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南怀瑾大师的人生智慧
15665100000024

第24章 做人要有平等心

大师解脱智慧

南怀瑾说:一切从生自性本来是佛,自己能够反照而明心见性,就不叫做众生了,个个都是佛了……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众生,不仅是人,凡有生命有灵知的生物,都能够成佛。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

大师智慧串讲

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做人要有平等心。

平等心是伴随着仁爱心与生俱来的,它隐藏在每一个人的内部世界根底。林肯说:“人生下来是平等的。”所谓平等,其实不过是“凡是人,皆须爱”的平等权利要求。也即是说,每一个人都有爱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应当得到爱。平等是人们内部世界爱的平行沟通。这便是平等心的内涵。

古往今来,我们读到的最令人动情的文学作品是“不平则鸣”。我们最钦敬的英雄人物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的内部世界早已埋藏着平等心的根本智。

懂得了这一点,才会懂得什么是高贵,什么是低贱。才不会自以为高贵或自以为卑贱。

体现了平等心的就高贵,不在于你的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

《汉武大帝》电视剧中写御史大夫偃因开罪刘氏宗室而被灭九族。临刑时,上千门客没有一个敢去刑场与他诀别,只有一个跟随了几十年的老奴籍福甘冒灭门之祸送他“上路”。汉武帝为籍福行为所感,不仅不加祸,还降旨尊他为“长者”,并赐黄金五十两以为表彰。上千门客为什么不敢出头?他们投到主父偃门下是冲着“御史大夫”而趋之若鹜的。老奴籍福为什么冒死送行?他是“多年主仆成兄弟”,为报主人平等相处而来的。

经常听一些退职、退休或落难的人说“一石米养仇人,一碗米养恩人”。为什么一石米养仇人?因为你跟得到这“一石米”的人并没有内心世界的真爱,只有功利世界的往来。为什么一碗米养恩人?因为你跟得到这“一碗米”的人是爱与被爱的交流,是内心世界的平行沟通,你的行为代表你的平等心,已经进入了他的内心世界,引起了他的共鸣和回响。

在“我”与“人”之间存在一个妨碍平等的东西,那就是物。“种种嗜好”指的就是物欲。如果不把物“看破”,就不可能具有平等心。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们都是人,都应当互尊互爱,因为我们的头上顶着同一片蓝天,我们的脚上踏着同一块大地,共同的命运把我们彼此连在一起。这是《弟子规·泛爱众》中的格言,讲的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平等常识。

“种种嗜好”是人们产生“高人一等”或“低人一等”心理障碍的来源。因此,一个人要使自己与别人平等,既要把自己从物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不要为物所蔽;又要平等地看待别人,不要以物观人,重物轻人。

黎巴嫩作家米哈依·奴埃曼在《你是人》一文中写道:“你是人,在你身上,注入了人性。你是他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施虐者与被施虐者,摧毁者与被摧毁者,你是他的施主与受赠人,是他的钉人于十字架者与被钉于十字架者……你是他的高尚者与卑贱者,圣徒与罪人,天使与魔鬼。”“你我都是天地间血脉相通的一分子,我、你、他,是兄弟姐妹,是同胞,是一家人!”

“这东西是我的”,“那东西是你的”。正是“我的”“你的”这类烦恼把物炒贵了,把人炒贱了,炒得不平等之心沉渣泛起,世界一片迷茫。

人生百年,来去匆匆,任何物质财富都不可能带走。试问世界上哪一样东西是“你的”、“我的”,哪样东西不是现在是“我们的”,百年之后还是“我们的”?不是“你的”“我的”,是否就等于可以轻物,可以不承担责任呢?也不是。《弟子规·泛爱众》中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这些话虽然是教孩子的,但却已将大人们应如何正确看待“我”和“我们”的取与关系说得清晰透明。把“我”字轻轻放下,换成“我们”,“泛爱众”的平等心就自然而然入主你的内部世界,所有期盼“高人一等”,害怕“低人一等”的烦恼便将不逐自去。施虐与被施虐、摧毁与被摧毁这一类闹剧、恶作剧也将因人类的平等、博爱而闭幕,那支和谐快乐的《四海一家》歌曲将响彻全球。

一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平等的事。当不平等的遭遇强加到自己头上时,仍当以平等心处之。只有平等心才能消除不平等,只有爱才能止恨,只有和才能释仇。这不是哲理,而是经验。

我们应当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而不应当生活在怨恨的世界里。我们感激伤害过自己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们的心态;我们感激欺骗过自己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们的见识;我们感激遗弃过自己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们的自立;我们感激诽谤过自己的人,因为他助长了我们的谨慎。

遭遇过不平等待遇的人,有两种抉择:一是他看到了世间的不平等,终于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而更懂得平等,更珍惜平等,在日后的行为中更能运用平等心根本智慧处世待人。这种思维方法我们权且称作“曼德拉式思维”。

二是对曾经遭到的不平等待遇充满怨恨报复心理,甚至因刻骨铭心而日夜想着“杀尽不平方太平”,他们的作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结果那旧恶未除,又添新恨,被他怨恨的不平等没能“杀尽”,自己反成了更恶的不平等。这是用新的不平等去取代旧的不平等的思维方式,我们权且称作“本·拉登式思维”。

社会的平等总是逐步向好的方向进化的。平等的法则是“因果轮回法则”,即种善因者得福果,种恶因者得祸果,遭受不平等遭遇的人,常常可以从自身的“德”和“远害”上找到内部世界的缺陷、不足。比如一个各方面都优秀,但却“好为人师”的人,往往就因这一点使人认为他将自己估计过高,想高踞一切人之上而产生反感,结果遭到打击和诽谤。平静地看待落在自己头上的不平等,从自己的内部世界找到产生这种不平等的原因,并加以自我对治,才能从根子上养智慧,绝祸害,使悲剧不再重复。与此同时,宽容别人的旧恶,以“凡是人,必有爱”的发展眼光看外界,用自己不念旧恶的行为感化别人,就必能使事情的总体结局向着平等化的趋势发展。切记,真正具有平等心的人,他一定会获得平等的!

当你在人生旅途中落入“布衣草履”境况时,平等心会让你自尊自爱,站稳脚跟,挺直胸膛,平视自己,平视旁人,平视现实,平视世界。不要仰视权贵、富翁、名人,巴望他们垂青于你,恩赐于你,等待别人为你做主。“仰视”不是平等心,而是承认不平等,那是人格上哈哈镜式的畸形,是自爱的贬值,灵魂的失落,君子所不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