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尊重毛泽东,在生活上像朋友一样关心毛泽东。毛泽东外出考察下榻的地方,周恩来常去检查一番,试试沙发的高低和台灯的明暗;在历次大会前,周恩来总是先按毛泽东的习惯串一下台,看看导线会不会影响毛泽东脚步,话筒应多高最合适毛泽东等等。这是周恩来的一种习惯。其实毛泽东深知周恩来富于杰出的行政才华,所以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做总结的时候,当时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人员配备尚未明确提上议事日程,就明确推荐,甚至是以未来执政党领导人的身份确定,周恩来一定要参加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其性质是“内阁总理”。这一决定,他终身未变。即使是周恩来在政策见解上和他有明显分歧,仍未影响这一决定。甚至在毛泽东晚年,“四人帮”设置陷阱,制造谎言,在毛泽东面前称周恩来“迫不及待”要取而代之,毛泽东对此也不屑一顾,而只认为江青自己才有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态。所以毛泽东仍决定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毛泽东深知周恩来的道德原则是渊于周恩来的一贯表现,40多年来,从来就把自己看成是配角,时时刻刻注意不功高盖主,也正因为如此才得到毛泽东的一生重用和信赖。1976年周恩来逝世,美国《时代周刊》发表题为《永诀》的专论,文章最后说:不可避免地,未来的历史学家回顾1949年以来的中国的变化时,会把那个时代称为“毛泽东时代”。可是也不妨公平地称之为“周恩来时代”。
也就是说,周恩来虽然一生都在甘当配角,可在他去世后,后人还是把他看成是那个时代的主角,最起码也是把他跟毛泽东看成那个时代的共同主角。假设周恩来没有甘当配角的精神,也许不会有如今人民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甘当配角,并不是让你不思进取,只是你心目中必须有领导,目无领导而盲目自大是不可取的。任何上司都是先从属下干起的,都经过了当配角的经历,假如有一天你干了上司,你的部属老是不甘心当配角,处处抬高自己,从而不主动配合你的工作,你会怎么想呢?“哼,甭让你狂,看我怎么收拾你。”所以,只有干好了配角你才能得到上司提拔,才可能和上司一起晋升。如果周恩来那时总是跃跃欲试,不能跟毛泽东默契的配合,那么就没有我们今天的革命胜利成果,没有今天两位伟人的双赢。
5.让上司成为伯乐,使自己成为被相中的千里马
每一个人都会参加工作,而在工作中都会有上司。无论你是在政府机构中任职,还是在企业或公司中谋生,对你影响最大、对你的前途和命运握有生杀予夺权力、对你的实际利益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人,当然就是你的上司。
因此,如果你能令上司产生好感,并且让他赏识你,那么,你不仅前途光明,能充分展现你人生的价值,你的努力与成功同时也会让你的老板取得骄人的业绩。
在一个单位里,身为上司的人只是少数,更多的人则是作为下级和职员而存在。由于上司的重要性如此之大,因而每一位下级和职员几乎都会想方设法让上司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以便得到上司的赏识,打开自己的升迁之路,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
然而,在位于金字塔尖之下的如此众多的人中,能够得到上司肯定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能够得到上司赏识的人则更是少数中的少数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怎样做才能排众而出,受到上司的格外青睐呢?
这显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花一番心血、下一番功夫才能做到。但这并不是说,你就可以“知难而退,收起你千里马的骏蹄,坐等伯乐出现。
如果你的上司还没有慧眼识骏马,那么,赶快行动起来,把他培养成你的伯乐吧!
