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静生活
15828200000031

第31章 净欲训练——万苦只因欲望起(1)

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

我见过一匹马在槽枥之间的静立,也见过一头雄狮在草原上的静卧,甚至是一只鸟,从一根斜枝扑棱棱飞到另一根斜枝上,呈现出的,都是博大的安静。

一切外在的物质形式,如槽枥之间的草料,草原之上的猎物,斜枝之外的飞虫,在安静生命的眼中,像风中的浮云。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因为淡泊,所以安静,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蓬勃与丰富。

习静之要,首要保守灵源,澄清性海。休开世情眼,莫放物欲心。心易放难静,神易挠难清;须将好恶欲乐,荣枯得失,酒色财气,是非人我,寿天生死,爱憎烦恼等等一切诸心,一起放下,斩截净尽;如愚如痴,如寂如死,方可有少分相应。

世俗心多,烟霞气少;贪爱心多,山林气少,随在生心,随住起念,何能得静定之功,以为人道之基也。故古真诗日:“大道人情远,无为妙本基;世间无爱物,烦恼不相随。”若总在爱物中打滚,又何能断得烦恼?静得心性?

我们常说人是有欲望的动物。确实如此,我们的欲望多得数不清,其中绝大多数都不是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欲望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奢侈品、山珠海味、灯红酒绿、毒品、烟草、成功、名誉、对他人的统治以及拥有大量的性经历。我们认为得到了这些就会拥有快乐。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以上欲望中的一部分。我们中许多人在为之所累。如果关注一下闪现在你思想中的各种念头,你会发现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欲望。由于你热衷于寻求思想上的平静,你的一些欲望也是有益的。

这很自然,因为如果没有了任何欲望,怎么可能将生命中的潜能发挥出来,使其变为现实呢?

但你可能会发现许多萦绕于心的欲望并非是你真正需要的,甚至其中一些有害于你的健康,不利于你获得平静的心情。也许有的欲望会反复出现,日积月累使你形成了滥用药物、暴饮暴食、赌博和性反常等坏习性。

除了欲望之外,一些消极思想也会产生同样的作用,它们纠缠你,烦扰你,使你垮掉。比如说,你也许发现自己总是有自我否定的思想,或者总是认为自己一事无成,是个窝囊废。

如果你诚实客观地检查自己的思维,你会发现你的欲望中大多数并非是你需要的,而且这些欲望在你的思想中反复出现,不受任何控制。好像并不是你要去想它们,而是它们来去自如,而且你也没有意志去抵制它们的侵入。

为什么我们会渴求那些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呢?为什么我们会渴望得到那些对我们身心和幸福生活都有害的经历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总认为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或经历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当我们满足了自己的欲望的时候,比如说,一次吃了半加仑奶油冰激凌或一次喝掉了一品脱苏格兰威士忌,我们会感觉轻松了一些。但欲望本身并没有消除,过不多久它又会卷土重来。

一般比上一次来得更加猛烈,力量更加强大。欲望甚至会驻留在我们的大脑中,千方百计地迫使我们成为它的奴隶。欲望一般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我们认识到了欲望产生了恶性循环。通常,为了避免一种欲望又会屈从于另一种欲望,希望产生的替代效应能使我们感觉好受一些。为了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欲望,我们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受到了许多磨难,而且还迷失了自己。

索瑞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够放得开的越多,他就越富有。”他深深地明白欲望残酷的天性和幸福的秘密所在。他这里所说的“富有”,指的就是“快乐和拥有平静”。

我们无法通过满足欲望来寻得快乐和心情的平静。只有渴望那些对我们身体、心理和精神健康都有益的事物,并付诸行动,才能使我们获得快乐和心情平静。

认识到了这一点,你优先考虑的事物就会改变。你会对那些有益于健康的渴望感兴趣。想要拥有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一个积极的渴望。如果你为满足这一渴望而行动,那么你就可以从众多的欲望之中解脱出来。与此同时,当你再受到消极欲望侵扰的时候,可以运用下面的技巧使自己平静下来。

看空一切

学道之要,首在能“看空一切”。看得天无其天,地无其地,人无其人,我无其我,物无其物,法无其法;将天地万物道法名相,浑做一个“无”,认得“空空如也”,才能卓尔有所立。学道作圣人,不但富贵名利要看空,是非毁誉要看空,利害得失要看空,穷通险夷要看空,进退荣辱要看空,人情世故要看空,即寿天生死也要看空。

能看空一切,才能超越一切;能超越一切,才能涵盖一切。能放下一切,才能担起一切;能担起一切,才能成就一切。大道不道,大德不德,大有无有,大成无成。一看不空,即有所执,一有所执,即有所滞,一有所滞,即死而不活矣!世之不死于富贵功名下者有几?“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沤”。必有此认识,方能视尧舜事业,有如一点浮云过目而已!

世俗人总是为“物欲世界”所惑,“虚荣世界”所惑。总是在富贵功名、权位财货、妻妾儿女等胶漆桶中打滚,迷真逐幻,至死不悟!于是在人的理念中,永无半点“精神境界”与“心灵境界”之可言。解蔽解惑,只在一悟字,只在一明字。能看得空即悟,能认得清即明。能悟能明,即可为进德人圣之阶矣!

