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维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皇,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治兵于朔方。
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十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返旆而还,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
遂逾涿郡,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将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敻其邈兮亘地界,封神邱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译文】
永元元年秋七月,名叫车骑将军窦宪的汉朝大舅,敬畏聪慧圣明的皇帝,登上辅佐皇室的位置,将燕然山收纳到脚下。一片清平光明,聚集着吉祥。于是窦宪与执金吾耿秉,报告巡视北方边界防御和陈兵北方的情况。
窦宪与耿秉率领勇猛而士气高昂的将校,龙虎般的士兵,六师如敏捷的猿一样准备好了,以及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各族的侯王君长率领的士兵,共有骁骑十万。主将轻装简从,长列的车轮滚动四散分开,如雷鸣般的辎重装备遮蔽了道路,一共有一万三千余辆。将部队约束为八阵,统率以威武的精神,黑色的铠甲映着阳光发出光辉,红色的旗帜将天空染成了深红色。于是,越过高高的关口,攻下鸡鹿要塞,经过砂石盐碱地,横穿大沙漠,斩温禺以衅鼓祭祀,血洗尸逐部落染红了剑刃。然后四校四处出击,如星流彗扫一般,使萧条万里的大地上,没有遗留的贼寇。于是一个地域接一个地域地将敌人扫灭干净,举着旌旗凯旋,查考检验传上来的地图,尽览其山川状况。
于是越过涿郡,跨过安侯,登上燕然山,踩踏冒顿聚集的地方,焚烧老上单于祭祀鬼神的龙庭。对上能够抒发汉高祖、汉文帝的宿愤,光大祖宗的神灵;对下则可以安定后代子孙,恢复拓展疆土,振作大汉的声名。这可以说是一劳而永逸,暂时耗费军力财力而永久安宁之举。于是就在这里筑坛祭天以刻石,在铭文上昭示盛德。其辞说:
消损了王师征讨边远地方凶恶的祸首,剿灭凶顽啊斩杀于海外,远而又邈远横贯地界,在筑坛祭天的神丘上建起高大的圆顶碑石,以光大皇帝的功业振作万世。
【赏析】
这篇铭文写得气势磅礴,充分体现出“振大汉之天声”的宏大气象。
文章描写大汉出兵征服北匈奴,在杭爱山树碑立传,张大大汉威仪的这些方面显示出虎虎生气,表现出雄视虎步、豪迈不群的英雄气概,也是在其后的文章中难以见到的。这一方面表现为汉王朝的国力强盛,张大其势,显示国威的不凡气度和精神气质;另一方面也是在统一国家的战争中表现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
座右铭
【作者简介】
崔瑗(78—143),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子玉,涿郡(今属河北)人。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崔骃之子。有集六卷,多散佚。年少时即抱负宏远、励志好学,只是行事欠谨慎,好凭意气用事。因哥哥崔章被人杀死,他不顾邻人再三劝阻,手刃仇家。为了逃避官府追捕,只身逃亡他乡。后幸逢朝廷大赦,方才归回故里。由于悔恨不已,痛定思痛,他就写下这一篇座右铭。
【原文】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
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不说自己的长处。给予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念念不忘,受到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上的名誉不足以羡慕,惟有以仁作为行动的纲领。隐藏内心而后行动,诽谤和议论又能有何妨碍、伤害?不要使名过其实,坚守愚拙是圣人所以成功的原因。处在被黑色污染的环境中,重要的是不被黑色污染,能够保持内心温和的光芒。柔弱是属于生的一类,老子告诫人们不要太刚强,刚强走到僵化就必然走下坡路,走向灭亡。鄙陋浅薄之人顽强地要达到自己的目的,造成的祸患难以估量。谨慎地谈论,节制饮食,知足就能战胜不祥。行动如果坚持有恒,时间久了就会自然芬芳。
