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它们的感情丰富,只要人类好好地对待它们,因为它们永远都是那么可爱。它们是勇敢的,为了救别人,它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去爱它们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尽一分力,它们就不会那么的可怜了!
『教育感悟』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人类并不是孤单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陪伴我们的还有大自然的动物和植物,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伟大力量所在。其实,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纯善的,他们会发现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中,有一个神奇的世界——飞禽走兽,爬虫游鱼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一只小甲虫,一只小花猫,都可以与他们倾心交谈、一起游戏。动物和植物,都是孩子们应该了解的未知世界。
一位教育专家曾这样说:“动物和植物是人类的好邻居,是青少年的好朋友。”这段话,十分准确又十分亲切地说出了动物、植物和人类的关系,特别是和孩子们的关系。
有关研究表明,喜欢与宠物一起玩耍或养过小动物的孩子,会与小动物建立一种信赖关系,他们懂得友善感情的表达,爱的付出以及被爱的需要,这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进而有助于人的自尊心与人格的建立。
孩子要和动物交朋友,这不仅使他们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还能培养孩子和动物之间的美好感情,唤起他们对动物的关注和爱心,树立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及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可惜的是,有很多父母不喜欢孩子和动物或者大自然过于亲近,当他们对一只流浪狗或流浪猫表示出同情时,父母总会飞快地将他们拉走,并且厌恶地说:“不要摸它,你看它多脏啊!”当孩子们来到野外,想在地上打个滚,和大地来次亲密接触时,父母又会说:“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
其实,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很广,人类和动植物的关系应该像是朋友。这些朋友们有的生存于大地,有的生存在海洋;有的小如昆虫,有的大如巨鲸。它们都是和我们人类共存的,而且都具有本能的生存灵性。有人曾说,动物本能的生存灵性,对人类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动物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有的可以供我们观赏,有的经过训练,可以为我们表演给我们带来快乐,有的可以帮助我们干活,还有的在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做着贡献。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没有了动物,我们的生活会不堪设想。
同样,植物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资源。在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脱离不开植物;农业、林业生产中的所有栽培对象,如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品、蔬菜、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牧草等均属植物资源;各种家畜、家禽、鱼类等的养殖,也需要植物作为饲料来源。
此外,绿色植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能源。存在于地下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主要由远古绿色植物遗体经地质矿化而形成,也都是人类生活上的重要能源物资。
最重要的是,植物还具有净化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补充大气中的氧气,可以有效控制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的比值;植物还能降低和吸附粉尘,降低风速,调节气候,减弱噪音;植物还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进而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由此看来,植物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与周围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等植物和睦相处,共生共存,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亮丽的色彩。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以友好的态度爱护它们,善待它们,和它们一起和平、友好、快乐地生活,让我们生存的世界更加美好。
『教子导引』
动物和植物都是人类的朋友。父母应该引导孩子,用心了解一种动物或植物,真正走进它们的世界,体验它们的伟大之处。孩子可以通过植物的某些特征、姿态、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而产生比拟联想,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某一意境;孩子还可以通过观察一种动物,来了解动物的习性,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有时候,这种用心的了解会给孩子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有人就从了解动植物开始,走上了一生的科学成功之路。那么,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呢?
1.让孩子学会用心观察。
观察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手触摸等去有目的地认识周围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警,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达尔文从小热衷于观察动植物,他一度被人称作“喜欢观察动植物的‘傻子’”。他曾注意过花的不同颜色,并试图用不同颜色的水去浇灌花以开出不同的花朵;他曾到南美观察那儿动植物的生长习惯,经过数年的积累和20年写观察日记,终于完成了《物种起源》。
父母要告诉孩子,要想观察动物和植物,必须要学会用心去观察。不能为了应付差事而走马观花,这样的观察非但不能有所收获,还会长养一个人做事不认真的坏习气。只有认真地用心体会、观察,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有所收获。
2.带孩子到动物园、植物园实地考察
针对孩子想了解的动物或植物,可以选择带孩子到动物园或植物园进行实地考察。动物园、植物园都对园内存有的每一种动物和植物作了详尽的介绍,而且孩子还能与它们近距离地接触,这些都对他了解动植物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一位中学生在经过一次去动物园的实践活动后,写下了这样感慨的文字:“说实话,我从小就不喜欢动物。因为我特别害怕狗,虽然没被它咬过,但仍旧感觉狗是一种很凶狠的动物。真正喜欢动物是从电视节目《动物世界》开始的。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凶猛的狮子傲然雄踞;在非洲丛林的湿地泥河边,角马同鳄鱼在悲壮地拼斗;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可爱的猴子穿梭不息……所有的这些,都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节目让我慢慢走进动物,并喜欢、了解它们。但是,对于动物的了解和喜欢,仅仅只停留在电视画面中。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上网查阅了许多资料,也去了动物园,真正走近动物,喂养动物,关心爱护它们。在和动物的相处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依相存的美好情感;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人类未来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在了解、研究动物的过程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在展示活动成果的过程中,我更是感受到了获得新知识、获得成功的无比快乐。虽然,这次实践活动已经划上了句号,但我想,我对动物的探索还会继续,对动物的关注、热爱和保护将伴随我一生。”