世俗人总以居大官、发大财、做大事、成大名、享大福,为人生最得意事最圆满事,而可以之炫耀天下人耳目者。实则此与做人做圣人了无干涉;且此五者,最足以妨道悖德。妨道日残,悖德日贼,残贼之人,即为帝王将相,亦一凡夫俗子耳,岂足以言立德证道,人圣超凡。以有一于此,即足以挠心,何况集外物之大成于一身哉!能将心地扫得干干净净,不为外物所惑,才能清明在躬。孟子教人“不动心”,即教人不要为此等外物外诱而动心,即天下国家之大亦然。“不动心”一着,乃“圣贤世界”之起点,亦为“圣贤世界”之终点。以不动则静,静则虚,虚则明,明则灵,灵则神,神则化;心能静、虚、明、灵、神、化,则自与天地同流矣!

心无不虚,其所以不虚者,物实之也。心无不静,其所以不能静者,物动之也。心无不善,其所以不能善者,欲挠之也。心无不明,其所以不能明者,欲蔽之也。故日:外物心则本心存,外物欲则人欲净。人欲净则天理见,本心存则道心著。

玄元子谓:久历官场中人,鲜有不自丧其良知自失其人性者。久历官场而仍能修心养性以善保而不失其本来面目者千不得一。官场中有官习、官气、官味、官风,设不灭其良知,汨其人性,便难能在此中久混。欲保清白之身以修道,唯有早自摆脱羁绊,摆脱枷锁,洗净污染,另换心肠。

玄元子谓:修道之士,虽不妨作官,然实切忌作官。做官便等于卖身求靠。处乱世之官则尤然,乱世之官犹如妓女,官经即妓经,总以讨主子欢心为唯一法门。修道之士,虽不妨经商,然切忌经商。经商须日日与财货为伍,且须时时有计较心、有利弊心、有分别心、有权衡心,凡此均为害道之媒。

学道人首宜打得破名利关。名关不破,则毁誉之心动之;利关不破,则得失之心动之。此二关,三教中人均不易打破,不为名役,即为利役。至死方休,冤哉!玄寥子有言“世之凡夫俗子,总是透不过此关,总好在富贵名利场中钻营,小有所成,即志得意满,色厉气骄,并好以功名爵禄炫人,好以金钱权势炫人;殊不知沐猴而衣以锦绣之衣,冠以帝王之冠,复拥有金山万座,猴仍为猴也无以异!”修道之要,在内不在外,在质不在形,在实不在名;故只重心性之养,气质之化,而不以世俗人之所重者为重也。

儒门言功夫处不少,惜后儒之授受,误入于一味用世,上焉者以治平济世为旨,下焉者以富贵功名为旨,致群为利禄熏其心。圣功失传,圣脉斩绝,故道统至孔子而止,孔子而后,便再无一圣人出矣!设儒门功夫不失传,人人能收敛其心性,专务于内圣之养,而不务于外王之事,以虚耗其大好之生命年华于富贵功名利禄场中,则圣人辈出,可立而待也。

圣人尽人可至,帝王则不能尽人可至。人人可为圣人,此与人人可为仙为佛正同。同一时代,可有无数之圣人,却不能有无数之帝王。且为圣人又贤于为帝王远矣!等帝王而下之者,则更不可相提并论!

然而世人却多埋首于此与真我毫不相干涉之身外业中,葬送了一生,到死犹自痴迷,不知回头,不自悔悟,亦可浩叹也!夫志于帝王,志于功名,志于货利,则所争者多,有得有失。若志于圣贤,志于君子,志于修道,则无人与争夺,有得无失。

今者世之乱,以人心之迷,群陷溺于富贵功名财利粪桶中,而不能自拔,不知自臭,对此崇高无上之圣贤仙佛之神圣事业,则弃而不顾也。故孔子有颜渊死,则无好学者之叹!非真无好学者也!无回也之能纯以圣人为志者也!“百年身世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又有何可争哉!

修道宜养其恬淡之心。千般易舍,难舍利心一段,万般易淡,难淡名心一段。昔黄忠介公日:“学者之患,莫甚好名。”又云:“君子之道,淡而不厌,淡者,道之味也。古人当富贵贫贱夷狄患难,处之如一,只是能淡,淡则处富贵贫贱夷狄患难,如无富贵贫贱夷狄患难,滋味都一样。”不但名利心宜淡,一切心均宜淡;淡而至于无,则上矣!要看得空方能淡,能淡方能万缘放下也。

放下一切

继看空一切,便要能将一切放下,能放下一切,始能自尘缚中得大解脱,能解脱始能得自在逍遥也。人生大病,主在看不开现实花花世界,放不下四大五蕴情识种子,为万有所迷,为尘缘所缚;不误于名利,便误于声色,不误于情欲,便误于生死。一生总是奔劳于迷途中,执着一个现实,憧憬一个未来而不能放下。能将种种尘缘,一齐放下,则自能内外无累,自然清灵自在,无论处任何境地,一心总是风恬浪静,海阔天空!唯这是一种大本领,要能有此大本领,便需要一种大修养,并加一番大历练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