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属“头痛”“头风”范畴,究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肾虚不充,髓海失养,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肝风内动,邪毒上扰清窍,痰蒙浊闭,阻塞脑络,血气凝滞,“头为诸阳之会”,总司人之神明,最不容邪气相犯,若感受六淫邪毒,直中脑窍或邪气客于上焦,气化不利,经脉不通,淤血、瘀浊内停,内外全邪,上犯于脑,并留结而成块,发为脑瘤。
脑瘤和淫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现在很多人容易得脑瘤,与淫念有关系。淫心重的人,执着色情淫秽,色情淫秽对人类灵魂及精神思想危害非常大,心灵也会受到严重污染。色情淫秽会导致心理变态,刺激大脑,种种原因结合起来引起脑瘤。
脑瘤和杀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杀生本身就罪过很大,业力强大,在苯教经典里讲过,杀生犹如蛇窝及毒海,不仅仅是没有快乐,而且引起疾病及痛苦。而且在苯教的经书里讲十大恶业,十大恶业的首位就是杀生,所以杀生的罪过是无法衡量的。杀生吃肉的人,什么病都会得到的,因此,这里不用详细的解释。
建议多为他念佛号、多放生、多布施,这是直接、有效的办法。你弟弟这次是个生命大难,也是个大关,家里人也只能尽力而为。
上师的话:进入六道轮回的业,是我们自己所造。我们在累生累世,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只有修学佛法,认识我们的佛性,才能消除业障,增长智慧和福报,才能解脱六道轮回之苦。
不生不死的生命
在佛陀时代,某日,舍卫国国王波斯匿王在睡眠中,听见左右两位侍卫官争论不休。其中一位说:“我是依靠国王才得以活着。”另一位则说:“我没有依靠什么,完全是随着本身业力所牵引而活着。”国王听了这番对话后便沾沾自喜,骄傲地以为是本身的威德服人,筹备赏赐那位依靠国王而活着的人。于是派人告诉夫人说:“国王此刻请一个人到夫人您那里,请您给予他钱财、衣服及珠宝饰品。”接着就请那位依靠国王而活着的人,拿着喝剩下的酒送给夫人。但是当他一脚才刚跨出门槛,准备前往时,忽然不断地流鼻血而无法前往。这个时候正巧遇见那位随着本身业力所牵引而活着的人,于是就请他代为送酒给夫人。
夫人一见到这个人,就想起国王曾经交代的话,于是将钱财、衣服及珠宝饰品全部赏赏给他。之后,国王看到这位随着本身业力所牵引而活着的人得到赏赐而心生疑惑,于是叫那位依靠国王而活着的人来,就问他:“我派你去送酒,为什么没去呢?”他回答说:“我一脚才刚跨出门槛,准备前往时,忽然不断地流鼻血而无法完成国王您交代的事,就请人代为送酒给夫人了。”
国王听了就感叹道:“我此刻才知道佛陀所说的话皆是真实不虚的。本身造业,本身蒙受果报,没有人可以代替。从这个因果的道理来看,或善或恶的报应都是从本身的所作所为而来,不是上天也不是国王所能给予的。”
象雄王子幸饶弥沃说:“世上永恒不变的奇迹,那就是生命,犹如不生不灭的虚空。”所谓的生命是一种能量,这个能量能够使万物生,也能够让万物灭,包括我们现代人的生和死。万物生存要依靠生命的能量,毁灭也要依靠生命的能量,因此,万物是依生命的能量而诞生的,也在生命的能量之中延续下来,经过时间的推移,生命的能量也会使万物自然破坏,最后变为“空”,实际上万物回归到了生命的能量之中就叫做“空”,生命的能量又开始转变为另一万物之诞生、持续、坏空,然后又再回归到空性。因此,万物就这样在生命的能量之中“成住坏空”。可是生命的能量却是不生不灭的。
以我们凡夫的观点,人生固然是生命,但死也是生命,实际上,我们的生命根本就没有生与死的观念。因为,“生”就是我们的生命寻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的身躯,“死”只是向另外一个阶段的转换,是从一个身体转向依附到另一个身体的开始。因此,我们的身躯只有生和死的变化过程,但是我们的生命却没有“生与死”的事实,生命的“生”是“死”的开始,“死”又是“生”的开始;生命的“死”是“生”的终局,“生”也一样是“死”的终局。因此,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生死”是一体的,所以才叫做“生命不生不死”。