由此可见,实地观察动植物,会让孩子对于动植物有切身实际的体会。这种体会不是纸上谈兵的见解,而是通过自己实际观察得出来的深刻结论。这样的观察有助于孩子增强对动植物的了解,也增强了对于自己观察能力的信心。
3.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询问
如果孩子对于自己的观察结果不满意,可以帮助孩子查阅相关资料。父母可以教孩子利用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也可以去图书馆、新华书店等。通过这样的查阅过程,孩子可以很好地掌握有关动物、植物方面的知识,比如,动物、植物的分类,某类动物或植物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有关动物仿生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活动,还可以培养孩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仅如此,在调查询问以及合作中,还培养了孩子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掌握调查、询问实验等简单的研究方法。在此过程中,他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会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纸上谈兵所不能得到的。
『教子箴言』
面对如此精彩的一个大自然的世界,天生就有一种亲和力的孩子们是否有机会对其中的一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过深入细致的了解呢?这就要依靠于父母的引导,父母要主动引导孩子观察动物和植物,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有理由用心了解它们,保护它们。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教育名言』
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美国)爱因斯坦
『经典事例』
事例一:
鲁班经常到山上去寻找木材,当他看到山上工人们用斧头大汗淋漓地砍树,深感劳动人民的辛苦,于是,他想发明个什么东西代替斧头,从而让砍树变得更省劲儿点。
一天,鲁班又出门上山去。他在爬一段陡峭的山路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情急中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但是,手指却被一种草划了一下,鲜血渗了出来。
他扯起一把茅草细细观察,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长着密密的小齿的草在手背上轻轻一划,马上割开了一道小口子。
突然间,鲁班脑中灵光一闪。这种带齿的草启发了鲁班的思维,根据小草的原理,鲁班让铁匠打制一些边上有细齿的铁条,经过试用,果然比斧头省事多了。到现在,木工们仍在用着鲁班发明的锯子。
事例二: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为了弄清国王的皇冠是否全是纯金所铸,苦思冥想,毫无头绪。有一天,他到公共浴池洗澡。当他坐进浴盆,发现池水往上升起并溢出浴盆时,他猛然受到了启发。
于是,他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他将这一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的减轻的重量,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总结在他的名著《论浮体》中,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称于世。
『教育感悟』
一只顽皮的小波斯猫,有一天趁着父母不注意时,偷偷溜到附近的森林里去玩耍。森林太美丽了,波斯猫玩着玩着就忘了时间,最后竟然在森林中迷路了。它转来转去,累得筋疲力尽,就是找不着原来的那条路。如果你是那只小波斯猫,你该怎么办?
不要以为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就有孩子这样回答——只能坐着等死了!现在,很多父母和老师发现,在孩子需要面对独立思考的问题时,经常存在着这种“坐着等死”的想法。很多人疑惑地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接受教育越多,创造性和想象力却越来越贫乏呢?这种随着知识增多,独立思考能力反而下降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要知道,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能力。大多数父母和老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肯定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一旦孩子学会思考,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爱迪生在17岁那年,就发明了二重发报机,他从那时起,开始了科学发明生涯。爱迪生一生之中发明近2000件,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被称为“世界发明大王”。这与他对思考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在爱迪生的实验室墙壁上贴着一张条幅,上面是雷洛兹爵士的语录:“人总是千方百计躲避真正艰苦的思考。”下面是他自己的一句话:“不下决心艰苦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认为,思考是艰苦的,但是,真正善于思考的人却能够在思考中得到乐趣,正是这种意识使得爱迪生在思考中获得了乐趣并在思考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爱因斯坦也非常擅长思考,他说:“只用你的眼睛看东西,那是不会发现什么的,还要你的心能思考才行。人们解决世界上的问题,靠的是大脑思维和智慧,而不是照搬书本。”在谈到自己如何成为科学家时,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卢瑟福是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他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试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试验。”卢瑟福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恼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的在做试验,到底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教育教人以知识,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所以需要思维。
人的大脑是一座掘之不尽的能力宝库,但是如果没有思考能力话,宝库的大门也不会自己敞开。只有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和生活的本领才能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子导引』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思考,继续不断地思考……就能迎来一线晨曦,见到万顷光明。”从中足见思考的巨大能量。思考,是前行的推进器。瓦特的思考,造出了蒸汽机,从而造就了一场工业革命;爱因斯坦的思考,开创了原子能的崭新时代;马克思的思考,迎来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思考一个人是前行的助推器,是发展自我的动力。
既然思考对于人类这么重要,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呢?
1.给孩子创造思考的家庭环境
一个人敏锐的思考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思考的家庭环境,这是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第一步。
有位母亲通过朗读简单的诗词引导她5岁的孩子思考问题。她先读一首诗:如果世界上堆满了馅饼,如果海水全部化为墨水,如果所有的树都结满面包和奶酪,那么,我们喝什么?然后,她问孩子:“一个句子以‘如果’开头,是不是意味着它不是真的?”由此引起孩子联想出一连串问题。父母要始终懂得为孩子创造思考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将使他终生受益。
只要坚持让孩子在自己家的小天地中不断思考,就可以取得良好思考能力的最佳效果。即使孩子的年龄小,父母也应给他创造思考的机会,使他说出值得一听的主意来,这并不需要安排正式课时。比如,可以充分利用晚上一家人围聚在一桌共进晚餐的时间,议论一天中发生的种种事情,每个人都轮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一个引导孩子思考的最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