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此篇是一首表达离情别绪的作品。上阕直抒胸臆,慨叹人生苦短,光阴易逝,所以十分平常的离别也让人伤感。“销魂”在此可作痛心疾首解,与句首“等闲”配搭,相得益彰。既然人生如此的短暂,离别又是这等痛苦,那么相聚时就应尽情开怀畅饮,“酒筵歌席莫辞频”,与太白诗句“将进酒,杯莫停”传达的情绪有相通之处。此三句各主其意,又层层相因,环环相扣。
下阕紧承前文之意,结构上也与上阕一脉相承。第一句意谓思念远方之人,因相隔千山万水终是徒劳,“满目山河空念远”;更何况眼前又遇见这风雨落花的凄凉景色,自然心中不免生出无限感伤。既然这样,与其为伤别伤春而痛苦烦恼,不如多给一些爱与眼前的美人。根据全词格调和内容,此处“眼前人”当为以歌舞伴人饮酒的艺伎。结句是作者无奈的慨叹,不可视作其“及时行乐”、“自我麻醉”人生观的体现。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1],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2],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3],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1]槛(jiàn):栏杆。[2]谙:了解、知道、熟悉。
[8]尺素:书信。古人将书信写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上,故称尺素。
【鉴赏】
此篇是晏殊一首颇负盛名的伤离怀远之词。主角是一位闺中人。
上阕主要写所见。第一句写秋晓庭园中的景物。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上去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傲霜盛开的幽洁品质,象喻高雅。这里用“愁烟”与“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透露出闺中人的高雅和她的哀愁。“愁”、“泣”二字有刻画痕迹,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两句写深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在充满哀愁,对季节特别敏感的闺中人眼中,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之寒而离去。这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闺中人的感觉。闺中人不仅在生理上感到深秋的微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双飞”,更反衬出人的孤独。这两句只写客观景物,不但未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而且两种物象之间似乎还不一定有什么联系,但细品起来,其味无穷,艺术表现非常委婉含蓄。
后两句从今晨回溯到昨夜,明点“离恨”,成为全词的词眼,表现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景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将斜光照透朱户,一直到天亮,原本是很自然。既然这样,人们不应该去怨恨它,但闺中人却偏要去怨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正有力地表现了闺中人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由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感触,又一次让人感到其写意的深婉含蕴。
下阕主要写所思。前三句承上阕“到晓”,折回写今晨登上高楼眺望的情景。“独上”应上阕“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是从一夜无眠中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望之所见,而且也包含有对昨夜通宵未寐时卧听西风飘落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精确地传达出这一自然景象给予闺中人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瑟,人又孤独,似乎应接着抒发闺中人忧伤低回之音。但作者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阔的境界:独自一人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样写,不仅能表现出闺中人有登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隐含着闺中人有长久不见所思的空虚惆怅。而这种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能给闺中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广远境界的驰望骋怀。这种意境从“望尽”二字中可以充分体味出来。此三句尽管包容了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华,纯用白描;意境高远,气势宏大,成为名言警句。
最后结尾两句紧承前面。高楼驰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彩笺是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闺中人欲寄思念之诗书音讯这种强烈愿望,与所思之人远离故乡又不知宦游何处而音书无寄这种可悲现实作比较来叙述,生动地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全词也就在这渺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远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了摇曳不尽的情致。
全词上下阕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有区别的。上阕取景较狭,偏于婉柔;下阕境界开阔,近于悲壮。而上阕于深婉中见含蓄,下阕于阔远中有蕴涵。但全篇仍贯串着意象虚涵概括这一总的特点,闺中人的音容面貌忽隐忽现,因而具有婉约词中少见的境界寥阔高远的特色。
清半乐
晏殊
金风细细[1],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2],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注释】
[1]金风:秋风。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中,西方主金,故言秋风曰金风。[2]紫薇:花名,又称“百日红”,夏秋间开花,花呈红、紫或白色。朱槿:即木槿,落叶灌木,花亦呈红、紫、白色。
【鉴赏】
此篇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的词。伤春、悲秋是旧时抒情作品两大题材与主题,此词以细腻的描写抒发淡淡的忧愁,所谓闲愁。
上阕虽以秋风落叶入笔,但未见悲愁,而是一种陶醉。作者以“细细”这一叠词充分表达了对秋风的美好感觉。所以第二句“叶叶梧桐坠”亦是轻轻的感慨,并无“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苍凉。“绿酒”二句以“初尝”、“易醉”、“浓睡”等词暗示了此景下人内心的低落情绪,但这种情绪只是淡淡的一层。与其说是忧愁,不如说是秋日里文人惯常的一点点触景伤情。
下阕进一步描写秋日景色,表达作者的细腻感触。斜阳照残花的黄昏,双燕南归的季节,一丝凉意袭上银屏,也袭上心头。