佛经里讲:“因为生了要死,死了就要生。”这句话又该如何解释呢?我们的生命寻找到了身躯叫做“生”。但是我们的身体却并不是生命永恒可以居住的地方,而是给你短暂停留居住的地方,我们的身躯犹如“招待所”,生命犹如客人;当我们的身躯失去了能量,或者生命需要离开身体时就叫做“死”,可是生命的客人离开了身躯的“招待所”之后,它还是要继续寻找另外一个身躯,这又是“生”的开始。因此,生死是一体的两面,生死在时间的长河中流转、更替。诚如《法库》里范雎说:“觉悟的佛陀要死,慈悲的菩萨也要死;解脱的罗汉要死,力大的神仙也要死;权威的皇帝要死,睿智的大臣也要死;勇敢的将军要死,无能的穷困人也要死。人人皆在生老病死之中流转着。”在凡夫的眼里,人生犹如一个水杯,人死犹如打破水杯,水杯破了就不能再复原,但是生命的水是生生不息的。
身躯的死亡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之事,经典上将死亡分成五大种类:寿尽而死、福尽而死、业尽而死、意外而死、自如而死。但是,我们要明白,“生”并不是永恒持续,“死”也并不就是消灭,更不是灰飞烟灭,无知无觉地完全消失,而是从这个身躯转换到了另一个身躯,犹如走出了一个“招待所”之后,又进入了另一个“招待所”,也是从这个环境转换到了另一个环境。因此,我们的生命就这样转来转去,有时我们的生命跟随恶业而进入黑暗的世界,有时跟随善业而进入光明的世界,而且当生命的能量归回光明时,人就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大乐世界中去,因此,在雍仲苯教经典里对于死亡的观念也有很多积极性的描述,如“死如出狱、死如搬家、死如换衣、死如旅游、死如再生”等等。
此外,在雍仲苯教显宗里,死亡被称为“解脱”与“往生”,既然是解脱,就如同出狱,生命出狱和业力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只有解除恶业,才能脱离现在的身体,因此死亡也叫做解脱;既是往生,就如同出外旅游,或是搬家再重新换个环境。所以,死亡只是一个个阶段的转换交替过程,是从一个生命托付到另一个身体的开始。因此,生死是一体。我们的生命从无始劫以来就不停地延续转生到今生,从今生的生命再延续到来世,这样生生死死,世世代代都是相续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也是靠两种能量,一种是生命自身的能量,另外一种是靠“业力”的能量。“业力”就像一条绳索,它把生生世世的生命犹如佛珠一般都连在一起,既不会散失,也不会缺少一点点。绳索不分“佛珠”的好坏,都要连起来;业力犹如绳索一般,不管是生与善良的生命,还是死与邪恶的生命,同样都是要连起来的。人生的去处是由业力而决定的,生死是由生命的能量来决定的。我们命运的好坏与业力和生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佛劝人们“除恶扬善”的原因就在这里。
生命的意义既不是无欲无求,也不是轻松无为,不是为了满足欲望而享受快乐的一生,而是要活出生命本有的荣耀和价值,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为了创造宇宙和人生的繁衍生息而继起的能量,生命的本身就无始无终、无内无外、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而且超越了无常与无我,因为生命本身既没有名字,也没有生与死的分类,更不应该有我执迷惘。万物就是在生命的能量之海中波动的,我们的生命犹如大海,有时候海水波涛汹涌,那么海面上的泡沫究竟是海水,还是波浪呢?从凡夫的观点来看,有风则起浪,无风则平静,可是从觉悟的观点来看,海面上的泡沫和波浪都离不开海水,海水由骚动最终归于寂静,万物异动是由于自心的动摇,是自心的现象,都离不开生命的能量,万物最终还是要归回本来清净的生命能量之中。万物都有一个不生不死的生命,那就是雍仲苯教经典所讲的“法身”,又叫“佛性”,就是“空性”。这个空性并不是空荡荡什么都没有了的,而是充满了俱足的能量,使万物自然生长的能量,这就是生命的能量,也就是不生不死的生命。
上师的话:在凡夫的眼里,人生犹如一个水杯,人死犹如打破水杯,水杯破了就不能再复原,但是生命的水是生生不息的。我们的生命就这样转来转去,有时我们的生命跟随恶业而进入黑暗的世界,有时跟随善业而进入光明的世界,当生命的能量归回光明时,人就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大乐世界中去。人的业力就像一条绳索,它把生生世世的生命犹如佛珠一般连在一起,既不会散失,也不会缺少一点点。