(1)让他发现你的理想做为上司,几乎都是一些具有远大理想和非凡抱负的人,无论他是身为官员,还是身为老板、经理,在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如果他们不具备这一特征,就无法坐到上司的宝座上去。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英雄惜英雄”,因此上司所赏识的人,必然是那些与他们一样具有远大理想和非凡抱负的人。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优秀的士兵。”因此,他所赞美的士兵,就是那些“想当元帅的士兵。”
很多上司与拿破仑都具有同样的心理。他们为什么这样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身为上司的人,都想把自己所管的多项事务一一处理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用优异的人才,判断一名下属是否为人才的标准,首先就是看他是否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一个毫无理想、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游戏人生、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混日聊天、得过且过、对任何事情都显得无所谓的人,绝对算不上人才。
因此,若想得到上司的赞美,首先必须让上司知道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也就是说,要动之以“想”(即理想)。
那么,怎样才能让上司发觉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读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睿智,知识广博与否是一个人能力大小的体现之一。
因此,当领导知道你是一个勤于用功读书的人时,必定会对你产生良好的印象,认为你比其他下属都要优秀,是一个可以培养和造就的人才。
但是,一定要注意,你千万不要在工作时间读书,以免使领导对你产生工作不认真的坏印象,这样反而弄巧成拙,得不偿失。你应该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读书,比如午休时或下班之后,不要害怕领导不会发现你的这一优点,俗话说得好:“纸里包不住火”、“真金不怕火炼”,即使领导不能立即发现你爱好读书,久而久之,他也会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的。
——与那些有理想、有抱负,有工作能力的同事交朋友,而不是与那些只知混日子的庸俗之辈为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往往会根据一个人交往的朋友来判断他本人的性质与特点。领导在判断下属时,当然也会受这种思想左右。
因此,你务必让领导看到,你所喜欢交往的人都是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这一点,可以相应提高你的身份。
当然,与那些有远大理想的同事交朋友的同时,也要与其他同事保持比较友好的关系。要知道,他们虽然不可能对你有什么帮助,却极有可能对你造成某些危害。因此,与人为善是正确的选择。
——通过与领导进行谈话的机会显示自己的理想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中,你都有许许多多的机会与领导接触和进行谈话。每当此时,你不妨显示一下自己对人生和事业的独特看法,谈一下你内心高远的追求与奋斗目标。
这样一来,你的上司就会对你留下与众不同的深刻印象,那么获得他的赏识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不过,应当注意一点,在你向上司表现自己的理想时,一定不要让他误认为你的理想是虚无漂渺,不切实际的,而应让他认为那是符合你的实际情况,是你可以通过不断努力来实现的。
有些人在向上司谈论自己的理想时,往往喜欢高谈阔论。他本来是想增加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分量、提高自己的声望,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没有实现自己最初的愿望,反而让领导认为他所面对的只是一个会吹牛的人,因而根本不想要重用这种人。
还有一种让领导把你的理想当梦想的危险,那就是“只说空话、不办实事”、“光说不练”。
当你有了理想时,不仅要把这种理想说给领导听,还要做给领导看,后者比前者显得更重要。只有给领导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印象之后,他才会认为你是一个真正具有远大理想的人。
总而言之,让领导知道自己有一个远大理想,并让他看到你正在为此理想而努力拼搏奋斗,使他避免认为你的理想只是空想、梦想,这是下属获取领导赏识的第一步。
(2)让他了解你的实力。
只有具备相当才干的下属,才能获得上司的赏识。的确,那些毫无才能、滥竽充数的下属,虽然可以充一时,暂时得到上司的赞美,但他们不可能充一世,长久得到上司的赏识。
但是,不要忽视这样一项事实: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怀才不遇的人,他们虽然有极有才能的“千里马”,但由于并非每一个上司都是“伯乐”,具有伯乐的非凡眼光,而他们自己又不善于主动向上司显示自己的才干,所以只能长期被埋在地下,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种人的结局之所以如此不幸,与其说是把责任归咎于上司,倒不如说是把责任归咎于他们自己。
本来嘛,如果你的能力不被上司发现、承认和接受,那么上司是不会主动赏识你的,同时,他也就丧失了充分有效地发挥这些才干的机会。
我们不能奢望别人都来主动地关注自己,尤其是作为众多下属中的一员,我们更不能奢望上司会主动地来关注自己。因此,若想让上司知道你的才干,必须把才干主动展示给他看。
下面,为你介绍几种向上司显示自己才干的小窍门。
——借助于上司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干。
谁都知道,如果你的谈话简单明了,那你就会得到别人“该人思路清晰”的好评。
假如上司对你产生这种印象的话,那么他一定会赞美你。
然而,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讲话简明易懂,让人感到你的思路清晰呢?
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容易的。
如果你在开始与上司讲话时就预先告诉他:“今天,我主要想向您说3个问题……”,把全部内容分为若干个部分,再概括地一一介绍各部分的内容,那么,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讲话开始时,先提纲挈领地将内容告诉上司,便于帮助上司了解你所讲述的内容。这样,即使你讲述时言语稍有混乱或者节奏较慢,上司也不会因此而对你的话产生晦涩难懂的感觉。
这是一种借助于上司的能力来印证自己的思路,从而主动显示自己才能的方法。
——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多运用短句可以给上司留下干练敏捷的印象。
为了弄清文章难于理解或易于理解的原因,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一些人看同一幅漫画,然后请他们把漫画的意义写文章表达一番。这些人写完后,试验者把他们的文章交给另一部分人,让他们阅读之后把那些易于理解的或难于理解的分别挑出。
结果,试验者发现,易于理解的文章多由简单的句子构成,而那些由冗长的句子写成的文章就很难看懂。
换言之,由于短句具有主谓语前后相随的特点,看起来思路明了,加之文章的整体节奏较快,阅读起来也会朗朗上口,当然就不会使人感到吃力了。
这样的文章不仅使读者感到鲜明、清爽,还会给他们一个好的印象:作者真是一个干练敏捷的人啊!
