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古今农事
15356900000034

第34章 经济作物(5)

早在1873年,我国大豆在维也纳万国博览会上展出深受各国青睐,随之名扬世界,如今世界各地种植大豆都是从我国传播出去的。大豆于2~3世纪先传入朝鲜,后又传入日本;清代乾隆年间引入法国巴黎植物园,到1890年英国始引栽种;美国直至1882年北卡罗莱那农场引种;种植最晚的要算俄国了,它在1901年才开始种植。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出口量占贸易市场的80%~90%,几乎“主宰”世界。到了80年代初,我国大豆面积仍占世界大豆面积的2/3以上。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美各国大举向大豆进军,面积已超过我国。有关资料表明,美国产大豆5700万吨,占世界大豆总产50%以上;而我国面积逐年递减,总产量为800万吨,占世界大豆总产的10%。

大豆营养丰富,应用极其广泛。大豆含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亚油酸、维生素E和卵磷脂等多种有效生理活性成分,并富含人体所必需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比牛肉、瘦猪肉、鸡蛋还高,素有“绿色乳牛”、“田中之肉”、“植物珍珠”的美称。其中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种类较齐全,是一种优质蛋白。大豆富含赖氨酸,可以补充谷类食物赖氨酸含量不足的缺陷。大豆脂肪含量高达20%,比动物脂肪优越之处在于富含油酸和亚油酸,这类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于预防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大有益处。大豆无机盐中的钙、磷、铁极易被人体消化,是贫血病人的有益食品,大豆富含磷脂胆碱等对神经系统有保健作用的物质及维生素E等抗衰老物质。大豆能防止过氧化质脂生成,延缓机体衰老。大豆卵磷脂对防止中老年痴呆和记忆力减退有特殊功效。

大豆的应用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熟悉的豆腐脑、嫩豆腐、老豆腐、豆腐干、豆腐皮、油炸豆腐,豆腐丸子等,尤其是豆制品中湖南长沙的臭豆腐、安徽歙县的毛豆腐、北京的王致和豆腐乳、广东的“海天牌”黄豆酱更是家喻户晓。大豆浑身都是宝,大豆的根是很好的小型肥料制造厂,除供应自身的生长发育外,还为土壤留下大量的氮肥。大豆茎叶可作为饲料和燃料,又可以作为肥料。

大豆除直接食用和用作豆腐、豆浆、豆芽、制酱、酿酒、榨油外,也是重要的现代工业原料。还可生产组织蛋白、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纤维蛋白、脱脂豆粉、精炼油、色拉油、起酥油、奶油、磷脂等制品。还是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油漆、印染、橡胶、电子、军工、畜牧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5.3.2大豆栽培技术演变

大豆经人类长期种植,将百粒重只有2~4克,蔓生攀援的野生大豆向大粒、不倒伏的目标进行选择,逐渐演化成矮小植株;分枝少,主茎发达,子粒增大的栽培种。典型的进化程度高的,其百粒重增加到20克以上。种粒卵形至球形,秆愈粗,直立不倒,主茎愈发达,愈倾向亚有限至有限结荚习性。

由于栽培大豆是在较优良的条件下,经定向选择演化而来。所以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栽培条件越好。进化程度较高的类型,其种粒大,主茎发达,秆强不倒的大豆类型能获得高产,而在地力低薄、干旱、盐碱条件下,却表现矮小、低产。进化程度较低的类型,在地力低薄、干旱、盐碱条件下,分枝性强,粒较小,生长较正常而有一定的产量;而肥水好的条件下却表现蔓生倒伏现象。

根据大豆品种生理特点,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经济水平为获得一定产量所采取的技术措施。针对不同地区的无霜期,作物种类、生产水平,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避免大豆重茬,以培肥地力,持续增产。一年一熟的北方春大豆区,多实行小麦—小麦—大豆;小麦—杂粮(玉米)—大豆;大豆—谷子—玉米等三年轮作;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黄淮夏大豆区,多为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大豆—春玉米(春甘薯)等;南方多熟大豆区,多为一年三熟和两年五熟制,有冬作物—夏大豆,冬作物—春大豆(套种)—晚稻,冬作物—早中稻—秋大豆,冬大豆—早稻—晚稻等,还有间、套、混作等种植方式。

