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是通过相对的社会关系的座标来确定的,如果没有相对的社会关系,那么个人就是一无所有的原点。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与外界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有很多事必须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来完成。在这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里面,最微妙、最难处理,也最影响我们事业成功的是与自己的上司,同事、下属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满腹经纶,才学甚高,且能随事而制且能游刃于周遭的上司、同事、下属之间,还想;所有作为,那么你一定会在事业上平步青云,因为你不仅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更能机智灵活的运用他人之力,集思广益造自己的伟大事业。反之你若不善此道,却又想成就一番事业,不甘平碌一生,正做着各种努力改善你周围的人际关系却收效甚微,那么不妨试一下人际关系中的“双赢策略”。
一、制胜于无形——与上司双赢的艺术
1.以诚御上,把上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与上司相处,可谓一门艺术,能否与上司处好关系,怎样与上司处好关系,更可谓一门艺术,但是有一条是必须明确的,你必须全力的投入工作,努力工作,创造成绩,令你的上司对你刮目相看。也就是你必须以诚对待你的上司,及他的工作、事业。那其实也就是你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如果你做了,也就“投之以李,可获桃”了。
实际工作中,作为下属,必须随时随地支援你的上司,时时刻刻都让上司感到你,甚至是感激你。其实任何上司同样也有支持属下的想法,哪一个上司不愿让他的属下到处宣扬他的好处,而这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上司能够支持你,这对任何一个上司来讲,都是举手之劳。
为此,你必须做到:
(1)随传随到,事事干脆利落地应允。
工作上的事,随传你必须随到,接受工作必须干脆利落,这是你的职责。即使是私人的事传到你,你也应该随到,因为这是考验你们私下感情的时机。
(2)经常不动声色地使上司对你的良好工作表现有深刻的印象。
越是不动声色,非刻意表现的印象,便越具有长期性,你的上司一旦觉察到你的工作成绩,他的印象会更深。
(3)试着从上司的角度来看他的问题。
换位思考之后,你会多发现一些问题,多想到一些问题,有很多问题并不是你换位思考以前所了解的。
(4)设想上司的需要,以及他最迫切与期望的是什么(甚至不必他开口明讲)。
(5)让上司知道你能以你的长处弥补他的不足——一个虽谈不上不可或缺但却有价值的属下,正帮他向目标前进。
(6)清楚地告诉你的上司,你能帮助他解决或避免他害怕或不安的事。
(7)把上司交托给你的事完全办好。别把事情做到一半,而将尾巴留给他去收拾。
(8)表现出自己是个工作伙伴,而不是个专听令于上司的人。偶尔客气地反对他一下,以示你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
(9)一定要记得别太傲慢而吝于赞美你的上司。有一个值得你赞美的人,是你的运气——也许借着赞美,能顺便要求点好处。
(10)你与上司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借着善用双方的长处和互相调以弥补对方的弱点而达到的。因此,在策略上,找出一项你上司表现差劲而你却卓越的工作,然后自告奋勇地伸出援手。这与功高盖主是两个概念,因为你必须要甘于埋没自己。
你的上司是个差劲的写作者,假如你是个优秀的写作者,应自为他捉刀;你的上司恨公开演说吗?自动站出来,替他在公共场合说话。你能找出补足你上司的方式越多,他就越看重你。事实上,英明的上司所要找的正是那些能以他的长处弥足自己的弱点的属下,从而达到双赢。
以诚御上,不仅要把上司的事业当作己业,当你立下了汗马功劳之时,还要懂得把自己的功让给上司,这也是支援上司的最有效的途径。
好的东西,每个人都喜欢,越是好东西,越舍不得给人,这是人之常情,假使有某种工作顺利达成,你要把功劳让给上司。
也许你会说:“我自己立下的汗马功劳,何必让给别人?”我知道大家都不愿把功劳让给别人,但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这也许顺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话: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说明你还很有立功的潜力,克制你自己不肯让功的情绪,而将功劳让给你的上司于你无害而有利,你只要在下次机会再次立功即可。
你建立功劳的事,对自己的才能有了自信,在此时,又能将功礼让给上司独享,使你的人格变得更伟大,这是很大的收获。连自己都会觉得自己的气量很大。领导总有一点,会设法还给你这个人情债,同时也会给你再次建功的机会。但有一点你必须切记,就是把功劳礼让给上司的事,绝不可以当成夸耀自己的资本而对外宣传。因为这样无疑是在贬低你的上司,如果你没有自信能遵守此戒律,那你最好还是不要让。你让功的事,要由被让者你的上司来宣布,而绝不是你。
