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静生活
15828200000024

第24章 静者无损——情急招损,性躁无功(2)

古人云: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静沉宽缓之所以能够制动浮褊急,乃因为静沉宽缓是比动浮缓急能量更集中的状态,就像我方集中兵力必定能打败敌方的分散兵力一样,能量凝聚的人必定战胜能量不集中的人,这就好比一个不致密的球必定撞不过一个致密的球。

这是曾国藩特别欣赏劲气内敛的人的原因,也是凡看相的书每每都要讲“五短多贵”的原因,也是明朝人吕坤在《呻吟语》中要称赞“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的原因,也是孔夫子谓“君子望之俨然”的原因。

时下,北方人在对某人作评价时常如是说:某某人深沉,某某人得瑟。对深沉者往往敬畏,对得瑟者大都轻视。何谓深沉?深沉者,含而不露之人也;何谓得瑟?得瑟者,好过份表现自己之人也。

为什么人们对深沉者往往怀着敬畏?对得瑟者大都轻视?原因在于:深沉者,因其不轻易表现,让人很难揣摸,给人以“酷”的外表。其实,有的深沉者并不十分有心计,在才能方面甚至还不如得瑟者,但就因其外表看似庄重,便令人生敬畏。

而一些性格外向的人本来很有才华,但因为常常过于表现自己,给人的外表往往是轻浮。这就好比一个小水泡子,面积不大,由于你不知其深浅,就不敢轻易涉足。而一条河流,因清澈见底,一览无余,你便可以放下心来,大胆地在水中嬉戏。

清代名人曾国藩曾忧心忡忡地说,儿子曾纪泽说话过快,脚步轻浮,这是他最为担心的。

人们崇尚深沉稳重的人,并将深沉稳重作为一个目标来处理,连不更事的小孩子也不例外。他们喜欢将自己装扮成“深沉稳重”的样子,以期望社会的认同,因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父母对毛糙的孩子,总是十分担心的。

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毛糙容易产生错误。深沉不是不说话,稳重也不是慢慢游。凡事三思,考虑周详;凡事不轻动,不鲁莽,多保密,能独立的人,总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

事实证明,凡是有成就的人,绝大多数是深沉稳重的人。那些毛手毛脚,心理藏不住秘密,做事随便马虎,喜欢信口开河的人,不可能有多大的作为,也绝对不可能有过人的天赋。因此,古人说“深沉稳重,是第一等资质”,有其特殊的意义。

做事不稳重,是人生的大忌。不稳重的人,不仅容易做错事,而且多是“半捅水”,不可能有真正的学问。深沉稳重的人,不是天生的,残酷的社会生活洗礼,使人变得小心翼翼,不得不稳重、深沉起来。因此,我们说,深沉稳重的人,有真正的学问,有真正的经验,是真正可以依托的人。这种人不惧怕任何困难,是真正做大事的人。

也许,深沉稳重者有点“阴”味。他们一般不吭声,凡事总喜欢在心理盘算了几十个回合,也未必发表意见。而且,他们思想着什么,别说普通人看不见,就是老谋深算的人,也未必能搞清楚。这就是“深”和“沉”的功夫。俗话说,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而深沉者可能考虑过数十次,这么深思熟虑的东西,那里还能出错?

因此,正是有了如此“深”和“沉”的工夫,才表现出“稳重”。大小事情盘算这么多的回合,结果自然是美妙的。有人说,凡事这么考虑,还能活吗?不累死才怪!这话就差了,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那些“深沉者”虽然思考问题很深,很周全,但并没有什么不适,或“要死不活”的模样。这说明,那些“深沉者”并不是人们所想像的累。也许,说来你也不相信,他们思考问题如同吃饭喝茶一样,轻松自然得很!这就叫真正的“深沉稳重”者。也正是如此,才赢得“第一等资质”的美誉。

高手过招,强调“稳、准、狠”三个字。可“稳、准、狠”是人们很难达到的一个层次和高度。不稳重,就容易出错误,付出惨重的乃至生命的代价;不找准,就容易偏离方向,离目标千里万里;不果断,就容易错过时机,丧失获胜的大好时机。无论是哪个方面,稳是第一基础,最最重要的基础。总之,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要修炼好“深沉稳重”这项功夫是十分为难的。深沉稳重不是唾手可得的,它需要丰富的人生体验作基础。只有吃得苦中苦,忍得难忍之气,走过常人不愿走的道,积累超常的知识功底,培养过人的胆略,才会培养出这一难得的一等资质。

贾平凹写了很多小说,出名的也很多,其中有两部足以称为经典。一部当然就是《废都》了。这部书以大胆的性描写而引起轰动,甚至成为禁书,至今余响未绝。相信很多人知道贾平凹都是从这部书开始的。另外一部就是《浮躁》,这大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主题。