心是治疗的根源
有一个人原本是位大农场主,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他失去了一切,他成了一个彻底的、一文不名的流浪汉。
他越来越难过,越来越绝望,像个行尸走肉一样不能再思考,成天只想着怎么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偶然听人们说起附近有位哲学家,于是他忙不迭地去找那位哲学家。
不料哲学家听完了他的哭诉后,竟然满脸冷漠地说:“别指望我给你提供任何帮助,因为我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帮助你。”
流浪汉一听,眼睛里的希望之火立刻熄灭了,死亡的念头再次涌上心头。正当他转身欲走时,哲学家却叫住了他:“不过,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个人,他一定能帮你,而且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帮你的人。”
“谁?”他猛地转过身来,再次点燃了希望之火。
“跟我来,”哲学家把流浪汉带到自己家的镜子面前,指着镜子里的人说,“他。”
“我?”流浪汉看着镜子里狼狈不堪的自己,既惊讶又羞愧地反问了一句。
“是的,这个人正是你自己,”哲学家肯定地说道,“整个世界上,唯一能帮你东山再起的,就是镜子里的这个人。不过在此之前,他要首先坐下来,仔仔细细地认清他自己。否则,他将是一具空壳。现在,我请你再靠近镜子一些,好好想想这个人原来的样子。”
流浪汉面对镜子用手梳理着蓬乱的头发,开始想象自己原来意气风发的样子,渐渐地镜子里那张脏兮兮的脸微笑了起来。
几年之后,他拿出一张支票:“这是一张空白支票,数额应该由你来填,我实在不知道当时你给我的东西价值多少钱,因为它买到了我想要的一切,我现在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并且找到了失散的妻子儿女,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我自己。”
我们的心是一切的根源,它的真正性质本来是清净的,但被虚妄的魔心染垢之后,却产生了自我执着和忧虑。人们在生死更迭的轮回之中经受了无数次的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要超越生死及获得内心的安定,就必须要借用佛法的威力,学习如何才能看破放下,如何修炼自己的真性,培养我们的清净心。我们的心本来就具备着治疗痛苦和创造喜悦的力量,因为情绪是可以转化的,喜悦也是唾手可得的。既然我们的心有这个功能及力量,那我们就要应用内心的力量去创造幸福喜悦的阳光之道,而不是在忧虑和痛苦的主宰下呻吟度日。
《耳传十二诀窍略论》云:“心性空性本无染,但自性的作用无所不显,本来就是透明清净的状态。它是生死与涅槃之根,没有生死与涅槃之隔,本来一尘不染。觉悟它则佛、本觉,非觉悟它则轮回。轮回是由颠倒的意识所造成的,一切分为所取与能取之极端,从而制造出五毒六道的现象,实际上身体相好、眷属以及净土都是由自心幻化而来的,生死皆归纳于自心本觉胸怀。五毒烦恼也是来于自心,断了五毒之后,就无所谓成不成佛了。本性本无五毒染尘,本来融于五智,被称为不二智慧。”如果我们能够使正确用心的力量,认识心的本性及诸法的本质空性的话,我们的清净心自然就能显现出来,因为我们的心本来就是透明及清净的。
我们的心可分清净之心和虚妄之心两种;虚妄的心是生死痛苦之源,清净的心就是快乐和佛经所讲的涅槃的来源。如果我们能真正认识自己的心,不但可以治疗我们的心理和情绪痛苦,而且连生理疾病也可以获得解决,甚至能获得佛经所追求的觉悟。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是什么,因此我们的意识是颠倒的,我们自己创造了佛经里非常重视的嗔心、贪心、痴心、嫉心及慢心,这五个心就叫做五毒。无论任何人,心中若产生了此五毒心,这个人的身心就将永远不得安宁。所取和能取的分别和极端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患得患失、迷惑颠倒、心力交瘁,忧虑和痛苦煎熬着我们的身心。那时候,我们的身心就会陷入热冷、饥饿、愚蠢、穷苦、争斗、堕落的感受之中,这些感受就是佛经中所讲的六道现象及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