其实,在组织中,为使一项工作完全无误地完成,并不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尤其是上司的帮助,或适当的指示,更为重要。为了这种重要性,你应把你不想让的功劳让给上司,倘若因此而使上司成为你的朋友,则将来你所立的功劳会更大,届时你可能得到上司的祝福与更多奖励。这样你所做的努力就没有白费,而领导对你的期望也能实现。总而言之,你和你的上司都达到圆满的双赢。
2.把自己的才华展现给上司,成为上司的左膀右臂
上司也是人,并且是和你一样的人,他也有头疼的事,他也希望别人能够帮助他解决问题,尤其想找个那些能以他的长处弥补自己弱点的下属渡过难关。聪明的下属,在这时就要想上司之所想,急上司之所急,适时展现自己的才华。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人,生于325年,卒于375年。十六国时期任前秦的宰相。王猛从小家里很贫穷,靠贩畚箕过日子。当时,关中士族嫌他出身低微,瞧不起他,他毫不在乎。后来迁居华阴山。他很喜欢读书,特别爱研究兵法,是位知识渊博、很有谋略的人才。
公元354年,东晋派大将桓温攻打前秦,到了关中。前秦王苻坚带领秦军奋力抵抗,结果连连失利,只得退守长安。可是晋军到了离长安不远的灞上(今西安市东南),即按兵不动了,谁也琢磨不出桓温的用意。有一天,一个穿着一身破旧短衣的读书人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桓温正想招揽人才,听说来了个读书人,马上很高兴地接见了他。王猛走进营帐,将士们见他身穿破旧短衣,行动举止不拘小节,根本不像读书人,心里觉得十分可笑。桓温也觉得很纳闷,想试试王猛的学识才能,请王猛谈谈当今天下的形势。
一提起天下大事,王猛便滔滔不绝地谈论起来,他一面谈着,一面把手伸进衣襟里不停地东抓西摸,竟在起劲地捉着身上的虱子,看着他的样子,将士们差点笑出声来,但王猛却旁若无人,照样与桓温谈得起劲,把南北双方的政治军事形势分析得一清二楚,见解十分精辟,桓温很觉惊奇,认为江东人才,没有人能及得上他。
桓温又问他说:“这次我带了大军,奉皇上的命令远征关中,为民除害,为什么地方上的豪杰到现在还不来见我呢?”
王猛淡淡一笑说:“将军不远千里而来,深入敌人腹地,而今长安就在眼前,您却留在灞上不去攻打,大家不知道您心里怎么打算,所以不愿来见您啊。”
王猛这一番话正中了桓温的心事。原来,桓温北伐,主要是想在东晋朝廷树立他的威信,制服他在政治上的对手。他驻军灞上,不急于攻打长安,正是想保存他的实力。
桓温从关中退兵的时候,再三邀请王猛同回江东,王猛不肯,仍旧回到华阴山过着隐居生活。但这个扪虱而谈天下的读书人却出了名。
就在这一年,苻坚袭了前秦东海王的爵位。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苻坚急于招贤纳士,想找一个得力助手,有人向他推荐汉族人王猛。苻坚立即派亲信去请,并隆重欢迎他,两人一见如故,谈到国家大事,更是一拍即合。苻坚高兴得了不得,把王猛留在身边,尝自喻为“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357年(升平元年)苻坚杀死了苻生,即位称帝,号大秦天王。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始平令、太子太傅、丞相,一年里被提升了5次,权力大得没人能跟他相比。史书称“岁中五迁,权倾内外”。
王猛后来被苻坚看重,同样还是由于他能准确地给上司——苻坚“号脉”。苻坚仰慕他是因为桓温一事,而真正重用提拔他,则是因为他跟苻坚“一见如故”和“一拍即合”。他既然能如此想上司之所想,他后来“岁中五迁,权倾内外”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猛在桓温与苻坚一筹莫展,急于招贤纳士之际,毛遂自荐,使自己渊博的知识和谋略的才能得以展现。更重要的是王猛能准确的分析出二人的意图和想法,适时提出谋略,使得二人的需要同时满足从而达到双赢。
3.学作“轿夫”抬上司攀登权力之峰
作为下属,你必须对你的上司多了解一些。每个领导都希望自己能“岁中五迁,权倾内外”,也希望自己的下属能随自己一起攀登权力之峰。既然没有人能独自成功,所以每个领导都希望他的下属能学作为一名“轿夫”抬自己攀沿权力之巅。
所以当你跟上司在一起时,对上司偶然吐露的话要牢记,并在适当的时候去加以实践。
例如上司说:“最近听说有家杂志曾刊载各界名人演讲酬劳一览表,有机会的真想看看”。这时你就要抽空到书刊摊或书店,找上述的一览表买回来呈给上司看。
虽然上司话与工作根本扯不上关系,可是做下属的应该有随时听候差遣的心态。在可能的范围下,对上司的一言半句都应予以实践。
将上司无意的谈话当真地予以实现,这是很能博得上司的欢心的做为。
例如,同样的泡茶给上司喝,请不要忘了上司喜欢喝的是凉茶、温茶还是热茶,茶太凉了要加热,茶太烫了则亲自给予吹凉。日本叱咤历史的大人物——丰臣秀吉,就是从一个下三级武士凭着用怀腹替大将温鞋子,而崭露头角终至成为一代人物的。
对上司的言谈要用心听,对与第三者谈话交易时,对方的一言半句也要提高警惕,遇有言外之意时,马上要懂得应予应和,拥有这种伶俐、敏捷的部属,是上司最感骄傲和值得炫耀的,上司对这种部属,当然会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和相当好的照顾的。