忙乱,热闹,处处手忙脚乱,时时心神不宁。一切时间似乎都不够再用,注意力也永远无法聚焦于一点……凡此种种,都是浮躁的表现。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

我们之所以浮躁,是“因为我们缺乏幸福感,缺乏快乐,太过于计划得失。其实说白了,浮躁就是失衡的心态在作崇。”当压力太大、过于繁忙、缺乏信仰、急于成功、过分追求完美等问题出现并不能得到满意地解决解决时便会滋生浮躁。或者说,浮躁的产生是因为心理状态与现实之间发生了一种冲突和矛盾。

浮躁往往会伴随着我们一生,我们一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同浮躁作斗争。只有战胜浮躁,我们才能够真正主宰自己。作者认为,消除浮躁的根本在于找到幸福和快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幸福和快乐的,只是我们从不在意。如果你去寻找,你就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关于这一点,每个人都能轻易地做到,关键在于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

人的精神与意识的能量是巨大的。一个人的没有了明确的精神意识领域也就是人生的目的,那产生浮躁情绪是必然的。

有一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来证明精神的强大作用:他把一个硬币放在受试者手掌上,让受试者闭上双眼,然后暗示该硬币是一枚逐渐加温烧红的硬币,试验结束后,大家发现受试者的手掌竟然出现了烧伤后的水疱。这就足以说明了精神的作用的强大性。

心情浮躁于事无补。《管子·心术》曰:“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其意思是:不先物而动,就可以观察事物的运动规律。动则失掉主导地位,静可以自然地把握事物运动规律。

重是轻的根源,静是躁的主宰。为什么圣人要终日行而不离辎重呢?这就好比有的人出门走路,总喜欢手上抓一样东西,才觉得合适。如果两手空空,甩来甩去,自己觉得好像毫无把握,很怪很怪似的。有时不带书包或公文袋,也要抓一本书或刊物,卷在手里拿着。再不然,拿一根手杖,才觉得稳实。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在劝诫戒骄戒躁。《论语》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还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等等。如今,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心态和处世态度本应该继承古人所倡导的沉稳,然而,不少人似乎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莫非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必然会助长浮躁之风吗?

从社会学理论上看,社会风气会影响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要打破某种社会风气,同样需要社会个体的点滴努力。

浮躁是一种情绪,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人浮躁了,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长久下来,会被生活的急流所挟裹。凡成事者,要心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这个道理并不难懂。

一八八九年五月一日,即将赴任霍普金斯大学教职的奥斯勒,向美国宾州

大学医学院应届毕业生发表告别演讲。在演讲中,奥斯勒号召毕业学生,要培养沉稳与宁静,以应对成功与挫折。

沉稳指的是身体自我挽制的气质。“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冷静与专心,是暴风雨中的平静,是在重大的危急时刻保持清明的判断,是不动如山,心如止水。”“作为一个医生,无论内外科,磁到棘手的状况时,管不住自己内心的动静,以至于形诸于外,连最细微的变化、不安或担心,全都写在脸上,那就表示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延脑中枢,随时都有可能犯下大错。”

宁静指的是心灵的怡然自得。人生哲学,不过即“宁静”二字。作为心理上的一种漫长追求,灵魂中的一种长期锤炼。每个人在穿越世界火墙之前都必须具备宁静的素养。目的在于抵挡浮躁。浮躁一来,忙乱姑且不说,工作效果自然没有成色。静心则不然。静心可以让人呼吸匀称,静心能够叫人心明眼亮,静心帮助人计划分明、胸有成竹,静心还能使人处事坦然。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疲惫的心灵急需一份宁静来慰藉。

人人都有忙乱之时,人人都有浮躁之举。而浮躁遗患无穷,当以何物作为护法?若说浮躁是酸,静心则属于碱。为避免浮躁,必以静心相对。

如果我们能够坚持,真正的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工作,我们做的会比现在后很多。只有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才能找到幸福和快乐,那么,幸福和快乐在哪里?幸福和快乐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支取。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急需在心中添把火,以燃起某些希望。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急需在心中洒点水,以浇灭某些欲望。你会感觉到,其实我们很幸福,其实我们很快乐。

静心课十八

躺在命运的手心之中。想象一间灯光柔和的房间,墙壁上覆盖着柔软的织物,房间的中央是一只手心朝上的巨手。爬上这只手,在软垫一般的手掌上蜷缩着躺下。感觉手指轻轻地在你周围合拢,将你包裹在爱与保护之中。这是命运之手,你正躺在命运的手心之中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