

人类有了欲望,就会全力去实现。但是,经过努力,还是无法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烦恼。人生的历程中,或多或少、或迟或早,都会体味到挫折和失败的滋味。挫折和失败带给人的,是失落、怅惘、焦虑、无奈、怨忿和悲伤,这些感受就是烦恼。欲望越强烈,目标越迫切,付出的努力越大,在遭受挫折之后,产生的烦恼就越严重。这种情形使人产生错觉,仿佛欲望满足了,或者目标实现了,就不会产生烦恼了。其实,在满足欲望、实现目标后,又会迎来新的烦恼。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孔子说,他从来没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说,申枨可以算是这样的人。但在孔子眼里,申枨也不是,原因就是他欲望太强。人有欲望,就会有牵绊,就会受制约,这样的人是做不到刚毅不屈的。在南怀瑾先生看来,有求就有苦,人到无求品自高,要到一切无欲才真能刚正,才可以做顶天立地的人。

我国东汉时期的严子陵就是这样的人,因为没有名利的欲求,所以他不受别人的控制,尽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严子陵与光武帝刘秀是老同学,但他却不攀附于这个老同学,而是继续过自己清贫的生活,对名利没有丝毫的向往,俨然一位雅士风范。

严子陵有很高的名望。刘秀称帝后,告示天下,令人寻找严子陵。但是光有名字不好找,于是光武帝召集宫廷的一流画家,描绘出严子陵的容貌,直到画得形神毕肖后,便复制了许许多多份,颁发天下,让各地官吏负责寻找严子陵。过了许久仍杳无音信,汉光武帝十分焦虑。

有人冒充严子陵,刘秀召见后,一一否决。时间过了许久,严子陵仍然没有一点儿消息,刘秀忧心忡忡。

严子陵到底在哪里呢?

严子陵看到刘秀打得天下,知道定会封他做官,可他生来厌恶官场,不愿意享受朝廷俸禄。于是,他隐姓埋名,在齐县境内富春山中过起了隐士的生活。一天到晚,垂钓于溪水之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一个农夫上山砍柴,又累又渴,便到河边喝水,看见一人独自坐在河边钓鱼,他越看越觉得这个钓鱼人面熟,回到镇上,看到集市上张贴的画像才明白,山中的钓鱼人就是刘秀下重金寻找的严子陵。农夫顾不得劳累,扔下柴禾,飞一样跑到衙门,把此事报告了县令,农夫也因此得到了一份儿奖赏。

齐县县令上书光武帝:“有一个人,身披着羊皮大衣,在富春山溪水边钓鱼,很像严子陵。”

刘秀立即命官吏备好车马,装上优厚俸禄,想把严子陵请出富春山,然而官车去了又回,均无多大收获。这天,官吏又一次来到富春山,严子陵说:“你们认错人了,我只是普通打鱼人。”使者不管他怎么解释,硬是把他推进了官车,快马加鞭,送他到了京城。严子陵住进了刘秀特意为他安排的房子,每日饭菜相当可口,数十名仆人为他效劳,然而对于这些他不屑一顾。

侯霸与严子陵也是旧时好友。此时的侯霸已今非昔比,他接替伏湛做了汉朝的大司徒。侯霸听说严子陵已到皇宫,就让手下侯子道给严子陵送去一封书信,表示对严子陵的问候。一见严子陵,侯子道恭恭敬敬地把信递了过去。此刻,严子陵正斜倚在床上,听到是大司徒侯霸派人送信,仍然面无喜色。接过信,大概一看,便放在了桌子上。侯子道以为严子陵因为侯霸没有亲自看望而不愉快,忙又说:“大司徒本想亲自迎接您,因为公事繁忙,一刻也脱不开身,晚上,他一定抽空登门拜访,请严先生写个回信儿,也好让我有个交代。”

严子陵想了片刻,命仆人拿出笔墨,他说,让侯子道写。信中写道:“君房(侯霸字君房)先生,你做了汉朝大司徒,这很好。如果你帮助君王为人民做了好事,大家都高兴;如果你只知道奉承君王,而不顾人民死活,那可千万要不得。”他说到这儿停了下来,侯子道请他再说些什么,严子陵没有吭气儿,侯子道讨了个没趣回到了侯霸那里。

侯霸听完侯子道的话,面有怒色,觉得严子陵不把他这个大司徒放在眼里。于是把严子陵的一番话,报告了刘秀,谁知刘秀却说:“我了解他,就这倔脾气。”

当天,刘秀去看望严子陵。皇帝亲自登门,这可是件大事儿,得远迎才对。可严子陵根本不理,躺在床上养神。刘秀进来后,看到他这副情景,并不恼火,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严子陵的肚子,亲切地说:“老同学,你难道不念旧情,帮我一把吗?”严子陵说:“人各有志,你为什么一定要逼我做官呢?”刘秀听后长长地叹了口气失望地走了。

有一晚,刘秀与严子陵叙旧。刘秀问:“我比从前怎么样?”

“嗯,有点儿进步。”严子陵大模大样地回答道。

那晚,两人睡在一起,严子陵故意大声打呼噜,并把腿压在刘秀身上,刘秀毫不介意。第二天早上,太史惊慌地来汇报:“皇上,昨晚微臣观察天象,发现有一客星冲犯帝星。”刘秀轻描淡写地说:“没啥大不了,昨晚我和严子陵在一起。”

刘秀封严子陵为谏议大夫,他不肯上任,仍旧回到富春山中过他的隐士生活,种种地,钓钓鱼。富春山边有条富春江,江上有个台子,据说是当年严子陵钓鱼的地方,称为“严子陵钓台”。

建武十七年,刘秀又召严子陵入宫,严子陵又拒绝了。

严子陵无意仕途,寄情于山水间,这也是一种人生的乐趣。事实上,他的无意仕途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像严子陵这样的贤士,必定对名利场上的险恶有着清醒的认识,与其为名利争来斗去,倒不如做山野村夫反而悠然自得。真正没有欲求的人,才可能保持清高的节操,才不会被旁人所左右,严光可谓是真正悟透生活的人。

在生活中,对于属于自己的幸福,人们会熟视无睹、漠然处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所以也忽略了幸福的价值。对于许多人来说,即使是最强烈的快乐,也会失去新鲜感,变得没有丝毫味道。只有经历过丧失、困扰、威胁,乃至悲剧,才能重新认识它的价值。

有个说法,叫“知足常乐”。欲望强烈的人,对自己所拥有的,总是不能满足、不懂欣赏,总是想像着还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获取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和烦恼;一旦获得了,带给他的,也只是有限和短暂的快乐。不懂得知足常乐,就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是自寻苦恼。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与金钱、地位及名望等有一定关系,但不成正比。幸福感完全可以来自于普通、平淡的生活。

当你勤恳工作的时侯,所盼望的,不是领导和同事推举你当劳模,而认为这份工作是我所感兴趣的,是自愿接受的,并且是一份重要的工作,我有责任和义务做好。

当你写一本书的时侯,首先想到的,不是此书将会使我名扬天下,从此我将加入名人的行列,而应该是我很有兴趣写这本书,一些人若能从中获得益处,我将会很快乐。

无欲则静,没有过度的欲望,才能给人带来四季如春的平静生活。无求则福,减少对生活的索求,才是大彻大悟后的轻松和幸福。

国学话谋略

处于顺境时,勇于“归零”,可以戒骄戒躁,不把成绩当“包袱”;处于逆境时,善于“归零”,则能重新开始再奋进。这就好比时钟到了子夜就要归零并从零开始,人生也应当适时“归零”,才会有新的周期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