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会跌倒,但他只要能够在一次次跌倒后自己爬起来,他就会站得更稳,同时,他的心灵深处也会更深切地体会到:不能哭,得自己爬起来!家长要多给在人生的前进路上的孩子“加油”,进而让他学会自己走路,而不是靠在家长的肩上不愿离开。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本领,这有利于孩子自主成长,也有利于他超越自我。
一、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对每次跌倒,而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会像皮球一样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失败!
——(法国)巴尔扎克
在一生中,每个人都会有无数次的跌倒。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也会时常跌倒,明智的父母不会去扶孩子,而是让他自己爬起来,这样,孩子会更快地学会走路,步子也会很快稳健起来。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这一点:孩子摔倒了,要让他自己爬起来。可以看一下周围,经常会见到类似的情境:孩子被地上的石头不小心绊倒了,不是努力地自己爬起来,而是哇哇大哭,父母则立即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拣起石头扔出去很远,嘴里还念叨:“该死的石头!”然后转身对孩子说:“宝贝儿不哭了,都是石头不好。”孩子停止哭泣,跟着叫起来:“坏石头!坏石头!”孩子这才心安理得,父母也觉得理所当然。那些绊倒孩子的石头,被孩子撞到的桌角、椅子等都可能被斥责为“坏蛋”,很多父母对自己这套手法颇为得意。
实际上,这种做法只是暂时让孩子破涕为笑了,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在家庭外难免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在学习上难免遇到不如意,在生活中难免犯错误……他都会把这些错误的责任归结到外部,而不会从自身找原因,长此以往,孩子不会有一点责任感。而且,以后他也经受不住失败的打击,从而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和疾病。
所以,孩子跌倒了,父母要在旁边鼓励他:“跌倒了,应该自己爬起来!”孩子很容易形成习惯,几次后,他再跌倒就会很自然地自己爬起来。
中国的冯先生娶了一位日本女子智子,智子是一位很温柔的日本女性。他们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百合。平时,智子对小百合总是和蔼耐心,处处体现出日本妇女特有的母爱。智子对女儿的爱是另外一种方式。
一个夏日的黄昏,智子正在洗衣服,冯先生下班刚刚进家门。小百合正淘气地追着一只红蜻蜓,突然看到了冯先生,于是,她不由得张开双臂朝冯先生扑来,谁知被一块小石头绊了一下,顿时失去重心,“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小百合大哭起来。冯先生慌忙想上前搀扶,智子一把拽住了他的手。然后,智子朝小女儿说:“小百合,不许哭,要自己站起来!”小百合仍然哭泣着不肯起来,智子再次说了一声:“不许哭,站起来!”
这次,智子神态严肃,与往常笑眯眯的样子判若两人。冯先生惊异望着这位“狠心肠”的母亲,感到简直不可思议。最终,小百合止住了哭声,一双含泪的大眼睛委屈地望着父母,自己慢慢地爬起来。这时,智子才一把抱起女儿:“我的宝贝儿,真乖,听妈妈的话,摔倒了自己站起来,将来一定是个好孩子。小百合也懂事地搂着智子的脖子,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听你的话,再也不哭了。”然后瘸着小腿又去玩耍了。
不得不承认,这位日本母亲是明智的。再看看中国的孩子,他们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搂在怀里怕热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四五岁的孩子,出屋门还总得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牵着手。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他和父母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处处依赖别人。
每一个孩子都会跌倒,但一次次跌倒后自己爬起来,他就会站得更稳,同时,他幼小的心灵也会更深切地体会到:不能哭,得自己爬起来!如果父母真爱孩子,就请放开孩子臂膀吧,让他在蔚蓝的晴空展翅高翔吧!要知道,自由的鹰永远要比禁锢在笼里的小鸟飞得更高、更远。
在孩子跌倒自己爬起来的过程中,他的智慧、观察力以及决策力等也得到了培养。当孩子跌倒时,他要忍住疼痛,观察四周有没有可以依靠的物体,然后决定以哪一个作为依托……他站起来了!这个过程就是孩子最早的成功体验。这时,如果父母能够鼓励、称赞他一下,就更加深了孩子这种成功的愉快体验。于是,一个独立、自信和乐观的孩子就从这时开始成长了。
其实,跌倒后自己爬起来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还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顽强毅力、忍耐力、独立能力以及机灵的个性品质等。
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还会跌倒,如果让惰性、依赖和犹豫不决的安逸心态占领了他整个心灵,那么他很可能会因此永远也爬不起来,从而失去步入光明前程的机会。所以,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会隐藏着跌倒了靠自己爬起来的故事。对一个人来说,他这样的经历越多,成功的几率就会更大。
1. 帮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善于驾驭自我命运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只有摆脱了依赖,抛弃了拐杖,具有自信,能够自主的人,才能走向成功。孩子跌倒后想让他自己爬起来,首先要帮助他克服依赖心理,否则,孩子就会在人生路上丧失很多机会。
某市少工委曾对1500名中小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其中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有51.9%的学生长期由父母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只有13.4%的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就以上数字,不难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生活上依赖父母,可以想象,有些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依赖型人格。这样从小处讲是影响了个人的前途,从大处说则是影响了一代人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可以设想,一个处处依赖父母,依赖别人,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的人,怎么可能会有大的作为呢?