这首词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晏殊词“温润秀洁”(王灼《碧鸡漫志》)和“和婉而明丽”(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的艺术风格。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1],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2],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3]。
【注释】
[1]红笺:古时用来向情人写情书题情诗的小幅红纸。[2]鸿雁在云鱼在水:据《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拘,被放逐北海牧羊。后来西汉使者向单于请求归还苏武,单于谎称苏武已死。汉使诡称汉武帝在上林苑射猎得北归鸿雁,足系苏武所寄帛书。单于信以为真,遂被迫道出实情,苏武因而得救。后来人们便以鸿雁指信使,有“鸿雁传书”之说。鱼也常被当作信使。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史记·陈涉世家》也有剖鱼得书的记载。此句指无法传递信息。[3]“人面”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意。崔护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鉴赏】
此词为男女离别相思怀人之作。上阕直抒胸臆,表达深情难寄的相思之苦。“红笺”两句,婉而不露,深深地蕴含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无限思念。“红笺”表明对爱情的慎重,“小字”暗示信上倾诉真情的文字多,“说尽”则用其反意。“鸿雁”两句进一步状写相思之苦,表达一腔深情无法向对方传递和表白的惆怅和郁闷。“鸿雁在云鱼在水”,没有信使只是托辞,或许是其他原因。但无论什么原因,结果是确定的,“惆怅此情难寄”。
下阕融情于景,寄情山水。既然相思之情难以用书信来表达,那就登高远眺,遥寄深情于山水。“斜阳”两句,以“斜阳”、“遥山”等意象,通过“独倚”、“恰对”相映衬,暗示内心的凄凉孤苦。晏殊词中多有以登楼远眺抒发离愁别绪者,如“画阁魂消,高楼目断”(《踏莎行》),“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踏莎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结尾两句化用崔护诗意,将深深的思念、怀想、牵挂和感伤交织在一起,把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人面不知何处”在意蕴的丰富、深沉、熨帖等方面均恰到好处。而“绿波依旧东流”既与“人面不知何处”句意相承,又有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可谓蕴藉悠远。
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1]。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2]。闻琴解佩神仙侣[3],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4],烂醉花间应有数。
【注释】
[1]浮生:缥缈虚浮的人生。《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句子。[2]春梦:春天所做的短暂的美梦。秋云:秋天的云,飘忽不定。语自白居易《花非花》诗句:“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3]闻琴解佩神仙侣:闻琴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情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解佩,指汉皋神女与郑交甫情事。据《列仙传》载,汉皋神女江妃解佩以赠郑交甫作为信物。[4]独醒人:指清高正直,不同流合污的人。《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后指高洁之人。
【鉴赏】
这首词是感慨人生之作。春光易逝,良辰苦短,不如“烂醉花间”!全词的思想情绪落脚到愤懑不平。上阕表达对自然事物和景象的感触与思考。“燕鸿”
两句由自然界春光易逝的现象联想到人生亦如此,难以捉摸和把握。想起这些,真是千头万绪,感慨万千。“长于春梦”两句具体形容这种人生慨叹:这缥缈的“浮生”就如短暂的“春梦”,亦如易散的“秋云”,难以挽留,稍纵即逝。这里,作者一面感叹人生渺茫,一面却流露出对良辰美景的眷恋和向往。
下阕以典故进一步将上阕的慨叹具体化。这里,无论“闻琴”的卓文君,还是“解佩”的汉皋神女,均被认为非爱情的化身,而有作者的政治寄托。“庆历新政”失败后,不但自己罢相,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一批知己也遭贬谪。也由于自己失宠,欲替贤臣良友们说话,已经变成奢望,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当然是“挽断罗衣留不住”了。结句正语反说,充分表达了词人愤激的心态,而不能理解为是作者自甘沉沦,自我麻醉的表现。
此词感情强烈,表达却蕴藉含蓄,比兴手法(第一句)、传说典故的恰当运用,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1]。重头歌韵响睁琮[2],入破舞腰红乱旋[3]。玉钩栏下香阶畔[4],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5]。
【注释】
[1]玉真:道教仙人,此代指美女。[2]重头:词中上下阕完全相同曰重头。睁琮:玉器相碰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3]入破:乐曲之繁声。唐宋大曲分为散序、中序、曲破三大部分。进入“破”这一部分曰“入破”。[4]钩栏:随房势高下曲折的栏杆。[5]点检:检查、清理。
【鉴赏】
此篇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上阕由景及事,回顾往日与心中美人相见相识相聚的美好幸福情景。第一句动情地描绘美丽温馨的春天景色:“池塘水绿风微暖”。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自然回忆起美好的往事来:“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两句用细腻的笔触,对初次相见的“玉真”美妙的歌喉和绚烂的舞姿加以描绘。作者用美玉相碰发出的和谐悦耳的声音状写她的清脆歌声,用“红乱旋”来形容其舞姿的灵活轻盈和迷人,让人头晕目眩、眼花缭乱。
下阕由对往事的回忆转入对故人的思念和不见故人的怅惘。钩栏香阶,美景依旧,醉后醒来已是斜阳西下。结尾二句,由对意中情人的怀念,延展到对旧人老友的留恋。“无一半”使全词境界一下子得以拓展。由此联想,“醉后不知斜日晚”句既是对具体往事的叙述,也是对人生垂暮的感慨。
踏莎行
晏殊
祖席离歌[1],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2]。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3]。画阁魂消,高楼目断[4],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5]。
【注释】
[1]祖席: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叫祭“祖”。后称设宴饯别之所为“祖席”。[2]香尘:地下落花甚多,尘土也有了香气,故称“香尘”。[3]棹:同榷,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此二句是说,“居人”与“行人”之间的思念之深,致使马嘶不行、船旋不前。[4]目断:极目远眺,直到尽头。[5]寻思:思索,想。
【鉴赏】
此篇是一首送别的情词。晏殊词作中,有不少作品抒发和表达相爱男女的离愁别绪。此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不表达别后思念之苦,也不是陈述由离愁引发的人生感慨,而是写出饯别、相送、别后思念的痛苦情感和现实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