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语故事
1709900000071

第71章 X(3)

“至若春和景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的就是在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时候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色,这时,你就会觉得心胸开阔,心情开朗,精神十分愉快;这时,所有的一切荣辱得失都会忘记得一千二净,这时,你再端起酒杯,在阳光的沐浴下,清风的吹拂下,举杯畅饮,这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后来,人们就把范仲淹这篇文章中“心旷神怡”这四个字作为成语,用它来比喻心胸开阔,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信口雌黄

信口:随口;雌黄:一种名叫“鸡冠石”的黄赤色矿物,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做的颜料涂抹再写。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言论不妥随口更改,也指随口乱讲,轻下论断。

魏晋时期,上层社会清谈之风大盛,西晋大臣王衍就是一个出名的清谈家。此人少年时就伶牙俐嘴,他在文学名家山涛府上作客,以清秀的仪表、文雅的谈吐,赢得四座赞赏。山涛却感叹道:“日后耽误天下的,未必不是此人啊!”

王衍成年后,爱好老子、庄子的学说,善于用老、庄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义,讲授玄理。讲的时候,他总是身穿宽袍大袖的衣服,手执玉柄麈尾(用鹿的尾毛制成的拂尘),轻声慢语,满嘴都是玄妙空虚的怪话;每逢义理讲得不恰当时,便随口更改,毫不在乎。人们因此称他是“口中雌黄”。

王衍作事也惯于随便更改。他先把女儿嫁给太子为妃,后来太子遭陷害,他怕受牵累,赶快上表请求离婚;太子冤案昭雪,他因丧失气节被判禁锢终身。西晋皇族争权斗争愈演愈烈,酿成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王衍却在乱中被两位得势王爷看中,官拜尚书令。但他颠三倒四的习性不改,身居要职却不以天下为念,只顾扩张自己的权势。

西晋王朝败亡,王衍推卸责任,随口说自己“一向不干预朝政,罪不在我”,结果还是难逃一死,被敌军俘去监禁在民舍内,半夜敌将下令推倒屋墙,把他活埋在瓦砾堆中。

惜墨如金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指作画时用墨先淡后浓,后来泛指写字、作画、作文不轻易下笔,力求精炼。

李成,字咸熙。他的先世为唐之宗室,住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后来迁居青州益都(今属山东),人们称他为李营丘。他是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初的著名画家。他很爱读书,读了许多经史,他又喜欢写诗,擅长弹琴、下棋。但他最擅长的还是画山水。他画山水,初学于荆浩、关同,后来常摹写真景而自成一家。

李成画画,特别善于描写北方山野的寒林景色和风雨、明晦、烟云、雪雾等自然景象。他的山水画特别讲究画的构图和笔墨的运用。他的笔势锋利,墨法精微,好用淡墨,落笔简练。所以后人赞扬他说:“李成作画,不轻易落笔,先用淡墨,后用浓墨,爱惜笔墨就像爱惜金子一样。”

李成画的山石,就好像卷动着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国画画山石时,勾出轮廓后,为了显示出山石的纹理和阴阳面,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他和关同、范宽形成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据说,当时学他的画法的人很多。

兴高采烈

兴:兴趣、兴致。采:神采、精神。烈:热烈。这则成语原意是指文章志趣高尚,文词犀利。现常用来形容兴致高,情绪饱满。也用来形容呈现出来的欢乐气氛。

嵇康,字叔夜,他是魏晋之间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风度翩翩,文才超群,当时便有许多人倾慕他。嵇康一生写了不少诗和论’文。他在诗中曾一再提到环境的险恶。 “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心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险峨。”这些诗句对当时的现实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他的论文,则观点鲜明,论点集中,具有很强的论辩力,充满了对当时的社会的揭露和对礼法之士的批判,如他在《养生论》中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过着“声色是耽”的纵欲生活。尤其对又想长寿又要享乐的这类人的心理刻画更是特别精彩。他说,这类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惧其失,苟患失之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耶!”嵇康就是这样,把魏晋士大夫那种得失急骤、生死无常所产生的极为贪婪的变态心理一语破的,刻画得淋漓尽致。正因为这样,南朝梁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就这样写道:“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这意思是说,嵇康的性格雄俊豪侠,所以他的文章志趣高尚,文词犀利。但“兴高采烈”这个成语现在采用原意的就很少了,而往往用来形容人们兴致高,情绪饱满,或者用来形容呈现出来的欢乐气氛。

行将就木

“行将”,是将要的意思;“就木”,进入棺材,表示死亡。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人将近死亡。

春秋初,晋国吞并了邻近一些小的诸侯国,成为一个大国。当时,年老的国君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打算将来让她生的儿子继位。他听了骊姬的坏话,将太子申生逼死。骊姬还要陷害申生的两个异母兄长公子重耳和夷吾。他俩只得逃走。

