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态决定状态
16559900000028

第28章 不平的心态:抱怨·懈怠·失职(1)

生活中不乏这样一些人,他们看什么事都愤愤不平,而且他们常常不分场合地宣泄这些情绪,这些不满的情绪使他们不安心工作,整天生活在抱怨、懈怠和失职中。为此,他们不但不受领导欢迎,也受同事们的厌烦,而且他们自身也觉苦闷,这是较典型的不平的心态。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心不平,则事不平,则生活不宁,长此以往,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1.抱怨成习惯,生活不舒坦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抱怨是人们发泄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然而当下,抱怨却已成为某些人的生活习惯,成为他们对抗现实矛盾的一种手段。什么这个世界上的人太多、爱太少、天太热、苦难忍、钱难赚、好心当成驴干肺、领导偏心、环境太乱、骗子太多、孩子不听话、老公不顾家、同事关系紧张、活得郁闷、活得烦、活得累……于是抱怨便成了最方便的出气方式,对人、对事挑毛病,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七个不平八个不忿”。但抱怨除了获得暂时的“嘴巴快活”以外,很多时候不但不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恶化,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弄僵。如果抱怨上了瘾,不但人见人厌,自己也整天心烦,形成了恶性循环。

其实,每天太阳都很新鲜,天空照样蓝,然而有人为什么只看到阴影,平白生出如此多的抱怨?心态如此消极?

首先,他们的生活期望不合理。

抱怨最直接的诱因是对现状(包括自己、他人、环境等)不满,也就意味着当事人内心里有一个标准或期望值。有些人总是抱着不切实际的要求,或者不能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而灵活适应,就会反复受挫,怨言不断。比如,不顾自身条件而坚持用完美的标准挑选结婚对象,结果只能一直孤独下去;老年人总是坚持过去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能学会欣赏并接受新事物、新变化,难免会有被社会遗忘的失落感。我们可以尝试在不损害对方自尊心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改变认知,合理设置期望值。看事物的眼光不同了,心情也会随之改变。

第二,缺乏自信和行动力。

抱怨别人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因为把过错推到别人头上,自己就仿佛没有责任了。不敢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失败,不愿承担改变和行动的责任的人,只能说明他缺乏自信和行动力。抱怨只会使他们失去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会,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不前。如果你想帮助他人,就应该制止他的抱怨,迫使他进行自我反省,才能走出越抱怨越失败的恶性循环。

第三,情感表达不当。

有些人把抱怨当作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但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父母抱怨子女工作太忙太拼命,其实是想表达对子女的挂念;妻子抱怨丈夫不顾家,其实并不指望他真的干多少家务活,只是希望他能多陪陪自己……可惜被抱怨的人并不总能听懂抱怨背后的情感,他们很容易将抱怨理解为批评指责,然后针锋相对,最后演变成一场“战争”。

这因为有如此多的心理症结,所以,便对任何事情都不满,好像自己前世是皇孙贵妇,怎么都无法接受当下的生活,成天抱怨不断,通身散发的都是不满和负性情绪。即使有人关心帮助他,他也会抱怨别人关心不够,在遭遇失败的时候,就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从不检讨自己。怨恨是精神的腐蚀剂,抱怨无济于事,只能使我们在痛苦和烦恼中备受煎熬。

有种人“宽于律己,严以待人”,任何事都是别人的错,遇到问题把原因都归为外在因素,心理学上把这种人称为“外归因者”,其实那是自恋主义者的表现,是一种缺乏反思能力的体现,这种人很难成长,很难使自己性格成熟,也很难获的快乐。这种人往往性格比较固执,喜欢封闭自己,思维比较狭隘,考虑问题缺乏弹性,喜欢走极端,对别人的言语很难听进去,他几乎所有的关注点都指向自己的感受,因为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所以任何不利自己的东西都是他抱怨的对象。

抱怨其实是人性中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要完全断绝的确很难。

如果你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停止抱怨,那么至少应该在抱怨的时候提醒自己,这个抱怨只是暂时的出气宣泄,只能做心灵的麻醉剂,但绝不是心灵的解救方。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开悟者,第一要达成的境界就是停止抱怨。即使面对误解、攻击、诋毁、赞誉、奖励等,开悟者都能做到以开放的心态坦然承受。古人道“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那就叫“不畏红尘遮望眼,月轮穿沼水无痕”。

停止抱怨看起来很难,其实只要大家努力去做,也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简单事,最起码,少抱怨一点也是进步。如果你能做到少抱怨,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平平常常担起自己的责任,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那么你的人生境界就非常高了,你会渐渐地感到:原来生活是可以这么美的!