5.4花生

5.4.1花生的传播与应用花生的原产地在南美洲,以玻利维亚为中心,向周边的秘鲁、巴西、危地马拉、阿根廷扩散传播。秘鲁出土的最早的花生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在秘鲁沿海史前废墟中存在着大量的古代花生的考古学证据。1875年在安康镇的史前墓葬中,又发掘出大约公元前500年的花生供品。在巴西北部至安第斯山麓,分布着大量的野生种群,至今还是当地放牧牛羊的主要饲料。大量的出土花生种子如同我国出土的稻粟种子一样多。文字记载也比比皆是,有文献中记载有关巴西的印第安人栽培花生的资料,当地的印第安人称花生为“马诺比,同时提到花生也是秘鲁的印第安人的栽培植物,他们称花生为“安胡克”。南美洲的花生属共有70多个种,大部分没有被研究,已知的花生栽培种经过人们的驯化选择,共有两个亚种和4个变种。由此可见花生原产于南美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花生从原产地——南美洲传播到世界各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美洲大陆与世界的交往是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的。所以,原产于美洲大陆的作物向外传播应该是通过哥伦布及其以后的商船。原产于南美的花生,15世纪末传入南洋群岛。在明朝,我国与南洋各国的商贸联系是很频繁的,花生是从南洋传入我国东南沿海的。花生传入我国有小花生和大花生两种,传入的时间不同,传入的途径也有多条。学术界一般认为福建首先引种,而浙江可能传自福建。万历《仙居县志》记载:“落花生原出福建,近得其种植之”。世德堂遗书《星余笔记》(1672)记载:“落花生……干者壳肉相离,撼之有声,云种自闽中来,今广南处处有之。”可见福建是花生最早传入地之一。但是,我国有关花生最早的记录见于明朝弘治十六年(1503年)的《常熟县志》:“落花生,三月栽,引蔓不甚长。俗云花落在地,而子生土中,故名。霜后煮熟可食,味甚香美。”1504年的《上海县志》和1506年的《姑苏县志》都有花生的记录。徐光启撰《农政全书》记载:“开花花落即生名之曰落花生皆嘉定有之。”明王世懋撰《学圃杂疏》中记载:“香芋落花生产嘉定,落花生尤甘,皆易生之物可种也”因此不能否认。江浙沿海一带也是一个花生传入地。这与前面讲的花生首先被传入福建并不矛盾。明朝中后期,我国的航海技术已较发达,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中国杰出航海家郑和受成祖朱棣之命,在南京龙江造船厂建造“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的巨大龙船,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与海外经济、文化交流。常熟、嘉定一带地处重要的水路要塞——长江入海口,其上游是当时重要的城市南京。花生被频繁的海外归来的商船带到江浙一带是很有可能的。事实上,新作物的引进往往不只一次,可能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引入到不同的地点。唐启宇先生认为,花生是16世纪初由江浙闽粤侨商从东印度洋葡属摩鹿加引进的。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也可能把花生传人中国,当时被中国人称为佛朗机的葡萄牙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以武力占领满刺加(今马来西亚),不久又侵入我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抢劫商船活动。《明史》卷323《佛朗机》:“佛朗机,近满刺加。正德中据满刺加地,逐其王。十三年(1518年)遣使臣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始知其名。诏给方物之直,遣还。”另外,明中期(16世纪时)西班牙人天主教教士Francis Xavier来到广东台山县上川岛进行传教活动;1553年葡萄牙人租居澳门,大批传教士来澳门建教堂、传教。明朝时期西方传教士也可能是花生的传入者之一。19世纪中后期,大花生传入我国。首先引种大花生的是山东省。据原金陵大学农林学院农业实验记录:“山东蓬莱县之有大粒种,始于光绪年间,年大美国圣公会副主席汤卜逊(Archdeacon Thomson)自美国输入十瓜得(quarter)大粒种至沪,分一半于长老会牧师密尔司(Bharle Mill),经其传种于蓬莱,该县至今成为大粒花生之著名产地。邑人思其德,立碑以纪念之,今犹耸立于县府前。”关于大花生最早的记录,见于《平度州乡土志》:“同治十三年(1874年),州人袁克仁从美教士梅里士乞种数枚,十年始试种,今则连阡陌矣。”因小花生引入早,人们习惯称其为本地花生,称大花生为洋花生。据说袁克仁曾在蓬莱教会学校读过书,于1870年带回美国大花生在平度试种传开。另据《山东文史资料》(第一辑)中《德国人在青岛办教育的片断回忆》一文记载:美国人狄考文(1863)来蓬莱办文会馆,曾先后两次传入大花生。第一次送给栾宝德的父亲,因煮而食之没有种植,第二次送给邹立文,他种上,在山东才开始了大花生的种植。综上所述,大花生可能是在同治末年到光绪初年之间由多人、多路、多次传入山东半岛一带,最早在蓬莱、平度一带试种,光绪年间向山东的西部传播开来。