重耳先逃到他的封地蒲城,晋兵闻讯而来。蒲城人要抵抗,重耳说服他们别这样做,并且逃往狄国。跟他一起去的有他的舅舅狐偃,还有赵衰等人。

狄国出兵攻打一个部落,俘获了叔隗和季隗姐妹俩,随即把她俩都送给了重耳。重耳自己娶了季隗,生下伯條、叔刘两个孩子;把叔隗嫁给赵衰,生下个孩子叫赵盾。

后来,从晋国秘密传来一个坏消息;晋国的主公要派人谋刺重耳。原来,与重耳一起出逃的公子夷吾在献公去世后,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到晋国继位,史称晋惠公。他怕兄长重耳回国争位,派出刺客谋害重耳。

重耳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逃到齐国去。临走前的晚上,他对妻子季隗说:“夷吾派人来谋害我,我打算再逃到齐国去。你留在这里抚养孩子,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再嫁人吧。”

季隗伤心地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就要进棺材了。还嫁什么人!我一直在这里等待你就是了。”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把一位姓姜的姑娘嫁给他,还赠给他二十辆用四匹马驾的大车。重耳对这样的生活感到满足,但跟随他的人都认为不该老呆在这里,姜氏也认为重耳应该离开。她和狐偃商议后,把重耳灌醉,载上车送出齐国。

—行人到曹国、宋国、郑国和楚国,都没有被接纳下来。后来到秦国,秦穆公热情接待了他们,并把五个女儿嫁给了重耳。恰好这一年夷吾生病死去,秦穆公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

洗耳恭听

恭:恭敬。洗净耳朵,恭敬地听取别人讲话。这是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现在也用于带有讽刺或开玩笑的意味。

传说上古时代的尧帝,听说许由是个隐世的高人,便想把帝位让给他。

于是,他派使者到许由隐居的箕山去请他。使者来到箕山,见了许由,说了尧帝想把帝位让给他的事。许由说:“我不希罕什么帝位,你请回去吧!”

使者走后,许由感到使者的话污染了他的清净的耳朵,立刻跑到山下的颍水边去,掬水洗耳。

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正巧牵着一条牛来给它饮水,便问许由在干什么。许由就赶快把消息告诉他,并且说:“我听进了这样不干不净的话,怎么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

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造成名声,现在惹出麻烦来了,那完全是你自己讨来的,还洗什么耳朵!算了吧,别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便牵起小牛,径直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这个故事传说,叫做“箕山洗耳”。晋人皇甫谧把它收集在他所撰写的《高士传》中。“洗耳”一词的出处就在这里。不过后来人们所说的“洗耳”却和许由的洗耳含义完全不同。许由是因为不愿意听,并且自命清高而洗耳;后来所说的洗耳却是准备领教的意义,一般都叫做“洗耳恭听”。把耳洗一洗干净,以便恭恭敬敬地听取有益的话,或欣赏优美的乐曲。

又周权《此山集·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席不暇暖

“席”,坐在席上; “暇暖”,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办事心切,奔走忙碌,没有多坐的时间。

东汉的大臣陈蕃,从小怀有大志,刻苦好学,为人正直。十五岁时,他废寝忘食地在屋里读书,许多天不去打扫院子,以致满地都是枯枝败叶。一天,有位老人来到他家,见到院子里很不整洁,责备他说:“你为什么不把院子洒扫一下呢?”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在世,应当扫除天下,哪有什么心思去管自己家里的院子?”

后来,陈蕃被任命为乐安太守。他的上司青州刺史李膺为官清正,秉公执法,对属下也要求很严。不少官员为此辞职他去,惟有陈蕃克尽职守,政绩卓著,受到李膺赏识。后来,由于他与当权的大臣意见不合,又被贬为豫章太守。 豫章有位贤才,陈蕃抵达豫章后还未安顿好家,就叫人去打听这位贤才住处,准备去拜访他。来迎接陈蕃的一位官员知道这情况后,对陈蕃说:“大人请先安顿好家眷再说。徐先生就住在城里,过几天再去拜访也不迟。”

陈蕃回答说:“从前周武王灭纣以后,一进城就去登商朝贤臣商容家的门。他求贤心切,可说是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学古人礼贤下士,上门拜访,有什么不可以的!”

削足适履

适:适应;履:鞋子。把脚削小,去适应鞋子的大小。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无原则的迁就,也比喻愚蠢地生搬硬套。

春秋时代,楚灵王灭掉北方蔡国后,派他的弟弟弃疾去管理蔡国的地方,封为蔡公。楚灵王又继续率兵去攻打东方的解国。弃疾的野心很大,在奸臣朝吴的怂恿下,突然回国杀害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因为弃疾还有两个哥哥,所以不敢马上继承王位,就拥立他的哥哥的儿子子午做国君。以后,当楚灵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气得上吊身死。后来,弃疾知道灵王已死,又用朝吴的奸计,硬逼子午自杀,自己做国君,历史上称为楚平王。

