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15056000000028

第28章 称谓官衔(2)

据《山海经》记载,4000多年以前,黄河流域有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盟打败了进犯的九黎族,来自九黎族的俘虏成了黄、炎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黎民”泛指普通群众了。

炎黄子孙的由来

4000多年前,黄帝和炎帝联合打败蚩尤的九黎族,两个部落逐渐壮大,其他部落陆续跟随炎黄两帝,经过几千年的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子孙,“炎黄子孙”便而来。

万岁的由来

早在战国时期,“万岁”一词就经常出现在人们口中,“万岁”本意是指因喜悦、赞美、感激、祝愿而发出的欢呼。《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蔺相如奉和氏璧入秦,“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可见此时的“万岁”,只是一欢呼。到了汉武帝,“万岁”一词便成了皇帝的专用称呼。

老佛爷的由来

历史上的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而“老佛爷”就是清朝皇帝的“特称”。原来女真族的首领最早特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珠”的转音,是“佛爷”、“吉祥”之意,因此,女真首领历代相传,特称谓“满柱”。后来,有的显赫家族,世居高位的首领,起名就叫“满柱”。所以,清代建国后,将满语“满柱”汉译为“佛爷”,成为清朝历代皇帝的“特称”。

公主的由来

“公主”一词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周朝的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而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也称“君主”,后来到了汉朝,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公主”便由此而来。

驸马的由来

“驸”最早的意思指的就是马,三匹马拉一辆车,左右两边的马称为“驸”。“驸马”是掌管皇帝之“马”的人,是个官职。在历史上,汉武帝时开始有“驸马都尉”这种官职,掌管皇帝的“车”和“马”。后来到三国时,魏国的何晏因与公主结婚,被授予驸马都尉之职。其后,杜预与司马懿(晋宣帝)的女儿堂山公主结婚,也拜为驸马都尉,魏晋之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由此驸马已不是官职,而是皇帝女婿的称号。

丈人的由来

在我国家庭关系中称妻子的父亲为“丈人”,然而在魏晋以前,妻子的父亲被叫作“舅”或“妇翁”,“丈人”则是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据唐朝柳宗元《祭扬凭詹事文》记载,“年月,子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灵。”宋朝《猗觉寮杂记》和《鸡肋编》都可以证明,“丈人”一词开始于唐朝。

泰山的由来

“泰山”一词当做妻父的代称与“封禅”泰山有关。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丞相张说担任封禅使,顺便把他的女婿郑镒也带去了。按旧例,有幸随皇帝参加封禅者,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级。郑镒本是九品官,张说利用职权,将他连升四级。唐玄宗在宴会上看到郑镒穿着五品官服,觉得奇怪,便去问他。郑镒无以回答。这时,擅长讽刺的宫廷艺人黄幡绰替他回答说:“此泰山之力也!”妙语双关,唐玄宗心照不宣,事情就这样混过去了。后人因此称妻父为“泰山”。

红娘的由来

红娘最早出现于元稹的《莺莺传》,在崔莺莺、张生故事中以一个婢女的身份出现,所以并不重要,而《董西厢》将其塑造成了一个不朽的形象,红娘真正进入中国人的心中,却是王实甫的《西厢记》。红娘在崔、张的婚姻中,虽不是最初的“介绍人”,但她是成全这桩美满婚姻的关键人物,而红娘聪明伶俐、妙语连珠、活泼爽朗的美好形象又深入人心。所以在社会上从事婚姻介绍工作的人,或者偶或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者,都愿以“红娘”自称,因此“红娘”一词便广为流传,成为汉民族文化中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借代词”。

