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难以成大事,关键是不善于重新思考,或者说还不善于发挥自己思维的力量,所以人生很难有大的起色。我们知道,只有改变思考,才能改变自己,因为所有成大事者的神奇力量并非来自肢体,而是来自头脑,来自他们头脑所独有的思维功能,他们在追求成功时,总是从改变思考开始。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曾经说过:“人不过是一株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可是,人是会思维的。要想压倒人,世界万物并不需要武装起来,一缕气,一滴水,都能置人于死地。但是,即便世界万物将人压倒了,人还是比世界万物要高出一筹,因为人知道自己会死,也知道世界万物在哪些方面胜过了自己,而世界万物则一无所知。”
南怀瑾说:同样一个东西,就看人的聪明智能,怎样去运用,则会得到天壤之别的结果。因此一个人,穷困潦倒了不要怨天尤人,要靠自己的智能去想办法翻身。所以任何思想、任何制度,不一定可靠,主要在于人的聪明智能,在于能否善于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南怀瑾的成名作《论语别裁》长达六十七万言,是他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成,对《论语》原文作了翔实、准确、生动的讲述,并以经解经,阐发原文意旨及所涉人文掌故,且将原文串讲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实为独步千古的上乘佳作。这种阐述《论语》的做法,南怀瑾是古今第一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语别裁》的成功正在于创新。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心”包括灵活性,更包括创造性。在当今的图书市场上,阐释和注解《论语》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为什么同样是阐述《论语》的书,却只有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最受欢迎,并且一版再版?原因正如他的书名“别裁”一样,在于这本书的别出心裁。
确实,人类利用思维的力量,看到天然的森林大火而想到保存火种,进而钻木取火;利用思维的力量,人类只需挖一个陷阱,在陷阱口上盖些茅草,便能让最凶猛的野兽束手就擒(如果野兽也有想法的话,它们肯定不服气);利用思维的力量,人类首先在头脑中设计出千万种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奇妙玩意儿,并把这些玩意儿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才得以把整个地球折腾得天翻地覆……
人类的每一种行为、每一种进步,都与自己的思维能力息息相关,离开了思维,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历史上的许多学者,都把“思维能力”理所当然地包括在“人”的定义里边。
在古代希腊,有一位思想家在回答“什么是人”这个问题时,把“人”说成是“无毛的两足动物”。这种回答遭到另外一些思想家的非议,有人把一只公鸡的羽毛全部拔光,指着鸡对众人说:“看看,这就是他所说的‘人’!”
人具有思维能力,这一点与其他动物相比就显得特别突出。迄今为止,我们在其他动物身上没有发现类似的思维能力。某些较高级的哺乳动物,像猩猩海豚之类,虽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觉、学习和推论的能力,但远远不足以和人相比,无法称之为“思维能力”。这也许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是对人类的无比恩宠。请假设一下,如果多数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仿的思维能力,那么地球上的情形将会怎么样?且不说豺狼虎豹之类的大动物,即使一只小小的蚊子或者牛虻具有了思维能力,也足以把人类搅得终日不得安宁。
既然我们被自然赋予这样神奇的力量,我们就应该开发我们的大脑,脑子是不会被塞满而不会动的,脑子只会越用越灵,所以我们每一次的思维都是在给脑子加油,经过润滑的大脑更能适应自然的变化,人类也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存本领。
不需要磨砺你的牙齿,需要保持锋利的是你的才智。要找出旁人已经想出的方法,然后试着想出比他们更好的主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人类得以生存,而许多其他的动物包括一些大型凶猛动物已经灭绝的原因。如果我们停止运用智慧,我们就有可能沦为过时的废物,和其他废物一样,被灰尘封闭。
正确思考的结果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因为不这样做,就那样做,是由一个人的思考力决定的。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大事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敢的取舍。
所有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思考变化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惟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运用你的思想,但无论如何运用它,它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力量。
没有正确的思考变化,是不会克服陋习的,如果你不学习正确的思考,是绝对防止不了失败的。
变化思维方式一般有如下两种:
(1)归纳法
这是从部分导向全部,从特定事例导向一般事例,以及从个人导向宇宙的推理过程,它是以经验和论证作为基础,并从基础中得出结论。
(2)演绎法
以一般性的逻辑假设为基础,得出特定结论的推理过程。
这两种推理方法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但二者可以一起运用。
少数正确思考者一直都被当作是人类的希望,因为他们在他们所做的事情上,都扮演着先锋者的角色,充分施展了他们的优势。他们创造工业和商业,不断使科学和教育进步,并鼓舞发明和宗教。
爱默生说得好:“当上帝释放一位思想家到这个星球上时,大家就得小心了,因为所有事物将濒临危险,就像在一座大城市里发生火灾一样,没有人知道哪里才是安全的地方,也没有人知道火什么时候才会熄灭。科学的神话将会发生变化;所有的文学名声以及所有所谓永恒的声誉,都可能会被修改或指责;人类的希望、人类的思想、民族宗教以及人类的态度和道德,都将受下一代摆布。普遍化将成为神力注入思想的新汇流口,因此悸动也跟着而来。”
在克服自身劣势的过程中,如果你是一位正确的思考者,则你就是你情绪的主人而非奴隶。你不应给予任何人控制你思想的机会,你必须拒绝错误的倾向。一般人开始时,会拒绝某一项不正确的观念,但后来因为受到家人、朋友或同事的影响而改变初衷,进而接受此观念。
一般人往往会接受那些一再出现在脑海中的观念(无论它是好的或是坏的,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作为一位正确的思考者,你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人性特质,使你今天所思考的到了明天仍然反复出现,并进而接受这种再出现的思想,这正是明确目标和积极心态的力量本质。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巨痛艰难地走到医院。虽然缺少了一个脚趾,但这个孩子以短暂的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年轻人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征者都答非所问。年轻人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全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这位年轻人成大事了。
亚力山大果断地剑砍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受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把你的思想当成一张底片,底片会记录任何反映在它上面的事物,底片不会挑选应记录的对象,也无法控制焦距和曝光时间,而你———作为一位摄影师,有机会挑选所要记录的对象,决定影像焦距、光圈和快门。最后照片的品质,就取决于你控制这些因素的技巧。
对于你心里那一张底片而言,构图的主题就是你的明确目标。你按照你自己的抉择挑选画面,以你强烈的欲望挑选好的画面,并自行决定要让你的思想做多久的曝光。
很少有摄影师对于重要的镜头只按一次快门。他们多半都照好几次,每一次都略微调整一下必须掌握的各项因素,以期照出最完美的画面。同样地,你不应只让你的思想曝光一次,而应该每天都让你的思想对准你心里那张有明确目标的画面进行曝光。
久而久之,对明确目标的一再“曝光”会变成一种改变自我的习惯,一种经过控制的习惯,因为你是有意识地决定你行为的性质。
强烈欲望(发自你的情绪)的一再呈现,也会将明确目标的画面印在你的潜意识中,而你的潜意识将会不知不觉地经由想像力,激发出你想达到目标的构想和计划。
但是这些构想不是那么简单就会出现的,你的潜意识不会自动地把一辆车放在你的车道上,也不会为你办理存款手续。正确的思考要求以百折不挠的行动应用这些构想和其他成大事的原理。我们之所以强调,你必须每天都保持个人进取心,是因为你必须培养出处于控制之下的行动习惯。
国学话谋略
控制习惯的过程是不可思议的,它将你的思考力量转变成行动。但如果你没有这种习惯,或所学到的是不良习惯的话,则它可能会给你带来悲惨和失败。你的成大事须视你控制习惯的能力和品质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