在同一时期,晋国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昏庸的国君晋献公很宠爱美妾骊姬,把她立为夫人,并打算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骊姬表面上装得很一本正经,背后却使坏主意陷害原来的太子申生。一天,骊姬设计要太子申生去祭奠已死去的亲娘,事后又使人在祭肉中放上毒药。正当晋献公准备吃点祭肉,骊姬又设法阻止,随即当着晋献公的面将祭肉扔给狗吃,狗吃了不一会儿就死了。于是骊姬便号啕大哭,说太子申生是故意要害死国王。并挑拨献公与另外二位世子重耳、夷吾的关系。晋献公听得此话,信以为真,便赐申生自尽。接着又派兵去捉拿重耳、夷吾,后来重耳、夷吾都逃出了晋国。重耳最终返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淮南子·说林训》在评述这两件因为听信谗言,以致造成弟弟逼死哥哥、父亲杀死儿子的事件说:“这种骨肉相残的事,如同把脚削去一块,以适应鞋子尺寸,把脑袋削去一块以适应帽子大小一样愚蠢。”

“削足适履”,原来比喻骨肉相残;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迁就不合理的事。

羞与哙伍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以跟樊哙这种人一起交往为羞。

樊哙,是秦末汉初时沛县人,汉高祖刘邦的同乡。他出身贫穷,以宰狗为业。刘邦起兵反秦,他就参加了刘邦的部队。他刚强耿直,非常勇敢,对刘邦真可以说是赤胆忠心。

在历次战斗中,樊哙建立了不少的功绩。刘邦攻入秦都咸阳时,见秦宫豪华富丽,很有贪慕之意,他就直言相劝。刘邦听了他的劝告,就把部队撤到城外去驻扎,因而获得了群众的拥护。

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上相会时,范增屡次以目示意项王在宴会上把刘邦杀掉。樊哙得知后立刻冲进宴会厅去保护刘邦,刘邦因此才脱了险。甚至连项羽也不得不称赞樊哙,说他是个“壮士”。

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大封功臣,就封樊哙为“舞阳侯”。

这时,大将军韩信却被刘邦削去兵权,改封为“楚王”,接着又降为“淮阴侯”。这样,他就和樊哙的级别一样,同样是侯爵了。

有一次,韩信从樊哙门前走过,樊哙知道了,马上赶出去迎接,并且仍像以前在部队里对待大将军一样地对待他,向他跪拜,说:“大王光临臣家,真是荣幸极了!” 韩信本来是不愿进樊哙家门的,但这时却不便推辞,只得下车答礼,进门小坐,略谈几句,便匆匆告辞。而樊哙还是恭恭敬敬地送出大门,直望着韩信去远了,才转身回家。

韩信出了门,不由发了一阵牢骚,说:“我竟然和樊哙这样的人平起平坐,真是羞愧极了!” 不料,后来人们就从这则故事概括出了“羞与哙伍”这个成语,并引申为“羞与为伍”,用来表示不愿和庸俗的人相处交往。

栩栩如生

“栩栩”,生动活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形象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庄周,人们尊称他为庄子。他常在自己的哲学著作战国·庄周《庄子》中讲寓言故事,借以说明自己的哲学观点,读来很容易懂也容易信服。

庄子讲过一个名叫“庄生梦蝶”的寓言,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夜里,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这是一只欣然自得、轻快舒畅的蝴蝶,觉得很称心如意。这时,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了一会儿,庄周从梦境中醒了过来,惊喜不已。他不知道究竟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

庄周为什么讲这个寓言呢?原来他要借此说明,天下万事万物的差别都是相对的,说到底都是一样的。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叫“相对论”,属于唯心主义的一种认识。

朽木不雕

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懒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

孔子听了伤感地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别人的话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就从宰予起,我改变了态度。”

虚有其表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样子不错而实际很差的人或物。

萧嵩是唐玄宗时的中书舍人。此人长得体态高大,有一副美髯,相貌可谓不凡。

一天晚上,唐明皇想起要任命苏廷页为宰相,忙叫侍从找个人来草拟诏书。侍从把萧嵩请来了,明皇就命他写一道任命苏廷页为宰相的诏书。萧嵩遵命,过了一会儿,便把诏书草稿呈送明皇审阅。明皇见稿中有“国之瑰宝”一句,因犯了苏廷页之父亲苏瑰的名讳,认为不妥,要他当场修改一下。

萧嵩一时又急又怕,周身流汗,在屏风后面,心慌意乱,不知怎样修改才好。等了好久,明皇过来看看,只见他只把“国之瑰宝”改成了“国之珍宝”,其余全无更动。明皇不满,萧嵩羞惭而退。待萧嵩退下,皇上把草稿扔在地上说道:“此人虚有其表,没有大用!”

雪中送炭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在别人极端困难和危急时刻,给人以帮助。

范成大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诗歌,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称石湖居士。他留下一本《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诗,题目是《大雪送炭与芥隐》。这首诗中有这样两句: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元·脱脱《宋史·太宗纪》记,有一年天降大雪,天气非常寒冷。宋太宗在皇宫中忽然想起了穷人的可怜,就派官员拿着粮食和木炭,送给那些穷人和孤苦零丁的老人,让他们有米做饭吃,有木炭生火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