媒人的由来

“媒人”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氓》:“匪我衍期;子无良媒。”意思是:“不是我托期不嫁,是你没有聘好媒人来。”另有一传说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两个村庄,一个叫东山庄,一个叫西山庄。东山庄上有一个小伙子,叫赵景;西山庄上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阿彩。两人经一位好心的老汉搭桥,成了亲。婚后,小两口情投意合。小两口为了纪念这位老汉,准备为他塑一尊像,放在家里。于是阿彩就用米粉塑了一尊塑像,把它放在家里。但是由于天热潮湿,那米粉人竟浑身发了霉。夫妻俩叹惜地这尊塑像为“霉人”。后来,大家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从此以后,人们就把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的人称为“霉人”。后来,人们觉得“霉”字不好写,就把“霉人”改成了“媒人”。

亲家的由来

“亲家”一词最早始于唐代。《新唐书·萧嵩传》记载:“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玄宗)呼为亲家。”当时该称呼只流行于皇亲国戚的联姻上。五代时,又出现了亲家翁的敬称。《五代史·刘目旬传》说,刘目旬与冯道是姻家(联姻的家族或其成员),二人并任宰职,冯道罢官后李愚代替了他。李愚向来厌恶冯道的为人,他接任后,每当查出冯道的过失差错时,李愚就在刘目旬面前讥笑冯道说:“这是亲家翁干的好事。”后来,亲家称呼流传民间,一般老百姓也开始使用这一称呼,并一直沿用到今天。现在指因子女联姻而使夫妻两家结为“亲家”。

先生的由来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历史上不同时期,对“先生”称呼的对象也是不同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里的“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到了战国时代,《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先生”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而《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在这里“先生”一词是第一个用来称呼老师的。到了汉代,“先生”前加上一个“老”字。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乾隆以后,官场中基本不用这个称呼了。现在,妻子多自称自家丈夫为“先生”,对别的妇女的丈夫也叫“先生”。另外,先生也是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太太的由来

“太太”原指周朝开国时的三位妇女。周文王的祖母太姜,母亲太任,夫人太姒,这三位皆是圣人之母。太姜,是周太王的妻子,她美丽、端庄而又贤惠,充满智慧,性格柔顺,每当太王有事时,总与太姜商量,乃至迁都的大事都要问一下太姜。太姜生了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她教化儿子非常尽责,每个儿子都很有德行。后来,泰伯与仲雍知道父亲想让位给三弟季历,便离开都城,把周的继承权让给了季历,也就是周文王的父亲。太任在怀周文王时,史书记载,她能做到“目不视恶色”,眼不看一切不好的东西;“耳不听淫声”,不善的音声绝不听;“口不出傲言”,足以证明她心平气和孕育胎儿。胎儿就是周文王,他是圣人;圣人是母亲教出来的。只要从小扎下伦理道德的根,一生都不可能变坏。现在“太太”的称谓同小姐、先生一样,成为对已婚女子的敬称。

妻子的别称

自古以来,对妻子的称谓有很多。古代皇帝的妻子被称为“皇后”。古代诸侯,旧时为了表示自谦,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为表示是原配,称自己的妻子为“发妻”。为表示曾经与自己同甘苦共患难,称自己的妻子为“糟糠”。从前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丈夫因家庭事务均为妻子操持,所以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为“贤内助”或“贤妻”。旧时丈夫称在家掌权的妻子为“内掌柜”或者是“内当家”。今天,妻子的别称有媳妇儿、老婆、夫人、太太、爱人、家里的等。

丈夫的由来

相传在我国有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高大,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古时一尺约合现在的六寸多),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鼻祖的由来

要解释“鼻祖”一词,首先要解释“鼻”字。“鼻”的本字是“自”,“自”在古文中一般作第一人称代词,即自己。后来为了区分“自”的两个意思,就又另造了一个新字“鼻”。从此,“自”和“鼻”就有了各自不同的分工。自的本义是“鼻子”。人们通常说到自己的时候指着鼻子。《说文》里有“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的说法,就是把生的第一个儿子称“鼻子”。这里的“鼻”字的意思即第一、最初或开始的意思,这个意义正是从“自”而来。所以最早的祖先、某领域的创始人就称“鼻祖”了。