千万不可对上司妄下论断,以自己的偏见决定上司的优良与否,或受前任职员的意见所左右。
也许你的上司是待人不和善,紧绷着脸,不苟言笑的人,但千万不要用你粗浅的判断或偏见来论断上司。应该调查上司的兴趣与嗜好,根据这个线索来接近上司。记录上司办公桌上的读物名称,私底下也拿来阅读,遇有好书可以推荐给上司。
有的上司是相处越久,越觉察出他的好处,纵然闷不吭声,毫无反应的上司,也可成为部属最敬爱最敬仰的上司。
不要因上司不回礼,就对上司愤恨不平。明天再精神十足地向上司打招呼吧。总有一天上司会回报你一个爽朗的招呼。
学作“轿夫”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需你用“均力”持之以恒,那么你和你的上司一定会早日达到双赢——登上权力之峰。
4.莫恃功高,甘当配角
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如果部属把自己置于上司和组织之上,抬高自己,过于追求业绩和表现,而对上司产生压迫感,这就可能使自己断送了晋升的机会。日后,即使你取得了某些成绩,也要归功于领导,并得以晋升,这时赢的只有你的上司,而你只能面对败局,为了取得双赢,你要做到以下二点:
(1)别给自己戴高帽作为下属,重要的一点是给自己准确定位,既不能有意识地压低自己,让上司看不起你,又不能故意抬高自己,给上司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
康熙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赫赫有名影响很大的一个人物,堪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称,也堪与同时代法国的路易十四、俄国的彼得大帝争高下。他在位61年,政绩斐然、功勋卓著,开创了延及18世纪100多年的所谓“乾康盛世”,为清朝前期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661年,年仅8岁的玄烨继承了皇位,按照顺治遗诏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来辅佐。辅政四大臣中,鳌拜为人跋扈专横、打击异己、结党营私、独揽大权。
1667年,14岁的玄烨亲政。此时鳌拜的势力已经形成,朝野上下他已安插好了大批亲信,有恃无恐,仍然左右着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对于鳌拜的所作所为,年少的皇帝早已看到眼里,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听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他决定除掉鳌拜。可是鳌拜位尊权重,又且网罗培植了一大批亲信,要对付他很不容易。于是足智多谋、少年老成的玄烨,亲自挑选了一批贵族少年充当自己的侍卫。平时他们经常在一起装作小孩子玩耍的样子互相摔跤扭打,而实际上却在暗中进行擒拿格斗的训练,为铲除鳌拜做准备。到了1669年,在政治上已经成熟的玄烨,经过周密部署后,决定同鳌拜公开摊牌。这一天,皇帝以下棋为掩护,突然召见了鳌拜。在历数他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等罪行后,喝令左右拿下。早已埋伏好的十几名少年蜂拥而上,将猝不及防的鳌拜捆翻在地,等他清醒过来时,已被投入了大牢。接着玄烨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鳌拜的亲信党羽一网打尽,交付朝臣审判定罪后,将其诛杀。从此,玄烨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得以亲自执掌整个国家的朝政大权。
鳌拜之所以遭诛杀,是因为他作为一介臣民,没有甘当配角的精神,更谈不上时时、处处维护他的上司康熙的权威,没有积极地配合康熙的工作,过分地抬高自己,自然也不会得到好的下场。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应该说比比皆是。
(2)要有甘当配角的精神在甘当配角这方面,周恩来与毛泽东的相处做出了典范,可称为是黄金搭档,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
在20年代和30年代初,周恩来在党内的名望要高于毛泽东,在社会上也是一位更有名气的共产党人。但在同蒋介石长期的斗争过程中,特别是保卫根据地反“围剿”战役中,周恩来开始认识到,毛泽东富有创造性的战略——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农村包围城市——是挽救中国革命的惟一办法,只有毛泽东才能使红军重整旗鼓,扭转当时的局势。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才干深信不疑,服从他的领导,甘愿做他的助手。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开始,由于周恩来强有力的拥护,加上无数久经考验的同志全心全意的努力,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走向了革命的最后胜利,实现圆满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