作文是这个道理,说话也是这个道理。
假如你想通过文章和谈话向上司展示干练敏捷的才能,就不能在他面前喋喋不休地唠叨那些拖沓冗长的言语。这样,会使上司不知所云,甚至会因此对你产生不快之感,就更谈不上会赏识你了。
——当你回答上司的提问时,先作一次深呼吸,以便显示你正在慎重考虑,并让他觉得你是一个沉着稳重的人。
听说在就职面试时,不少应试者往往不等主考人的提问落音,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回答问题,从而引起主考人的反感情绪,怀疑对方已经调察了自己的意图。
同时,主考人还会因此认为对方是个自以为是、盲目武断、不爱听取别人意见的人,或者是个草率行事的马大哈。
不仅在面试时这样做不好,就是在进入单位后,回答上司的提问时这样做也会产生不良后果。
反之,如果你在回答上司的提问之前,有意识地先做一次深呼吸,就不仅不会显得失礼,而且还会使上司产生这样的想法:你在认真,慎重地考虑他的问题。
不过,如果“呼吸”的时间太长,同样也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使他认为你缺乏应有的准备。
——提高办事效率。
下属的办事效率是高还是低,是影响其在上司心目中评价好坏的重要因素。一个头脑敏捷、手脚麻利、工作勤快、决断迅速、办事效率高的下属,无疑能够经常得到上司的赏识。
因此,下属必须时时刻刻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
提高办事效率的方法,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向别人学习处理各种各样事务的丰富经验。
这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多读书,向书本学习;二是多观察和模仿,向同事甚至上司学习。
当然,应当注意的是,无论是向书本还是向同事或上司学习,都应做到融汇贯通、化为己用,而不能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地运用,更不能被书本和别人的经验所限制和左右,那样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其二,从小事做起,逐渐培养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那些不注意处理工作中的细微之事的人,每当碰到关键时刻,需要自己显示才能的时候,则会显得毫无主张,犹柔寡断,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去解决问题。
因此,当你在处理各种小事上逐渐变得得心应手时,那么你也将会在办理其他事务时相应地提高效率。
其三,和同事(或自己的下属)保持良好关系。以便在需要他们帮忙时轻而易举地得到他们的援助之手。
与同事(或自己的下属)关系不好的人,其处理事务的效率一定不高。这是因为,别人很可能会给他制造某些障碍,至少不会给他提供应有的帮助。如此一来,其办事效率当然会低得多。
6.反弹琵琶,推动上司重用自己
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下属对于上司的话言听计从,只懂被动适应上级,不懂怎样去主动地利用和推动上级。
这种俯首贴耳的“老绵羊式”的作风,反而不易得到上司的赞美。
因此,为了让上司赏识自己,身为下属的人应该知道利用和推动上级的各种方法与技巧。
这是发挥自主性、能动性,摆脱依附性、服从性,从而表现自我并获得上司赏识的有效途径。
下面介绍几种利用和推动上司的方法。
(1)领会上级的真正用意。
N君刚调入T公司时,科长对他说:“你才来到,恐怕对此处的各种情况都很生疏,不妨先走走看看,等你把各处的具体情况熟悉了之后再说。”
这位科长似乎十分通情达理,N君也信以为真。他在公司里悠闲地逛了3个月,没做什么具体工作。
没料到,有一天科长突然把A君叫去,用一种十分不快的口吻说:“我是欣赏你的工作能力才推荐你来T公司的,可是许多职工都反映,你整天闲逛,懒懒散散,大家因此而满腹意见,你可要注意影响,有点作为呀!”
N君听了以后,哑口无言。但他在心里却暗暗地想道:“不是你叫我走走看看,熟悉情况的吗?我现在完全按你的吩咐去做,你反而责怪我了。”
这件事究竟是谁的过错呢?
聪明的下属只要稍加分析,就能发现,这应完全归咎于N君的天真和疏忽。
N君是被科长看中而特地录用的。开始,科长的嘱咐纯属客套,其背后的潜台词是:新进人员在不熟悉情况时贸然行事,容易遭到老职工的抵制,所以,谨慎小心为妙。
但是,N君对科长的用意居然一无所知,天真的领会科长的客套话,并照办不误,因而出现了纰漏。此时,他若不受科长的责备,才是怪事呢!