我国花生引进后的传播趋势大致有两个,一是16世纪初早期花生以东南沿海为中心向北方传播,二是19世纪后期的大花生以山东半岛为中心呈扇形向西、南、北方传播。早期花生传入东南沿海后并迅速由近及远地向全国传播。迅速由近及远地向全国传播开来,此外,大花生在山东东部试种成功以后,逐渐向山东中西部扩种。从大量的地方志记载的大花生栽培的时间上看,山东沿海最早,依次向外时间渐晚。当然内地也有从海外或山东直接引种的可能。清末、民国全国各地的志书大量记载了有关美国种花生与原种花生的比较:大者虽含油量稍逊,但颗粒巨大,产量高,后来美种独盛,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山东大花生。大花生目前是我国花生生产的主导品种。

花生又名金果、长寿果、长果、番豆、金果花生、无花果、地果、地豆、唐人豆、花生豆、落花生。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同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以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作各种营养食品。现在又有一种彩色花生,又称多彩花生、多色花生、五彩花生。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颜色变异而产生多种颜色而来。彩色花生主要分为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几个品种,其中按果仁外皮颜色又能分为黑、紫黑、白、紫红、红白、彩粒等几个色系。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红花纹、黑底黄花纹、黄底黑花纹等颜色。长出的秧蔓与普通花生没有区别。

5.4.2花生栽培技术演变

花生对土壤适应性较广,耐酸、耐寒、耐瘠,是开发红壤土的先锋作物。适宜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熟化的耕作层20厘米左右,保水、保肥力较强,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比较肥沃的沙质壤土上种植。同时根据花生对环境和栽培条件的要求,采取适宜的综合技术获取高产。花生生育过程中,需要氮、磷、钾、钙等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除根系外,叶片、果针、幼果均有直接吸收能力。以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需肥最多,成熟期和苗期减少。花生有根瘤菌共生固氮,氮素可提供自身所需氮素的30%,需要量较其他作物少。前作残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酸性土需施熟石灰,碱性土施生石膏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

(1)播种

花生必须力争一次全苗,并达到齐苗、苗壮,为高产打下基础。播种前整地,无论平作、垄作和畦作,均要保证整地质量,保持土壤水分。播种前带壳晒种1天左右,可提高出苗率。选取粒大、饱满的种子,可比粒小的提高出苗率,增产10%左右。用药剂拌种,可防治茎腐、根腐、冠腐等病害,毒土或毒饵防治地下害虫。双粒穴播或条播。播种深度一般3厘米左右,如墒情差、土质松,深度为4~5厘米,并可适度镇压,并要抢墒播种或造墒播种。长江以南稻田花生,因土质较黏,春雨较多,播种不要过深,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出苗率。

合理密植,能获得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产量。一般普通型蔓生花生和龙生型花生宜稀,每公顷9万~30万株。珍珠豆型、多粒型花生宜密;春植花生宜稀,夏、秋花生宜密为原则。麦套花生,夏、秋花生均比春植花生增密20%左右。花生的营养面积配置以正长方形的双粒穴播较优;多粒和单粒穴播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土地而影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