2.要求平等,实难平等

“要求平等”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无论是在自己或别人身上都不断出现。

这是因为每个人总是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应该同自己对待别人的方式相同。

别人对自己有些好处,自己就想立刻报答他。如果你请我吃饭,我就欠了你的人情。这种情形一般被认为是懂得待人处事,其实,这恰表明我们希望公平。

主张公平,从道理上讲无可非议,但人们也必须要承认,有些事或有些做法不公平也是合理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合理之事,对此必然坦然接受和面对。如果对自己熟悉的人或与自己干同样工作的人产生抱怨心理,认为他们赚的钱比自己多,这太不公平了。

各方面条件与你相差不多的人得到提升或重用,你却守着原来的位子没有动,于是你认为这太不公正了,他们在很多方面还不如我呢!

你的邻居买了一辆新汽车,而你仍旧用那辆10年前出厂的车子,你认为这世界太不公平。

这就表明一个人的心态有了问题了,或者说这不是正常的心态。

具有此不良心态的人以别人的行为为借口,认为“他可以做,我同样可以做。”效仿别人欺骗、偷窃、轻佻、撒谎、迟到等等行为。或者,在高速公路上,别人的车子开在你的前面挡住了你的去路,你觉得这不公平,于是故意超车挡住他的去路。晚上开车,对方没有开近灯,你也就开远灯。这类情形是因为你要求“公平”,但是你却忘记了这是十分危险的。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你打我,我也打你”的心理在作怪,这种心理的膨胀必然导致一场灾难。

生活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当他人超越你的时候,你便从内心感到自己受了冷落,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你对一切都要求公平,这会使你失去许多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许你经常抱怨对方:“这不公平!”然而这是一句很糟糕的话。既然你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一定是把自己与别人相比较:认为别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够做到,别人不该比你占优势。这样思考的结果,必然是用别人的情形来判定自己,让别人支配自己的情绪,是别人造成了你的不悦。这便意味着你把自己的控制权、支配权以及主权、人权统统交给了别人。

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妇曾向人们诉说自己5年不愉快的婚姻生活。

她的丈夫是保险公司的职员,因为一句话惹她生气,她便大发雷霆地说道:“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我可是从来没有向你说过这样的话。”

当他们提到孩子时,这位少妇说:“那不公平,我从不在吵架时提到孩子。”“你整天不在家,我却得和孩子在家看家。”她在婚姻生活中处处要公平,难怪她的日子过得不愉快,整天都让公平与不公平的问题困扰自己,却从不反省自己,或者没法改变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

如果她对此多加考虑的话,相信她的婚姻生活会大大改观的。

还有一位夫人,她的丈夫有了外遇,使她感到万分伤心,并且弄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她不断地问自己:“我到底有什么错?我哪一点儿配不上他?”她认为丈夫对她不忠实实在是太不公平。终于,她也效仿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并且认为这种报复手段可谓公平。但是,同愿望相反,她的精神痛苦并没有得到减轻。

要求公平是把注意力放在外界,是不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态度。采取这个态度会妨碍你的选择。你应该决定自己的选择,不要顾忌别人。由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抱怨是失策的,你不如积极地纠正自己的观点,把注意力由外界转向自身,舍去“他能那么做,我为什么不能跟他一样”的愚蠢想法,这才是你创造成功人生的可行之路。我们探索需要公平的心理,便可以寻找一些实用的办法,消除这种徒劳的错误心理:

避免和别人做的比较,使你的目标与其他人相区别,不要顾忌别人做过或者没有做过。

把你日常生活中认为不公平的事情列下来,思考一下,如果你为某事不公平而难过的话,这种不公平能否转变为公平呢?你能否果断地向要求公平的心理挑战呢?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与他人的区别,他既不会自轻自贱,崇拜英雄或偶像,把任何人都看得比自己优越;也不会盲目自信,无谓地贬低他人。他不会因别人的权力、财富、地位而愤愤不平,他愿意以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而不愿因对手的缺陷使自己轻易地获胜。他没有时间幸灾乐祸,没有时间评论别人,他只是忙于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他不会计较在每件事情上是不是都公平,他只愿意自己内心的快活与充实。这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3.心态不平衡,人生平庸

做一个一流的卡车司机比做一个不入流的经理更为光荣,更具价值,这是一个正确的结论。但在现实中,抱有不平衡心态人的认识却不是这样,他们情愿去做一个平庸的经理人,也不愿去做一个一流的司机。他们评判自身的价值不是相对于他们自身,而是屈就于世俗的标准。这是一种错位的心态。

如果因为心态不平衡,就一味地追求高薪与职位,而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不屑一顾,那将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卑贱的,那你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今天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低人一等,他们身在其中,却无法认识其价值,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劳动。他们轻视这份工作,自然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他们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而将大部分心思花在如何摆脱现有的工作,寻找更好的工作上。这样的行为是失职行为,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所成就的。

也许我们的工作看起来并不重要,工作环境也差,工作成果也得不到社会重视,但是,请不要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从事平凡的工作不等于注定平庸。其实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好坏之别。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那些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低人一等的人,自己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从事这份工作;他们轻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自然无法投入全部身心;他们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而将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摆脱现在的工作环境上了。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很难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