【赏析】
座右铭意在警戒,因置放于座处旁边,故称座右铭。座右铭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种:一种是自题;一种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一种是请别人题。
在中国文化方面,讲究为人要正派,要以仁义为标准,要深藏不露,要名符其实,要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持之以恒,等等,如此就会有芳香四溢的收获。这篇《座右铭》正是这方面人生经验的切身体会与总结。其中所提出的自我修养、对人和处事的原则以及自我的行为规范等,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郭林宗碑
【作者简介】
蔡邕(132—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图(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外,还精于书法,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后来因为董卓的关系,为司徒王允所杀。
【原文】
先生讳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寔有懿德,文王咨焉。建国命氏,或谓之郭,即其后也。先生诞应天衷,聪睿明哲,孝友温恭,仁笃慈惠。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遂考览六经,探综图纬,周流华夏,随集帝学。收文武之将坠,拯微言之未绝。于时缨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祛其蔽。州郡闻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又举有道,皆以疾辞。将蹈鸿涯之遐迹,绍巢许之绝轨。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靡所寘念。乃相与惟先生之德,以谋不朽之事。佥以为先民既没,而德音犹存者,亦赖之于见述也。今其如何,而阙斯礼。于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俾芳烈奋于百世,令问显于无穷。其辞曰:
於休先生,明德通玄。纯懿淑灵,受之自天。崇壮幽浚,如山如渊。礼乐是悦,诗书是敦。匪憔摭华,乃寻厥根。宫墙重仞,允得其门。懿乎其纯,确乎其操。洋洋绅,言观其高。栖迟泌丘,善诱能教。赫赫三事,几行其招。委辞召贡,保此清妙。降年不永,民斯悲悼。爰勒兹铭,摛其光耀。嗟尔来世,是则是效。
【译文】
郭先生名泰,字林宗,是太原界休人。其先祖出自周朝,其中与周文王的父亲季历的排行相同,有一个名叫虢叔的,他具有美好的品德,文王曾经向他咨询过国事。在周王朝时,建立“虢国”,并以此命名姓氏,后人有姓郭的,就是虢叔的后代。先生应天运而诞生,聪慧通达,才能出众,孝顺友爱温和恭敬,仁爱执著,善良和顺。他的器量宏大深远,资质气度广大,浩浩啊,汪汪洋洋啊,深奥而不可测度。要是像他那样磨砺节操,磨炼行为,直道正辞,那么坚持固守足于干事,包容精微深奥足以矫正时弊。于是考览六经,探索规则,图画经纬,环视华夏,随后将它们集中为帝王的学问。他收罗了将要衰微的文治武功,拯救了将要绝灭的微言大义。于是当时有声望的士大夫、文人学士,望见他的形容仪表都如影随形地跟随他,聆听他的话语都响应附和,就像百川流向大海,水族尊奉龟龙一样啊。至于潜隐在衡门之内,收志同道合的友人勤加教诲。童蒙学生依赖他,用他的学问除去蒙蔽。州郡的官员听说他的道德高尚,虚心下己,备礼求见,却没有人能达到目的。众多有声望的人都称赞他,于是征召他为司徒掾,又推举他参加“有道”的选举,他都以身体不好予以推辞。踏上鸿涯远远的踪迹,连接巢许已断绝的轨迹。飞翔于地域之外,舒展羽翼,超越天上的大道,高高地耸峙。天生性命不长久,享年四十二岁,在建宁二年(169年)正月乙亥逝世。凡是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思念绵延不绝。于是都共同推重先生的品德,以图谋永不磨灭的事业。大家都认为先生已死,而德音仍然存在,这也有赖于记述他的文字。今天情况如何呢?还缺少树碑这个礼数。于是给他树碑作为墓前的标志,以铭文昭示他宏大的德行,使他美好的功业流传百世,美好的见闻显示于无穷。其辞说:
啊,美善的先生,品德光明通于玄妙。纯洁美好善良的灵魂,是上天给予他的。他的品格学问崇高壮丽悠远深厚,如山高如水深。礼乐是他所爱好的,诗书使他诚朴宽厚。不只是拾取华丽的表面,而是寻其根本。宫墙重重高峻,仍能够得其门而入。美好的道德啊如此纯净,他的操守啊如此坚定。众多的官宦,通过言行可以看到他的高大。游息在泉水涌出的地方,善于诱导和教诲他人,声名显赫于三公,几次被征召要授予官职。他委婉地推辞了召见、推举,保持了清妙的品格。他寿命不长,老百姓都为他悲伤哀悼。于是刻了这篇铭文,展示你的光耀。感叹你在未来的人世上,也会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是人们仿效的榜样。
【赏析】
这篇《郭林宗碑》曾被《昭明文选》列为碑体文首篇。碑文的墓主郭泰(127—169)是东汉太原界休人,字林宗。他博通经典,居家教授弟子至千人。曾游洛阳,与河南尹李膺相友好。后归乡,诸儒相送者车千乘。郭泰品题海内人物,不为巷言谠论,所以在东汉末党锢之祸中得以幸免。
郭泰死后,蔡邕作了这篇碑文,遵循公正、直书、不溢美的原则,从郭林宗的思想言行的实际出发,所赞扬的郭林宗的思想品格符合时人的评论和历史的记载。这篇碑文采取了高度概括的语言,叙述了郭林宗的天纵才能及其品德:“先生诞应天衷,聪睿明哲,孝友温恭,仁笃慈惠。”论其胸襟怀抱则以“器量弘深,姿度广大”,广大到“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论其学识则只用“考览六经,探综图纬,周流华夏,随集帝学”来说明;写其对时人的影响,只是“于时缨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作精练的说明;写其收受门徒,教诲不倦,则用“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祛其蔽”来形容。这些都是言简意赅、实实在在的评论,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篇“清辞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之文(刘勰《文心雕龙·诔碑》)。
全文均用骈偶句式写出,音韵铿锵,语言优美。
剑阁铭
【作者简介】
张载(生卒年不详),字孟阳,安平(今河北安平)人。西晋文学家,与弟张协、张亢齐名,世称“三张”。始任佐著作郎,出补肥乡令、乐安相、弘农太守、中书侍郎。后因乱世,不复仕进,托病告归,卒于家。明人辑有《张孟阳集》。
【原文】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译文】
高高的梁山,积石高耸。远连荆州、衡山,近接岷山、嶓山。剑阁山向南通往邛崃和僰人居住的地方,向北方到达褒斜谷,其狭窄超过彭门山和碣石山,高峻超过嵩山、华山。充当四川门户,为险要的屏障。称作剑阁的这个地方,壁立千仞,形势险要。这个地方的险要达到了极致,道路的高峻也达到了极点。世事混浊时就堵塞不通,世道清明时就道路通畅。剑阁的封闭是在蜀汉时,畅通是在晋时。秦地凭借险固,能以两万兵当诸侯百万兵,并吞诸侯。齐地富庶,能以二十万当诸侯百万兵。当刘邦占据了秦地时,田肯向他献计,攻占了齐国。况且这地方狭窄险要,处于中原以外。一个人执戟,万夫都只能趑趄前进。凡是地形险要优美的地方,不是与它亲近的不能居住。过去魏国的武侯过黄河,在中流看见险固的山河很高兴。山河的坚固,曾经难为了吴起。国家兴盛的关键实际上在于德行,险峻之地是难以依靠的。三苗氏和商朝殷纣,二国都不祭祀,(所以它们灭亡了)。自古迄今,上天的意志是不变的。凭借险要的地方作糊涂打算,很少有不失败的。占据四川险地的公孙述已经灭亡了,蜀汉后主刘禅也投降了。翻倒的车子的轨道,不要再去重复它的辙迹。在山旁刻上铭文,敢以此警示梁、益二州的统治者作为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