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孩子独立人格的完善,制约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而阻碍其自立能力的发展。所以,一定不要让孩子依赖父母,让孩子也明白,父母跟不了他们一辈子,他自己一定要学会独立生活。
孩子过于依赖他人,有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安逸的心态,跌倒了没什么关系,反正会有人把我扶起来。这样,孩子就不会有勇于前进的动力了。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在平时,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逐渐地学习整理书包等。孩子在独立地料理生活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会发现依靠自己也能解决很多问题。
另外,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孩子尝到独立解决难题的甜头,他的依赖行为势必逐渐减少。在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要把握好“度”,否则,孩子的难题总也解决不了的话,他就会有一种挫败感,就可能会削弱他的独立行为。
2. 锻炼孩子的勇气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在他的人生路上能够做到跌倒后自己爬起来,就需要锻炼孩子的勇气。只有拥有自己爬起来的勇气,他才能真正学会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一位父亲很为他15岁的儿子没有男子汉的气概而感到苦恼。于是,这位父亲带着孩子去拜访一位训练师,请求他训练自己孩子的男子汉气概。
训练师说:“把孩子留在我这儿吧!3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真正的男人。但是,这3个月里,你一定不要来看他。”父亲同意了。
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训练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身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20次。
训练师问那位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汉气概?”父亲回答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接受了3个月的训练,看到的结果却是他还是这么不经打,一打就倒啊!”训练师叹了口气,说:“你只看见了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呢?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啊!”
真正的男子汉气概不在于他能否被打倒,而在于他被打倒后能否立刻站起来。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人生的路程很长,路上的荆棘、石头很多,稍不留神就有被荆棘扎伤、被石头绊倒的可能。父母可能无法帮孩子排除一切被扎伤、被绊倒的可能,但却可以锻炼他绊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要锻炼孩子的勇气,有时候对父母自身的勇气是一个考验。如果父母自身就害怕困难和危险的话,那这样的父母也不会带出有勇气的孩子。很多时候,父母仅仅是担心孩子的安危,这种为防止万一而牺牲孩子锻炼机会的做法是很自私的,因为这就造成了孩子缺乏勇气的弱点。所以,父母一定要克服这种自私,为他的将来着想,大胆鼓励他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3. 孩子爬起后不忘赞赏他
孩子在跌倒后,父母可以假装漠视,在必要的时候应该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当孩子爬起来后,父母一定要及时鼓励他,赞赏他。如果孩子是在没有得到鼓励的情况下爬起来的,爬起来又没有得到赞赏的话,他可能就会在以后变得冷漠,对他的成长不利。
在公园的林荫道上有很多人散步,不远处有一对母子,孩子在前面蹦蹦跳跳地跑着,年轻的母亲微笑着跟在他背后。突然,奔跑中的孩子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一跤扑倒在地。
那位母亲并没有动,她几近冷漠地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跌倒的孩子。孩子躺在地上号啕大哭,可怜巴巴地望着母亲,母亲仍然无动于衷。
几分钟后,孩子终于停止了哭泣,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一直旁观的母亲长吁了一口气,眼睛里亮晶晶的,已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前去。她一边轻拍着孩子衣服上的灰尘,一边小声地问:“痛吗?”孩子点点头。她又抚摸着孩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好孩子,跌倒了要靠自己爬起来,知道吗?你做到了,真是好样的!”说完,拉起孩子的手,向前走去。
人生总有跌倒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需要靠自己爬起来。就像那位年轻的母亲一样,假装漠然置之,其实,默然里包含了最深刻的爱。不扶,就是最大的搀扶,对对孩子人生的搀扶。