泰斗的由来

“泰斗”是“泰山、北斗”的简称。古人尊泰山为山之首、北斗为星之尊。人们常用泰山北斗比喻在德行和事业的成就方面为众人所敬仰的人。据《新唐书·韩愈传》记载:唐朝的文学家韩愈善于写古文,死后他的文章广为流传,当时的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开始时,人们把韩愈比作“泰山、北斗”,是表示对他的推崇和景仰。后来,就用“泰山、北斗”来比喻在某一方面成就突出,在社会上有名望、有影响的人。如把鲁迅等称为文学泰斗,把爱祖冲之、李四光等称为科学泰斗等。

万万岁的由来

相传武则天称帝后,很喜欢别人吹捧她,但他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学士出题对答,她脱口出了上题;“玉女河边敲叽梆,叽梆叽梆叽叽梆。”众学士搜肠刮肚。有位惯于献媚奉承的学士看出武则天的心思,忙吟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则天听后,高兴的大加赞扬,从此“万万岁”一词就流传开来,封建王朝的皇帝一直沿用。

太上皇的由来

“太上皇”最早出现于秦朝,秦王嬴政自封皇帝后,追封自己的父亲秦襄王为太上皇,以示尊敬,这是最早的应用。汉高祖刘邦登基皇位后,去拜见自己的父亲太公。太公挟着扫帚站在门口,倒退着将刘邦迎入家门。刘邦见此,非常惶恐。随后尊奉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而不称太上皇帝,是因为这只是以活着的父辈的尊崇,而且父辈并不参与治理国政。从此以后,这就成了一种制度,历代诸帝都沿用这种作法。也有些皇帝在活着的时候,就将皇位传给了后人,后人做了皇帝后,退了位的先皇也被尊为太上皇。

老人家的由来

“老人家”一词在我国现代汉语中是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据《宗教词典》记载:“老人家”一词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伊斯兰教徒对教主的一种尊称,是阿拉伯文“穆尔西德”一词的意译。“穆尔西德”一词源于“道路”(指修炼过程),意为“引路的人”,指伊斯兰教某些教团的宗教导师,负责接受和指导新参加教团的信徒的人。在元朝时期,伊斯兰教随着部分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迁移传入中国,并发生语言的融合。从此,“穆尔西德”便被译为“老人家”,自元代开始出现在汉语和文学作品中。

寿星老的由来

“老寿星”是我国人民对长寿老人的尊称。寿星本是我国古代一个星座的名称,又名南极老人星,位于南天之际。古人把“寿星”当做长寿的象征,并塑造了一些关于南极仙翁的神话故事:一位天庭饱满、银髯飘胸,一手捧仙桃,一手拄拐杖,笑容可掬,精神矍铄,常骑着仙鹤游历的老人。经过历代相传,南极仙翁的形象就成了长寿老人的代表,被称为“寿星老”。

老头子的由来

“老头子”这一称谓据说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相传,清乾隆年间,总编修纪晓岚在翰林院编撰《四库全书》时,乾隆皇帝常去检查工作。一次乾隆皇帝又去巡查,恰好听到纪晓岚跟同僚开玩笑称皇帝为“老头子”。乾隆听后,生气地问道:“老头子三个字如何解释啊?”纪晓岚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不慌不忙地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简称老头子。”乾隆皇帝听后转怒为喜,称赞纪晓岚能言巧辩,赦免了他的罪。从此以后,“老头子”这个称呼,便流传开来。

官衔

皇帝

在我国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的是开始于秦朝。而“皇帝”一词是“三皇五帝”的统称。三皇指天皇、帝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帝”原来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天帝。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帝号,以示自己的尊贵,从此天子称为“皇帝”。“皇帝”一词便开始在历朝历代流传下来。

殿下

以前“殿下”和“陛下”一样,是对天子的敬称,但是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一说魏晋南北朝天子也称“殿下”。唐代以后,只有太子、皇太后、皇后被称为“殿下”。

陛下

“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