另外,也要向那位年轻母亲学习,在孩子自己爬起来后,一定要及时肯定他的行为,并赞赏他,这样,孩子知道父母是为了他好。否则,父母对孩子一直漠视下去,孩子的心里难免会有父母不关心他、对他很冷酷的想法,对他的心灵就是一种伤害。在自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抚慰的前提下,孩子就会变得冷漠。当他以后看到比他更弱的人遇到困难时,他也会漠然视之,袖手旁观。
4. 懂得灵活处理不同情形
作为父母,在处理孩子跌倒这个问题上,还应该懂得灵活处理不同的情形,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如果不管孩子年龄大小、身体强弱,也不管他跌倒后是否摔伤以及受伤的程度等等,而主张“绝对”不去扶他,这种做法就太绝对了,也太过教条了。
如果孩子摔得不重,毫发未伤,他能够自己爬起来,父母就没有必要去扶他,而应该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这样做,就可以达到锻炼孩子能力、增强孩子自信心、使他的意志更加坚强的目的。但是,如果孩子刚刚开始蹒跚学步,他的年龄小、身体弱,如果摔得很猛、很重,父母也不伸手去扶助的话,就有点残忍了。
所以,父母一定不要教条,孩子毕竟是弱者,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在他确实需要帮助和保护的时候,父母就应该伸出双手拉孩子一下。这不仅让孩子获得了必要的关爱,也会使他从父母的行为中学会关爱别人。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一定要注意,对于一种教育主张应当慎而又慎,不能太绝对、太武断,要学会全面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那些对孩子过于呵护、过度保护的父母,有意识地强调“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矫枉过正,是必须的,但不能把它作为一个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普遍的教育原则。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父母也需要讲究辩证法,不能形而上学。
二、让孩子早日自立自强
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美国)戴尔·卡耐基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写过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可以说,这首小诗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自立做了最精辟的解释。用陶行知自己的话说:“写这首诗,志在勉励青年打破依赖性,不再做那贪图享福之少爷小姐。”其实,陶先生就是希望年轻人能够自立自强。
自立自强是一种自我生存的意识和能力,也是现代人追求的心理品质。简单来说,自立就是不依赖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做事的精神品质。在当今时代,一个人必须具备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旦孩子具备了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他就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一个孩子如果不能自立自强,只能是父母和社会的负担。但是,现在有些父母的确没给孩子自立自强的机会。今天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任性、依赖性强是他们共有的“综合症”。因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什么也不让孩子干,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然就会严重依赖大人,造成他长大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自立自强也就无从谈起了。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立自强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就一定要做生活和事业的成功者,而要做成功者,就必须自立自强。
有一个年轻人想到城里找一份工作,可到了城里后,他发现那里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家庭的贫困,他没怎么读过书,当然也就没有让人看得起的那个文凭。于是,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另寻出路。忽然,他想起了当时有名的银行家罗斯,他想:我得给他写一封信才能消除心中的忧伤。
信很快写好了,年轻人在信中向罗斯倾诉了命运是怎样捉弄他的,对他是如何的不公。他还特别写道:“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信寄出去了,年轻人开始在旅馆里等待罗斯的回信。
几天过去了,在用尽最后一分钱后,他把行李打好了包准备离开。就在那时,旅馆老板递给他一封信,信正是他盼望的银行家罗斯回复的。但是,并不像年轻人想象的那样,罗斯在心中没有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而是给他讲了下面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